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民國二十二年著名散曲專家,柳亞子外甥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白紙、原裝、一冊一夾板(全)(上海南社著名詩人姚養怡收藏、精巧雅緻、別具一格、很有趣的綠印小詩集、極珍罕!)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民國二十二年著名散曲專家,柳亞子外甥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白紙、原裝、一冊一夾板(全)(上海南社著名詩人姚養怡收藏、精巧雅緻、別具一格、很有趣的綠印小詩集、極珍罕!)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藏品為民國一九三三年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一冊全,開本長寬:18.8*9.2釐米。原裝原籤,白紙精印。共53葉106面。

本書有以下幾大特點: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民國二十二年著名散曲專家,柳亞子外甥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白紙、原裝、一冊一夾板(全)(上海南社著名詩人姚養怡收藏、精巧雅緻、別具一格、很有趣的綠印小詩集、極珍罕!)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藏品為民國一九三三年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一冊全,開本長寬:18.8*9.2釐米。原裝原籤,白紙精印。共53葉106面。

本書有以下幾大特點: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一是名家著作和刊刻。作者和刊印者都是凌景埏(1904年—1959),名敬言,字玄黃,江蘇吳江人。著名散曲專家,柳亞子外甥。1924年畢業於東吳大學,1930年獲燕京大學碩士學位。歷任東吳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江蘇師範學院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編著有《擷芬室詩稿》、《玄黃詞》、《敬言曲稿》、《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兩種》、《全清散曲》,以及《詞隱先生年譜及其著述》、《南戲與北調之交化》等。凌景埏先生秉性正直,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淪為敵手,他毅然南歸,退隱吳門,堅持民族氣節,長期靠變賣字畫書籍度日,終不為敵偽利誘威脅所動。凌景埏先生以畢生精力從事教育事業,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在他主編的《中國雅俗文學》(第一輯)上,寫了一篇題為《東吳之人文學術傳統》(代序),列舉了黃人、章太炎、吳梅、金叔遠等著名學者後,接著提到了凌景埏,他說:“在諸先生後二三十年,長期任東吳中文系主任者為凌景埏先生。先生雅好度曲,尤精散曲,著全清散曲一書,開近世治散曲蔚然成風之先聲。中國雅文學與通俗文學,合為一家,先生能之。東吳人文學術傳統,至是開婪尾之花焉。”對凌景埏評價很高。柳亞子對他頗有褒揚之語,他說:“他研治文學,頗有心得,對中國彈詞文學是專家,蒐羅頗富,且著有論文多首。舊詩學龔定庵,曾刊小冊子行世。”柳亞子說的小冊子,就是《擷芬室小詩》。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民國二十二年著名散曲專家,柳亞子外甥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白紙、原裝、一冊一夾板(全)(上海南社著名詩人姚養怡收藏、精巧雅緻、別具一格、很有趣的綠印小詩集、極珍罕!)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藏品為民國一九三三年凌景埏自刊綠印本《擷芬室小詩》一冊全,開本長寬:18.8*9.2釐米。原裝原籤,白紙精印。共53葉106面。

本書有以下幾大特點: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一是名家著作和刊刻。作者和刊印者都是凌景埏(1904年—1959),名敬言,字玄黃,江蘇吳江人。著名散曲專家,柳亞子外甥。1924年畢業於東吳大學,1930年獲燕京大學碩士學位。歷任東吳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江蘇師範學院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編著有《擷芬室詩稿》、《玄黃詞》、《敬言曲稿》、《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兩種》、《全清散曲》,以及《詞隱先生年譜及其著述》、《南戲與北調之交化》等。凌景埏先生秉性正直,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淪為敵手,他毅然南歸,退隱吳門,堅持民族氣節,長期靠變賣字畫書籍度日,終不為敵偽利誘威脅所動。凌景埏先生以畢生精力從事教育事業,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在他主編的《中國雅俗文學》(第一輯)上,寫了一篇題為《東吳之人文學術傳統》(代序),列舉了黃人、章太炎、吳梅、金叔遠等著名學者後,接著提到了凌景埏,他說:“在諸先生後二三十年,長期任東吳中文系主任者為凌景埏先生。先生雅好度曲,尤精散曲,著全清散曲一書,開近世治散曲蔚然成風之先聲。中國雅文學與通俗文學,合為一家,先生能之。東吳人文學術傳統,至是開婪尾之花焉。”對凌景埏評價很高。柳亞子對他頗有褒揚之語,他說:“他研治文學,頗有心得,對中國彈詞文學是專家,蒐羅頗富,且著有論文多首。舊詩學龔定庵,曾刊小冊子行世。”柳亞子說的小冊子,就是《擷芬室小詩》。

