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趙少昂(1905~1998 )系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高足林伯墀是第三代嶺南畫派傑出傳人,亦屬當今海外嶺南畫派中翹楚。林伯墀出生于越南西貢,南亞的奇花異草深深影印銘刻其心中,總角之年于越南堤岸隨樑少航(1909-1975)習畫,弱冠之年拜師趙少昂門下,與趙氏時有魚雁往還,時獲親聆面命,深獲裨益,如是者有年。半個世紀以來,林伯墀潛心研習、創作中國書畫,在承襲嶺南先師的基礎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守一家一隅城池,廣攝博取,以自然為師,以草木、動物為造化,以林氏的花鳥作品著稱於世。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趙少昂(1905~1998 )系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高足林伯墀是第三代嶺南畫派傑出傳人,亦屬當今海外嶺南畫派中翹楚。林伯墀出生于越南西貢,南亞的奇花異草深深影印銘刻其心中,總角之年于越南堤岸隨樑少航(1909-1975)習畫,弱冠之年拜師趙少昂門下,與趙氏時有魚雁往還,時獲親聆面命,深獲裨益,如是者有年。半個世紀以來,林伯墀潛心研習、創作中國書畫,在承襲嶺南先師的基礎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守一家一隅城池,廣攝博取,以自然為師,以草木、動物為造化,以林氏的花鳥作品著稱於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的花鳥世界代表了林氏的詩意情懷和獨特的生活烙印。熱愛古典詩詞是林伯墀內心深處恆定的美學追求,他喜歡李白的清新飄逸與豪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性情高古,古道柔情;情篤陸遊的雄渾豪放,尤愛“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足見林氏雖移民澳洲幾十載,始終保持昂揚的東方華夏文明情素。

在南國生長的植物,天生有著水一般的晶瑩剔透,秀逸溫婉,各種植物富於鮮豔的色澤與純淨清新的秉性,滿目青翠,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芬芳。在回憶孩提時代時,林氏饒有意味地講道:春節期間,家中都擺有桃花、洋芍藥、萬壽菊及水仙花等花卉,那時便對各種花卉留意觀察、諳熟於心、瞭然心間,這種認識和熱愛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嶺南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大自然的千姿百態饋贈給畫家林伯墀,而畫家秉持著亞熱帶地區人的審美,審視著他眼前的奼紫千紅,並將這種熱愛帶到他筆下,經過深思熟慮,重新妍展這美好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年青時曾臨摹過故宮出版的名畫300餘幅,可見用功極深,宗有淵源。林伯墀師從趙少昂,得趙氏真髓,得其運筆疾速、筆法遒勁、設色豐富、撞色靈動,尤其將水與墨、水與色的融合把控得十分巧妙,可謂天衣無縫,花卉的妍麗細膩在畫家控制細微的色差之下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毫無滯塞,顏色冷暖相間,植物顏料與礦物顏料的交相運用融合得體,豔而不俗,寥寥幾筆便將禽類寫入眼簾,家雀、喜鵲作為尋常入畫的生靈活力四射,極富魅力,通過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力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近乎四十年的旅居澳洲生活裡,異域國度的風情與田園豐富了林伯墀的生活底蘊,無論早年中國式的“魚遊淡花影,竹萌雨後時”,還是移居澳洲後的“蒼茫卷大地,四海博驚濤”,在他生命裡永遠固守著炎黃子孫的文化符號,恪守著中國畫家的筆墨情操,堅定地作為嶺南畫派的守望者而矢志不渝地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趙少昂(1905~1998 )系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高足林伯墀是第三代嶺南畫派傑出傳人,亦屬當今海外嶺南畫派中翹楚。林伯墀出生于越南西貢,南亞的奇花異草深深影印銘刻其心中,總角之年于越南堤岸隨樑少航(1909-1975)習畫,弱冠之年拜師趙少昂門下,與趙氏時有魚雁往還,時獲親聆面命,深獲裨益,如是者有年。半個世紀以來,林伯墀潛心研習、創作中國書畫,在承襲嶺南先師的基礎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守一家一隅城池,廣攝博取,以自然為師,以草木、動物為造化,以林氏的花鳥作品著稱於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的花鳥世界代表了林氏的詩意情懷和獨特的生活烙印。熱愛古典詩詞是林伯墀內心深處恆定的美學追求,他喜歡李白的清新飄逸與豪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性情高古,古道柔情;情篤陸遊的雄渾豪放,尤愛“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足見林氏雖移民澳洲幾十載,始終保持昂揚的東方華夏文明情素。

