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月薪5000,但我有6套房”

第一批90後咋啦咋啦,本質上都是傳播噱頭,但是第一批95後卻需要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房地產領域,他們絕對是新鮮物種

01

我公司最小的一個員工小草莓,已經快工作一年的,96年出生,我很長一段時間一度以為我僱傭了童工

說實話90後是非常難管教的一批人,倒不是說90後很難管,而是因為當年我們領導管教我的模式,如今再用到他們身上顯得那麼的不合適

在我剛入行的時候,我的領導只要語重心長的和我說句話,我會玩命幹一周。只要表揚我一下這句話頂的上一個月的免費勞動力。只要說好好做過年給你升職加薪,那簡直了這一年我就跟永動機一樣

而當我幼稚的認為我也可以這樣給手下員工洗腦的時候,那位96後的小美眉撲閃著眼睛看著我,就說了一句話之後讓我徹底崩潰

“我家有6套房子。”

確實,作為一個地產自媒體人,面對這樣的話術總是無力抵抗的,當然後面的話更讓我無語

“選擇這份工作我主要是想看下你怎麼買房的,以後我自己或許可能用得上。”

對於95後,不僅賺錢動力沒有,對於工作的驅動力很多時候都出乎你的意料

02

95後的特殊,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有中國最好的爸媽

95後的爸媽,是從70後開始算起的,而70後,恰恰是當今社會社會財富最充沛的群體。

70後的人幾乎趕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全部紅利。在自己最年輕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他們迎來了改革開放,第一次的市場化模式給他們創造絕對寬鬆絕對自由的環境,只要有一點點想法自己的社會原始資本就開始成倍累積

而工作沒幾年的時候,也在他們本來就要準備買房的時候,迎來了中國第二改革紅利:房改

房地產市場商品化是讓他們成為第一批紅利獲得者。當初的鼓勵買房幾乎是政府貼錢讓你買房,而這時候的70後,不是有多先知先覺,而是這個歲數剛好就需要房子

所以擁有這2個紅利之後,未來的資產模式就進入滾雪球的節奏進行,70後與70後結婚之後財富又是成倍的疊加

所以毫無疑問,95後享有的是70後留下的所有財富,這個群體天生對於房子沒有飢渴感,什麼絕望什麼買不起這些的理念從來不會在他們腦子裡成型

家裡有6套房子不是個案,甚至可以說很普遍。後來我問了小草莓爸媽是幹嘛的,果不其然在福建老家外貿一霸

就是這樣,這個群體從小到大對於物質安全感極強的這麼一個群體

今年開始95後正式踏入社會成為勞動力,沒過多久他們就會成為社會的主力買房群體,他們對於買房,本質上天然的少了一絲的恐慌和顧慮

這群人工作沒多久,工資不高,對未來收入期待也不大,但是就是不差錢

寫完這段話的時候,我去小草莓的朋友圈翻了一下,發現往下兩條就是一個在雙十二時候發的狀態:“透支光信用卡,才會有賺錢的動力。”

我知道這句話前半句是真的,後半句是作為雞湯點綴的

是啊,爸媽都把房子準備好了,而且還是6套,確實有透支的勇氣,小額貸最近兩年這個火,金融信貸公司大量上市,我甚是堅定是因為95後開始邁入社會成為勞動力有莫大的關係

03

除了天生對於物質安全感的飽滿之外,95後的另外一個維度是精神世界的高度分裂

這裡說的分裂並不是人格分裂,而是認可的模式不一樣了

這樣一個群體,從骨子裡就喜歡標新立異。而這本質其實也是和時機有關

95後開始,他們是移動互聯網第一代的原住民。他們從接觸互聯網開始就直接是移動互聯網,沒有從PC互聯網過渡的模式

所以他們幾乎是從小開始每天通過手機沉浸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所以他們的信息一定是碎片的,而他們的價值觀也一定是分裂的