民國綠印本《擷芬室小詩》

二是名家題跋。封面是周瘦鵑題寫的書名,封二書名題寫者是袁慧,寫的是隸書,紅印。封二背面左下角有一行小字,註明“二十二年秋,景延自撰小詩一百首,印三百冊”。後有柳亞子、劉麟生題詩,及諸生序,柳亞子題詩:“悱惻溫靡苦費思,能詩白袷少年時。羽琌不作玄瑛逝,倘見風華絕代姿。”從兄、南社詩人凌莘子為詩集寫了小序,序中雲:“鬆陵詞場獨能勝樓船大將之任者,匪敬言誰屬哉?”

三是開本小巧,全書綠印。極小版框,輯詩皆七絕,每首右下題詩名,綠墨印製,開本小巧,頗可玩愛。

四是名家收藏。書中附有原收藏者舉贈“養怡老友”紅紙夾條,前有上海詩人姚養怡收藏印記,姚養怡(1909-1992),字永年,號祖夔,周浦人。父早喪,家境貧寒。十四歲赴滬謀生,嗜學,於古詩詞深有造詣,為上海“樂天詩社”、“上海市地方史學研究會”會員,南社社員。生平創作古體詩詞過千首。蒐集地方掌故不遺餘力,其所輯《周浦小志》一九四九年鈔本被上海博物館收藏。編纂有《周浦南蔭堂姚氏叢刊》《周浦姚氏家乘雜詠》等。

五是流傳稀少,極為罕見。當時才印印三百冊,八十餘載流傳至今,存世量可謂珍罕。

六是內容好,可讀性強,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詩集中所選全部是七言絕句,清新可誦,詩味醇厚,酷似定庵風格,又有鮮明的個性。詩作多詠水鄉風物,有的是懷古詠史,有的是借景抒情。如:“江自長流花自香,雲圍茅屋水圍莊;一門風雅空留憶,何處重尋午夢堂?”(《寒食分湖故里》之二)、“色相人間莫漫誇,夭桃穠李總鉛華。愛他兩岸平疇綠,中隔一畦黃菜花。”(《春望》)凌景埏的童年是在平望度過的,《憶鶯脰湖》一詩便是抒發對故鄉的懷念之情的:“九曲紅橋十里波,儂家舊住水雲窩。不知昨夜鶯湖水,又漲春潮幾許多?”表達的是一種濃濃的鄉愁。《鶯脰湖晚眺》,是作者回平望時,獨自徘徊於鶯脰湖畔,只見芳草萋萋、景色荒涼,不禁感慨萬分:“平波臺畔草芊芊,勝蹟荒涼一悵然。好是夕陽紅照裡,一湖煙水釣魚船。”“十里煙波浸晚霞,扁舟歸去日西斜。白鷺驚起兩三隻,飛入一叢紅蓼花。”(《分湖返棹》)傍晚時分,作者乘坐小船回家,過分湖時,被美麗如畫的景色所打動,便揮筆寫下了這首輕鬆明快的小詩。這一類詩在詩集中比較多,如《舟行至天平》:“畫船打槳又今回,喜把篷窗四面開。一路青山眉黛嫵,隔溪迎我送詩來。”如果不看作者名字,你可能會以為是宋人之作。詩集中也有一些比較沉重凝練的詩作。《月夜自金閶城外步行還天賜莊》大概是訪友歸來寫的,“往事思量亦等閒,春衫怕認淚痕斑。滿城簫鼓沉沉夜,獨向長街踏月來。”本書靜雅別緻,銘心小品,頗可把玩!可讀可賞可收藏可增值,為不可多得的文人收藏佳品。(文/張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