在南國生長的植物,天生有著水一般的晶瑩剔透,秀逸溫婉,各種植物富於鮮豔的色澤與純淨清新的秉性,滿目青翠,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芬芳。在回憶孩提時代時,林氏饒有意味地講道:春節期間,家中都擺有桃花、洋芍藥、萬壽菊及水仙花等花卉,那時便對各種花卉留意觀察、諳熟於心、瞭然心間,這種認識和熱愛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嶺南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大自然的千姿百態饋贈給畫家林伯墀,而畫家秉持著亞熱帶地區人的審美,審視著他眼前的奼紫千紅,並將這種熱愛帶到他筆下,經過深思熟慮,重新妍展這美好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年青時曾臨摹過故宮出版的名畫300餘幅,可見用功極深,宗有淵源。林伯墀師從趙少昂,得趙氏真髓,得其運筆疾速、筆法遒勁、設色豐富、撞色靈動,尤其將水與墨、水與色的融合把控得十分巧妙,可謂天衣無縫,花卉的妍麗細膩在畫家控制細微的色差之下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毫無滯塞,顏色冷暖相間,植物顏料與礦物顏料的交相運用融合得體,豔而不俗,寥寥幾筆便將禽類寫入眼簾,家雀、喜鵲作為尋常入畫的生靈活力四射,極富魅力,通過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力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近乎四十年的旅居澳洲生活裡,異域國度的風情與田園豐富了林伯墀的生活底蘊,無論早年中國式的“魚遊淡花影,竹萌雨後時”,還是移居澳洲後的“蒼茫卷大地,四海博驚濤”,在他生命裡永遠固守著炎黃子孫的文化符號,恪守著中國畫家的筆墨情操,堅定地作為嶺南畫派的守望者而矢志不渝地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認為嶺南畫派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中所產生,嶺南畫派不是無本之木,間受古代繪畫影響,其中遵從了五代十國西蜀畫家黃荃在表現翎毛、昆蟲等自然物態時的精確性及其作為藝術形象的審美趣味性;同時又宗得明徐渭振筆疾書的隨意性、灑脫恣肆的不可重複性,不同美學追求融入其中,已達妙造自然、形神兼備的地步。

林伯墀的嶺南氣派不僅師承古人又脫胎於古人,更遵從於生活,將西方的寫生意識融入中國畫的營壘之中,大膽借鑑西方繪畫中的構圖、透視、光影、色彩,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被世人所矚目。他善於將人間美景工寫結合,畫作屬小寫意一路。《戲雪》中將12只黑白相間的丹頂鶴置入白雪皚皚的曠野中,仙鶴昳麗灑脫,動靜有別,彼此呼應,或覓或舞,張弛有度,更令人稱奇的是大積面密林背景採用朦朧詩般淡墨處理,疏影迷離,銀裝素裹,如夢如幻,完全寫生中來,筆墨洗練精到,整個畫面瀰漫著高潔靜雅的情調。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趙少昂(1905~1998 )系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高足林伯墀是第三代嶺南畫派傑出傳人,亦屬當今海外嶺南畫派中翹楚。林伯墀出生于越南西貢,南亞的奇花異草深深影印銘刻其心中,總角之年于越南堤岸隨樑少航(1909-1975)習畫,弱冠之年拜師趙少昂門下,與趙氏時有魚雁往還,時獲親聆面命,深獲裨益,如是者有年。半個世紀以來,林伯墀潛心研習、創作中國書畫,在承襲嶺南先師的基礎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守一家一隅城池,廣攝博取,以自然為師,以草木、動物為造化,以林氏的花鳥作品著稱於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的花鳥世界代表了林氏的詩意情懷和獨特的生活烙印。熱愛古典詩詞是林伯墀內心深處恆定的美學追求,他喜歡李白的清新飄逸與豪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性情高古,古道柔情;情篤陸遊的雄渾豪放,尤愛“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足見林氏雖移民澳洲幾十載,始終保持昂揚的東方華夏文明情素。

