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1

前段時間看書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詞:兒童抑鬱症。上網查了一下:

它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完心裡一陣嘆息,讓我想到了十年前住在老家隔壁的一個小男孩。

隔壁是一個三口之家,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家裡單傳,所以當他們的兒子出生後,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平日裡孩子爸爸不苟言笑,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可謂是狼式教育。只要孩子犯了錯,爸爸總是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先責怪一通,再把他拉進家裡設置的小黑屋關起來,讓他好好反省,並且還會根據犯錯的級別設置好不同的禁閉時間。

從他家經過,經常能看到孩子一臉淚痕,委屈巴巴的眼神著實讓人心碎。

後來我們搬家了。再後來,一次偶然碰到了孩子的媽媽,聊起家長裡短的時候,知道了孩子兩年前就得了抑鬱症,本該讀初中的年紀現在不得不在家裡吃藥,接受治療。媽媽的眼裡也滿是心疼和愧疚。

其實孩子走到這一步,跟孩子的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孩子犯錯,不分青紅皁白就責怪他,本身就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壓力,再把他關進小黑屋,密閉的空間裡只有他孤單一個人,孩子心裡的委屈日積月累,心裡的陰影可想而知。

等到了一定程度,就算孩子不抑鬱,對父母的愛也早就支離破碎了吧。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1

前段時間看書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詞:兒童抑鬱症。上網查了一下:

它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完心裡一陣嘆息,讓我想到了十年前住在老家隔壁的一個小男孩。

隔壁是一個三口之家,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家裡單傳,所以當他們的兒子出生後,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平日裡孩子爸爸不苟言笑,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可謂是狼式教育。只要孩子犯了錯,爸爸總是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先責怪一通,再把他拉進家裡設置的小黑屋關起來,讓他好好反省,並且還會根據犯錯的級別設置好不同的禁閉時間。

從他家經過,經常能看到孩子一臉淚痕,委屈巴巴的眼神著實讓人心碎。

後來我們搬家了。再後來,一次偶然碰到了孩子的媽媽,聊起家長裡短的時候,知道了孩子兩年前就得了抑鬱症,本該讀初中的年紀現在不得不在家裡吃藥,接受治療。媽媽的眼裡也滿是心疼和愧疚。

其實孩子走到這一步,跟孩子的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孩子犯錯,不分青紅皁白就責怪他,本身就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壓力,再把他關進小黑屋,密閉的空間裡只有他孤單一個人,孩子心裡的委屈日積月累,心裡的陰影可想而知。

等到了一定程度,就算孩子不抑鬱,對父母的愛也早就支離破碎了吧。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2

關於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如何對待,正確教導,成為持久以來父母的一個心病。一旦懲罰方式出了問題,很容易適得其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深的陰影。

那麼究竟哪些方式才算是孩子犯錯以後科學的懲罰方式呢?

設立“站點”(罰站的地點)

其實很多孩子犯錯之後是能意識到自己錯了,但他們往往會用哭泣來喚起你的“同理心”進而使家長心軟。

但關鍵是,真正需要喚起“同理心”的對象應該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你。過份的心軟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沒有絲毫的幫助,甚至只會適得其反。

方式:還記得《爸爸回來了》裡有一期,奧莉不願意歸還爸爸手機,李小鵬讓奧莉一個人站在了牆角反思。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固定的區域,給孩子建立一個固定的“罰站點”,讓孩子獨自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裝乖求饒。

同時,讓孩子去到“罰站點”的過程中,家長切記不要心軟,不恰當的心軟只會讓罰站點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讓孩子認真反省才是關鍵。

優點:相對於“小黑屋”裡的壓抑孤獨而言,孩子在“罰站點”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都是可以看見的,孩子也不會產生一人獨處一室的恐懼感。在沒有恐懼感的支配下,孩子更能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真反思。

沒收孩子心愛的東西(下次面臨類似情況做對了要及時獎勵)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煩惱於孩子的無理取鬧,爭吵不休甚至一不開心就亂扔東西。對於處於情緒亢奮期的孩子,此時言語的警告說教並不能起到作用,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冷靜情緒,意識錯誤。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媽媽可以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他的舉動;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如果下次出現相似的情況孩子並沒有出現吵鬧哭喊等情況,媽媽可以及時做出一些獎勵,比如一個愛的抱抱。

優點:相對於言語的說教,物質上的獎勵與剝奪能更深刻的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1

前段時間看書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詞:兒童抑鬱症。上網查了一下:

它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完心裡一陣嘆息,讓我想到了十年前住在老家隔壁的一個小男孩。

隔壁是一個三口之家,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家裡單傳,所以當他們的兒子出生後,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平日裡孩子爸爸不苟言笑,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可謂是狼式教育。只要孩子犯了錯,爸爸總是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先責怪一通,再把他拉進家裡設置的小黑屋關起來,讓他好好反省,並且還會根據犯錯的級別設置好不同的禁閉時間。

