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導讀

2017年中就開始有消息說騰訊在申請馬來西亞電子支付牌照,但還是比阿里晚了一步,螞蟻金服已經鎖定了當地大銀行的合作關係,騰訊會怎麼突圍?

導讀

2017年中就開始有消息說騰訊在申請馬來西亞電子支付牌照,但還是比阿里晚了一步,螞蟻金服已經鎖定了當地大銀行的合作關係,騰訊會怎麼突圍?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正文

從馬來西亞吹來的微風,帶來了微信支付的好消息

上個月【7點5度】在北京出差,跟北京幾個風投基金的大佬們聊天時,被問到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當地媒體報道都在討論“無現金支付”?這玩意兒在當地是怎麼火起來的,特別是新加坡,銀行業那麼發達,為什麼非要弄出個“支付寶”?難道他們不知道推廣支付需要燒很多錢?

那一刻,我們很想替東南亞當地政府辯解一番:不是他們一定要搞什麼二維碼支付,而是如果還不開始,以後沒他們什麼事了。這不,繼阿里之後,騰訊也準備自己進場了,它的首站選在了馬來西亞(俗稱”大馬“),簡單來說,屬於半推半就,被逼的。

就在幾天前,騰訊副總裁劉勝義報訊,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申請電子支付牌照一事已取得“突破”,計劃明年初就可以正式開拔。這下可謂是一鳴驚人,因為這意味著馬來西亞用戶可以把銀行賬號直接綁定到微信支付,跟中國用戶的使用方式一模一樣,在交易時可以直接使用馬來西亞馬幣(Malaysian Ringgit)進行支付。這麼一來,大馬成了小馬哥(馬化騰)微信支付正式海外擴張的第一站。

這次微信支付要做的不是收購這麼簡單,它從今年年中就開始申請牌照,而且是直接通過社交工具的方式進行支付牌照申請,這在馬來西亞是絕對的首例,前無古人。下面我們先看看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的現狀,裡面還有阿里在馬來西亞的新動態,不要錯過。

在微信真正落地之前,馬來西亞的“持牌人”都在用他們的牌照在幹什麼?

導讀

2017年中就開始有消息說騰訊在申請馬來西亞電子支付牌照,但還是比阿里晚了一步,螞蟻金服已經鎖定了當地大銀行的合作關係,騰訊會怎麼突圍?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正文

從馬來西亞吹來的微風,帶來了微信支付的好消息

上個月【7點5度】在北京出差,跟北京幾個風投基金的大佬們聊天時,被問到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當地媒體報道都在討論“無現金支付”?這玩意兒在當地是怎麼火起來的,特別是新加坡,銀行業那麼發達,為什麼非要弄出個“支付寶”?難道他們不知道推廣支付需要燒很多錢?

那一刻,我們很想替東南亞當地政府辯解一番:不是他們一定要搞什麼二維碼支付,而是如果還不開始,以後沒他們什麼事了。這不,繼阿里之後,騰訊也準備自己進場了,它的首站選在了馬來西亞(俗稱”大馬“),簡單來說,屬於半推半就,被逼的。

就在幾天前,騰訊副總裁劉勝義報訊,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申請電子支付牌照一事已取得“突破”,計劃明年初就可以正式開拔。這下可謂是一鳴驚人,因為這意味著馬來西亞用戶可以把銀行賬號直接綁定到微信支付,跟中國用戶的使用方式一模一樣,在交易時可以直接使用馬來西亞馬幣(Malaysian Ringgit)進行支付。這麼一來,大馬成了小馬哥(馬化騰)微信支付正式海外擴張的第一站。

這次微信支付要做的不是收購這麼簡單,它從今年年中就開始申請牌照,而且是直接通過社交工具的方式進行支付牌照申請,這在馬來西亞是絕對的首例,前無古人。下面我們先看看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的現狀,裡面還有阿里在馬來西亞的新動態,不要錯過。

在微信真正落地之前,馬來西亞的“持牌人”都在用他們的牌照在幹什麼?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馬來西亞央行一共25張非銀行類支付牌照和它們的主要業務

