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魏軍方面

洛陽經豫西通道到長安,大約370公里;

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130公里,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170公里,這條路非常難行,只適合較小的部隊行軍;

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420公里,再從街亭至天水約130公里,這是三國時期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路。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魏軍方面

洛陽經豫西通道到長安,大約370公里;

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130公里,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170公里,這條路非常難行,只適合較小的部隊行軍;

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420公里,再從街亭至天水約130公里,這是三國時期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路。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蜀軍方面

漢中出秦嶺褒斜谷到郿縣,大約235公里;

漢中經隴南山地到祁山,大約290公里,祁山到天水,大約90公里,這是進入隴右的主要通道。

按照正常行軍20公里/天,急行軍50公里/天來計算。可以看到,魏國大部隊從得到消息到援軍抵達長安需要大約20天,再從長安向隴右門戶隴山隘口急行軍需要8天。

而蜀軍從漢中進入隴右(出祁山即算進入隴右地區)只需要14天,再進至天水急行軍需要2天。

這就是說,在魏國援軍抵達之前,蜀軍有10余天時間攻略隴右地區的郡縣。這段時間裡,幾萬蜀軍只需要對付數千魏軍即可。

魏國無備、自己準備充分,兵力又有絕對優勢,北伐自然處於一個有利時機。

4

丞相布了局好棋

除了佔據戰略上的優勢,諸葛丞相在排兵佈陣更是一絕。

受上述可知,蜀軍要想達成攻取隴右的戰略目的,關鍵不在於攻克隴右各郡縣,而在於牽制阻擊魏軍長安方面的援軍,為快速奪取和穩固隴右地區創造條件。

諸葛亮當時的戰略部署正是圍繞牽制阻擊援軍展開的。

諸葛亮在出兵前,先完成了對魏新城太守、原蜀漢叛將孟達的策反工作,引誘魏荊州方面指揮官司馬懿率軍平叛,使得司馬懿荊州軍團主力陷於上庸山地,解除了荊州方向對雍涼可能的增援。

當時,蜀國方面總兵力大約10萬,諸葛亮北伐的兵力不會超過6萬。諸葛亮並未完全掌握蜀國兵權,李嚴負責東川方向的軍事,掌握的兵力不會少於2萬;成都至少留萬人的衛戍部隊;漢中也至少留下萬人鎮守,各地零星兵力不計。(《王隱蜀記》:“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晉書•文帝紀》: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李嚴傳》: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魏軍方面

洛陽經豫西通道到長安,大約370公里;

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130公里,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170公里,這條路非常難行,只適合較小的部隊行軍;

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420公里,再從街亭至天水約130公里,這是三國時期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路。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蜀軍方面

漢中出秦嶺褒斜谷到郿縣,大約235公里;

漢中經隴南山地到祁山,大約290公里,祁山到天水,大約90公里,這是進入隴右的主要通道。

按照正常行軍20公里/天,急行軍50公里/天來計算。可以看到,魏國大部隊從得到消息到援軍抵達長安需要大約20天,再從長安向隴右門戶隴山隘口急行軍需要8天。

而蜀軍從漢中進入隴右(出祁山即算進入隴右地區)只需要14天,再進至天水急行軍需要2天。

這就是說,在魏國援軍抵達之前,蜀軍有10余天時間攻略隴右地區的郡縣。這段時間裡,幾萬蜀軍只需要對付數千魏軍即可。

魏國無備、自己準備充分,兵力又有絕對優勢,北伐自然處於一個有利時機。

4

丞相布了局好棋

除了佔據戰略上的優勢,諸葛丞相在排兵佈陣更是一絕。

受上述可知,蜀軍要想達成攻取隴右的戰略目的,關鍵不在於攻克隴右各郡縣,而在於牽制阻擊魏軍長安方面的援軍,為快速奪取和穩固隴右地區創造條件。

諸葛亮當時的戰略部署正是圍繞牽制阻擊援軍展開的。

諸葛亮在出兵前,先完成了對魏新城太守、原蜀漢叛將孟達的策反工作,引誘魏荊州方面指揮官司馬懿率軍平叛,使得司馬懿荊州軍團主力陷於上庸山地,解除了荊州方向對雍涼可能的增援。