在南國生長的植物,天生有著水一般的晶瑩剔透,秀逸溫婉,各種植物富於鮮豔的色澤與純淨清新的秉性,滿目青翠,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芬芳。在回憶孩提時代時,林氏饒有意味地講道:春節期間,家中都擺有桃花、洋芍藥、萬壽菊及水仙花等花卉,那時便對各種花卉留意觀察、諳熟於心、瞭然心間,這種認識和熱愛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嶺南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大自然的千姿百態饋贈給畫家林伯墀,而畫家秉持著亞熱帶地區人的審美,審視著他眼前的奼紫千紅,並將這種熱愛帶到他筆下,經過深思熟慮,重新妍展這美好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年青時曾臨摹過故宮出版的名畫300餘幅,可見用功極深,宗有淵源。林伯墀師從趙少昂,得趙氏真髓,得其運筆疾速、筆法遒勁、設色豐富、撞色靈動,尤其將水與墨、水與色的融合把控得十分巧妙,可謂天衣無縫,花卉的妍麗細膩在畫家控制細微的色差之下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毫無滯塞,顏色冷暖相間,植物顏料與礦物顏料的交相運用融合得體,豔而不俗,寥寥幾筆便將禽類寫入眼簾,家雀、喜鵲作為尋常入畫的生靈活力四射,極富魅力,通過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力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近乎四十年的旅居澳洲生活裡,異域國度的風情與田園豐富了林伯墀的生活底蘊,無論早年中國式的“魚遊淡花影,竹萌雨後時”,還是移居澳洲後的“蒼茫卷大地,四海博驚濤”,在他生命裡永遠固守著炎黃子孫的文化符號,恪守著中國畫家的筆墨情操,堅定地作為嶺南畫派的守望者而矢志不渝地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認為嶺南畫派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中所產生,嶺南畫派不是無本之木,間受古代繪畫影響,其中遵從了五代十國西蜀畫家黃荃在表現翎毛、昆蟲等自然物態時的精確性及其作為藝術形象的審美趣味性;同時又宗得明徐渭振筆疾書的隨意性、灑脫恣肆的不可重複性,不同美學追求融入其中,已達妙造自然、形神兼備的地步。

林伯墀的嶺南氣派不僅師承古人又脫胎於古人,更遵從於生活,將西方的寫生意識融入中國畫的營壘之中,大膽借鑑西方繪畫中的構圖、透視、光影、色彩,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被世人所矚目。他善於將人間美景工寫結合,畫作屬小寫意一路。《戲雪》中將12只黑白相間的丹頂鶴置入白雪皚皚的曠野中,仙鶴昳麗灑脫,動靜有別,彼此呼應,或覓或舞,張弛有度,更令人稱奇的是大積面密林背景採用朦朧詩般淡墨處理,疏影迷離,銀裝素裹,如夢如幻,完全寫生中來,筆墨洗練精到,整個畫面瀰漫著高潔靜雅的情調。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沒骨畫法是林伯墀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玉蘭鳴禽》一作,玉蘭的紫紅色花瓣色相、色度屬性極其豐盈逼真,層次豐富,撞水撞色運用巧奪天工,濃淡乾溼處理恰到好處,玉蘭的質感非常強烈。可以窺見林氏的筆力沉雄,力透紙背;一對黃鸝在花間鳴叫,彷彿也為這明媚的花朵歌唱。《美人蕉》是林伯墀沒骨技法的代表作之一,美人蕉葉以或濃或淡的墨色潑灑,中鋒鋪掃,石綠勾勒筋脈,沉鬱中見生氣,由硃紅、大紅、藤黃相融合的美人蕉花朵則採用沒骨,實為點睛之筆,質感凸顯,以極其精湛的色彩呈現,華姿妙曼,細雨無聲,彰顯嶺南畫派十分考究的用色、用筆技巧。