從他家經過,經常能看到孩子一臉淚痕,委屈巴巴的眼神著實讓人心碎。

後來我們搬家了。再後來,一次偶然碰到了孩子的媽媽,聊起家長裡短的時候,知道了孩子兩年前就得了抑鬱症,本該讀初中的年紀現在不得不在家裡吃藥,接受治療。媽媽的眼裡也滿是心疼和愧疚。

其實孩子走到這一步,跟孩子的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孩子犯錯,不分青紅皁白就責怪他,本身就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壓力,再把他關進小黑屋,密閉的空間裡只有他孤單一個人,孩子心裡的委屈日積月累,心裡的陰影可想而知。

等到了一定程度,就算孩子不抑鬱,對父母的愛也早就支離破碎了吧。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2

關於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如何對待,正確教導,成為持久以來父母的一個心病。一旦懲罰方式出了問題,很容易適得其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深的陰影。

那麼究竟哪些方式才算是孩子犯錯以後科學的懲罰方式呢?

設立“站點”(罰站的地點)

其實很多孩子犯錯之後是能意識到自己錯了,但他們往往會用哭泣來喚起你的“同理心”進而使家長心軟。

但關鍵是,真正需要喚起“同理心”的對象應該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你。過份的心軟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沒有絲毫的幫助,甚至只會適得其反。

方式:還記得《爸爸回來了》裡有一期,奧莉不願意歸還爸爸手機,李小鵬讓奧莉一個人站在了牆角反思。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固定的區域,給孩子建立一個固定的“罰站點”,讓孩子獨自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裝乖求饒。

同時,讓孩子去到“罰站點”的過程中,家長切記不要心軟,不恰當的心軟只會讓罰站點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讓孩子認真反省才是關鍵。

優點:相對於“小黑屋”裡的壓抑孤獨而言,孩子在“罰站點”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都是可以看見的,孩子也不會產生一人獨處一室的恐懼感。在沒有恐懼感的支配下,孩子更能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真反思。

沒收孩子心愛的東西(下次面臨類似情況做對了要及時獎勵)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煩惱於孩子的無理取鬧,爭吵不休甚至一不開心就亂扔東西。對於處於情緒亢奮期的孩子,此時言語的警告說教並不能起到作用,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冷靜情緒,意識錯誤。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媽媽可以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他的舉動;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如果下次出現相似的情況孩子並沒有出現吵鬧哭喊等情況,媽媽可以及時做出一些獎勵,比如一個愛的抱抱。

優點:相對於言語的說教,物質上的獎勵與剝奪能更深刻的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看繪本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生氣的情緒和激烈的言辭很容易激起孩子內心的牴觸心理。這時家長所謂的教導孩子很難聽進去,會因此大吵大鬧,更有甚者會賭氣“摔門而去”,父母的吼罵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刺激到孩子的心靈。

這個時候其實應該讓孩子內心平靜下來,讓第三方出面開導,孩子才能真正瞭解自己的錯誤。

方式:家裡備上一些對症下藥的兒童繪本。比如專治孩子拖拉的《忙碌的庫庫和喵喵》,孩子不懂分享可以讓他看《全都是我的》,還有專治孩子膽小怕事的《各種各樣的害怕》等。

當孩子犯錯後,不要立馬責怪他,準備好水果和繪本,讓孩子安靜的在桌子上閱讀。等看完以後,詢問孩子內心的想法,及時溝通,及時教育。

優點:兒童繪本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用溫暖親切的小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關愛別人、如何與人相處等等。鮮豔的繪本色彩,極具吸引力的故事,都能夠很好的抓住孩子的心。

孩子從繪本里能夠很輕易的瞭解是非對錯,反省自己的行為。這時父母適時的與孩子交流,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耐心聽孩子的解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所以沒有“思考的能力”,只要孩子犯錯了就一定是動機不純,其實不然。孩子的思考只是與大人不同,但不代表不會思考,你又怎麼知道孩子犯錯的出發點不是出於好意呢。

方式:孩子犯錯後,可以嘗試問他“為什麼”來取代以往的怒吼打罵,給孩子一個解釋自我,說明原因的機會。耐心聽取孩子的解釋,這很重要。

優點: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給孩子解釋的權力,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讓孩子多了重新反省自我的機會。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1

前段時間看書的時候接觸到了一個詞:兒童抑鬱症。上網查了一下:

它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完心裡一陣嘆息,讓我想到了十年前住在老家隔壁的一個小男孩。

隔壁是一個三口之家,因為孩子的爸爸是家裡單傳,所以當他們的兒子出生後,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平日裡孩子爸爸不苟言笑,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可謂是狼式教育。只要孩子犯了錯,爸爸總是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先責怪一通,再把他拉進家裡設置的小黑屋關起來,讓他好好反省,並且還會根據犯錯的級別設置好不同的禁閉時間。

從他家經過,經常能看到孩子一臉淚痕,委屈巴巴的眼神著實讓人心碎。

後來我們搬家了。再後來,一次偶然碰到了孩子的媽媽,聊起家長裡短的時候,知道了孩子兩年前就得了抑鬱症,本該讀初中的年紀現在不得不在家裡吃藥,接受治療。媽媽的眼裡也滿是心疼和愧疚。

其實孩子走到這一步,跟孩子的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孩子犯錯,不分青紅皁白就責怪他,本身就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壓力,再把他關進小黑屋,密閉的空間裡只有他孤單一個人,孩子心裡的委屈日積月累,心裡的陰影可想而知。

等到了一定程度,就算孩子不抑鬱,對父母的愛也早就支離破碎了吧。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2

關於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如何對待,正確教導,成為持久以來父母的一個心病。一旦懲罰方式出了問題,很容易適得其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深的陰影。

那麼究竟哪些方式才算是孩子犯錯以後科學的懲罰方式呢?