當時,蜀國方面總兵力大約10萬,諸葛亮北伐的兵力不會超過6萬。諸葛亮並未完全掌握蜀國兵權,李嚴負責東川方向的軍事,掌握的兵力不會少於2萬;成都至少留萬人的衛戍部隊;漢中也至少留下萬人鎮守,各地零星兵力不計。(《王隱蜀記》:“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晉書•文帝紀》: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李嚴傳》: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在此兵力基礎上,諸葛亮命趙雲率偏師大約一萬人以聲東擊西之計從箕谷出兵,揚言出斜谷襲擊長安,以此吸引鉗制魏關中兵力。

諸葛亮率主力5萬從漢中西北經隴南山地突然出現於祁山。

魏人根本沒想到諸葛亮會出兵,上下震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反叛以響應蜀軍。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魏軍方面

洛陽經豫西通道到長安,大約370公里;

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130公里,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170公里,這條路非常難行,只適合較小的部隊行軍;

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420公里,再從街亭至天水約130公里,這是三國時期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路。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蜀軍方面

漢中出秦嶺褒斜谷到郿縣,大約235公里;

漢中經隴南山地到祁山,大約290公里,祁山到天水,大約90公里,這是進入隴右的主要通道。

按照正常行軍20公里/天,急行軍50公里/天來計算。可以看到,魏國大部隊從得到消息到援軍抵達長安需要大約20天,再從長安向隴右門戶隴山隘口急行軍需要8天。

而蜀軍從漢中進入隴右(出祁山即算進入隴右地區)只需要14天,再進至天水急行軍需要2天。

這就是說,在魏國援軍抵達之前,蜀軍有10余天時間攻略隴右地區的郡縣。這段時間裡,幾萬蜀軍只需要對付數千魏軍即可。

魏國無備、自己準備充分,兵力又有絕對優勢,北伐自然處於一個有利時機。

4

丞相布了局好棋

除了佔據戰略上的優勢,諸葛丞相在排兵佈陣更是一絕。

受上述可知,蜀軍要想達成攻取隴右的戰略目的,關鍵不在於攻克隴右各郡縣,而在於牽制阻擊魏軍長安方面的援軍,為快速奪取和穩固隴右地區創造條件。

諸葛亮當時的戰略部署正是圍繞牽制阻擊援軍展開的。

諸葛亮在出兵前,先完成了對魏新城太守、原蜀漢叛將孟達的策反工作,引誘魏荊州方面指揮官司馬懿率軍平叛,使得司馬懿荊州軍團主力陷於上庸山地,解除了荊州方向對雍涼可能的增援。

當時,蜀國方面總兵力大約10萬,諸葛亮北伐的兵力不會超過6萬。諸葛亮並未完全掌握蜀國兵權,李嚴負責東川方向的軍事,掌握的兵力不會少於2萬;成都至少留萬人的衛戍部隊;漢中也至少留下萬人鎮守,各地零星兵力不計。(《王隱蜀記》:“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晉書•文帝紀》: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李嚴傳》: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在此兵力基礎上,諸葛亮命趙雲率偏師大約一萬人以聲東擊西之計從箕谷出兵,揚言出斜谷襲擊長安,以此吸引鉗制魏關中兵力。

諸葛亮率主力5萬從漢中西北經隴南山地突然出現於祁山。

魏人根本沒想到諸葛亮會出兵,上下震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反叛以響應蜀軍。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曹真(《三國演義》劇照)

魏廷得到消息後決定出兵增援雍涼,迎擊蜀軍。但因為之前不重視蜀國、未作相關準備,只有在洛陽的中軍能夠調遣。

於是,魏國大將軍曹真只能率5萬中軍向西增援。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魏軍方面

洛陽經豫西通道到長安,大約370公里;

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130公里,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170公里,這條路非常難行,只適合較小的部隊行軍;

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420公里,再從街亭至天水約130公里,這是三國時期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路。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蜀軍方面

漢中出秦嶺褒斜谷到郿縣,大約235公里;