在表現花卉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林伯墀的表現力、把控力令人欽佩,《幽香》一畫尺幅不大,若其師趙少昂慣盈尺有餘一般,畫面單純雅緻。此畫僅一朵白色荷花,一片綠色荷葉,一隻低垂蓮蓬,一對快意麻雀,幾隻藕梗,雖寥寥絮語,然滴水見日,畫面生機盎然,頗有意趣。荷葉的色彩是林氏的用武之地,主體顏色為植物顏料,綠色基調中的色彩微妙變化令人陶醉,淡墨、藤黃與花青調和的淡綠成為畫面主體,曙紅點染其間,一片殘破美的荷葉若隨風搖曳,潔白無瑕的荷花以鉻白呈現,楚楚動人,奪人眼簾。《群芳爭豔》系林伯墀的稀有鉅製,似乎自然界的美麗花草皆入畫中,千姿百態,絢麗多彩。但是林氏沒有將其作成花譜,同樣注入畫家的人文意識,詮釋著畫家對美好生活的頌揚與追求,中國的奇花異草與澳洲的奇葩瑰麗交相輝映,如此繁花似錦體現出林氏多重的表達手段與能力,表明畫家對澳洲乃至世界多元文化的瞭解與包容。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趙少昂(1905~1998 )系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高足林伯墀是第三代嶺南畫派傑出傳人,亦屬當今海外嶺南畫派中翹楚。林伯墀出生于越南西貢,南亞的奇花異草深深影印銘刻其心中,總角之年于越南堤岸隨樑少航(1909-1975)習畫,弱冠之年拜師趙少昂門下,與趙氏時有魚雁往還,時獲親聆面命,深獲裨益,如是者有年。半個世紀以來,林伯墀潛心研習、創作中國書畫,在承襲嶺南先師的基礎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守一家一隅城池,廣攝博取,以自然為師,以草木、動物為造化,以林氏的花鳥作品著稱於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的花鳥世界代表了林氏的詩意情懷和獨特的生活烙印。熱愛古典詩詞是林伯墀內心深處恆定的美學追求,他喜歡李白的清新飄逸與豪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性情高古,古道柔情;情篤陸遊的雄渾豪放,尤愛“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足見林氏雖移民澳洲幾十載,始終保持昂揚的東方華夏文明情素。

在南國生長的植物,天生有著水一般的晶瑩剔透,秀逸溫婉,各種植物富於鮮豔的色澤與純淨清新的秉性,滿目青翠,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芬芳。在回憶孩提時代時,林氏饒有意味地講道:春節期間,家中都擺有桃花、洋芍藥、萬壽菊及水仙花等花卉,那時便對各種花卉留意觀察、諳熟於心、瞭然心間,這種認識和熱愛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嶺南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大自然的千姿百態饋贈給畫家林伯墀,而畫家秉持著亞熱帶地區人的審美,審視著他眼前的奼紫千紅,並將這種熱愛帶到他筆下,經過深思熟慮,重新妍展這美好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年青時曾臨摹過故宮出版的名畫300餘幅,可見用功極深,宗有淵源。林伯墀師從趙少昂,得趙氏真髓,得其運筆疾速、筆法遒勁、設色豐富、撞色靈動,尤其將水與墨、水與色的融合把控得十分巧妙,可謂天衣無縫,花卉的妍麗細膩在畫家控制細微的色差之下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毫無滯塞,顏色冷暖相間,植物顏料與礦物顏料的交相運用融合得體,豔而不俗,寥寥幾筆便將禽類寫入眼簾,家雀、喜鵲作為尋常入畫的生靈活力四射,極富魅力,通過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力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近乎四十年的旅居澳洲生活裡,異域國度的風情與田園豐富了林伯墀的生活底蘊,無論早年中國式的“魚遊淡花影,竹萌雨後時”,還是移居澳洲後的“蒼茫卷大地,四海博驚濤”,在他生命裡永遠固守著炎黃子孫的文化符號,恪守著中國畫家的筆墨情操,堅定地作為嶺南畫派的守望者而矢志不渝地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認為嶺南畫派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中所產生,嶺南畫派不是無本之木,間受古代繪畫影響,其中遵從了五代十國西蜀畫家黃荃在表現翎毛、昆蟲等自然物態時的精確性及其作為藝術形象的審美趣味性;同時又宗得明徐渭振筆疾書的隨意性、灑脫恣肆的不可重複性,不同美學追求融入其中,已達妙造自然、形神兼備的地步。

