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今天橙媽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自責奶爸的懺悔》,文章很長,看完卻淚目。

作者是一位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睡在隔壁”的奶爸,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由媽媽負責,爸爸也一直心安理得。高需求+睡渣的娃,讓媽媽從孩子出生後,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直到孩子1歲3個月,身體嚴重透支的媽媽,終於倒下了。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腦梗死,而此時,孩子爸爸還在辦公室加班。

經過一夜驚心動魄的搶救,媽媽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然而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她再也不能哄孩子入睡,照顧孩子的生活了——因為她自己,都面臨著卒中後艱難的恢復過程,要從走路開始重新學起。

從媽媽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一刻,孩子爸爸才意識到,老婆太累了,而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幫她分擔半分。

今天橙媽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自責奶爸的懺悔》,文章很長,看完卻淚目。

作者是一位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睡在隔壁”的奶爸,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由媽媽負責,爸爸也一直心安理得。高需求+睡渣的娃,讓媽媽從孩子出生後,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直到孩子1歲3個月,身體嚴重透支的媽媽,終於倒下了。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腦梗死,而此時,孩子爸爸還在辦公室加班。

經過一夜驚心動魄的搶救,媽媽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然而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她再也不能哄孩子入睡,照顧孩子的生活了——因為她自己,都面臨著卒中後艱難的恢復過程,要從走路開始重新學起。

從媽媽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一刻,孩子爸爸才意識到,老婆太累了,而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幫她分擔半分。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這是一個作者險些喪偶,孩子差點成草的真實故事,好在搶救及時,媽媽被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並且身體的基礎功能都恢復的還不錯;好在,爸爸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缺位,積極的幫助媽媽恢復,並在之後主動接過帶孩子的重任。

讀到這位爸爸最後寫給老婆的話,橙媽哭到不能自已:

“我們對寶媽有太多的忽略。

她們是奶牛,是保姆,是廚娘,是傭人,是員工,是維修工,是理財師。

但她們終究是人,不是神,也會累。

親愛的兜兜媽媽,

婆媳關係的雷,我也沒有幫你排好,最終炸得遍體鱗傷。

原生家庭的彈,我也沒有幫你拆掉,最終搞得兩敗俱傷。

這樣的忽略或許是無心之過,也有很多寶媽像兜兜媽媽一樣在默默承受。

疲勞在累積,煎熬在累積,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不只是產後抑鬱。

沒有宣洩,沒有排解,沒有出口,而我們都可能忽略了。

為什麼非要等到失去邊緣,才懂得體諒對方的不易呢?為什麼在媽媽倒下之前,我們總把媽媽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為什麼明明養孩子是兩個人的旅程,卻好像是媽媽一個人的跋山涉水?

今天橙媽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自責奶爸的懺悔》,文章很長,看完卻淚目。

作者是一位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睡在隔壁”的奶爸,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由媽媽負責,爸爸也一直心安理得。高需求+睡渣的娃,讓媽媽從孩子出生後,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直到孩子1歲3個月,身體嚴重透支的媽媽,終於倒下了。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腦梗死,而此時,孩子爸爸還在辦公室加班。

經過一夜驚心動魄的搶救,媽媽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然而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她再也不能哄孩子入睡,照顧孩子的生活了——因為她自己,都面臨著卒中後艱難的恢復過程,要從走路開始重新學起。

從媽媽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一刻,孩子爸爸才意識到,老婆太累了,而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幫她分擔半分。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這是一個作者險些喪偶,孩子差點成草的真實故事,好在搶救及時,媽媽被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並且身體的基礎功能都恢復的還不錯;好在,爸爸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缺位,積極的幫助媽媽恢復,並在之後主動接過帶孩子的重任。

讀到這位爸爸最後寫給老婆的話,橙媽哭到不能自已:

“我們對寶媽有太多的忽略。

她們是奶牛,是保姆,是廚娘,是傭人,是員工,是維修工,是理財師。

但她們終究是人,不是神,也會累。

親愛的兜兜媽媽,

婆媳關係的雷,我也沒有幫你排好,最終炸得遍體鱗傷。

原生家庭的彈,我也沒有幫你拆掉,最終搞得兩敗俱傷。

這樣的忽略或許是無心之過,也有很多寶媽像兜兜媽媽一樣在默默承受。

疲勞在累積,煎熬在累積,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不只是產後抑鬱。

沒有宣洩,沒有排解,沒有出口,而我們都可能忽略了。

為什麼非要等到失去邊緣,才懂得體諒對方的不易呢?為什麼在媽媽倒下之前,我們總把媽媽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為什麼明明養孩子是兩個人的旅程,卻好像是媽媽一個人的跋山涉水?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有媽媽評論說:“當媽以後最大的感覺是孤獨,孤獨到連這種感受都不知該與誰分享。”