漢中經隴南山地到祁山,大約290公里,祁山到天水,大約90公里,這是進入隴右的主要通道。

按照正常行軍20公里/天,急行軍50公里/天來計算。可以看到,魏國大部隊從得到消息到援軍抵達長安需要大約20天,再從長安向隴右門戶隴山隘口急行軍需要8天。

而蜀軍從漢中進入隴右(出祁山即算進入隴右地區)只需要14天,再進至天水急行軍需要2天。

這就是說,在魏國援軍抵達之前,蜀軍有10余天時間攻略隴右地區的郡縣。這段時間裡,幾萬蜀軍只需要對付數千魏軍即可。

魏國無備、自己準備充分,兵力又有絕對優勢,北伐自然處於一個有利時機。

4

丞相布了局好棋

除了佔據戰略上的優勢,諸葛丞相在排兵佈陣更是一絕。

受上述可知,蜀軍要想達成攻取隴右的戰略目的,關鍵不在於攻克隴右各郡縣,而在於牽制阻擊魏軍長安方面的援軍,為快速奪取和穩固隴右地區創造條件。

諸葛亮當時的戰略部署正是圍繞牽制阻擊援軍展開的。

諸葛亮在出兵前,先完成了對魏新城太守、原蜀漢叛將孟達的策反工作,引誘魏荊州方面指揮官司馬懿率軍平叛,使得司馬懿荊州軍團主力陷於上庸山地,解除了荊州方向對雍涼可能的增援。

當時,蜀國方面總兵力大約10萬,諸葛亮北伐的兵力不會超過6萬。諸葛亮並未完全掌握蜀國兵權,李嚴負責東川方向的軍事,掌握的兵力不會少於2萬;成都至少留萬人的衛戍部隊;漢中也至少留下萬人鎮守,各地零星兵力不計。(《王隱蜀記》:“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晉書•文帝紀》: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李嚴傳》: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在此兵力基礎上,諸葛亮命趙雲率偏師大約一萬人以聲東擊西之計從箕谷出兵,揚言出斜谷襲擊長安,以此吸引鉗制魏關中兵力。

諸葛亮率主力5萬從漢中西北經隴南山地突然出現於祁山。

魏人根本沒想到諸葛亮會出兵,上下震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反叛以響應蜀軍。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曹真(《三國演義》劇照)

魏廷得到消息後決定出兵增援雍涼,迎擊蜀軍。但因為之前不重視蜀國、未作相關準備,只有在洛陽的中軍能夠調遣。

於是,魏國大將軍曹真只能率5萬中軍向西增援。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張郃(《三國演義》劇照)

為加強力量,魏廷又從荊州軍區急調驍將——右將軍張郃,前往長安,受曹真管轄。

這樣,魏軍在關中方向也不過集結了6萬多兵力,並無制敵把握。

魏明帝在進行簡單準備後御駕親征,率領剩餘的5萬中軍也趕往長安。

然而,此時,魏軍尚未判斷清楚蜀軍戰略意圖和主攻方向

曹真到達長安後,發現趙雲所部不過是疑兵。但是,長安位置重要,魏明帝也即將前來,曹真不敢離開。

於是,他命張郃率魏軍主力大約4萬繼續西進救援隴右,命郭淮率約5千精兵從陳倉狹道實施奇襲,迂迴祁山蜀軍側背,自己率2萬人馬進至郿縣,壓制趙雲

此時,在祁山諸葛亮主力,已經完成戰役第一步目標,準備執行下一步計劃。

由於魏軍西進隴右,主要通道就是大部隊機動的隴關道和小部隊奇襲的陳倉狹道。

在此判斷基礎上,諸葛亮把手中5萬人兵分4路

1、命將軍高翔率一部兵力進至陳倉狹道上列柳城,防禦魏軍偷襲;

2、自己率中軍在西縣,為高翔部梯次配置;這兩部分大約1萬人,執行保護全軍側背安全的任務。將要面對的是郭淮的5千人,2比1的兵力優勢。

3、命諸將分兵略地,在魏援軍到達前解決隴右戰事,這部的兵力約1萬人,面對的對手是隴右各城零星分佈的數千魏軍,也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4、命馬謖率主力3萬前出隴山隘口,封住關中進入隴右的通道,保障隴右各部隊完成任務。將要面對的是張郃,也具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看到這,大家要問了,你不是說馬謖3萬張郃4萬嗎,怎麼是優勢兵力了?賣個關子,後面再說。

可以看到,雖然曹真也是把好手,指揮魏軍以左右兩個勾拳,奇正結合向蜀軍撲來。

但諸葛亮展開的陣型就像長了眼睛一樣,人在千里之外,完全預料到魏軍機動的路線,主次進攻的方向,各個方向動用的兵力;在雙方總兵力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卻在各個作戰方向都獲得兵力優勢。

然而,在戰場態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蜀軍居然敗了。

原因所有人都知道,是因為馬謖。

5

夫戰,勇氣也!