從上面這麼長的表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牌照除了發給一些“To B”和“To C”的純支付工具(如Paypal之外),基本上留給了電信,能源和零售大亨。所以互聯網企業想要拿到電子支付牌照並不簡單,

比如先騰訊一步的阿里,拿到牌照的方式還是老套路,通過大股權持有Lazada(兩次注資一共20億美元),然後將Lazada原來的HelloPay變成現在的Alipay Malaysia,從而進入“持牌者”行列。而且不久前,阿里還跟同樣持有牌照的Touch’n Go背後的大佬CIMB(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達成了合作,共同推廣“無現金”支付。換句話說,在微信支付進來之前,阿里已經找好了盟友,而且還是當地最大的銀行之一。

這種打法對於阿里來說並不罕見,在東南亞和印度都屢試不爽,比如說在印尼跟當地傳媒巨頭Emtek合作,在泰國與CP Group的Ascend Money合作,還有菲律賓的Mynt,印度的Paytm和韓國的Kakao Pay。阿里的支付帝國已經蔓延到了整個亞洲,剛剛親自出來的騰訊又會用怎樣的戰略?

導讀

2017年中就開始有消息說騰訊在申請馬來西亞電子支付牌照,但還是比阿里晚了一步,螞蟻金服已經鎖定了當地大銀行的合作關係,騰訊會怎麼突圍?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正文

從馬來西亞吹來的微風,帶來了微信支付的好消息

上個月【7點5度】在北京出差,跟北京幾個風投基金的大佬們聊天時,被問到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當地媒體報道都在討論“無現金支付”?這玩意兒在當地是怎麼火起來的,特別是新加坡,銀行業那麼發達,為什麼非要弄出個“支付寶”?難道他們不知道推廣支付需要燒很多錢?

那一刻,我們很想替東南亞當地政府辯解一番:不是他們一定要搞什麼二維碼支付,而是如果還不開始,以後沒他們什麼事了。這不,繼阿里之後,騰訊也準備自己進場了,它的首站選在了馬來西亞(俗稱”大馬“),簡單來說,屬於半推半就,被逼的。

就在幾天前,騰訊副總裁劉勝義報訊,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申請電子支付牌照一事已取得“突破”,計劃明年初就可以正式開拔。這下可謂是一鳴驚人,因為這意味著馬來西亞用戶可以把銀行賬號直接綁定到微信支付,跟中國用戶的使用方式一模一樣,在交易時可以直接使用馬來西亞馬幣(Malaysian Ringgit)進行支付。這麼一來,大馬成了小馬哥(馬化騰)微信支付正式海外擴張的第一站。

這次微信支付要做的不是收購這麼簡單,它從今年年中就開始申請牌照,而且是直接通過社交工具的方式進行支付牌照申請,這在馬來西亞是絕對的首例,前無古人。下面我們先看看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的現狀,裡面還有阿里在馬來西亞的新動態,不要錯過。

在微信真正落地之前,馬來西亞的“持牌人”都在用他們的牌照在幹什麼?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馬來西亞央行一共25張非銀行類支付牌照和它們的主要業務

從上面這麼長的表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牌照除了發給一些“To B”和“To C”的純支付工具(如Paypal之外),基本上留給了電信,能源和零售大亨。所以互聯網企業想要拿到電子支付牌照並不簡單,

比如先騰訊一步的阿里,拿到牌照的方式還是老套路,通過大股權持有Lazada(兩次注資一共20億美元),然後將Lazada原來的HelloPay變成現在的Alipay Malaysia,從而進入“持牌者”行列。而且不久前,阿里還跟同樣持有牌照的Touch’n Go背後的大佬CIMB(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達成了合作,共同推廣“無現金”支付。換句話說,在微信支付進來之前,阿里已經找好了盟友,而且還是當地最大的銀行之一。

