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五、迷信廣告去買藥,絕對不可取

其實,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患者多是聽廣告去買藥,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些廣告就是虛假宣傳,誇大其療效,卻不講其副作用,甚至是宣傳最多就是治療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大醫院治不好的也能治,什麼祖傳祕方,另外還有打著醫院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老百姓被名醫院和名醫這個詞給誘惑的不知所以然,於是自己買藥去吃。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五、迷信廣告去買藥,絕對不可取

其實,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患者多是聽廣告去買藥,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些廣告就是虛假宣傳,誇大其療效,卻不講其副作用,甚至是宣傳最多就是治療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大醫院治不好的也能治,什麼祖傳祕方,另外還有打著醫院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老百姓被名醫院和名醫這個詞給誘惑的不知所以然,於是自己買藥去吃。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六、進口藥、貴的藥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藥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鼻炎患者,買噴鼻劑總是要買進口的,最終那個患者便患了藥物性鼻炎,很多病人都存在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買貴的、或是進口的一定比國產的要好,肯定比便宜的要好。因為有些進口藥之所以貴,其實那是因為它是專利藥,所以開發專利的時候投入較多,價格就比較貴。但如果是仿製品,各方面的指標標準都達到了專利藥的水平,那照樣也是有效的。另外,市場經濟以前,我們藥品價格非常便宜,比如說像撲爾敏抗過敏的幾分錢,儘管便宜,但是也很有效。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五、迷信廣告去買藥,絕對不可取

其實,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患者多是聽廣告去買藥,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些廣告就是虛假宣傳,誇大其療效,卻不講其副作用,甚至是宣傳最多就是治療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大醫院治不好的也能治,什麼祖傳祕方,另外還有打著醫院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老百姓被名醫院和名醫這個詞給誘惑的不知所以然,於是自己買藥去吃。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六、進口藥、貴的藥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藥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鼻炎患者,買噴鼻劑總是要買進口的,最終那個患者便患了藥物性鼻炎,很多病人都存在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買貴的、或是進口的一定比國產的要好,肯定比便宜的要好。因為有些進口藥之所以貴,其實那是因為它是專利藥,所以開發專利的時候投入較多,價格就比較貴。但如果是仿製品,各方面的指標標準都達到了專利藥的水平,那照樣也是有效的。另外,市場經濟以前,我們藥品價格非常便宜,比如說像撲爾敏抗過敏的幾分錢,儘管便宜,但是也很有效。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七、不看說明書,無視適應症和禁忌症,廠家是不會負責任的!

用藥要看說明書!特別是看適應症和禁忌症。適應症,也就是藥品是用來治什麼病的,同時也要看說明書上的適應症是否與你病症相同。而禁忌症,會告訴你什麼人不能吃,什麼情況下不該吃。如果你不看禁忌症,而正好跟你的碰上了,你自己吃後產生不良後果自行負責,廠家一般是不會負責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書上有儲存條件,就一定要看。比如說,本該放在室溫的你卻冷藏了,這樣一來藥效就會受到影響了。比如說胰島素,你把它放在冰箱內冷凍,凍成冰,然後你又捨不得,又把它化了,那藥效就會大打折扣,蛋白質結構發生了改變。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五、迷信廣告去買藥,絕對不可取

其實,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患者多是聽廣告去買藥,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些廣告就是虛假宣傳,誇大其療效,卻不講其副作用,甚至是宣傳最多就是治療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大醫院治不好的也能治,什麼祖傳祕方,另外還有打著醫院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老百姓被名醫院和名醫這個詞給誘惑的不知所以然,於是自己買藥去吃。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六、進口藥、貴的藥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藥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鼻炎患者,買噴鼻劑總是要買進口的,最終那個患者便患了藥物性鼻炎,很多病人都存在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買貴的、或是進口的一定比國產的要好,肯定比便宜的要好。因為有些進口藥之所以貴,其實那是因為它是專利藥,所以開發專利的時候投入較多,價格就比較貴。但如果是仿製品,各方面的指標標準都達到了專利藥的水平,那照樣也是有效的。另外,市場經濟以前,我們藥品價格非常便宜,比如說像撲爾敏抗過敏的幾分錢,儘管便宜,但是也很有效。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七、不看說明書,無視適應症和禁忌症,廠家是不會負責任的!