人們分析馬謖失敗的原因,說的大都是史書記載的那段話:“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但原因真是如此嗎?

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三國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揮淚斬馬謖無疑是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

一個是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的丞相,一個是才氣超群,深受器重的愛將,卻因為街亭之失,丞相留著眼淚下令殺了愛將。

庫叔認為,馬謖死的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犯了一個軍人最不能容忍的錯誤。

文 | 王正興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漢中,開始謀劃北伐。

公元227年,諸葛亮寫下膾炙人口的《出師表》,而後辭別後主、進屯漢中,為北伐做最後準備。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次年春,諸葛亮大舉攻魏,史稱“首出祁山”,佔盡天時地利。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失敗了。

1

北伐?北伐!

魏強蜀弱,以弱抗強,還主動進攻,勝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這問題得從劉備說起。

蜀漢的基本國策是劉備定下的,由諸葛亮具體執政。(《三國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何許人?一個以織蓆販履為業、貧困潦倒的小商販而已。

他生於亂世而不甘人下,能在三足鼎立中站一席之地,經過太多崎嶇坎坷,很勵志!

他的人生經歷給蜀漢國策定下基調——威武以自強

這是一個攻勢戰略。

蜀國雖弱,但北邊與魏國以秦嶺為界,地形的阻隔在雙方之間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

再加上,諸葛亮能力遠超曹丕、曹叡,所以,蜀國自保並不難。

在能夠自保的前提下,謀求在局部對魏國形成戰略優勢,進而擴充自己實力

這對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來說,都是必須的。

昔日楚漢之爭,劉邦也處於漢中之地。那時漢中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及蜀國,劉邦不是照樣以弱謀強,最終一統天下麼?憑什麼較弱的一方就不能有所作為呢?

所以,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自然要繼承劉備遺志,進屯漢中,圖謀攻魏

2

隴右?隴右!

除了北邊以秦嶺為界之外,蜀國在東邊與魏國上庸之地相鄰,但此地向來沒有開發,到了唐宋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道路非常崎嶇,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兩國都沒有把這個方向視為可以用武之地。

司馬懿曾從上庸之地出兵攻蜀,但由於道路太難行,走了一半就走不下去了。(《晉書•宣帝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至於朐。)

因此,當諸葛亮準備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時候,他有兩個戰略選擇,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

從地緣上看,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的戰爭在此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還在恢復之中,養不了重兵。

而且,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地”西邊是隴山,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潼關,南邊是秦嶺),看似易守難攻,但對蜀軍而言,並非如此。

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非常少。就算以突然襲擊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各處進入關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據,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進入關中平原與蜀軍決戰。如此,蜀軍將陷入被動。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關中地圖

另一個方向是隴右,處在隴山之西(隴山就是六盤山,隴右指的就是今天天水、定西一帶)。

攻取隴右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隴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與關中分隔的界山——隴山海拔更是達到2000米,對海拔僅500米的關中平原成俯視之勢。蜀國一旦奪取隴右,一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包圍,並呈居高臨下之勢,戰略態勢將極為有利。

隴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產麥區,又盛產好馬(隴右的馬短途衝刺佳,負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戰馬),奪取此地,可擴大人口、強化騎兵部隊,比關中更能增強蜀國實力。

因此,諸葛亮選定了隴右為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戰略方向。

3

佔盡天時地利

在諸葛亮北伐之前,無論是在意識上還是實際軍事部署方面,隴右一直都不是魏國關注的重點。

並且,三國之中魏最強、蜀最弱,再加上地形的阻隔,魏國根本沒把蜀國當回事。

諸葛亮在漢中做了近一年準備工作,魏國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點戒備都沒有,隴右地區無重兵把守。

魏國的兵制叫作“中外軍兵制”,洛陽的“中軍”大約10萬;洛陽之外主要有四大軍區——揚州軍區大約6萬荊州軍區大約5萬幽並軍區大約1萬隴右所屬的雍涼軍區大約1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

以諸葛亮精心訓練的數萬精兵對付雍涼軍區的一萬多魏軍,優勢甚為明顯。

從地理條件上,蜀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

因此,只要蜀國出兵,必能出敵不意,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魏軍方面

洛陽經豫西通道到長安,大約370公里;