這種打法對於阿里來說並不罕見,在東南亞和印度都屢試不爽,比如說在印尼跟當地傳媒巨頭Emtek合作,在泰國與CP Group的Ascend Money合作,還有菲律賓的Mynt,印度的Paytm和韓國的Kakao Pay。阿里的支付帝國已經蔓延到了整個亞洲,剛剛親自出來的騰訊又會用怎樣的戰略?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根據騰訊劉勝義所說的,此前馬來西亞的支付牌照並沒有發給社交工具的先例,如果騰訊拿到了First Blood第26張牌照入手,是很可能彎道超車的。畢竟在馬來西亞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基數已經相當龐大,但絕對不是之前劉總向路透社記者說的2000萬。

根據路透社7月份的一份報告,大概有13%的馬來西亞人用微信來閱讀和分享新聞,大約估算,微信在馬來西亞的滲透率應該在15-20%之間,也就是450萬到600萬之間。2000萬的說法可能是包括了中國的遊客。但不管吹得有多大,馬來西亞的確是微信在海外的一個重鎮。拿下大馬,勢在必得。

那麼接下來如果如願拿到了牌照,微信具體會怎麼順勢上位呢?

在大馬,阿里不是最大的對手,微信支付真正要打敗的是當地的用戶習慣

阿里和微信除了競爭的關係外,它們也有共同要面對的敵人,馬來西亞本土的信用卡使用習慣。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其他人口數量多的國家不同,它的金融業並不落後,根據2017年年初的數據,大馬3000萬人口持有超過5000萬張銀行卡,而且其中有800萬張是信用卡。雖然信用卡的數量比借記卡少,但是信用卡每年的交易總額卻是借記卡的4倍。因此,馬來西亞絕對是一個信用卡大國。

下面我們來看看阿里和微信分別可以怎樣來對付這信用卡“大魔王”。

首先,3000多萬馬來西亞人裡有差不多四分之一是華人。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大概是馬來人(約60%),華人(約25%),印度人(約15%)。與阿里電商基因不同,微信的“基因”是社交,作為緊貼在Facebook和Whatsapp之後的線上社交工具,微信在使用頻次上有著很大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支付寶一直想要推社交功能來增加除“買單”之外的存在感的原因(雖然最後是以失敗告終,但不難看出阿里對社交屬性的嚮往)。

沒有辦法轉型的支付寶在馬來西亞可以繼續通過電商場景(Lazada)來教育市場,然後慢慢通過螞蟻金服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切入,目的是再現餘額寶奇蹟,最後進入個人消費貸款和基礎金融設施領域。說到底,支付不過是第一步,燒錢也要做下來的原因是因為好戲的確在後頭。

但是微信支付卻不同,策略是先以社交來突破使用習慣,逐漸將支付功能加入社交場景,吸引用戶綁卡後才進而發展轉賬,付款等功能,讓你一APP在手,天下我有。唯一的問題是如今微信在馬來西亞本土的用戶數還是距離Whatsapp太遠,想要像在中國一樣用壟斷用戶的方式來“巧取豪奪”不太現實,但是善用奇兵的騰訊拿到牌照後沒準真能打破僵局。

這裡說一個知名投資人給的小道消息,微信當年為了不燒錢來吸引用戶綁卡,在搶紅包的分配算法上做了點手腳,還沒有綁卡的用戶會有更大的機率搶到更大的紅包,這樣囤了一筆錢的未綁卡用戶為了將錢放進自己的口袋裡,就主動綁卡了。

這招實在是高,輕鬆解決了成本最高的綁卡這一環,而且用的還是用戶自己的錢,以至於後來網上還流傳著微信支付用兩天時間完成了支付寶8年辛勤工作的傳說,而且還沒怎麼花錢。不知道微信支付會不會在馬來西亞故技重施呢,那裡的確有紅包大戰的土壤?當然,這只是個小道消息,不可盡信,反正我是信了。

吃飯沒帶上馬老師,當年紅包戰術的痛,馬老師也瞭然於心,早就部署在馬來西亞的鄉村英語教師還會讓Pony馬這麼輕易截胡嗎?