用藥要看說明書!特別是看適應症和禁忌症。適應症,也就是藥品是用來治什麼病的,同時也要看說明書上的適應症是否與你病症相同。而禁忌症,會告訴你什麼人不能吃,什麼情況下不該吃。如果你不看禁忌症,而正好跟你的碰上了,你自己吃後產生不良後果自行負責,廠家一般是不會負責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書上有儲存條件,就一定要看。比如說,本該放在室溫的你卻冷藏了,這樣一來藥效就會受到影響了。比如說胰島素,你把它放在冰箱內冷凍,凍成冰,然後你又捨不得,又把它化了,那藥效就會大打折扣,蛋白質結構發生了改變。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八、不看有效期?使用截止日期前三天跟過期三天的藥品沒區別

所有的藥品都有個有效期,從藥品出廠到有效期這段時間內,如果保存條件以及方法都合理,那藥品的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使用起來一般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廠家需對此負責。

“適用截止日期前三天和過期三天的藥品,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沒有區別的”。醫生宣傳的時候強調不要吃過期藥,因為一旦說過期藥能吃,那就會牽扯到一個過期長短的問題,這樣就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了,此情形之下的藥物使用起來肯定會存在安全隱患。

買藥時最好選擇出廠日期較新、距離有效期較遠的購買。有些藥物可能價格上比較便宜,但實際上它可能距離有效期已經不遠了,這樣的藥買回去還沒等用幾天就過期了,所以我不建議大家購買。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五、迷信廣告去買藥,絕對不可取

其實,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患者多是聽廣告去買藥,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些廣告就是虛假宣傳,誇大其療效,卻不講其副作用,甚至是宣傳最多就是治療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大醫院治不好的也能治,什麼祖傳祕方,另外還有打著醫院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老百姓被名醫院和名醫這個詞給誘惑的不知所以然,於是自己買藥去吃。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六、進口藥、貴的藥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藥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鼻炎患者,買噴鼻劑總是要買進口的,最終那個患者便患了藥物性鼻炎,很多病人都存在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買貴的、或是進口的一定比國產的要好,肯定比便宜的要好。因為有些進口藥之所以貴,其實那是因為它是專利藥,所以開發專利的時候投入較多,價格就比較貴。但如果是仿製品,各方面的指標標準都達到了專利藥的水平,那照樣也是有效的。另外,市場經濟以前,我們藥品價格非常便宜,比如說像撲爾敏抗過敏的幾分錢,儘管便宜,但是也很有效。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七、不看說明書,無視適應症和禁忌症,廠家是不會負責任的!

用藥要看說明書!特別是看適應症和禁忌症。適應症,也就是藥品是用來治什麼病的,同時也要看說明書上的適應症是否與你病症相同。而禁忌症,會告訴你什麼人不能吃,什麼情況下不該吃。如果你不看禁忌症,而正好跟你的碰上了,你自己吃後產生不良後果自行負責,廠家一般是不會負責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書上有儲存條件,就一定要看。比如說,本該放在室溫的你卻冷藏了,這樣一來藥效就會受到影響了。比如說胰島素,你把它放在冰箱內冷凍,凍成冰,然後你又捨不得,又把它化了,那藥效就會大打折扣,蛋白質結構發生了改變。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八、不看有效期?使用截止日期前三天跟過期三天的藥品沒區別

所有的藥品都有個有效期,從藥品出廠到有效期這段時間內,如果保存條件以及方法都合理,那藥品的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使用起來一般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廠家需對此負責。

“適用截止日期前三天和過期三天的藥品,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沒有區別的”。醫生宣傳的時候強調不要吃過期藥,因為一旦說過期藥能吃,那就會牽扯到一個過期長短的問題,這樣就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了,此情形之下的藥物使用起來肯定會存在安全隱患。

買藥時最好選擇出廠日期較新、距離有效期較遠的購買。有些藥物可能價格上比較便宜,但實際上它可能距離有效期已經不遠了,這樣的藥買回去還沒等用幾天就過期了,所以我不建議大家購買。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九、如何科學管理家庭“小藥箱”

第一,注重保存期限

每一種藥物都有一個貯存期限的問題,如果常備藥物太多那就很容易國企,因此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家庭小藥箱要注意藥品的有效期,定期的更換。如果說過期或是變了質,一定要拿出來,不然急用的時候可能會吃了過期的藥。

第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開

每個家庭的小藥箱中常備藥主要還是以非處方藥為主,就像一些外科的小傷小病用的可以自己上的藥膏、藥水或是消毒用品以及感冒藥等,因為這些藥品的安全係數相對高些,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症狀合理使用,但這些非處方藥如果和處方藥放在一起,就可能會弄混,影響到用藥的安全。

