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抗戰名畫《百鴿圖》)

張書旂創作了一幅《雲霄一羽圖》,畫面中在巖壁聳立的山脈上空,一隻雄鷹展翅盤旋,似乎在洞察獵捕對象,以便隨時攻擊。這幅作品由時稱“當代杜甫”的楊永璽先生配詩後,贈送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以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派遣以陳納德為首的空軍飛虎隊來華支援抗戰,在執行任務中屢建戰功。張書旂畫了兩幅絹畫贈送給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和他的戰友。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壯烈犧牲。張書旂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辦個人畫展,將200幅國畫作品義賣,募集資金,作為以張自忠將軍冠名的獎學基金。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抗戰名畫《百鴿圖》)

張書旂創作了一幅《雲霄一羽圖》,畫面中在巖壁聳立的山脈上空,一隻雄鷹展翅盤旋,似乎在洞察獵捕對象,以便隨時攻擊。這幅作品由時稱“當代杜甫”的楊永璽先生配詩後,贈送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以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派遣以陳納德為首的空軍飛虎隊來華支援抗戰,在執行任務中屢建戰功。張書旂畫了兩幅絹畫贈送給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和他的戰友。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壯烈犧牲。張書旂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辦個人畫展,將200幅國畫作品義賣,募集資金,作為以張自忠將軍冠名的獎學基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在中央大學從事教育達11年之久,1941年他以中國藝術使者身份赴美,肩負使命:一是不顧戰爭創傷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二是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遠赴重洋後,勤奮作畫,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餘個地區的藝術場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源源不斷地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為支援抗戰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抗戰名畫《百鴿圖》)

張書旂創作了一幅《雲霄一羽圖》,畫面中在巖壁聳立的山脈上空,一隻雄鷹展翅盤旋,似乎在洞察獵捕對象,以便隨時攻擊。這幅作品由時稱“當代杜甫”的楊永璽先生配詩後,贈送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以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派遣以陳納德為首的空軍飛虎隊來華支援抗戰,在執行任務中屢建戰功。張書旂畫了兩幅絹畫贈送給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和他的戰友。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壯烈犧牲。張書旂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辦個人畫展,將200幅國畫作品義賣,募集資金,作為以張自忠將軍冠名的獎學基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在中央大學從事教育達11年之久,1941年他以中國藝術使者身份赴美,肩負使命:一是不顧戰爭創傷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二是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遠赴重洋後,勤奮作畫,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餘個地區的藝術場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源源不斷地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為支援抗戰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據不完全統計,張書旂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先後寄回來的資金約10萬美元。在西雅圖,112名中國留學生因戰亂與家庭失去聯繫,經濟來源中斷。張書旂挑起重擔,竭力幫助他們解決衣食問題,安心學習。然而,他自己的家鄉淪陷,他在長達五年之久的時間內沒有寄錢回家,家人生活極端困難,靠張書旂的母親在家養豬、養蠶維繫家庭生計。張書旂常常對子女說,一位藝術家就像一條蠶,吃下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必須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繪畫事業上。他還打算做一次環球旅行,經蘇聯再次回國,但這一願望最終未能實現。他不幸得了胃癌,手術無效。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編寫完成了《翎毛集》《書旂畫法十章》,本來還打算完成《花卉集》的編寫,但生命之光已經耗盡。1957年8月18日,張書旂病逝於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享年57歲。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抗戰名畫《百鴿圖》)

張書旂創作了一幅《雲霄一羽圖》,畫面中在巖壁聳立的山脈上空,一隻雄鷹展翅盤旋,似乎在洞察獵捕對象,以便隨時攻擊。這幅作品由時稱“當代杜甫”的楊永璽先生配詩後,贈送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以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派遣以陳納德為首的空軍飛虎隊來華支援抗戰,在執行任務中屢建戰功。張書旂畫了兩幅絹畫贈送給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和他的戰友。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壯烈犧牲。張書旂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辦個人畫展,將200幅國畫作品義賣,募集資金,作為以張自忠將軍冠名的獎學基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在中央大學從事教育達11年之久,1941年他以中國藝術使者身份赴美,肩負使命:一是不顧戰爭創傷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二是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遠赴重洋後,勤奮作畫,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餘個地區的藝術場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源源不斷地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為支援抗戰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據不完全統計,張書旂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先後寄回來的資金約10萬美元。在西雅圖,112名中國留學生因戰亂與家庭失去聯繫,經濟來源中斷。張書旂挑起重擔,竭力幫助他們解決衣食問題,安心學習。然而,他自己的家鄉淪陷,他在長達五年之久的時間內沒有寄錢回家,家人生活極端困難,靠張書旂的母親在家養豬、養蠶維繫家庭生計。張書旂常常對子女說,一位藝術家就像一條蠶,吃下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必須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繪畫事業上。他還打算做一次環球旅行,經蘇聯再次回國,但這一願望最終未能實現。他不幸得了胃癌,手術無效。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編寫完成了《翎毛集》《書旂畫法十章》,本來還打算完成《花卉集》的編寫,但生命之光已經耗盡。1957年8月18日,張書旂病逝於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享年57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與徐悲鴻合作畫作欣賞)

