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單一業務禁錮的滴滴入局外賣市場,算是明智的選擇嗎?

近日,有消息稱滴滴正在低調試水外賣業務,據說滴滴內部一個十人左右的團隊研發外賣業務已有一段時間。據瞭解,在與快的、優步中國相繼合併之後,滴滴應該可以說是壟斷了國內出行市場。如今的滴滴並沒有被巨頭鯨吞的危險,但單一領域的禁錮,仍會牢牢鎖死滴滴的躍升空間。

身居互聯網的第二階梯,滴滴難免為即將觸頂的天花板而焦慮,這一刻,所有人都可能成為他開槍的目標。現在的外賣市場,餓了麼、美團外賣兩家獨大,而此時滴滴入局還有運作空間嗎?還是再打造出一個攜程、去哪兒?無論哪種戰略,對滴滴來說,都將是極大挑戰。

在外賣的角鬥中,從一線城市到三線縣城,從優質商戶到高效配送,參戰者都要有絕對的掌控力,才能在這場近身肉搏中佔領一席之地。而且外賣非常不同於打車業務模式的一點是,打車就是車上分為有人或者沒人;而外賣配送中,騎手在送餐時身上往往有五六個訂單,這五六個訂單誰先誰後,以及在送現有的訂單時還要兼顧接新的訂單並去取餐,這些複雜的最優路徑規劃其實遠比打車複雜。

在滴滴看來,他們強大的運力資源,是進軍外賣業務的最核心優勢。但當假想的優勢不存在,滴滴做起外賣便毫無優勢可言。相比之下,車裡放點微型無人貨架、搞搞同城閃送,反而更為靠譜。

另外,滴滴要面對的並不是一個線上訂餐平臺,而是一個全新的餐飲生態。首先是商戶的積澱。商戶資源一直是各城市地推團隊拉鋸戰的焦點,也是市場核心所在。無論是餓了麼、美團外賣還是百度外賣,都有著至少三年本地商戶資源的沉澱。

其次是精準調派技術。外賣的智能物流調派系統,是平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關鍵中樞。智能化的外賣調度需要連接商戶、騎手和用戶三個主體,不光能計算下單時間、出餐時間和運送時間,還可以實現合理壓單、批量處理訂單,最大化騎手的運送效率。最後是流量入口的搭建。

餓了麼與美團外賣早已各佔山頭,BAT的超級入口已被瓜分殆盡。除此三點,外賣產業鏈仍有很多外延環節需要從零搭建。

就目前形勢來看,滴滴進軍外賣無疑自掘墳墓。而且早在2015年11月24日,滴滴戰略入股餓了麼。如今,滴滴又不顧投資人身份,祕密開展外賣業務,不難感受滴滴CEO程維內心也體會到了心虛與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