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轉自李新偉考古研究員微信推送,文章來源於上海博物館)

在公眾眼中,隱沒在叢林深處的中美洲文明迷霧重重。神祕的中美洲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係更是學界和公眾都熱切關注的焦點。中美洲文明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奧爾梅克文明中為何存在與甲骨文相同的刻畫符號?整個中美洲對玉器的珍愛和濃厚的薩滿氣氛為何與早期中華文明如此相似?前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先生為什麼提出“瑪雅—中國文化連續體”?李新偉研究員將為我們展示在中美洲燦爛獨放的文明之花的獨特魅力。

瑪雅文明:密林中封印的輝煌

瑪雅地區包括高地及山地地區、中部的佩滕地區以及北部的尤卡坦地區三個部分。以前學者們認為瑪雅文明由奧爾梅克文明孕育,後來發現它也受特奧蒂瓦坎文明的直接影響。現在一些新發現讓學者們認識到,瑪雅地區在比較早的時候就開始了文明進程,有其自身發展的脈絡。

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瑪雅地區

瑪雅世界面積有50萬平方公里,至少有約100個城邦,相互間或是戰爭關係,或是聯姻、同盟關係。它們從未被統一,但是也產生了霸主城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帕倫克(Palenque),蒂卡爾(Tikal),好戰的北方城邦、被稱為“蛇國”的卡拉克穆爾(Calakmul),以及偏居一隅、被稱為“瑪雅世界的雅典”的科潘(Copan)。

蒂卡爾

在公元400年左右,發生了特奧蒂瓦坎對瑪雅地區的入侵事件,在此之後,瑪雅的各大城邦逐漸興起。危地馬拉的蒂卡爾是佩滕地區著名的城邦,對這起入侵事件最詳細的記載出自蒂卡爾遺址,時間在公元378年。

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蒂卡爾

下圖石碑中間是蒂卡爾的科威爾王,兩側分別是他的父親“鱷魚王”(Yax Nuun Ayiin I)年輕和年長時的形象。“鱷魚王”很可能是特奧蒂瓦坎的王子,是378年特奧蒂瓦坎入侵蒂卡爾後扶植的統治者,他在石碑右側圖像中一身特奧蒂瓦坎武士裝束,左手的方形盾牌上是特奧蒂瓦坎的戰神(風暴神),右手持蛇形黑曜石刀。石碑如此表達新國王永遠被其父親、來自特奧蒂瓦坎的武士守護。自此,蒂卡爾發展成瑪雅世界的強大城邦。

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蒂卡爾31號石碑

帕倫克

幾乎與此同時,興起了另一個非常強大的城邦帕倫克,它在蒂卡爾西邊、瑪雅世界高地最北,向北可望見廣大的尤卡坦半島地區,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此發現了瑪雅世界最精彩的建築。在公元400年左右,那裡也被特奧蒂瓦坎入侵,當地的石刻上載有特奧蒂瓦坎將軍的名字,王族世系也發生變動。

1952年,考古學家在清理帕倫克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得名於神廟牆上的長篇文字記載,它是研究瑪雅文明的重要資料)時,發現了地面上一塊大石頭掩蓋著地下隧道入口,沿著製作精良的臺階向下,可抵達帕倫克最著名的王帕卡爾一世(K‘inich Janaab Pakal I,603—683)的墓室,這座金字塔就是為了這位偉大的王的陵墓修建的,後人能夠通過隧道進入墓室祭祀。

這個墓葬直至現在都是瑪雅世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裡面有大量精美的隨葬品。石棺蓋板上刻有瑪雅世界至今為止發現的最精美、最神奇的圖案之一。一說其描繪的是剛過世的帕卡爾一世從地下世界重生,沿著撐開天地的世界樹升上天堂,一種雙頭蛇形動物(或為蜈蚣,能溝通人間與地下,瑪雅人認為蜈蚣是有雙頭的神聖動物)的兩口上方各有一個太陽神頭像,動物身體可能表現了太陽的軌道,頂部為一隻大鸚鵡(天地初開時自以為比肩太陽神的驕傲神鳥,後被英雄孿生兄弟射殺)。一說其表現了帕卡爾一世從地下世界穿越時間隧道回到天地初開的時候,因為瑪雅王神聖的血統本身就與天地初開的大神有著密切聯繫,所以他能夠回到那個時刻實現重生。瑪雅人對時間的特殊理解讓人著迷,引起了複雜的討論。