張書旂繪畫技術爐火純青,揮手立就。美國人問,培養一個像他這樣的畫家需要多少時間?他回答:“5000年的中華文明加上我的歲數。”張書旂在美國十多年,許多朋友勸他加入美國籍,以方便工作與生活。但他說,我有國籍,為什麼要加入美國籍?雖身在異鄉,但他在作品上的題款總是“浦江張書旂”,足見其對祖國對家鄉的眷念之情。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業務司司長陳思娣認為,張書旂是藝術傳播的使者,雖遠在異國他鄉,卻始終孜孜不倦地用他的藝術在開展世界文化交流。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抗戰名畫《百鴿圖》)

張書旂創作了一幅《雲霄一羽圖》,畫面中在巖壁聳立的山脈上空,一隻雄鷹展翅盤旋,似乎在洞察獵捕對象,以便隨時攻擊。這幅作品由時稱“當代杜甫”的楊永璽先生配詩後,贈送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以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派遣以陳納德為首的空軍飛虎隊來華支援抗戰,在執行任務中屢建戰功。張書旂畫了兩幅絹畫贈送給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和他的戰友。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壯烈犧牲。張書旂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辦個人畫展,將200幅國畫作品義賣,募集資金,作為以張自忠將軍冠名的獎學基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在中央大學從事教育達11年之久,1941年他以中國藝術使者身份赴美,肩負使命:一是不顧戰爭創傷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二是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遠赴重洋後,勤奮作畫,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餘個地區的藝術場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源源不斷地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為支援抗戰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據不完全統計,張書旂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先後寄回來的資金約10萬美元。在西雅圖,112名中國留學生因戰亂與家庭失去聯繫,經濟來源中斷。張書旂挑起重擔,竭力幫助他們解決衣食問題,安心學習。然而,他自己的家鄉淪陷,他在長達五年之久的時間內沒有寄錢回家,家人生活極端困難,靠張書旂的母親在家養豬、養蠶維繫家庭生計。張書旂常常對子女說,一位藝術家就像一條蠶,吃下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必須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繪畫事業上。他還打算做一次環球旅行,經蘇聯再次回國,但這一願望最終未能實現。他不幸得了胃癌,手術無效。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編寫完成了《翎毛集》《書旂畫法十章》,本來還打算完成《花卉集》的編寫,但生命之光已經耗盡。1957年8月18日,張書旂病逝於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享年57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與徐悲鴻合作畫作欣賞)