設立“站點”(罰站的地點)

其實很多孩子犯錯之後是能意識到自己錯了,但他們往往會用哭泣來喚起你的“同理心”進而使家長心軟。

但關鍵是,真正需要喚起“同理心”的對象應該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你。過份的心軟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沒有絲毫的幫助,甚至只會適得其反。

方式:還記得《爸爸回來了》裡有一期,奧莉不願意歸還爸爸手機,李小鵬讓奧莉一個人站在了牆角反思。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固定的區域,給孩子建立一個固定的“罰站點”,讓孩子獨自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裝乖求饒。

同時,讓孩子去到“罰站點”的過程中,家長切記不要心軟,不恰當的心軟只會讓罰站點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讓孩子認真反省才是關鍵。

優點:相對於“小黑屋”裡的壓抑孤獨而言,孩子在“罰站點”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都是可以看見的,孩子也不會產生一人獨處一室的恐懼感。在沒有恐懼感的支配下,孩子更能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真反思。

沒收孩子心愛的東西(下次面臨類似情況做對了要及時獎勵)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煩惱於孩子的無理取鬧,爭吵不休甚至一不開心就亂扔東西。對於處於情緒亢奮期的孩子,此時言語的警告說教並不能起到作用,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冷靜情緒,意識錯誤。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媽媽可以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他的舉動;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如果下次出現相似的情況孩子並沒有出現吵鬧哭喊等情況,媽媽可以及時做出一些獎勵,比如一個愛的抱抱。

優點:相對於言語的說教,物質上的獎勵與剝奪能更深刻的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看繪本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生氣的情緒和激烈的言辭很容易激起孩子內心的牴觸心理。這時家長所謂的教導孩子很難聽進去,會因此大吵大鬧,更有甚者會賭氣“摔門而去”,父母的吼罵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刺激到孩子的心靈。

這個時候其實應該讓孩子內心平靜下來,讓第三方出面開導,孩子才能真正瞭解自己的錯誤。

方式:家裡備上一些對症下藥的兒童繪本。比如專治孩子拖拉的《忙碌的庫庫和喵喵》,孩子不懂分享可以讓他看《全都是我的》,還有專治孩子膽小怕事的《各種各樣的害怕》等。

當孩子犯錯後,不要立馬責怪他,準備好水果和繪本,讓孩子安靜的在桌子上閱讀。等看完以後,詢問孩子內心的想法,及時溝通,及時教育。

優點:兒童繪本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用溫暖親切的小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關愛別人、如何與人相處等等。鮮豔的繪本色彩,極具吸引力的故事,都能夠很好的抓住孩子的心。

孩子從繪本里能夠很輕易的瞭解是非對錯,反省自己的行為。這時父母適時的與孩子交流,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教育孩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耐心聽孩子的解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所以沒有“思考的能力”,只要孩子犯錯了就一定是動機不純,其實不然。孩子的思考只是與大人不同,但不代表不會思考,你又怎麼知道孩子犯錯的出發點不是出於好意呢。

方式:孩子犯錯後,可以嘗試問他“為什麼”來取代以往的怒吼打罵,給孩子一個解釋自我,說明原因的機會。耐心聽取孩子的解釋,這很重要。

優點: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給孩子解釋的權力,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讓孩子多了重新反省自我的機會。

不打不罵,懲罰孩子的5個科學方法,有奇效!

配圖

角色互換

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大概是每一代家長都很難過的一件事了,其實在我看來也不是很難。讓孩子做一次媽媽/爸爸,讓他經歷一次你的“痛心疾首”,或許就更容易溝通了。

方式:可以經常玩一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做家長,你來做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將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完美的再現。遊戲結束後,讓孩子表達出對你的這些犯錯行為的感受,讓孩子和你產生“同理心”,真正理解你的用意。

優點:角色互換的過程中,不僅讓孩子理解了你的用意,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你也可以從孩子的角度觀測到自己平時是怎麼對待孩子的,並且能理解孩子做出這些行為的原因。

角色扮演的次數越多,你離孩子的內心就會越近。讓孩子也參與到自己的成長思考中來,更有利於孩子的行為發展,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暖男”“小棉襖”。

莎士比亞說過: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才會變得更好。”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把控。會犯錯才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孩子的天性,我們應去挖掘屬於他自己的秉性,運用適當的獎懲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