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雍,尊唐守父的繪畫風格

趙孟頫去世後,趙氏家族人馬畫的掌門人當屬趙孟頫的兒子趙雍。趙雍的人馬畫遠宗唐代韓幹,近承家學,工整精麗的細筆和逸筆清秀的粗筆。畫家在尊唐守父的繪畫創作中,漸漸形成了自身靜穆穠麗、醇厚精整的工筆重彩畫風。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雍,尊唐守父的繪畫風格

趙孟頫去世後,趙氏家族人馬畫的掌門人當屬趙孟頫的兒子趙雍。趙雍的人馬畫遠宗唐代韓幹,近承家學,工整精麗的細筆和逸筆清秀的粗筆。畫家在尊唐守父的繪畫創作中,漸漸形成了自身靜穆穠麗、醇厚精整的工筆重彩畫風。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唐 韓幹 《照夜白》 紙本設色 30.8cm× 33.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雍,尊唐守父的繪畫風格

趙孟頫去世後,趙氏家族人馬畫的掌門人當屬趙孟頫的兒子趙雍。趙雍的人馬畫遠宗唐代韓幹,近承家學,工整精麗的細筆和逸筆清秀的粗筆。畫家在尊唐守父的繪畫創作中,漸漸形成了自身靜穆穠麗、醇厚精整的工筆重彩畫風。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唐 韓幹 《照夜白》 紙本設色 30.8cm× 33.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挾彈遊騎圖》軸(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人馬畫的工筆代表作是《挾彈遊騎圖》軸,繪於1347 年。趙雍以鐵線描和遊絲描精繪人馬,設色穠麗典雅,樹作雙勾填色或墨筆渲染,藝術手法統一而多樣。古代人馬畫中出現的單騎或雙騎,若畫樹,多畫一兩棵古木高樹,以撐起豎式構圖,便於留出空白,以顯遠闊。自元代起,這一構圖程序趨於穩定,行至民國,效者不絕。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雍,尊唐守父的繪畫風格

趙孟頫去世後,趙氏家族人馬畫的掌門人當屬趙孟頫的兒子趙雍。趙雍的人馬畫遠宗唐代韓幹,近承家學,工整精麗的細筆和逸筆清秀的粗筆。畫家在尊唐守父的繪畫創作中,漸漸形成了自身靜穆穠麗、醇厚精整的工筆重彩畫風。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唐 韓幹 《照夜白》 紙本設色 30.8cm× 33.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挾彈遊騎圖》軸(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人馬畫的工筆代表作是《挾彈遊騎圖》軸,繪於1347 年。趙雍以鐵線描和遊絲描精繪人馬,設色穠麗典雅,樹作雙勾填色或墨筆渲染,藝術手法統一而多樣。古代人馬畫中出現的單騎或雙騎,若畫樹,多畫一兩棵古木高樹,以撐起豎式構圖,便於留出空白,以顯遠闊。自元代起,這一構圖程序趨於穩定,行至民國,效者不絕。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飼馬圖》軸 158cm×109.7cm 絹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飼馬圖》採用工寫結合即文人意筆與匠師細筆合為一體的傑作,是趙家後人所作的極為可貴的藝術嘗試。肥碩的唐馬和霸氣在胸的馬官代表了元人畫馬的藝術取向,馬體的圓線運轉自如,並表現出偏側馬身的透視感,進一步豐富了畫馬的角度。與眾不同的是,前人很少描繪馬圈的環境,趙雍刻意將馬槽、拴繩和圈內的高樹表現得生動自然。在構圖上,古木佔據了畫面的主體部分,但樹枝的伸展方向把觀者的視線引向諸馬,五匹馬的聚散離合使寬大的畫幅變得飽滿起來。

趙麟,文人畫與匠人畫相結合

在趙雍之後的元末明初,趙氏家族的第三代人馬畫傳人是趙麟。他的《相馬圖》軸是將文人畫的氣息和工匠畫的功力結合起來的典範之作。圖畫一著唐裝的相馬師坐在古樹幹上細心相馬,馬匹俯首聽命。這是現存最早的以相馬為題材的人馬畫,系一人一樹一馬的構圖程序,圖中幾乎畫出古樹的全景,設色分出陰陽向背,表現了人物衣著的絲綢光亮。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雍,尊唐守父的繪畫風格