張書旂繪畫技術爐火純青,揮手立就。美國人問,培養一個像他這樣的畫家需要多少時間?他回答:“5000年的中華文明加上我的歲數。”張書旂在美國十多年,許多朋友勸他加入美國籍,以方便工作與生活。但他說,我有國籍,為什麼要加入美國籍?雖身在異鄉,但他在作品上的題款總是“浦江張書旂”,足見其對祖國對家鄉的眷念之情。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業務司司長陳思娣認為,張書旂是藝術傳播的使者,雖遠在異國他鄉,卻始終孜孜不倦地用他的藝術在開展世界文化交流。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中國花鳥畫的魅力是獨特的。張書旂繪畫的色彩、佈局不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其以形寫神,能揮灑自如,收到形神兼備的表現手法也令其他畫家難望其項背。中國畫表現的鳥是活靈活現的。不僅刻畫鳥的基本形態,而且抓住了鳥內在的生命,將鳥在瞬間的微妙變化躍然於紙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畫的真正價值。呂鳳子對張書旂的花鳥畫曾有這樣的評價:“書旂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徐悲鴻也認為:“其氣雄健,其筆超脫,欲與古人爭一席之地。”“中國第一人,當無出其右。”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張書旂力求了花鳥畫派革新中國畫的主張和融匯古今、推崇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張書旂在創作中非常注重對物象的細緻觀察和對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強調在概括而又準確地刻畫對象形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借鑑西方對物寫生法,筆下的花卉、草蟲、禽鳥形象多姿,擺脫了既定程式,因此他的花鳥形象結構準確,動態逼真,擺脫了空洞單調的模擬風。他在筆墨勾畫的同時,適當強調賦色的明豔、格調清穎,情趣別緻,有很強的藝術個性。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用筆很獨特,富有時代的美感,清新不失華麗,淡雅不失脫俗,手法巧妙嫻熟,別具一格。張書旂又吸收了日本畫和西洋畫的技法精華,兼取眾家之長,把花鳥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張書旂在藝術創作的生涯之中,可以說是將自己的一生都用在藝術上,也可以說是先生為中國的書畫藝術付出了畢生的經歷。

作者:原天涯論壇青海版版主胡語琵琶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南來北往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承載和傳遞著人們的種種情感,或是春天和愛情的美好,或是思鄉和懷舊的愁緒。“似曾相識燕歸來”,打開《柳燕圖》畫卷,舒朗清新的氣息引領畫者進入恬淡幽靜的春景遐思之中,畫面描寫兩隻春天燕子飛來之景。燕子低飛呢喃,整幅畫用小寫意手法表現,用筆圓勁秀澤,敷色濃淡相宜,盡顯春韻,燕子的姿態靈動而有變化,頸部及腹部以硃砂點紅,尾長呈深叉狀,燕子的造型,擬古之筆由此可見一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柳燕圖》局部欣賞)

《柳燕圖》中柳條如煙,隨風飄拂,絲絲縷縷將垂柳曳風飛揚的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江南的春景盡收尺幅之間。畫中的柳樹輕盈嬌柔,小枝向上伸展,展現出蓬勃向上、純樸、堅韌的品格。《柳燕圖》佈局舒朗,用筆健勁粗放,多方筆轉折,用筆潤燥相間,色調清淡溫和。構圖疏密有致,用線粗細靈秀,圓潤柔和,敷色明麗滋潤。美妙的意境給這幅《柳燕圖》更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此幅畫作時時觸動著遊子思念家鄉的心絃!

這就是留在樂都的一張墨寶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柳燕圖》,我們能夠從這幅《柳燕圖》藝術的魅力中,真正的理解國畫藝術的真諦。張書旂是為中華藝術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功臣,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花鳥畫作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以宏揚中西融合,革新中國書畫的精神為己任。用他的藝術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東方藝術的神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藝術教育家。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所長凌承緯介紹,1940年至1942年間,張書旂先後將其創作的《百鴿圖》《雲霄一羽》《松枝雙鶴》分別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總理麥肯金。三次贈送中國畫給西方領導人,張書旂成為抗戰時期在西方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中國畫家。他在繪畫上求簡去繁,風格獨具。在用筆上,張書旂主張“重簡去繁”,“簡者”簡於象,而非簡於意。他認為:“筆簡是刪去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是高度的概括,一筆著紙,形神兼備。”這幅《柳燕圖》寥寥數筆,以少寓多,筆簡意繁,遊刃有餘,耐人尋味,更突出了畫面的意境與韻味。他曾培養了諸如蘇葆楨、宋省予、張世簡、程本新、郭世清等一代優秀中國花鳥畫家,對中國當代小寫意花鳥畫發展影響至深。這幅《柳燕圖》作品正是張書旂大師留給得意學生郭世清的墨寶,《柳燕圖》歷盡磨難,經文革歲月的侵蝕,如雨後的陽光分外耀眼。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郭世清是青海樂都人,師從徐悲鴻、齊白石、張書旂、傅抱石等畫界名儒。他與徐悲鴻合畫的《貓蝶圖》已成為聞名於世的畫界珍品。尤其在張書旂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對花鳥畫的造詣尤為深厚著長。他經呂斯百推薦,在敦煌千佛洞與敦煌學專家常書鴻共事兩年有餘,經他手繪成冊的《敦煌藻井圖案》收入國家級畫冊,為後學者研究敦煌學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圖文資料。他與方之南、張之綱、周宜遵並稱民國青海四大畫家,1949年組建了青海文聯美術組。他婉言謝絕了徐悲鴻、張書旂大師邀他任教中央美院的盛情,一生傾力於青海美術事業,育人無數。