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130公里,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170公里,這條路非常難行,只適合較小的部隊行軍;

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420公里,再從街亭至天水約130公里,這是三國時期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路。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蜀軍方面

漢中出秦嶺褒斜谷到郿縣,大約235公里;

漢中經隴南山地到祁山,大約290公里,祁山到天水,大約90公里,這是進入隴右的主要通道。

按照正常行軍20公里/天,急行軍50公里/天來計算。可以看到,魏國大部隊從得到消息到援軍抵達長安需要大約20天,再從長安向隴右門戶隴山隘口急行軍需要8天。

而蜀軍從漢中進入隴右(出祁山即算進入隴右地區)只需要14天,再進至天水急行軍需要2天。

這就是說,在魏國援軍抵達之前,蜀軍有10余天時間攻略隴右地區的郡縣。這段時間裡,幾萬蜀軍只需要對付數千魏軍即可。

魏國無備、自己準備充分,兵力又有絕對優勢,北伐自然處於一個有利時機。

4

丞相布了局好棋

除了佔據戰略上的優勢,諸葛丞相在排兵佈陣更是一絕。

受上述可知,蜀軍要想達成攻取隴右的戰略目的,關鍵不在於攻克隴右各郡縣,而在於牽制阻擊魏軍長安方面的援軍,為快速奪取和穩固隴右地區創造條件。

諸葛亮當時的戰略部署正是圍繞牽制阻擊援軍展開的。

諸葛亮在出兵前,先完成了對魏新城太守、原蜀漢叛將孟達的策反工作,引誘魏荊州方面指揮官司馬懿率軍平叛,使得司馬懿荊州軍團主力陷於上庸山地,解除了荊州方向對雍涼可能的增援。

當時,蜀國方面總兵力大約10萬,諸葛亮北伐的兵力不會超過6萬。諸葛亮並未完全掌握蜀國兵權,李嚴負責東川方向的軍事,掌握的兵力不會少於2萬;成都至少留萬人的衛戍部隊;漢中也至少留下萬人鎮守,各地零星兵力不計。(《王隱蜀記》:“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晉書•文帝紀》: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李嚴傳》: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在此兵力基礎上,諸葛亮命趙雲率偏師大約一萬人以聲東擊西之計從箕谷出兵,揚言出斜谷襲擊長安,以此吸引鉗制魏關中兵力。

諸葛亮率主力5萬從漢中西北經隴南山地突然出現於祁山。

魏人根本沒想到諸葛亮會出兵,上下震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反叛以響應蜀軍。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曹真(《三國演義》劇照)

魏廷得到消息後決定出兵增援雍涼,迎擊蜀軍。但因為之前不重視蜀國、未作相關準備,只有在洛陽的中軍能夠調遣。

於是,魏國大將軍曹真只能率5萬中軍向西增援。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張郃(《三國演義》劇照)

為加強力量,魏廷又從荊州軍區急調驍將——右將軍張郃,前往長安,受曹真管轄。

這樣,魏軍在關中方向也不過集結了6萬多兵力,並無制敵把握。

魏明帝在進行簡單準備後御駕親征,率領剩餘的5萬中軍也趕往長安。

然而,此時,魏軍尚未判斷清楚蜀軍戰略意圖和主攻方向

曹真到達長安後,發現趙雲所部不過是疑兵。但是,長安位置重要,魏明帝也即將前來,曹真不敢離開。

於是,他命張郃率魏軍主力大約4萬繼續西進救援隴右,命郭淮率約5千精兵從陳倉狹道實施奇襲,迂迴祁山蜀軍側背,自己率2萬人馬進至郿縣,壓制趙雲

此時,在祁山諸葛亮主力,已經完成戰役第一步目標,準備執行下一步計劃。

由於魏軍西進隴右,主要通道就是大部隊機動的隴關道和小部隊奇襲的陳倉狹道。

在此判斷基礎上,諸葛亮把手中5萬人兵分4路

1、命將軍高翔率一部兵力進至陳倉狹道上列柳城,防禦魏軍偷襲;