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帕卡爾一世石棺蓋板

石灰製成的帕卡爾一世頭像在他的墓及其他許多地方出土,可能反映了帕卡爾一世的真實面目。他的頭骨已經變形,這符合瑪雅的傳統。瑪雅人會用夾板夾住嬰兒的頭顱,用繩子綁住夾板,使頭變得瘦長,這是瑪雅文明中的貴族頭型。這件頭像與玉米神的典型形象相似,束起的頭髮如玉米穗,瘦長的頭如玉米棒。國王要經常扮成玉米神的形象。

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帕卡爾一世頭像

在公元426年,科潘王國也迎來了它的第一王,而這第一王也與特奧蒂瓦坎有著莫大的聯繫。

由此可見,公元400年前後,相當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奧蒂瓦坎的入侵對瑪雅世界造成了巨大影響。

衰落

發達的瑪雅文明在公元800—900年間陸續神祕衰落,再沒有新建的大型金字塔、宮殿和石碑。蒂卡爾、帕倫克、科潘等城邦逐漸被廢棄。在這期間,城邦中的王和貴族已全部消失,但依舊有平民居住,到公元900年之後,城邦中連平民都已不剩。瑪雅人有的隱入叢林,有的遷到其他地區。這就是著名的“瑪雅文明的衰落”。直到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才發現了這些隱藏在叢林裡的城邦,到18—19世紀一些旅行者的記錄才使考古學家開始重視這些失落的文明,展開考古工作,讓失落的文明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瑪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眾說紛紜,幾乎所有可以想像的原因都被提出,比如氣候變化、環境惡化、戰爭、瘟疫、對宗教的過分依賴等。瑪雅文明的神祕衰落是非常複雜的事件,需要更多的資料才能得出比較可靠的結論。

瑪雅文明衰落後,一部分人可能從核心地區向北遷徙,因此尤卡坦半島的一些遺址在瑪雅文明末期興起,比如奇琴伊察和瑪雅潘(Mayapan)。奇琴伊察擁有非常宏大的建築,包括中美洲最大的球場。

瑪雅文明衰落的同時或稍後,在墨西哥高地興起了強大的阿茲特克文明。1519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帶領一支450人的軍隊、十幾門炮和幾十匹馬,在受阿茲特克人控制的其他貴族的幫助下征服了阿茲特克人,標誌著中美洲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第一次真正碰撞,也意味著中美洲自身文明的基本終結。

瑪雅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擁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基因

科潘遺址內國王紀念柱

最獨特的文明標本

約15000年前,東北亞的人類為追逐獵物,沿白令海峽到達美洲並向南發展,中美洲文明漸漸形成,此後基本上獨立發展,中美洲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沒有使用金屬、車、馬和牛等牲畜。它和中國文明的一些看似存在的相似點實際上很難證明兩者有直接的交流。中美洲文明可能是現在發現的文明中唯一幾乎沒有與其他文明交流、獨立創造發展的文明,所以說它是最獨特的文明標本,這也是它的珍貴之處。

張光直先生說過:“中國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實際上是同一祖先的後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產物。我們把這一整個文化背景叫作‘瑪雅—中國文化連續體’。”他是基於對中國早期文明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中美洲文明和中國文明可能有共同的舊石器時代的祖先和當時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基因,因此表現出一些相似性,但共同祖先的後代有著迥異的發展。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有多少種不同的發展方式,通過多少條不同的道路達到各自的輝煌。這也許是世界文明研究讓我們最感興趣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