郭世清和他的恩師張書旂先生一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生活情趣豐富的人,一個深愛故土的高原赤子,更是一位有靈根、有才氣、有成就的著名畫家。他有追求真善美的熾熱情感,有明睿的思路,深厚的功力,有精湛的技藝,孜孜追求藝術真諦的品德。郭世清在生之年的歲月裡,秉承張書旂先生的教誨,不懈地探求藝術真諦,創作了許多立意新穎、秀麗灑脫的花鳥畫作品。郭世清的花鳥畫用色明快,情趣別緻,簡練生動,形神兼備,同樣具有獨特強烈的藝術個性。《花鳥四條屏》《陣風》《寒禽野集》等作品的神韻完全傳承了張書旂先生的藝術精髓,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可惜1968年不幸逝世,享年53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郭世清畫作欣賞)

張書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張書旂是近現代花鳥畫大師,他充分繼承了傳神寫照的創作方法,將唐宋時期的工整與元明時代的寫意完美地結合起來。與徐悲鴻、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張書旂取法任伯年,先學西畫,後轉攻國畫花鳥,作花鳥喜用白粉調和色墨,畫面典雅明麗,頗具現代感。形成色、粉與筆墨兼施的清新流麗畫風而獨標一格。因其善用白粉,故有“白粉畫家”之稱。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張書旂二十年代初入上海美專學習,早年得高劍父指授,有日本畫的面貌;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又得著名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親授。1922年,張書旂從金華七中畢業後,曾報考過國立中央大學,但未被錄取。殊不知,1929年,中央大學校長徐悲鴻竟邀請張書旂前往南京,任該校教授。在工作與生活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抗戰前赴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大獎。吳茀之、潘天壽、張振鐸到南京看畫展時,住在曉莊新村張書旂家。幾個人睡在一個房間裡,書旂和寶蓮睡床上,其他三人睡在地板上,無話不談,還互相鬥嘴。張書旂取笑潘天壽“壽頭,壽頭,只畫石頭。”潘天壽反譏他說:“是啊,我的石頭不值錢。你的畫像花旦,塗脂抹粉,人家喜歡。”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和平使者張書旂在四川重慶期間,飽受離亂之苦。懷著對和平的無比渴望,1939年,他著手創作了《百鴿圖》,被中國政府以國家名義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祝賀羅斯福三次連任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此畫歷時3天,經歷了日軍轟炸機18次投彈轟炸。當畫到第97只鴿子時,日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重慶,炸彈像雨點般傾瀉而下,寓所附近的許多房子被炸燬。但他置生死安危於不顧,在硝煙中完成了這件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向法西斯展開全面進攻,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形勢。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抗戰名畫《百鴿圖》)

張書旂創作了一幅《雲霄一羽圖》,畫面中在巖壁聳立的山脈上空,一隻雄鷹展翅盤旋,似乎在洞察獵捕對象,以便隨時攻擊。這幅作品由時稱“當代杜甫”的楊永璽先生配詩後,贈送給英國首相丘吉爾,以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派遣以陳納德為首的空軍飛虎隊來華支援抗戰,在執行任務中屢建戰功。張書旂畫了兩幅絹畫贈送給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和他的戰友。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壯烈犧牲。張書旂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辦個人畫展,將200幅國畫作品義賣,募集資金,作為以張自忠將軍冠名的獎學基金。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在中央大學從事教育達11年之久,1941年他以中國藝術使者身份赴美,肩負使命:一是不顧戰爭創傷開展文化交流,把中國的文化藝術帶給美國人民;二是為苦難的祖國和人民募集資金,支持抗戰。遠赴重洋後,勤奮作畫,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研究院、舊金山美術館、波特蘭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加拿大多倫多國立美術館、渥太華美術館等10餘個地區的藝術場館舉辦畫展,義賣所得源源不斷地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寄回祖國,為支援抗戰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據不完全統計,張書旂通過中國救濟總署先後寄回來的資金約10萬美元。在西雅圖,112名中國留學生因戰亂與家庭失去聯繫,經濟來源中斷。張書旂挑起重擔,竭力幫助他們解決衣食問題,安心學習。然而,他自己的家鄉淪陷,他在長達五年之久的時間內沒有寄錢回家,家人生活極端困難,靠張書旂的母親在家養豬、養蠶維繫家庭生計。張書旂常常對子女說,一位藝術家就像一條蠶,吃下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必須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繪畫事業上。他還打算做一次環球旅行,經蘇聯再次回國,但這一願望最終未能實現。他不幸得了胃癌,手術無效。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編寫完成了《翎毛集》《書旂畫法十章》,本來還打算完成《花卉集》的編寫,但生命之光已經耗盡。1957年8月18日,張書旂病逝於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享年57歲。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與徐悲鴻合作畫作欣賞)