之前有人說80後愛穿名牌,本質上是因為之前苦慣了日子熬出頭之後喜歡用名牌來顯示自己。但是90後開始,到95後越來越愛穿潮牌

為什麼陳冠希在最近開始活躍進入主流,除了我們對他越來越寬容之後,本質上也是95後開始接納且支撐起陳冠希這樣的潮牌服飾

而這樣的價值觀,現在也開始投射到房地產市場,第一個開始重新結構的就是租賃市場

公司另外兩個靠近95後的年輕人安安和PT,最近在商量一起租個房子。我好奇問你們不是都各自有房子麼,租房子不是額外開銷大很多啊

結果安安說了一句我特麼覺得太有魄力的一句話了:省下時間才能有動力去賺錢嘛

當然,後來才知道,這群95後,省下時間,晚上還要在家做直播,這就是年輕人的世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哪怕自己有房子,也要在外面租房子住。而這種模式不是為了解決居住,而是為了給自己呈現不一樣的生活理念

相同興趣相似性格的人選擇住在一起,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直播公寓、處女座公寓等層出不窮

本質上這就是他們對於居住的態度。空間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定是住的,但是在住的前提下要住出自己的個性和品味

而這一點在主流開發商身上卻那麼的不常見

過去我們迎合70後80後的那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感覺,在90後這裡開始,徹底的斷層了

04

另外一點,95後在當下地產裡也趕上了變革的重要時間點:租售並舉

租賃市場會在這兩年充分的落地,而落地後迎接他們的一定是成群結隊的95後。

當所有開發商都還在考慮,以後持有運營的房子會不會吸納一部分現在的買房人的時候,到時候一定會猛然發現,那時候將要面對的一群人,一定是本來就不準備買房也沒心思買房的95後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外部力量開發這個模塊會比開發商要有優勢,並不是因為其他,僅僅是因為未來我們要面對的客戶是95後

當開發商的老闆還是60後的時候,當我們還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是非主流殺馬特的時候,我們應該本質上也做不好他們的生意

95後切入到租賃市場是一定的,而且從這個年紀開始,中國的初次買房年齡往後延也是一定的。對於這樣一個群體,確實他們自己的可選擇空間太大了

金錢層面,自己沒有錢但是卻有極強的購買力,精神層面他們對價值觀的認知也非常的碎片化,對於空間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元

年輕人改變商業環境是所有行業裡慣常的,以前地產沒有隻是因為地產的供應端強勢,用戶沒有選擇

而此時此景,供應端迎來了租售並舉,未來95後可以選擇租或者購

三者的同時改變,就集中在一個群體上,這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地方,未來振盪是一定的,我們或需要選擇習以為常

05

這麼多年來,地產圈對於用戶一直沒有足夠的善意,其實這是行業結構模式導致的。但是作為自媒體埋在C端用戶市場,我深刻的觀測著用戶一絲絲的改變

說實話,任何一個個體都很難改變這個市場,甚至說一代人都不一定能改變房地產,但是這一次不同的是,這一代新鮮物種,在他們最黃金的年齡,剛好引來了地產革命性的變革,這樣的對衝我們不能不重視

這一群比你有個性,我們做房地產開發的,未來如果想做他們生意,看來必須要多替他們想想了

06

後一天,我和小草莓聊天,問你對以後租售並舉這件事怎麼看

小草莓是這麼回答我的:租售並舉又不是租售不舉,聽這四個字就知道是好消息啊,那如果是好消息就挺好啊,反正我現在過的蠻好,那多一個好消息應該也沒差。房子的事都是小事,沒必要太上心

馬佳佳說90後不買房,嚴格意義上來說,90後可以不買房。

但是對於95後,如果你再問他買房麼

95後:“月薪5000,但我有6套房”

我想大概會換來他們這樣的表情

這對他們來說,可能已經不是一個必須要放在心上的一個問題了

第一批95後,因為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獨特,越發的呈現不同的狀態,而伴隨著他們進入社會開始工作,毫無疑問也會慢慢滲透改變不少公司的基因。

買不買房我不知道,但是不缺房倒是真的,起碼骨子裡對房子沒有恐慌感

以上為正文,來自真叫盧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