醫院是一個充滿故事性和戲劇衝突的地方,同樣,醫療劇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劇種。不光是臺詞方面對專業度要求非常高,就連每一個鏡頭都絲毫不能馬虎。耳熟能詳的醫療劇,除了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十四季的《實習醫生格雷》外,國內方面,就是近些年來大熱的紀實醫療劇《人間世》。上期美劇推薦合集,提到了一部全新的劇集《良醫》,索性這期我們就來集中盤點一下那些經典好看的醫療劇集。

《豪斯醫生》

除了上期推薦過的《良醫》外,還有哪些醫療劇值得追?

一提起醫療劇,就不得不說說那部連著拍了八季的美劇《豪斯醫生》,以每季都保持在平均9分以上的好成績,名列推薦榜首。劇中豪斯醫生典型的“混蛋醫生”人設形象,還為飾演他的休·勞瑞贏得了兩次全球獎最佳男主角以及五次艾美獎提名。

豪斯醫生一點都沒有我們印象中那種醫術高明的專業醫師模樣,他不僅穿著邋遢隨意,連作為一名醫生最標誌的白大褂都不穿,而且還特別不喜歡和病患直接見面問診。他常年拄著一條柺棍,拖著一條總是會發痛的瘸腿,像一個孤獨的天才。劇中聚焦各種極其稀有罕見的病例,不同於《實習醫生格蕾》或者是《急診室的故事》比較偏重治療過程,《豪斯醫生》則更像是一部披著醫療劇外衣的《神探夏洛克》,更多的是宣佈“確診”。豪斯醫生看病就像是破案,或者說是一場場解密遊戲。作為全美最優秀的診斷學家,他只接收看上去最有挑戰性的病人,然後憑藉他強大的醫學知識儲備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捕捉力,再加上一點對人性的洞察,往往在病人已經被折騰到撐不了多久的時候,靈光閃現找出真正的病因。

但這個神醫形象卻不是什麼人生贏家,雖說他醫術超群,卻還是醫不好自己的身體,一場疾病引發的殘疾使他失去了健全的身體和愛情。從此他嗑藥上癮,還曾因為藥物攝入過量引發幻覺而被送進精神病院......一個不完美的形象,為豪斯這個角色又增添了不少魅力。不光是劇情好看,劇中出現的那些百年不遇的奇怪病例也能一次滿足夠你的獵奇心。

《白色巨塔》

除了上期推薦過的《良醫》外,還有哪些醫療劇值得追?

視線轉向亞洲,日本醫療劇《白色巨塔》,改編自1963年日本的一本同名小說,前後一共經歷過五次翻拍,號稱“日本國民級小說”,可見經典程度。而“白色巨塔”則象徵著日本醫療或是大學醫院間的權利鬥爭以及尖銳的醫患關係等等。

劇裡的兩位主角,財前和裡見代表著兩類價值觀截然相反的醫生形象,前者嚮往權貴,後者踏實學術。同樣都是醫術精湛的專業醫師,出身貧寒的財前因為一次母親生病走上了學醫從醫的道路,卻陷入了紛繁的權利世界裡,靠著入贅有錢家庭,以及仰仗富裕的岳父,費盡心機踩著無數人的身體,爬上了權利鏈最頂端......“不擇手段”這四個字在這部劇中並不是什麼極端惡劣的貶義詞,財前的不擇手段只是因為想要擁有更多的權利,因為他清楚地明白,只有權力大了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實現夢想建一所專治癌症的醫院,救更多的病人。但裡見卻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的世界裡彷彿周圍一切權利爭奪都與他無關......這部劇幾乎每一集都存在一個關鍵轉折點,當然,財前教授最後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地得到了命運反彈給他的懲罰。

這部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豐滿的,沒有什麼完美的人設,但越是這樣就越顯得真實。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也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除了緊張專業的醫患劇情外,和其他同類型劇相比,這部劇更多了對社會現實的揭露。你可以把它當做是一部醫療劇來看,同時也可以當做是一部很“日式”的社會劇。

《急診室的故事》

除了上期推薦過的《良醫》外,還有哪些醫療劇值得追?

1994年開播的《急診室的故事》可以算得上是較早一批醫療類型劇的典型了。這部20多年前的劇,一直更新到2009年完結,總共播出15季。因為編劇本人就是學醫的,而且還畢業於世界頂尖學府哈佛醫學院,再加上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急診室醫生。可以說,《急診室的故事》基本能夠為你如實還原急診室醫生忙碌的工作日常狀態。

作為“越專業,越好看”的醫療劇,《急診室的故事》從1994年第一季開始,就圍繞美國芝加哥一家專門接收需要急救病人的急診室日常展開敘述,每個演員在演完這部劇後都能說得一口流利的醫學專業用語。與《實習醫生格蕾》或者是剛剛說完的《豪斯醫生》不同,《急診室的故事》劇情相比更加真實,並沒有什麼如神一般的醫生或者萬年不遇一次的疑難雜症。

從1994年到2009年,在這十五年間一共拍了15季,331集。除了口碑遙遙領先外,還獲獎無數,比如23項艾美獎和124項各類提名......據說,這部劇除了精準的醫學術語和真實的病例外,製作投資也是高到驚人:前三季預算是每集200萬美元,4到6季火爆之後已經可以高達1300萬美元一集。很多演員為了能拿到艾美獎,也會考慮來出演這部劇。十五季中演員變動很大,基本沒有能貫穿始終的角色,唯一不變的是每一季卡司都很強大。

《週一清晨》

除了上期推薦過的《良醫》外,還有哪些醫療劇值得追?

《週一清晨》這部劇雖然只出了一季,並沒有再繼續往下拍,但這一季的評分就高達9分。相比較其他幾部,這部顯得專業性更強。故事主線圍繞著醫院每週一清晨都會召開的有關“發病率、治癒率、死亡率、錯誤率”總結的例行會議,還原一位位病人的治療過程,比較像是醫療題材版的《新聞編輯室》。

這部劇的臺詞專業程度很高,病例也基本都是最精密最危險的腦外科手術,劇中對手術場面的還原也是真實得絲毫不避諱。通常情況下,比較受普通觀眾喜愛的劇中都會存在一個完美的“神醫”形象,能在每一個緊急的關頭,把患者從生死線上一把拉回。然而在這部劇中卻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完美”的人設,每個醫生都是一個普通的人。在第一集中就有一個原本看上去很健康的孩子,只是感覺有點頭疼,來醫院做了個“以防萬一”的檢查,結果就發現腦中有一個已經長到很大的惡性腫瘤。然而在手術取出的過程中不幸死亡,沒有神醫沒有意外驚喜也沒有反轉......

這部沒有“神”只有“人”的劇,全劇從始至終沒有一個不專業的穿幫鏡頭。醫院的會議室設計得也很有意思,講臺位置處於屋子中央最低處,被點名站在講臺上的人,面對周圍座位的環繞,頗有種被審判的感覺。他們就在這裡基於每起病例探討“救與不救”以及“診治方法正確與否”的問題,選擇是要程序正義還是結果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