趙孟頫去世後,趙氏家族人馬畫的掌門人當屬趙孟頫的兒子趙雍。趙雍的人馬畫遠宗唐代韓幹,近承家學,工整精麗的細筆和逸筆清秀的粗筆。畫家在尊唐守父的繪畫創作中,漸漸形成了自身靜穆穠麗、醇厚精整的工筆重彩畫風。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唐 韓幹 《照夜白》 紙本設色 30.8cm× 33.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挾彈遊騎圖》軸(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人馬畫的工筆代表作是《挾彈遊騎圖》軸,繪於1347 年。趙雍以鐵線描和遊絲描精繪人馬,設色穠麗典雅,樹作雙勾填色或墨筆渲染,藝術手法統一而多樣。古代人馬畫中出現的單騎或雙騎,若畫樹,多畫一兩棵古木高樹,以撐起豎式構圖,便於留出空白,以顯遠闊。自元代起,這一構圖程序趨於穩定,行至民國,效者不絕。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飼馬圖》軸 158cm×109.7cm 絹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飼馬圖》採用工寫結合即文人意筆與匠師細筆合為一體的傑作,是趙家後人所作的極為可貴的藝術嘗試。肥碩的唐馬和霸氣在胸的馬官代表了元人畫馬的藝術取向,馬體的圓線運轉自如,並表現出偏側馬身的透視感,進一步豐富了畫馬的角度。與眾不同的是,前人很少描繪馬圈的環境,趙雍刻意將馬槽、拴繩和圈內的高樹表現得生動自然。在構圖上,古木佔據了畫面的主體部分,但樹枝的伸展方向把觀者的視線引向諸馬,五匹馬的聚散離合使寬大的畫幅變得飽滿起來。

趙麟,文人畫與匠人畫相結合

在趙雍之後的元末明初,趙氏家族的第三代人馬畫傳人是趙麟。他的《相馬圖》軸是將文人畫的氣息和工匠畫的功力結合起來的典範之作。圖畫一著唐裝的相馬師坐在古樹幹上細心相馬,馬匹俯首聽命。這是現存最早的以相馬為題材的人馬畫,系一人一樹一馬的構圖程序,圖中幾乎畫出古樹的全景,設色分出陰陽向背,表現了人物衣著的絲綢光亮。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麟 《相馬圖》軸 95.7cm×30.1cm 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匹畫得肥碩圓渾,作者在題畫詩中寫道 :“要知畫肉更畫骨,幹也還數曹將軍。”遺憾的是,趙麟舍骨而畫肉,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該馬四蹄蹄尖著地,可見畫者對馬匹的運動結構尚欠認識。但全圖充盈了儒雅安閒的氣息,乃不失家傳。

趙氏家族的人馬畫風,在元代影響力最強的應是其仿李公麟白描畫風一路,這與元代盛行的文人審美觀密切相關。飲馬和浴馬類題材一樣,都意在表現人馬之間相依為命的情感。

趙孟頫,崇“唐宋”,畫馬內含儒雅文質之氣

趙孟頫畫藝廣博,山水、人馬、竹石等無不精擅。他所培植的家族性畫家群對後世人馬畫影響極大,如子趙雍、孫趙麟。趙孟頫推崇唐人畫的馬,避免了表現蒙古裝人馬的窘困。趙孟頫畫馬,不流於體態與表皮,更著意於刻畫馬的心態,獨得馬之性情。趙孟頫曾在家中床上學滾塵馬作翻滾狀,悉心揣摩馬的動態和性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傳)《調良圖》冊 22.7cm×49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北宋 李公麟 《五馬圖》 29.3cm×225cm 紙本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趙孟頫的《調良圖》冊畫一著唐裝的馴馬手在疾風中馴馬,這幅畫是趙孟頫早期人馬畫精品。畫家上承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渲染有度,特別是方折勁挺的鐵線描形成的人物衣格和圓活腴潤的弧線勾畫出的馬體及風動如火焰的虯髯、馬鬃、馬尾,顯現了趙孟頫豐富精湛的表現力和藏抑不住的創作激情。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人騎圖》 30cm×52cm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人騎圖》卷作於 1296年,當時他正在江南病休。是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畫家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描法近鐵線描,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個整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柔和細膩的筆韻。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 《浴馬圖》卷 28.1cm×155.5cm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浴馬圖》卷,是圖按入池、洗浴、出池 3 個細節描繪了奚官浴馬時的情景。全卷共繪9人14馬,人皆唐裝,馬均豐肥圓腹,馬的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不遺性情。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師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幹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趙雍,尊唐守父的繪畫風格

