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拿下,音樂即停

當你摘下Airpods時,音樂播放會自動暫停,這麼酷的設計,是以往藍牙耳機未曾提供過的使用體驗(重新戴上,聲

音又恢復播放)。當然,它也有吐槽點,未設置調節音量的功能(需通過siri實現,不過siri很磨嘰)。雙擊手勢

的功能,褒貶不一,或怒贊黑科技,或指其操作單一。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拿下,音樂即停

當你摘下Airpods時,音樂播放會自動暫停,這麼酷的設計,是以往藍牙耳機未曾提供過的使用體驗(重新戴上,聲

音又恢復播放)。當然,它也有吐槽點,未設置調節音量的功能(需通過siri實現,不過siri很磨嘰)。雙擊手勢

的功能,褒貶不一,或怒贊黑科技,或指其操作單一。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雙擊激活siri,偶有不靈

雙擊激活siri,成功率並不高,且需重擊,輕擊基本不起作用。siri的語音識別常出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

siri完全用不了。雖然手勢操作功能用處不大,不過對於Airpods來說,其主打就是輕巧方便。所以手勢操作方面會

有一定的受限。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拿下,音樂即停

當你摘下Airpods時,音樂播放會自動暫停,這麼酷的設計,是以往藍牙耳機未曾提供過的使用體驗(重新戴上,聲

音又恢復播放)。當然,它也有吐槽點,未設置調節音量的功能(需通過siri實現,不過siri很磨嘰)。雙擊手勢

的功能,褒貶不一,或怒贊黑科技,或指其操作單一。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雙擊激活siri,偶有不靈

雙擊激活siri,成功率並不高,且需重擊,輕擊基本不起作用。siri的語音識別常出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

siri完全用不了。雖然手勢操作功能用處不大,不過對於Airpods來說,其主打就是輕巧方便。所以手勢操作方面會

有一定的受限。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續航,沒問題

官方宣稱耳機50%音量可使用5小時。實測2個半小時後,電量剩40%,當然,這與筆者聽歌音量較大有關。總體續航

與官方數據基本吻合。非重度使用場景下,三天一充應該沒有問題。耳機+充電盒 的組合,相比其他藍牙耳機,續

航能力讓人滿意。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拿下,音樂即停

當你摘下Airpods時,音樂播放會自動暫停,這麼酷的設計,是以往藍牙耳機未曾提供過的使用體驗(重新戴上,聲

音又恢復播放)。當然,它也有吐槽點,未設置調節音量的功能(需通過siri實現,不過siri很磨嘰)。雙擊手勢

的功能,褒貶不一,或怒贊黑科技,或指其操作單一。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雙擊激活siri,偶有不靈

雙擊激活siri,成功率並不高,且需重擊,輕擊基本不起作用。siri的語音識別常出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

siri完全用不了。雖然手勢操作功能用處不大,不過對於Airpods來說,其主打就是輕巧方便。所以手勢操作方面會

有一定的受限。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續航,沒問題

官方宣稱耳機50%音量可使用5小時。實測2個半小時後,電量剩40%,當然,這與筆者聽歌音量較大有關。總體續航

與官方數據基本吻合。非重度使用場景下,三天一充應該沒有問題。耳機+充電盒 的組合,相比其他藍牙耳機,續

航能力讓人滿意。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變身支架

最近有網友稱,AirPods的收納盒展開後也可以作為iPhone的桌面支架用。筆者經親測,確實可以,也算穩當。p.s,

擺放時需注意平衡,否則一碰易倒。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拿下,音樂即停

當你摘下Airpods時,音樂播放會自動暫停,這麼酷的設計,是以往藍牙耳機未曾提供過的使用體驗(重新戴上,聲

音又恢復播放)。當然,它也有吐槽點,未設置調節音量的功能(需通過siri實現,不過siri很磨嘰)。雙擊手勢

的功能,褒貶不一,或怒贊黑科技,或指其操作單一。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雙擊激活siri,偶有不靈

雙擊激活siri,成功率並不高,且需重擊,輕擊基本不起作用。siri的語音識別常出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

siri完全用不了。雖然手勢操作功能用處不大,不過對於Airpods來說,其主打就是輕巧方便。所以手勢操作方面會

有一定的受限。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續航,沒問題

官方宣稱耳機50%音量可使用5小時。實測2個半小時後,電量剩40%,當然,這與筆者聽歌音量較大有關。總體續航

與官方數據基本吻合。非重度使用場景下,三天一充應該沒有問題。耳機+充電盒 的組合,相比其他藍牙耳機,續

航能力讓人滿意。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變身支架

最近有網友稱,AirPods的收納盒展開後也可以作為iPhone的桌面支架用。筆者經親測,確實可以,也算穩當。p.s,

擺放時需注意平衡,否則一碰易倒。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想“掉”不容易

“靠撿耳機發家”這個梗,自Airpods發佈後,便一直不斷。惡搞Airpods易丟的段子與視頻,曾一度在網上瘋傳。

這一切都來源於Airpods外形——長著一副容易丟的模樣。

然而這些“主觀臆斷”的判斷與言論,在Airpods經實際使用後,逐一被攻破。日常吃飯、步行、騎車、擠地鐵時,

根本無需擔憂它的掉落問題。有網友戲言,除了被抽幾個大嘴巴,它很難從耳朵裡掉出來。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好像沒戴一樣

戴了耳機跟沒戴一樣,或許是對它輕便的最佳詮釋。一方面,它擺脫了線纜,佩戴時常忽視掉它已戴在耳朵上的事

實。其次,得益於它本體的輕柔,佩戴時無不適感,即便長時間使用,亦沒有普通入耳式耳機“異物感”那麼強。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秒”配

只需打開收納盒蓋子,並靠近iPhone,瞬間便完成連接配對,所有操作一氣呵成,無任何“卡頓”。說它是史上最快

速藍牙配對,也絲毫不過分。這大概也是它讓果粉覺得1000多塊錢花得值的地方。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拿下,音樂即停

當你摘下Airpods時,音樂播放會自動暫停,這麼酷的設計,是以往藍牙耳機未曾提供過的使用體驗(重新戴上,聲

音又恢復播放)。當然,它也有吐槽點,未設置調節音量的功能(需通過siri實現,不過siri很磨嘰)。雙擊手勢

的功能,褒貶不一,或怒贊黑科技,或指其操作單一。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雙擊激活siri,偶有不靈

雙擊激活siri,成功率並不高,且需重擊,輕擊基本不起作用。siri的語音識別常出錯,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

siri完全用不了。雖然手勢操作功能用處不大,不過對於Airpods來說,其主打就是輕巧方便。所以手勢操作方面會

有一定的受限。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續航,沒問題

官方宣稱耳機50%音量可使用5小時。實測2個半小時後,電量剩40%,當然,這與筆者聽歌音量較大有關。總體續航

與官方數據基本吻合。非重度使用場景下,三天一充應該沒有問題。耳機+充電盒 的組合,相比其他藍牙耳機,續

航能力讓人滿意。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變身支架

最近有網友稱,AirPods的收納盒展開後也可以作為iPhone的桌面支架用。筆者經親測,確實可以,也算穩當。p.s,

擺放時需注意平衡,否則一碰易倒。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16年末入手的Airpods,時隔一年,淺談下產品使用感受

綜合感受:最大的優點就是無拘束感,可享受自由切換。開蓋即配對,戴上即連接,使用方便。雖然產品售價不算

友好,但產品的整體使用體驗較佳。至於是否值得入手,如果處於猶豫階段,建議去實體店先行體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