“很多人認為,生病後吃藥無非就是一仰頭吞下這麼簡單,但是在看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據《羊城晚報》報道,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為用藥不當而致死!他們不是死於疾病的折磨,而是死於治療疾病的“良方”。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話可以亂說,但是藥千萬不能亂吃!用藥用錯的話對大家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這句話我是在一位擁有40多年用藥經驗的70多歲的藥學專家張繼春演講中聽聞的,這讓我受用至今,她曾總結出“醫院用藥差錯分析與防範”的講稿,並在全國進行過安全合理的用藥巡講。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我記得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很震驚的藥物引起的不良事件,那就是德國的藥廠發明了一種藥名為“反應停”,這種藥是給孕婦止噁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這個藥物在使用之後卻造成了8千例兒童出生以後成為“海豹兒”,這件悲慘的藥物不良事件歲已過百年,但仍然是現代醫藥史上的陰影。

那麼,錯誤的用藥方法究竟有哪些?

一、濫用“三素一湯”,當心中毒!

目前,有很多中國患者憑藉自己的一知半解用藥,濫用抗生素、大輸液,不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隨性停藥、增減藥量,盲目聯合用藥,缺乏自我治療和家庭貯藥的常識等不合理用藥現象。

要想避免亂用藥,切勿濫用“三素一湯”最為關鍵。“三素”指的是抗生素、激素以及維生素;“一湯”指的是輸液。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1、抗生素:兒童使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對於多數人關注的焦點是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的問題,而我認為多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細菌,抗生素的作用只能抑制和殺滅細菌,卻對病毒束手無策。

對於肝功能發育不全、排洩能力差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來講,大劑量服用氯黴素類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進而發生致命性毒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灰嬰綜合徵。曾經登上春晚舞臺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因為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進而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因此父母在給新生兒用藥時要有謹慎的用藥安全意識,切不可病急亂投藥,或是單單憑藉經驗自行給孩子用藥。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中,21名殘疾人演員中有18名是在2歲前使用抗生素髮生過敏,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

2、激素: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其實激素的藥理作用在於抗炎、抗過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機制,濫用激素有嚴重感染、骨質疏鬆、結核播散、股骨頭壞死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3、維生素:可能中毒

合理使用維生素始終要把握兩個原則:“適合”和“適度”。不要認為維生素是補藥就可以隨意吃或是長期吃。其實這就跟其他藥物一樣,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維生素,機體難以吸收,還可能出現中毒或是有害反應。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4、輸液:可能會帶來“三高”問題

①感染風險高

像外用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操作簡便、風險低,藥物多是在局部起效,這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較小。口服藥的風險居中,因為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輸液其實就等同是一個“小手術”,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的,所以一旦出現問題,那便將表現為全身症狀。

②花費成本高

這是中國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很多人抱怨輸液貴,因為輸液除了需要付出藥物成本之外,還要付出管道費用以及輸液費,輸液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不僅一次需要1~2小時甚至是更久,如果是抗生素輸液,可能還需要連續3天甚至是更久。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③不良反應比例高

據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告中,有58.7%是注射劑引起的,這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由於輸液是將藥物輸送進入血液循環,不良反應發生的更快、更為嚴重,而藥物代謝排出體外的事件也較長。

二、用牛奶、茶等服藥?最好還是溫開水,用水量也很有講究

像吃藥的時候,柚子、檸檬西柚這些就不要吃了,牛奶、茶、酒送服藥物其實都不合適,最好還是溫開水服藥。

像某些藥物,比如說土黴素和四環素就不可與牛奶或乳製品同服,否則將與牛奶或乳製品中的鈣離子結合,嚴重影響人體的藥物吸收。

此外,西柚中的一些成分會打亂這種酶的正常工作,藥物要是沒了阻攔,全部都進入了血液中,導致身體裡藥量暴增,也就是藥物中毒,關鍵是一杯西柚汁甚至會干擾藥物代謝好幾天。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用水量多大也是有講究的

比如說,一般吃藥應該要喝200毫升的水,也就是一杯水,因為人體食道里有一個容積,如果你喝一口水要還可能在食道掛著,還沒下去,但是這個藥卻對食道有刺激,引起副作用,這是人為產生一個刺激。但是有的藥要求喝水少,比如說甘草合劑是止咳的、琵琶糖漿,這些藥喝下去最好能消停一會兒。我親眼看到有患者在吃藥的時候乾嚥,藥片放到嘴裡不喝水用自己的唾沫嚥下去,這個就錯了。