趙孟頫去世後,趙氏家族人馬畫的掌門人當屬趙孟頫的兒子趙雍。趙雍的人馬畫遠宗唐代韓幹,近承家學,工整精麗的細筆和逸筆清秀的粗筆。畫家在尊唐守父的繪畫創作中,漸漸形成了自身靜穆穠麗、醇厚精整的工筆重彩畫風。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唐 韓幹 《照夜白》 紙本設色 30.8cm× 33.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挾彈遊騎圖》軸(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人馬畫的工筆代表作是《挾彈遊騎圖》軸,繪於1347 年。趙雍以鐵線描和遊絲描精繪人馬,設色穠麗典雅,樹作雙勾填色或墨筆渲染,藝術手法統一而多樣。古代人馬畫中出現的單騎或雙騎,若畫樹,多畫一兩棵古木高樹,以撐起豎式構圖,便於留出空白,以顯遠闊。自元代起,這一構圖程序趨於穩定,行至民國,效者不絕。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雍 《飼馬圖》軸 158cm×109.7cm 絹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飼馬圖》採用工寫結合即文人意筆與匠師細筆合為一體的傑作,是趙家後人所作的極為可貴的藝術嘗試。肥碩的唐馬和霸氣在胸的馬官代表了元人畫馬的藝術取向,馬體的圓線運轉自如,並表現出偏側馬身的透視感,進一步豐富了畫馬的角度。與眾不同的是,前人很少描繪馬圈的環境,趙雍刻意將馬槽、拴繩和圈內的高樹表現得生動自然。在構圖上,古木佔據了畫面的主體部分,但樹枝的伸展方向把觀者的視線引向諸馬,五匹馬的聚散離合使寬大的畫幅變得飽滿起來。

趙麟,文人畫與匠人畫相結合

在趙雍之後的元末明初,趙氏家族的第三代人馬畫傳人是趙麟。他的《相馬圖》軸是將文人畫的氣息和工匠畫的功力結合起來的典範之作。圖畫一著唐裝的相馬師坐在古樹幹上細心相馬,馬匹俯首聽命。這是現存最早的以相馬為題材的人馬畫,系一人一樹一馬的構圖程序,圖中幾乎畫出古樹的全景,設色分出陰陽向背,表現了人物衣著的絲綢光亮。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麟 《相馬圖》軸 95.7cm×30.1cm 紙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匹畫得肥碩圓渾,作者在題畫詩中寫道 :“要知畫肉更畫骨,幹也還數曹將軍。”遺憾的是,趙麟舍骨而畫肉,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該馬四蹄蹄尖著地,可見畫者對馬匹的運動結構尚欠認識。但全圖充盈了儒雅安閒的氣息,乃不失家傳。

趙氏家族的人馬畫風,在元代影響力最強的應是其仿李公麟白描畫風一路,這與元代盛行的文人審美觀密切相關。飲馬和浴馬類題材一樣,都意在表現人馬之間相依為命的情感。

這祖孫三代竟然還都是畫馬高手,基因果然厲害?

元 趙孟頫、趙雍、趙麟 《三世人馬圖》卷 30cm×177cm 紙本設色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卷

這幅畫就是趙孟頫、趙雍、趙麟祖孫三代共同完成的《三世人馬圖》,說實話,你打心底的喜歡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