張書旂繪畫技術爐火純青,揮手立就。美國人問,培養一個像他這樣的畫家需要多少時間?他回答:“5000年的中華文明加上我的歲數。”張書旂在美國十多年,許多朋友勸他加入美國籍,以方便工作與生活。但他說,我有國籍,為什麼要加入美國籍?雖身在異鄉,但他在作品上的題款總是“浦江張書旂”,足見其對祖國對家鄉的眷念之情。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業務司司長陳思娣認為,張書旂是藝術傳播的使者,雖遠在異國他鄉,卻始終孜孜不倦地用他的藝術在開展世界文化交流。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中國花鳥畫的魅力是獨特的。張書旂繪畫的色彩、佈局不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其以形寫神,能揮灑自如,收到形神兼備的表現手法也令其他畫家難望其項背。中國畫表現的鳥是活靈活現的。不僅刻畫鳥的基本形態,而且抓住了鳥內在的生命,將鳥在瞬間的微妙變化躍然於紙上,充分顯示了中國畫的真正價值。呂鳳子對張書旂的花鳥畫曾有這樣的評價:“書旂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徐悲鴻也認為:“其氣雄健,其筆超脫,欲與古人爭一席之地。”“中國第一人,當無出其右。”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張書旂力求了花鳥畫派革新中國畫的主張和融匯古今、推崇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張書旂在創作中非常注重對物象的細緻觀察和對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強調在概括而又準確地刻畫對象形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借鑑西方對物寫生法,筆下的花卉、草蟲、禽鳥形象多姿,擺脫了既定程式,因此他的花鳥形象結構準確,動態逼真,擺脫了空洞單調的模擬風。他在筆墨勾畫的同時,適當強調賦色的明豔、格調清穎,情趣別緻,有很強的藝術個性。張書旂先生的花鳥畫用筆很獨特,富有時代的美感,清新不失華麗,淡雅不失脫俗,手法巧妙嫻熟,別具一格。張書旂又吸收了日本畫和西洋畫的技法精華,兼取眾家之長,把花鳥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張書旂在藝術創作的生涯之中,可以說是將自己的一生都用在藝術上,也可以說是先生為中國的書畫藝術付出了畢生的經歷。

郭世清的恩師張書旂大師的傳奇人生和留在樂都的墨寶《柳燕圖》

(張書旂畫作欣賞)

花鳥畫的最高境界恐怕是很多藝術家為之追求的境界,也是藝術家為之努力的目標,作畫的時候,陶冶自己的情操,感受祖國國畫的魅力。先生的畫筆雖也攄發個人胸臆,然而卻也時時不忘以畫中之情趣啟迪觀者心扉,使人發現未曾關注過的機趣,這幅留在青海樂都的《柳燕圖》便是一例,每見其畫作,總讓人強烈地意識到似乎畫家與觀者間在無言地進行著對話,在交流著彼此的感悟

收藏這幅畫的主人已經成為這幅著名國畫作品的守衛者和保護者。當我與收藏這幅畫的主人再一次輕輕走到畫作前時,一陣陣暖流心中激盪。我不由自主地會說,“我看到了一種嶄新的美和優雅,看著這裡的葉子,從柳樹上伸出的枝杈的筆畫,展現了微風的浮動,似乎在清晰地伴隨著年輕人和少女的舞蹈音樂跳動,我的靈魂在與這幅鉅作一起得到了共鳴。”又彷彿靜靜的深夜看到了大師張書旂先生深夜作畫的高大身影,他激勵著一群群接班人在新長征路上茁壯成長……

本文由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文聯提供

(本文發表於《柳灣》文藝季刊201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