2、自己率中軍在西縣,為高翔部梯次配置;這兩部分大約1萬人,執行保護全軍側背安全的任務。將要面對的是郭淮的5千人,2比1的兵力優勢。

3、命諸將分兵略地,在魏援軍到達前解決隴右戰事,這部的兵力約1萬人,面對的對手是隴右各城零星分佈的數千魏軍,也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4、命馬謖率主力3萬前出隴山隘口,封住關中進入隴右的通道,保障隴右各部隊完成任務。將要面對的是張郃,也具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看到這,大家要問了,你不是說馬謖3萬張郃4萬嗎,怎麼是優勢兵力了?賣個關子,後面再說。

可以看到,雖然曹真也是把好手,指揮魏軍以左右兩個勾拳,奇正結合向蜀軍撲來。

但諸葛亮展開的陣型就像長了眼睛一樣,人在千里之外,完全預料到魏軍機動的路線,主次進攻的方向,各個方向動用的兵力;在雙方總兵力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卻在各個作戰方向都獲得兵力優勢。

然而,在戰場態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蜀軍居然敗了。

原因所有人都知道,是因為馬謖。

5

夫戰,勇氣也!

人們分析馬謖失敗的原因,說的大都是史書記載的那段話:“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但原因真是如此嗎?

解放軍戰術專家獨到分析:此人一慫,諸葛亮的中國霸業就此破滅!

馬謖(《三國演義》劇照)

馬謖的任務是什麼?就是搶在魏國援軍到來之前佔領隴山隘口,堵死魏軍進入隴右的通道。只要成功,只有數千魏軍又無援兵的隴右必將歸蜀國所有,此次北伐將大獲成功。此戰正是整個戰役的關鍵。

魏人自己對此也很清楚,沒有投降的魏隴西太守遊楚就說:“只要你們能隔斷隴山,我們自然會投降。”(《三輔決錄注》: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而馬謖面對的敵情又是什麼?馬謖率領蜀軍主力3萬從西縣向180公里外的隴山隘口進發堵截魏國援軍。而張郃率4萬大軍從長安出發長途奔襲410公里,欲奪取隴山隘口,為後續馳援部隊打開通道。兩支大軍都想佔領隴山隘口,但是張郃搶先一步,兩軍最終在隘口以西10公里的街亭遭遇。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馬謖的堵截部隊實際的行軍距離是170公里,而張郃的先頭部隊實際行軍距離達到了420公里,整整是馬謖的2.5倍!而兩軍又幾乎是同時出發的,這就意味著,張郃必須以2.5倍於馬謖的速度強行軍,才能搶在馬謖之前突破隴山隘口,以避免被馬謖擋在隴山之東。

所以,馬謖要是每天走20公里,張郃就必須走50公里;要是馬謖每天跑30公里,張郃就得跑75公里。

這樣的急行軍又能有多少部隊跟上呢?孫子說:“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這句話就是對這種強行軍造成後果的一個總結。而張郃跑的路何止百里。

這說明,張郃最多就到了先頭部隊而已,而且一路奔襲已經疲憊不堪。所以諸葛亮料定馬謖帶3萬人去阻擊魏軍主力有十足的把握。

而且現在是在山間道路,山地戰正是蜀軍擅長,因此地形又對蜀軍有利

作為一個將領,作戰前自然要對敵我形勢進行分析,分析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敵我方兵力,敵我方主要機動道路的距離,所需的時間以及各個時間節點敵我方能夠到達集結的兵力。以此來判斷情況,定下作戰決心。

現在蜀軍有三大優勢:兵力優勢,以逸待勞,地形有利。別說三個,有其一,這個仗就有很大把握打贏。

這種情況馬謖應該下什麼決心?像他做的那樣,就地展開陣型準備防禦?大錯特錯。

乘敵立足未穩、疲憊不堪,趁張郃主力未到,應當以優勢兵力主動出擊。此戰若是魏延指揮,憑他的膽氣,張郃不用等到3年後中伏被射死,街亭就是張郃斃命之地。

該打不敢打,連主動進攻的勇氣都沒有,註定了馬謖必敗。一支消極防禦的軍隊,是沒有辦法戰勝敵人的。要知道張郃可是號稱“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對付這種消極防禦之敵,真是小意思了。

馬謖只是一個書生,而非戰將,關鍵時刻,他膽怯了。

馬謖這一敗,意味著北伐到此結束,魏軍援兵可以源源不斷進入隴右,這仗也就沒法打下去了,只能退兵。

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唯一一次能佔據隴右的機會就此失去。按史籍記載,諸葛亮這一生就犯了這一次錯誤。可一次就斷送了全部希望,命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