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養!子女面臨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保姆多不願意照顧失能老人

老無所養!子女面臨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保姆多不願意照顧失能老人

調查動機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正面臨的一大挑戰。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中,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正逐步顯現。根據業內研究,居家養老是對老人身心健康最有利的一種養老方式,但面對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居家養老又顯得捉襟見肘。

□ 本報記者 陳磊

  陽光漸漸偏西,寒意直透體內。

  該回家準備吃晚飯了。吳小潔的父親慢慢地從小區花壇邊沿上起身,再慢慢轉身拾起墊在花壇邊沿上的報紙,一步一挪朝著20米開外的步行梯走去。

  吳小潔一家住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個老舊小區的塔樓,樓層總共18層,她家住14層。她的父親年近70歲,幾年前因為做腦瘤手術留下後遺症,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屬於半失能老人。

  自從父親部分生活失去自理之後,吳小潔發現,整個家庭就陷入忙亂之中。

  吳小潔是70後,20年前從河南考入北京一所重點大學讀書,畢業後留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之後的生活按部就班,談戀愛、結婚。

  考慮到女兒女婿工作忙,尤其是女兒產假結束之後沒時間照顧孩子,吳小潔的父親主動提出幫著照顧外孫女。為了不讓父親累著,吳小潔堅持請了保姆。

  平靜的生活在幾年前被打斷。有一段時間,老人時不時覺得頭疼、走路動不動就踉蹌幾下,後來到醫院一查,竟然是腦瘤,好在是良性的。手術總體比較順利,但術後也留下一些後遺症,比如身體運動不靈活、語言表達不如以前流利等。

  眼看父親連自己都無法照顧,更不用說幫著照顧孩子。吳小潔只好跟保姆商量加錢,連帶照顧老人,自己負責到幼兒園接送孩子。

  以前,夫妻倆只用安心工作,孩子和家務都不用擔心;現在,家庭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自己申請調整了工作崗位,以便接送孩子、照顧老人,“升職的事情想都別想”。

  吳小潔還發現,父親的後遺症在加重,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成為一位半失能老人。

  前年秋天的一天下午,她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保姆電話,說老人在家摔倒了,讓她趕緊回家。她掛斷電話,叫了一輛出租車往回趕。一進家門,看見老人靠著沙發坐著,所幸無大礙。

  原來,保姆剛擦完地,老人走路時身子一歪滑倒在地,他已經不能靠自己站起來,保姆也不敢扶他起來,只好扶他靠著沙發坐著。

  不久,保姆因為擔驚受怕堅決離開了她家。

  事情越來越糟。吳小潔的幾位同層鄰居向她反映說,好幾次碰見她父親在逃生樓梯間小便,“要是夏天,那味道多難聞呀”。她只好連連向鄰居道歉。但她也很無奈,因為她也發現老人好幾次小便在家裡的地板上,“畢竟他年紀大,再加上後遺症,反應越來越慢”。

  老人以前洗澡不需要人照顧,現在只能趁著女婿在家的時候,由女婿幫著擦洗。

  讓吳小潔擔心的還有老人越來越不會和人交往了。以前,老人在小區帶孩子時,因為性格開朗,結交了一批帶孩子的老人,大家在一起嘮嗑,敘家常,都很開心;現在,老人彷彿不會和人打交道了。

  還有家裡的保姆,更換的頻率非常高,差不多三四個月就離開了,“我也理解,照顧老人非常不容易”。

  “可我要是不上班,家裡的經濟壓力就更大了,何況還有一個小的需要教育,一旦我脫離社會,怎麼教育孩子?”吳小潔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上有多病老人,下有小孩,壓力真是大。”

  雖然很辛苦,但吳小潔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的,畢竟父親還健在,只是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同樓一位高齡老人,只能坐在輪椅上,依靠保姆推著才能出門晒太陽。

  藉著冬日裡難得的暖陽和好天氣,記者在吳小潔的指點下等到了這位老人出來晒太陽:一件寬大的灰色長袍,嚴嚴實實裹著一位臉龐瘦削的老人,他的頭上戴著一頂帽子,一條小毛巾圍在老人的下巴處,用來接流出來的口水,老人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據吳小潔說,老人已經多年如此,除了保姆推出來晒太陽之外,就沒出過門,早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將來我爸要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說起自己的將來,吳小潔一臉苦惱。

製圖/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