三、不注意服藥時間

服藥的時間不同,有些藥是飯前,有的則是飯後,有的是飯中,比如說降糖藥就是飯前、飯後或是吃第一口飯用。還有些比如說一天吃三次什麼時候吃都應該知道的,一天三次一般都是跟著飯前或是飯後。還有的則要求每8小時吃一次,那就得嚴格按照每8小時來,每幾個小時就按照每幾個小時來,這樣療效才能最佳,其實也就是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四、酒後服藥,暗藏殺機

有一項數據顯示:58.88%的網友並不瞭解究竟會對服用藥物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就很糟糕。

在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因為有不少抗生素藥物在與酒精同時進入身體後,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輕者頭暈、噁心,重者就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是死亡。像安眠藥(安定)也就禁止與酒精類飲料同福的藥物,同服極易加重嗜睡、昏睡表現,嚴重者可能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是死亡。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五、迷信廣告去買藥,絕對不可取

其實,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患者多是聽廣告去買藥,這個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些廣告就是虛假宣傳,誇大其療效,卻不講其副作用,甚至是宣傳最多就是治療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大醫院治不好的也能治,什麼祖傳祕方,另外還有打著醫院的旗號,其實都是假的,但是有些老百姓被名醫院和名醫這個詞給誘惑的不知所以然,於是自己買藥去吃。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六、進口藥、貴的藥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藥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鼻炎患者,買噴鼻劑總是要買進口的,最終那個患者便患了藥物性鼻炎,很多病人都存在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覺得買貴的、或是進口的一定比國產的要好,肯定比便宜的要好。因為有些進口藥之所以貴,其實那是因為它是專利藥,所以開發專利的時候投入較多,價格就比較貴。但如果是仿製品,各方面的指標標準都達到了專利藥的水平,那照樣也是有效的。另外,市場經濟以前,我們藥品價格非常便宜,比如說像撲爾敏抗過敏的幾分錢,儘管便宜,但是也很有效。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七、不看說明書,無視適應症和禁忌症,廠家是不會負責任的!

用藥要看說明書!特別是看適應症和禁忌症。適應症,也就是藥品是用來治什麼病的,同時也要看說明書上的適應症是否與你病症相同。而禁忌症,會告訴你什麼人不能吃,什麼情況下不該吃。如果你不看禁忌症,而正好跟你的碰上了,你自己吃後產生不良後果自行負責,廠家一般是不會負責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書上有儲存條件,就一定要看。比如說,本該放在室溫的你卻冷藏了,這樣一來藥效就會受到影響了。比如說胰島素,你把它放在冰箱內冷凍,凍成冰,然後你又捨不得,又把它化了,那藥效就會大打折扣,蛋白質結構發生了改變。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八、不看有效期?使用截止日期前三天跟過期三天的藥品沒區別

所有的藥品都有個有效期,從藥品出廠到有效期這段時間內,如果保存條件以及方法都合理,那藥品的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使用起來一般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廠家需對此負責。

“適用截止日期前三天和過期三天的藥品,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沒有區別的”。醫生宣傳的時候強調不要吃過期藥,因為一旦說過期藥能吃,那就會牽扯到一個過期長短的問題,這樣就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了,此情形之下的藥物使用起來肯定會存在安全隱患。

買藥時最好選擇出廠日期較新、距離有效期較遠的購買。有些藥物可能價格上比較便宜,但實際上它可能距離有效期已經不遠了,這樣的藥買回去還沒等用幾天就過期了,所以我不建議大家購買。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九、如何科學管理家庭“小藥箱”

第一,注重保存期限

每一種藥物都有一個貯存期限的問題,如果常備藥物太多那就很容易國企,因此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家庭小藥箱要注意藥品的有效期,定期的更換。如果說過期或是變了質,一定要拿出來,不然急用的時候可能會吃了過期的藥。

第二,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開

每個家庭的小藥箱中常備藥主要還是以非處方藥為主,就像一些外科的小傷小病用的可以自己上的藥膏、藥水或是消毒用品以及感冒藥等,因為這些藥品的安全係數相對高些,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症狀合理使用,但這些非處方藥如果和處方藥放在一起,就可能會弄混,影響到用藥的安全。

40多年施藥經驗藥劑師感慨:這樣服藥就是在服毒!每年20萬人送命

第三、兒童用藥和成人用藥分開

家庭用藥最好將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分開貯存,因為很多藥物是未成年人禁用的,否則會因為用藥混亂而影響到孩子的用藥安全。

第四、注意藥品的貯藏環境

“家庭小藥箱”的貯存環境一定要合理,要根據說明書合理貯存。一般說明書中都會標明放在通風乾燥處,因為潮溼的環境中藥品會變質,另外藥品是不能晒太陽的,所以陽臺肯定是不行的,更不能放在廚房,因為廚房的溼氣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