孩子的到來,於爸爸而言是一瞬間,對媽媽來說,卻是10個月的不便不適,以及漫長到無邊的沒日沒夜的照料和勞神。

臉瘦了,人黃了,肚子卻看起來還像懷孕幾個月;頭髮掉了,眼袋深了,手臂卻能抱起幾十斤的娃再提2個滿滿的超市購物袋;多少個夜奶、哄睡的深夜,聽到老公震天的呼嚕聲,安慰自己:他明天要上班。可明明我自己也是個職場媽媽,我也是要早起上班的人啊!

今天橙媽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自責奶爸的懺悔》,文章很長,看完卻淚目。

作者是一位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睡在隔壁”的奶爸,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由媽媽負責,爸爸也一直心安理得。高需求+睡渣的娃,讓媽媽從孩子出生後,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直到孩子1歲3個月,身體嚴重透支的媽媽,終於倒下了。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腦梗死,而此時,孩子爸爸還在辦公室加班。

經過一夜驚心動魄的搶救,媽媽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然而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她再也不能哄孩子入睡,照顧孩子的生活了——因為她自己,都面臨著卒中後艱難的恢復過程,要從走路開始重新學起。

從媽媽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一刻,孩子爸爸才意識到,老婆太累了,而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幫她分擔半分。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這是一個作者險些喪偶,孩子差點成草的真實故事,好在搶救及時,媽媽被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並且身體的基礎功能都恢復的還不錯;好在,爸爸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缺位,積極的幫助媽媽恢復,並在之後主動接過帶孩子的重任。

讀到這位爸爸最後寫給老婆的話,橙媽哭到不能自已:

“我們對寶媽有太多的忽略。

她們是奶牛,是保姆,是廚娘,是傭人,是員工,是維修工,是理財師。

但她們終究是人,不是神,也會累。

親愛的兜兜媽媽,

婆媳關係的雷,我也沒有幫你排好,最終炸得遍體鱗傷。

原生家庭的彈,我也沒有幫你拆掉,最終搞得兩敗俱傷。

這樣的忽略或許是無心之過,也有很多寶媽像兜兜媽媽一樣在默默承受。

疲勞在累積,煎熬在累積,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不只是產後抑鬱。

沒有宣洩,沒有排解,沒有出口,而我們都可能忽略了。

為什麼非要等到失去邊緣,才懂得體諒對方的不易呢?為什麼在媽媽倒下之前,我們總把媽媽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為什麼明明養孩子是兩個人的旅程,卻好像是媽媽一個人的跋山涉水?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有媽媽評論說:“當媽以後最大的感覺是孤獨,孤獨到連這種感受都不知該與誰分享。”

孩子的到來,於爸爸而言是一瞬間,對媽媽來說,卻是10個月的不便不適,以及漫長到無邊的沒日沒夜的照料和勞神。

臉瘦了,人黃了,肚子卻看起來還像懷孕幾個月;頭髮掉了,眼袋深了,手臂卻能抱起幾十斤的娃再提2個滿滿的超市購物袋;多少個夜奶、哄睡的深夜,聽到老公震天的呼嚕聲,安慰自己:他明天要上班。可明明我自己也是個職場媽媽,我也是要早起上班的人啊!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沒有孩子時,多少夫妻花好月圓,有了孩子,卻有那麼多人熬不過最初一兩年而分道揚鑣。不為別的,只因為在媽媽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人理解,沒人相幫。

當你抱怨生孩子辛苦時,他說“全世界的女人都生孩子,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麼”;

當你訴苦成夜成夜睡不好時,他說“我上班夠累了,夜裡再起來會影響第二天工作”;

當你吐槽婆婆育兒不夠科學時,他說“那是我媽,我能怎麼樣?我就這樣被我媽帶大的,不也好好的”