導讀

2017年中就開始有消息說騰訊在申請馬來西亞電子支付牌照,但還是比阿里晚了一步,螞蟻金服已經鎖定了當地大銀行的合作關係,騰訊會怎麼突圍?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正文

從馬來西亞吹來的微風,帶來了微信支付的好消息

上個月【7點5度】在北京出差,跟北京幾個風投基金的大佬們聊天時,被問到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當地媒體報道都在討論“無現金支付”?這玩意兒在當地是怎麼火起來的,特別是新加坡,銀行業那麼發達,為什麼非要弄出個“支付寶”?難道他們不知道推廣支付需要燒很多錢?

那一刻,我們很想替東南亞當地政府辯解一番:不是他們一定要搞什麼二維碼支付,而是如果還不開始,以後沒他們什麼事了。這不,繼阿里之後,騰訊也準備自己進場了,它的首站選在了馬來西亞(俗稱”大馬“),簡單來說,屬於半推半就,被逼的。

就在幾天前,騰訊副總裁劉勝義報訊,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申請電子支付牌照一事已取得“突破”,計劃明年初就可以正式開拔。這下可謂是一鳴驚人,因為這意味著馬來西亞用戶可以把銀行賬號直接綁定到微信支付,跟中國用戶的使用方式一模一樣,在交易時可以直接使用馬來西亞馬幣(Malaysian Ringgit)進行支付。這麼一來,大馬成了小馬哥(馬化騰)微信支付正式海外擴張的第一站。

這次微信支付要做的不是收購這麼簡單,它從今年年中就開始申請牌照,而且是直接通過社交工具的方式進行支付牌照申請,這在馬來西亞是絕對的首例,前無古人。下面我們先看看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的現狀,裡面還有阿里在馬來西亞的新動態,不要錯過。

在微信真正落地之前,馬來西亞的“持牌人”都在用他們的牌照在幹什麼?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馬來西亞央行一共25張非銀行類支付牌照和它們的主要業務

從上面這麼長的表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馬來西亞的電子支付牌照除了發給一些“To B”和“To C”的純支付工具(如Paypal之外),基本上留給了電信,能源和零售大亨。所以互聯網企業想要拿到電子支付牌照並不簡單,

比如先騰訊一步的阿里,拿到牌照的方式還是老套路,通過大股權持有Lazada(兩次注資一共20億美元),然後將Lazada原來的HelloPay變成現在的Alipay Malaysia,從而進入“持牌者”行列。而且不久前,阿里還跟同樣持有牌照的Touch’n Go背後的大佬CIMB(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達成了合作,共同推廣“無現金”支付。換句話說,在微信支付進來之前,阿里已經找好了盟友,而且還是當地最大的銀行之一。

這種打法對於阿里來說並不罕見,在東南亞和印度都屢試不爽,比如說在印尼跟當地傳媒巨頭Emtek合作,在泰國與CP Group的Ascend Money合作,還有菲律賓的Mynt,印度的Paytm和韓國的Kakao Pay。阿里的支付帝國已經蔓延到了整個亞洲,剛剛親自出來的騰訊又會用怎樣的戰略?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根據騰訊劉勝義所說的,此前馬來西亞的支付牌照並沒有發給社交工具的先例,如果騰訊拿到了First Blood第26張牌照入手,是很可能彎道超車的。畢竟在馬來西亞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基數已經相當龐大,但絕對不是之前劉總向路透社記者說的2000萬。

根據路透社7月份的一份報告,大概有13%的馬來西亞人用微信來閱讀和分享新聞,大約估算,微信在馬來西亞的滲透率應該在15-20%之間,也就是450萬到600萬之間。2000萬的說法可能是包括了中國的遊客。但不管吹得有多大,馬來西亞的確是微信在海外的一個重鎮。拿下大馬,勢在必得。

那麼接下來如果如願拿到了牌照,微信具體會怎麼順勢上位呢?

