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與技術“雙規”,科學抵抗超級細菌不恐慌

2017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第一份抗生素耐藥“重點病原體”清單,根據對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程度將清單分為“極為重要、十分重要、中等重要”三個級別。其中,耐碳青黴烯類鮑氏不動桿菌、耐碳青黴烯類綠膿桿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成為位列之首被標記為“極為重要”的重點病原體。

近日,美國就有一名70歲的老婦人因感染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並對現有的26種抗生素產生全部耐藥而不治身亡。其實,我國早前就報道過湖北一名三歲男孩因感染耐碳青酶烯類腸桿菌導致多器官衰竭而離世。

由於抗菌藥物的使用不正確和過度濫用,經過抗生素“重重洗禮”後細菌也越來越“聰明”,通過不斷“變異”和“升級”來適應抗生素的殺傷力,逐漸成長為強大的耐藥菌,最終導致人類對抗細菌的王牌藥物——碳青黴烯類抗菌藥都對其無可奈何。

科學應對“超級細菌”,不盲目恐慌

超級細菌真的將大敵來臨無藥可醫嗎?對此,我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劉曉琳主任說:“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恐慌,而是科學對待。建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長效機制,需要多領域共同參與,協調合作,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等手段來延緩超級細菌的加劇發展。”

劉曉琳主任告訴我們,目前全球細菌耐藥形勢比較嚴峻,世界各國對此都十分關注。我國去年就頒佈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對控制細菌耐藥問題高度重視,在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

“超級細菌多發於長期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和院內感染中,普通感染的公眾不用過度緊張。但是不自行濫用抗生素,在醫生正確診斷和醫囑下適度使用抗生素,是每個公民需要知曉的基本認知。如果民眾沒有這方面的正確認識,不能把藥用對用好,各個部門不履行自己的職責發展下去的話,的確可能走到“無藥可用”的地步。因此,遏制細菌耐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這不僅僅醫務人員的事情,更是需要全民一起參與和努力的事情。”劉曉琳主任懇切地說。

劉曉琳主任同時進一步補充道:“對於高危的重症住院患者和ICU病房,亟需提高醫院感染科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並藉助先進的微生物診斷技術對特殊患者群體進行早篩排查,不但可以儘早為感染的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挽救生命,還能及時隔離患者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

善用“利器”,先進且規範化的微生物檢驗勢在必行

事實上,在《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中就已經強調了微生物檢驗在細菌耐藥管理和監測中的重要作用,並明確鼓勵引入和研發耐藥菌高通量檢測儀器設備、適合實驗室的微生物快速檢測儀器設備來幫助提供快速、有效的檢驗報告。

“作為我國的疑難雜症診斷中心,協和醫院除了本院患者的檢驗工作外,還要接收外來送檢標本。”不久前剛剛設立我國首家檢驗門診的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教授一針見血地說:“實現精準醫療的第一步就是一份準確檢驗報告。檢驗醫學科平臺的建設,是精準醫療中精準診斷的基礎。”

2017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第一份抗生素耐藥“重點病原體”清單,根據對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程度將清單分為“極為重要、十分重要、中等重要”三個級別。其中,耐碳青黴烯類鮑氏不動桿菌、耐碳青黴烯類綠膿桿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成為位列之首被標記為“極為重要”的重點病原體。

近日,美國就有一名70歲的老婦人因感染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並對現有的26種抗生素產生全部耐藥而不治身亡。其實,我國早前就報道過湖北一名三歲男孩因感染耐碳青酶烯類腸桿菌導致多器官衰竭而離世。

由於抗菌藥物的使用不正確和過度濫用,經過抗生素“重重洗禮”後細菌也越來越“聰明”,通過不斷“變異”和“升級”來適應抗生素的殺傷力,逐漸成長為強大的耐藥菌,最終導致人類對抗細菌的王牌藥物——碳青黴烯類抗菌藥都對其無可奈何。

科學應對“超級細菌”,不盲目恐慌

超級細菌真的將大敵來臨無藥可醫嗎?對此,我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劉曉琳主任說:“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恐慌,而是科學對待。建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長效機制,需要多領域共同參與,協調合作,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等手段來延緩超級細菌的加劇發展。”

劉曉琳主任告訴我們,目前全球細菌耐藥形勢比較嚴峻,世界各國對此都十分關注。我國去年就頒佈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對控制細菌耐藥問題高度重視,在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

“超級細菌多發於長期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和院內感染中,普通感染的公眾不用過度緊張。但是不自行濫用抗生素,在醫生正確診斷和醫囑下適度使用抗生素,是每個公民需要知曉的基本認知。如果民眾沒有這方面的正確認識,不能把藥用對用好,各個部門不履行自己的職責發展下去的話,的確可能走到“無藥可用”的地步。因此,遏制細菌耐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這不僅僅醫務人員的事情,更是需要全民一起參與和努力的事情。”劉曉琳主任懇切地說。

劉曉琳主任同時進一步補充道:“對於高危的重症住院患者和ICU病房,亟需提高醫院感染科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並藉助先進的微生物診斷技術對特殊患者群體進行早篩排查,不但可以儘早為感染的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挽救生命,還能及時隔離患者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

善用“利器”,先進且規範化的微生物檢驗勢在必行

事實上,在《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中就已經強調了微生物檢驗在細菌耐藥管理和監測中的重要作用,並明確鼓勵引入和研發耐藥菌高通量檢測儀器設備、適合實驗室的微生物快速檢測儀器設備來幫助提供快速、有效的檢驗報告。

“作為我國的疑難雜症診斷中心,協和醫院除了本院患者的檢驗工作外,還要接收外來送檢標本。”不久前剛剛設立我國首家檢驗門診的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教授一針見血地說:“實現精準醫療的第一步就是一份準確檢驗報告。檢驗醫學科平臺的建設,是精準醫療中精準診斷的基礎。”