林伯墀的嶺南氣派不僅師承古人又脫胎於古人,更遵從於生活,將西方的寫生意識融入中國畫的營壘之中,大膽借鑑西方繪畫中的構圖、透視、光影、色彩,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被世人所矚目。他善於將人間美景工寫結合,畫作屬小寫意一路。《戲雪》中將12只黑白相間的丹頂鶴置入白雪皚皚的曠野中,仙鶴昳麗灑脫,動靜有別,彼此呼應,或覓或舞,張弛有度,更令人稱奇的是大積面密林背景採用朦朧詩般淡墨處理,疏影迷離,銀裝素裹,如夢如幻,完全寫生中來,筆墨洗練精到,整個畫面瀰漫著高潔靜雅的情調。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沒骨畫法是林伯墀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玉蘭鳴禽》一作,玉蘭的紫紅色花瓣色相、色度屬性極其豐盈逼真,層次豐富,撞水撞色運用巧奪天工,濃淡乾溼處理恰到好處,玉蘭的質感非常強烈。可以窺見林氏的筆力沉雄,力透紙背;一對黃鸝在花間鳴叫,彷彿也為這明媚的花朵歌唱。《美人蕉》是林伯墀沒骨技法的代表作之一,美人蕉葉以或濃或淡的墨色潑灑,中鋒鋪掃,石綠勾勒筋脈,沉鬱中見生氣,由硃紅、大紅、藤黃相融合的美人蕉花朵則採用沒骨,實為點睛之筆,質感凸顯,以極其精湛的色彩呈現,華姿妙曼,細雨無聲,彰顯嶺南畫派十分考究的用色、用筆技巧。

在表現花卉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林伯墀的表現力、把控力令人欽佩,《幽香》一畫尺幅不大,若其師趙少昂慣盈尺有餘一般,畫面單純雅緻。此畫僅一朵白色荷花,一片綠色荷葉,一隻低垂蓮蓬,一對快意麻雀,幾隻藕梗,雖寥寥絮語,然滴水見日,畫面生機盎然,頗有意趣。荷葉的色彩是林氏的用武之地,主體顏色為植物顏料,綠色基調中的色彩微妙變化令人陶醉,淡墨、藤黃與花青調和的淡綠成為畫面主體,曙紅點染其間,一片殘破美的荷葉若隨風搖曳,潔白無瑕的荷花以鉻白呈現,楚楚動人,奪人眼簾。《群芳爭豔》系林伯墀的稀有鉅製,似乎自然界的美麗花草皆入畫中,千姿百態,絢麗多彩。但是林氏沒有將其作成花譜,同樣注入畫家的人文意識,詮釋著畫家對美好生活的頌揚與追求,中國的奇花異草與澳洲的奇葩瑰麗交相輝映,如此繁花似錦體現出林氏多重的表達手段與能力,表明畫家對澳洲乃至世界多元文化的瞭解與包容。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以書入畫是寫意畫的靈魂,作畫中沒有了寫的率性,就沒有了寫意的精神。精描細刻當屬別論,屬另一形式美,然而無論是中國畫的精描細刻還是率性潑灑都需要畫家的書寫能力,這種書寫能力絕非一般人認為的會書法、會寫字,這種能力其中指包括執筆時輕重緩急的控制,節奏分明的氣息,骨法用筆的線性,揮灑自如的氣質,圓融揖讓的哲學。林伯墀作為畫家,他的運筆就像他的先師一樣,瀟灑自如,曠達不羈,他的作品都是以書入畫,同時又能以畫入書,兩者之間遊刃有餘,他的書法早期臨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後取自褚遂良、倪元璐、王鐸及米芾諸家,始工後意,與法度中求變化,他的行書質樸雄強、氣質率真。《豐收》一作是林伯墀嶺南一路的又一垂範,飽滿的穀穗垂彎了枝蔓,恣意的枝蔓展示著畫家書寫的靈性,畫面暢達的節奏向你訴說著人們豐收的喜悅,兩隻喜鵲喜不自禁,在乾溼濃淡的線條下,畫面舒能跑馬,密不透風,構圖疏朗。可以想象,沒有繪畫背後的書寫錘鍊難有如此駕馭能力。