在大馬,阿里不是最大的對手,微信支付真正要打敗的是當地的用戶習慣

阿里和微信除了競爭的關係外,它們也有共同要面對的敵人,馬來西亞本土的信用卡使用習慣。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其他人口數量多的國家不同,它的金融業並不落後,根據2017年年初的數據,大馬3000萬人口持有超過5000萬張銀行卡,而且其中有800萬張是信用卡。雖然信用卡的數量比借記卡少,但是信用卡每年的交易總額卻是借記卡的4倍。因此,馬來西亞絕對是一個信用卡大國。

下面我們來看看阿里和微信分別可以怎樣來對付這信用卡“大魔王”。

首先,3000多萬馬來西亞人裡有差不多四分之一是華人。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大概是馬來人(約60%),華人(約25%),印度人(約15%)。與阿里電商基因不同,微信的“基因”是社交,作為緊貼在Facebook和Whatsapp之後的線上社交工具,微信在使用頻次上有著很大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支付寶一直想要推社交功能來增加除“買單”之外的存在感的原因(雖然最後是以失敗告終,但不難看出阿里對社交屬性的嚮往)。

沒有辦法轉型的支付寶在馬來西亞可以繼續通過電商場景(Lazada)來教育市場,然後慢慢通過螞蟻金服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切入,目的是再現餘額寶奇蹟,最後進入個人消費貸款和基礎金融設施領域。說到底,支付不過是第一步,燒錢也要做下來的原因是因為好戲的確在後頭。

但是微信支付卻不同,策略是先以社交來突破使用習慣,逐漸將支付功能加入社交場景,吸引用戶綁卡後才進而發展轉賬,付款等功能,讓你一APP在手,天下我有。唯一的問題是如今微信在馬來西亞本土的用戶數還是距離Whatsapp太遠,想要像在中國一樣用壟斷用戶的方式來“巧取豪奪”不太現實,但是善用奇兵的騰訊拿到牌照後沒準真能打破僵局。

這裡說一個知名投資人給的小道消息,微信當年為了不燒錢來吸引用戶綁卡,在搶紅包的分配算法上做了點手腳,還沒有綁卡的用戶會有更大的機率搶到更大的紅包,這樣囤了一筆錢的未綁卡用戶為了將錢放進自己的口袋裡,就主動綁卡了。

這招實在是高,輕鬆解決了成本最高的綁卡這一環,而且用的還是用戶自己的錢,以至於後來網上還流傳著微信支付用兩天時間完成了支付寶8年辛勤工作的傳說,而且還沒怎麼花錢。不知道微信支付會不會在馬來西亞故技重施呢,那裡的確有紅包大戰的土壤?當然,這只是個小道消息,不可盡信,反正我是信了。

吃飯沒帶上馬老師,當年紅包戰術的痛,馬老師也瞭然於心,早就部署在馬來西亞的鄉村英語教師還會讓Pony馬這麼輕易截胡嗎?

沒去烏鎮蹭飯的那位在馬來西亞開吃了,馬化騰卻剛開鍋

“你信不信我今天真搞個飯局,可以把全世界的人都請來,請來一幫土豪,在全世界都是頂級的,還真沒幾個人請得起我的飯局。但飯局沒有意義,這不是阿里巴巴要搞的,也不是我要表達的。江湖是講義氣,講情義的,不是講爭鬥的,我反正是不組織飯局。”

END


【7點5度】東南亞新經濟資訊服務平臺

據史書記載,鄭和下西洋以“斫木為盤,書刻干支之字,浮針於水,指向行舟”,航行羅盤以360刻度標記48方向,7點5度為最小刻度,鄭和行舟航向毫釐不爽。取此喻義,【7點5度】紮根東南亞,以一手數據和對標視角解讀東南亞新經濟機會,為中國創新創業駛入東南亞藍海指航引路。

【7點5度】東南亞新經濟資訊服務平臺。向中國介紹東南亞創業實操和對標機會,為東南亞提供關於中國商業信息,致力於打造東南亞創投界第一影響力雙語內容和信息智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