……

捂熱一顆心要很久,可是讓人心寒,只要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瞬間。

當求助被視而不見,媽媽便習慣了把感受塵封在心裡。

今天橙媽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自責奶爸的懺悔》,文章很長,看完卻淚目。

作者是一位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睡在隔壁”的奶爸,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由媽媽負責,爸爸也一直心安理得。高需求+睡渣的娃,讓媽媽從孩子出生後,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直到孩子1歲3個月,身體嚴重透支的媽媽,終於倒下了。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腦梗死,而此時,孩子爸爸還在辦公室加班。

經過一夜驚心動魄的搶救,媽媽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然而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她再也不能哄孩子入睡,照顧孩子的生活了——因為她自己,都面臨著卒中後艱難的恢復過程,要從走路開始重新學起。

從媽媽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一刻,孩子爸爸才意識到,老婆太累了,而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幫她分擔半分。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這是一個作者險些喪偶,孩子差點成草的真實故事,好在搶救及時,媽媽被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並且身體的基礎功能都恢復的還不錯;好在,爸爸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缺位,積極的幫助媽媽恢復,並在之後主動接過帶孩子的重任。

讀到這位爸爸最後寫給老婆的話,橙媽哭到不能自已:

“我們對寶媽有太多的忽略。

她們是奶牛,是保姆,是廚娘,是傭人,是員工,是維修工,是理財師。

但她們終究是人,不是神,也會累。

親愛的兜兜媽媽,

婆媳關係的雷,我也沒有幫你排好,最終炸得遍體鱗傷。

原生家庭的彈,我也沒有幫你拆掉,最終搞得兩敗俱傷。

這樣的忽略或許是無心之過,也有很多寶媽像兜兜媽媽一樣在默默承受。

疲勞在累積,煎熬在累積,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不只是產後抑鬱。

沒有宣洩,沒有排解,沒有出口,而我們都可能忽略了。

為什麼非要等到失去邊緣,才懂得體諒對方的不易呢?為什麼在媽媽倒下之前,我們總把媽媽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為什麼明明養孩子是兩個人的旅程,卻好像是媽媽一個人的跋山涉水?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有媽媽評論說:“當媽以後最大的感覺是孤獨,孤獨到連這種感受都不知該與誰分享。”

孩子的到來,於爸爸而言是一瞬間,對媽媽來說,卻是10個月的不便不適,以及漫長到無邊的沒日沒夜的照料和勞神。

臉瘦了,人黃了,肚子卻看起來還像懷孕幾個月;頭髮掉了,眼袋深了,手臂卻能抱起幾十斤的娃再提2個滿滿的超市購物袋;多少個夜奶、哄睡的深夜,聽到老公震天的呼嚕聲,安慰自己:他明天要上班。可明明我自己也是個職場媽媽,我也是要早起上班的人啊!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沒有孩子時,多少夫妻花好月圓,有了孩子,卻有那麼多人熬不過最初一兩年而分道揚鑣。不為別的,只因為在媽媽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人理解,沒人相幫。

當你抱怨生孩子辛苦時,他說“全世界的女人都生孩子,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麼”;

當你訴苦成夜成夜睡不好時,他說“我上班夠累了,夜裡再起來會影響第二天工作”;

當你吐槽婆婆育兒不夠科學時,他說“那是我媽,我能怎麼樣?我就這樣被我媽帶大的,不也好好的”

……

捂熱一顆心要很久,可是讓人心寒,只要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瞬間。

當求助被視而不見,媽媽便習慣了把感受塵封在心裡。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諸如“媽媽猝死家中,孩子以為媽媽睡著了”“媽媽帶著孩子去面試,孩子意外墜樓”“老公出軌,媽媽帶著孩子跳樓”的社會新聞,悲劇總是發生在媽媽或孩子身上,可是她們的老公,孩子的爸爸去哪了呢?

我們自嘲“當媽的根本不需要睡覺,全靠一口仙氣吊著”,我們自黑“自從當媽後,我就成了神經病”,我們自虐“老孃我做了什麼孽,要陪孩子做作業”——既然育兒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不試著樂觀又怎麼能撐過那些忍不住想要離婚的分分鐘鍾?