——品林伯墀的花鳥世界

馬和林

19世紀末葉,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在中國南方誕生了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宗旨的嶺南畫派,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傑為核心的留學東洋人士成為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他們通過借鑑西洋及日本繪畫以拓展傳統中國畫的表現領域,在保持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基礎上,注重寫生,創造具有時代精神、氣氛酣暢、筆墨豪縱、色彩鮮豔、水分淋漓、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成就了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其影響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繼承三傑衣缽的弟子們如方人定、黃少強、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人薪火相傳,為一度頹廢彷徨的中國畫創新發展開僻了一條成功之路。正如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言“合爐而治,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嶺南畫派所主張“折衷中西”的特徵正是中國近代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體現。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趙少昂(1905~1998 )系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其高足林伯墀是第三代嶺南畫派傑出傳人,亦屬當今海外嶺南畫派中翹楚。林伯墀出生于越南西貢,南亞的奇花異草深深影印銘刻其心中,總角之年于越南堤岸隨樑少航(1909-1975)習畫,弱冠之年拜師趙少昂門下,與趙氏時有魚雁往還,時獲親聆面命,深獲裨益,如是者有年。半個世紀以來,林伯墀潛心研習、創作中國書畫,在承襲嶺南先師的基礎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守一家一隅城池,廣攝博取,以自然為師,以草木、動物為造化,以林氏的花鳥作品著稱於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的花鳥世界代表了林氏的詩意情懷和獨特的生活烙印。熱愛古典詩詞是林伯墀內心深處恆定的美學追求,他喜歡李白的清新飄逸與豪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性情高古,古道柔情;情篤陸遊的雄渾豪放,尤愛“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足見林氏雖移民澳洲幾十載,始終保持昂揚的東方華夏文明情素。

在南國生長的植物,天生有著水一般的晶瑩剔透,秀逸溫婉,各種植物富於鮮豔的色澤與純淨清新的秉性,滿目青翠,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芬芳。在回憶孩提時代時,林氏饒有意味地講道:春節期間,家中都擺有桃花、洋芍藥、萬壽菊及水仙花等花卉,那時便對各種花卉留意觀察、諳熟於心、瞭然心間,這種認識和熱愛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嶺南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大自然的千姿百態饋贈給畫家林伯墀,而畫家秉持著亞熱帶地區人的審美,審視著他眼前的奼紫千紅,並將這種熱愛帶到他筆下,經過深思熟慮,重新妍展這美好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年青時曾臨摹過故宮出版的名畫300餘幅,可見用功極深,宗有淵源。林伯墀師從趙少昂,得趙氏真髓,得其運筆疾速、筆法遒勁、設色豐富、撞色靈動,尤其將水與墨、水與色的融合把控得十分巧妙,可謂天衣無縫,花卉的妍麗細膩在畫家控制細微的色差之下如汩汩清泉流淌而出,毫無滯塞,顏色冷暖相間,植物顏料與礦物顏料的交相運用融合得體,豔而不俗,寥寥幾筆便將禽類寫入眼簾,家雀、喜鵲作為尋常入畫的生靈活力四射,極富魅力,通過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力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近乎四十年的旅居澳洲生活裡,異域國度的風情與田園豐富了林伯墀的生活底蘊,無論早年中國式的“魚遊淡花影,竹萌雨後時”,還是移居澳洲後的“蒼茫卷大地,四海博驚濤”,在他生命裡永遠固守著炎黃子孫的文化符號,恪守著中國畫家的筆墨情操,堅定地作為嶺南畫派的守望者而矢志不渝地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林伯墀認為嶺南畫派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中所產生,嶺南畫派不是無本之木,間受古代繪畫影響,其中遵從了五代十國西蜀畫家黃荃在表現翎毛、昆蟲等自然物態時的精確性及其作為藝術形象的審美趣味性;同時又宗得明徐渭振筆疾書的隨意性、灑脫恣肆的不可重複性,不同美學追求融入其中,已達妙造自然、形神兼備的地步。

林伯墀的嶺南氣派不僅師承古人又脫胎於古人,更遵從於生活,將西方的寫生意識融入中國畫的營壘之中,大膽借鑑西方繪畫中的構圖、透視、光影、色彩,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被世人所矚目。他善於將人間美景工寫結合,畫作屬小寫意一路。《戲雪》中將12只黑白相間的丹頂鶴置入白雪皚皚的曠野中,仙鶴昳麗灑脫,動靜有別,彼此呼應,或覓或舞,張弛有度,更令人稱奇的是大積面密林背景採用朦朧詩般淡墨處理,疏影迷離,銀裝素裹,如夢如幻,完全寫生中來,筆墨洗練精到,整個畫面瀰漫著高潔靜雅的情調。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沒骨畫法是林伯墀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玉蘭鳴禽》一作,玉蘭的紫紅色花瓣色相、色度屬性極其豐盈逼真,層次豐富,撞水撞色運用巧奪天工,濃淡乾溼處理恰到好處,玉蘭的質感非常強烈。可以窺見林氏的筆力沉雄,力透紙背;一對黃鸝在花間鳴叫,彷彿也為這明媚的花朵歌唱。《美人蕉》是林伯墀沒骨技法的代表作之一,美人蕉葉以或濃或淡的墨色潑灑,中鋒鋪掃,石綠勾勒筋脈,沉鬱中見生氣,由硃紅、大紅、藤黃相融合的美人蕉花朵則採用沒骨,實為點睛之筆,質感凸顯,以極其精湛的色彩呈現,華姿妙曼,細雨無聲,彰顯嶺南畫派十分考究的用色、用筆技巧。

