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1940年4月16日,蘇南新四軍主力部隊的各級指揮員在江南指揮部集中整訓,由粟裕授課。就在這次授課中,粟裕提出了“組織戰鬥”的理論。

古人作戰,兵對兵,將對將,主將在單挑中落馬,幾萬、幾十萬人馬也就敗了。現在不同了,兵種複雜,武器精良,線式的戰爭已發展為面和立體的戰爭,主將也不能再憑藉一夫之勇,而必須擅於對部隊進行周密的組織部署,這就是粟裕所稱的“組織戰鬥”。

“組織戰鬥”的前提,就是冷欣逼得太緊,最後必然是圖窮匕首現,粟裕直截明瞭地對指揮員們說:“可能不久以後,我們就要打更大規模的仗!”

這只是準備,因為粟裕知道,此時的部隊還打不了大仗。

早在紅軍時期,粟裕就積累了許多組織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他認為,一支部隊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備一天之內連續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的能力,而從目前新四軍的編制狀況來看,每個步兵連都不滿員,一個連才三四十個兵,多的也才五六十個,幾仗下來,連長就變成班長,沒法再打了。

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1940年4月16日,蘇南新四軍主力部隊的各級指揮員在江南指揮部集中整訓,由粟裕授課。就在這次授課中,粟裕提出了“組織戰鬥”的理論。

古人作戰,兵對兵,將對將,主將在單挑中落馬,幾萬、幾十萬人馬也就敗了。現在不同了,兵種複雜,武器精良,線式的戰爭已發展為面和立體的戰爭,主將也不能再憑藉一夫之勇,而必須擅於對部隊進行周密的組織部署,這就是粟裕所稱的“組織戰鬥”。

“組織戰鬥”的前提,就是冷欣逼得太緊,最後必然是圖窮匕首現,粟裕直截明瞭地對指揮員們說:“可能不久以後,我們就要打更大規模的仗!”

這只是準備,因為粟裕知道,此時的部隊還打不了大仗。

早在紅軍時期,粟裕就積累了許多組織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他認為,一支部隊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備一天之內連續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的能力,而從目前新四軍的編制狀況來看,每個步兵連都不滿員,一個連才三四十個兵,多的也才五六十個,幾仗下來,連長就變成班長,沒法再打了。

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打大仗,不像打小仗那樣,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這麼多人,如果打得不好,臨時想走是走不脫的。

粟裕的計劃是,在幾個月內,再擴軍一萬,就可以保證每個連有一百二十個人,一天打三仗就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能不能爭取到幾個月,還得看冷欣的臉色。

在江南指揮部高層,陳、粟是默契程度很高的完美搭檔。陳毅口舌如簧,會講,主外,粟裕能征善戰,會打,主內。

1940年4月中旬,陳毅主動打破僵局,致電冷欣,請冷欣派大員來新四軍指導抗戰。

冷欣也很清楚,指導云云,不過是表面話,實質還是陳、粟想借此緩和彼此間的緊張關係,於是就派去了自己的一位親信幕僚。

這是一次試探性質的會面。幕僚帶去了冷欣的原話:“冷副總指揮(冷欣兼任第一遊擊區副總指揮)說,陳毅可算是一位當代英雄,你的歷史、才智、戰功,都不在葉、項(葉挺、項英)之下,只要態度再表示積極一些,擔任一個軍長是容易的……”

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1940年4月16日,蘇南新四軍主力部隊的各級指揮員在江南指揮部集中整訓,由粟裕授課。就在這次授課中,粟裕提出了“組織戰鬥”的理論。

古人作戰,兵對兵,將對將,主將在單挑中落馬,幾萬、幾十萬人馬也就敗了。現在不同了,兵種複雜,武器精良,線式的戰爭已發展為面和立體的戰爭,主將也不能再憑藉一夫之勇,而必須擅於對部隊進行周密的組織部署,這就是粟裕所稱的“組織戰鬥”。

“組織戰鬥”的前提,就是冷欣逼得太緊,最後必然是圖窮匕首現,粟裕直截明瞭地對指揮員們說:“可能不久以後,我們就要打更大規模的仗!”

這只是準備,因為粟裕知道,此時的部隊還打不了大仗。

早在紅軍時期,粟裕就積累了許多組織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他認為,一支部隊要打大仗,至少得具備一天之內連續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的能力,而從目前新四軍的編制狀況來看,每個步兵連都不滿員,一個連才三四十個兵,多的也才五六十個,幾仗下來,連長就變成班長,沒法再打了。

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打大仗,不像打小仗那樣,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這麼多人,如果打得不好,臨時想走是走不脫的。

粟裕的計劃是,在幾個月內,再擴軍一萬,就可以保證每個連有一百二十個人,一天打三仗就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能不能爭取到幾個月,還得看冷欣的臉色。

在江南指揮部高層,陳、粟是默契程度很高的完美搭檔。陳毅口舌如簧,會講,主外,粟裕能征善戰,會打,主內。

1940年4月中旬,陳毅主動打破僵局,致電冷欣,請冷欣派大員來新四軍指導抗戰。

冷欣也很清楚,指導云云,不過是表面話,實質還是陳、粟想借此緩和彼此間的緊張關係,於是就派去了自己的一位親信幕僚。

這是一次試探性質的會面。幕僚帶去了冷欣的原話:“冷副總指揮(冷欣兼任第一遊擊區副總指揮)說,陳毅可算是一位當代英雄,你的歷史、才智、戰功,都不在葉、項(葉挺、項英)之下,只要態度再表示積極一些,擔任一個軍長是容易的……”

什麼樣的部隊有資格打大仗?粟裕:能夠一天打三仗,擊垮三路敵軍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這種迷魂蕩當然灌不了陳、粟。陳毅哈哈一樂:“我在贛南三年,命都不要了,到現在連家室都沒有,哪裡會去想什麼升官發財。”

陳、粟的要求很簡單:“我們希望的是江南大團結,不是七國爭雄,更不是擺鴻門宴。”

十天之後,冷欣本人應邀再次做客江南指揮部。經過這兩次會談,總算使原先面對面尖銳對立的形勢緩和下來。

這種緩和當然還是暫時的,粟裕要麼不擴軍,一擴軍必然驚動冷欣,最後緩和還是會變成緊張。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戰神粟裕》)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