理念與技術“雙規”,科學抵抗超級細菌不恐慌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教授

徐英春教授呼籲到,隨著中國細菌耐藥形勢的複雜化,病原體感染診斷更加重要。藉助先進的微生物檢驗技術,加強微生物實驗室的規範化建設,為感染性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及控制做出貢獻,提升全民“慎重對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確意識,多方努力攜手抗擊細菌耐藥。

“無論是臨床用藥還是院內抗感染治療,都應該在一個正確地診斷和用藥指導下進行。” 四川省細菌耐藥監測中心負責人、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微生物室間質評負責人喻華教授指出:“在對重症患者使用限制類和特殊類抗菌藥物之前,都應該做藥敏測試。”

2017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第一份抗生素耐藥“重點病原體”清單,根據對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程度將清單分為“極為重要、十分重要、中等重要”三個級別。其中,耐碳青黴烯類鮑氏不動桿菌、耐碳青黴烯類綠膿桿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成為位列之首被標記為“極為重要”的重點病原體。

近日,美國就有一名70歲的老婦人因感染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並對現有的26種抗生素產生全部耐藥而不治身亡。其實,我國早前就報道過湖北一名三歲男孩因感染耐碳青酶烯類腸桿菌導致多器官衰竭而離世。

由於抗菌藥物的使用不正確和過度濫用,經過抗生素“重重洗禮”後細菌也越來越“聰明”,通過不斷“變異”和“升級”來適應抗生素的殺傷力,逐漸成長為強大的耐藥菌,最終導致人類對抗細菌的王牌藥物——碳青黴烯類抗菌藥都對其無可奈何。

科學應對“超級細菌”,不盲目恐慌

超級細菌真的將大敵來臨無藥可醫嗎?對此,我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劉曉琳主任說:“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恐慌,而是科學對待。建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長效機制,需要多領域共同參與,協調合作,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等手段來延緩超級細菌的加劇發展。”

劉曉琳主任告訴我們,目前全球細菌耐藥形勢比較嚴峻,世界各國對此都十分關注。我國去年就頒佈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對控制細菌耐藥問題高度重視,在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

“超級細菌多發於長期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和院內感染中,普通感染的公眾不用過度緊張。但是不自行濫用抗生素,在醫生正確診斷和醫囑下適度使用抗生素,是每個公民需要知曉的基本認知。如果民眾沒有這方面的正確認識,不能把藥用對用好,各個部門不履行自己的職責發展下去的話,的確可能走到“無藥可用”的地步。因此,遏制細菌耐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這不僅僅醫務人員的事情,更是需要全民一起參與和努力的事情。”劉曉琳主任懇切地說。

劉曉琳主任同時進一步補充道:“對於高危的重症住院患者和ICU病房,亟需提高醫院感染科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並藉助先進的微生物診斷技術對特殊患者群體進行早篩排查,不但可以儘早為感染的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挽救生命,還能及時隔離患者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

善用“利器”,先進且規範化的微生物檢驗勢在必行

事實上,在《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中就已經強調了微生物檢驗在細菌耐藥管理和監測中的重要作用,並明確鼓勵引入和研發耐藥菌高通量檢測儀器設備、適合實驗室的微生物快速檢測儀器設備來幫助提供快速、有效的檢驗報告。

“作為我國的疑難雜症診斷中心,協和醫院除了本院患者的檢驗工作外,還要接收外來送檢標本。”不久前剛剛設立我國首家檢驗門診的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教授一針見血地說:“實現精準醫療的第一步就是一份準確檢驗報告。檢驗醫學科平臺的建設,是精準醫療中精準診斷的基礎。”

理念與技術“雙規”,科學抵抗超級細菌不恐慌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教授

徐英春教授呼籲到,隨著中國細菌耐藥形勢的複雜化,病原體感染診斷更加重要。藉助先進的微生物檢驗技術,加強微生物實驗室的規範化建設,為感染性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及控制做出貢獻,提升全民“慎重對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確意識,多方努力攜手抗擊細菌耐藥。

“無論是臨床用藥還是院內抗感染治療,都應該在一個正確地診斷和用藥指導下進行。” 四川省細菌耐藥監測中心負責人、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微生物室間質評負責人喻華教授指出:“在對重症患者使用限制類和特殊類抗菌藥物之前,都應該做藥敏測試。”

理念與技術“雙規”,科學抵抗超級細菌不恐慌

四川省細菌耐藥監測中心負責人、四川省臨床檢驗中心微生物室間質評負責人喻華教授

藥物敏感試驗旨在瞭解病原微生物對各種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生素藥物的微生物學試驗。為了瞭解致病菌對哪種抗菌藥物敏感,以合理用藥,減少盲目性,往往應進行藥敏試驗。

喻華教授同時指出:“檢驗醫學科是個大舞臺,涉及臨床微生物學,還有生物化學、免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血液學等多學科。微生物檢驗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樣本從採集、送檢到出結果等一系列的流程,任何不規範化的操作都會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因此對專業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梅里埃大中華區臨床市場部總監李曉菲女士說:“百年來,生物梅里埃致力於對多種細菌的研究,擁有獨家的海量細菌數據庫,目前的菌庫有超過45000種耐藥表型,和2000種以上的耐藥機制。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我們提供從‘初篩’到‘產酶類型’到‘藥敏報告’的整體解決方案。未來,梅里埃將一如既往地深耕抗感染核心領域,不斷提供微生物檢驗領域的創新技術,在規範抗生素使用、遏制細菌耐藥的道路上,我們將與中國微生物檢驗工作者一路同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