在表現花卉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林伯墀的表現力、把控力令人欽佩,《幽香》一畫尺幅不大,若其師趙少昂慣盈尺有餘一般,畫面單純雅緻。此畫僅一朵白色荷花,一片綠色荷葉,一隻低垂蓮蓬,一對快意麻雀,幾隻藕梗,雖寥寥絮語,然滴水見日,畫面生機盎然,頗有意趣。荷葉的色彩是林氏的用武之地,主體顏色為植物顏料,綠色基調中的色彩微妙變化令人陶醉,淡墨、藤黃與花青調和的淡綠成為畫面主體,曙紅點染其間,一片殘破美的荷葉若隨風搖曳,潔白無瑕的荷花以鉻白呈現,楚楚動人,奪人眼簾。《群芳爭豔》系林伯墀的稀有鉅製,似乎自然界的美麗花草皆入畫中,千姿百態,絢麗多彩。但是林氏沒有將其作成花譜,同樣注入畫家的人文意識,詮釋著畫家對美好生活的頌揚與追求,中國的奇花異草與澳洲的奇葩瑰麗交相輝映,如此繁花似錦體現出林氏多重的表達手段與能力,表明畫家對澳洲乃至世界多元文化的瞭解與包容。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以書入畫是寫意畫的靈魂,作畫中沒有了寫的率性,就沒有了寫意的精神。精描細刻當屬別論,屬另一形式美,然而無論是中國畫的精描細刻還是率性潑灑都需要畫家的書寫能力,這種書寫能力絕非一般人認為的會書法、會寫字,這種能力其中指包括執筆時輕重緩急的控制,節奏分明的氣息,骨法用筆的線性,揮灑自如的氣質,圓融揖讓的哲學。林伯墀作為畫家,他的運筆就像他的先師一樣,瀟灑自如,曠達不羈,他的作品都是以書入畫,同時又能以畫入書,兩者之間遊刃有餘,他的書法早期臨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後取自褚遂良、倪元璐、王鐸及米芾諸家,始工後意,與法度中求變化,他的行書質樸雄強、氣質率真。《豐收》一作是林伯墀嶺南一路的又一垂範,飽滿的穀穗垂彎了枝蔓,恣意的枝蔓展示著畫家書寫的靈性,畫面暢達的節奏向你訴說著人們豐收的喜悅,兩隻喜鵲喜不自禁,在乾溼濃淡的線條下,畫面舒能跑馬,密不透風,構圖疏朗。可以想象,沒有繪畫背後的書寫錘鍊難有如此駕馭能力。

承嶺南一脈 撒人間萬妍

情感是作品的精髓,描繪花鳥是林伯墀舒展內心情感的無垠途徑。而動物、花鳥、山水都入林氏畫中。遷徙澳洲春秋近四十載,澳洲的無限風光提供給畫家新的創作靈感,傳統畫家不曾涉足過的動物,在林伯墀筆端顯示了卓越的生命力,畫家的題材由此拓寬,這顯示嶺南畫派師承者的有益探索,林伯墀作為海外卓有成就的華裔畫家,可謂是傳播中國文化的辛勤耕耘者。林氏的創作借景寓意、藉助禽鳥、動物揭示社會化的人類,觀者會觸動人的悲憫情懷,惜戀那份人間情緣,一幅幅耐人尋味的畫卷都有著人類的朋友——動物,如此別開生機,情趣盎然,令人萌生愛意,彰顯了人類的美好希冀,這樣的寓意不是直接披露,而是觀者美學移情作用使然,也是林伯墀畫作的初衷。

2017.11.1寫於北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