今天橙媽看到一篇文章《一位自責奶爸的懺悔》,文章很長,看完卻淚目。

作者是一位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睡在隔壁”的奶爸,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由媽媽負責,爸爸也一直心安理得。高需求+睡渣的娃,讓媽媽從孩子出生後,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直到孩子1歲3個月,身體嚴重透支的媽媽,終於倒下了。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腦梗死,而此時,孩子爸爸還在辦公室加班。

經過一夜驚心動魄的搶救,媽媽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然而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她再也不能哄孩子入睡,照顧孩子的生活了——因為她自己,都面臨著卒中後艱難的恢復過程,要從走路開始重新學起。

從媽媽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一刻,孩子爸爸才意識到,老婆太累了,而自己,竟然從沒想過幫她分擔半分。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這是一個作者險些喪偶,孩子差點成草的真實故事,好在搶救及時,媽媽被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並且身體的基礎功能都恢復的還不錯;好在,爸爸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缺位,積極的幫助媽媽恢復,並在之後主動接過帶孩子的重任。

讀到這位爸爸最後寫給老婆的話,橙媽哭到不能自已:

“我們對寶媽有太多的忽略。

她們是奶牛,是保姆,是廚娘,是傭人,是員工,是維修工,是理財師。

但她們終究是人,不是神,也會累。

親愛的兜兜媽媽,

婆媳關係的雷,我也沒有幫你排好,最終炸得遍體鱗傷。

原生家庭的彈,我也沒有幫你拆掉,最終搞得兩敗俱傷。

這樣的忽略或許是無心之過,也有很多寶媽像兜兜媽媽一樣在默默承受。

疲勞在累積,煎熬在累積,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不只是產後抑鬱。

沒有宣洩,沒有排解,沒有出口,而我們都可能忽略了。

為什麼非要等到失去邊緣,才懂得體諒對方的不易呢?為什麼在媽媽倒下之前,我們總把媽媽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為什麼明明養孩子是兩個人的旅程,卻好像是媽媽一個人的跋山涉水?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有媽媽評論說:“當媽以後最大的感覺是孤獨,孤獨到連這種感受都不知該與誰分享。”

孩子的到來,於爸爸而言是一瞬間,對媽媽來說,卻是10個月的不便不適,以及漫長到無邊的沒日沒夜的照料和勞神。

臉瘦了,人黃了,肚子卻看起來還像懷孕幾個月;頭髮掉了,眼袋深了,手臂卻能抱起幾十斤的娃再提2個滿滿的超市購物袋;多少個夜奶、哄睡的深夜,聽到老公震天的呼嚕聲,安慰自己:他明天要上班。可明明我自己也是個職場媽媽,我也是要早起上班的人啊!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沒有孩子時,多少夫妻花好月圓,有了孩子,卻有那麼多人熬不過最初一兩年而分道揚鑣。不為別的,只因為在媽媽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人理解,沒人相幫。

當你抱怨生孩子辛苦時,他說“全世界的女人都生孩子,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麼”;

當你訴苦成夜成夜睡不好時,他說“我上班夠累了,夜裡再起來會影響第二天工作”;

當你吐槽婆婆育兒不夠科學時,他說“那是我媽,我能怎麼樣?我就這樣被我媽帶大的,不也好好的”

……

捂熱一顆心要很久,可是讓人心寒,只要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瞬間。

當求助被視而不見,媽媽便習慣了把感受塵封在心裡。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諸如“媽媽猝死家中,孩子以為媽媽睡著了”“媽媽帶著孩子去面試,孩子意外墜樓”“老公出軌,媽媽帶著孩子跳樓”的社會新聞,悲劇總是發生在媽媽或孩子身上,可是她們的老公,孩子的爸爸去哪了呢?

我們自嘲“當媽的根本不需要睡覺,全靠一口仙氣吊著”,我們自黑“自從當媽後,我就成了神經病”,我們自虐“老孃我做了什麼孽,要陪孩子做作業”——既然育兒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不試著樂觀又怎麼能撐過那些忍不住想要離婚的分分鐘鍾?

一個奶爸的懺悔:“你睡吧,我來帶”看完請對寶媽們好點吧

有人說現在的媽媽太過焦慮,把自己繃的太緊,想做無所不能的超人媽媽——既是事業上的女強人,又是家庭中的好媽媽。可橙媽覺得,很多媽媽的要強,很大程度是被生活“逼”出來的!當媽不強大,如何面對懷裡那個柔弱的她,以及身邊那個豬一樣的他?

如果可以,真心希望媽媽們只做60分的媽媽,希望爸爸們多參與育兒。我們不需要你們的愧疚,不需要你們賺很多錢,有時候,只是一點理解,一個好覺,一個擁抱,就能讓我們滿血復活。

希望今天這種險些失去才懂珍惜的故事少一點,再少一點。其實媽媽們要的不多,希望爸爸們給的,也能足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