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天津退休人員養老金還要漲!

截至2016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43.9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23.35%;預計到2020年,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290萬,佔總人口比例26%。也就是說,天津每4個人當中就有1位老年人。

好消息!天津退休人員養老金還要漲!

昨天,天津政務網發佈《天津市“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推動天津市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市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

好消息!天津退休人員養老金還要漲!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實現我市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

好消息!天津退休人員養老金還要漲!

主要任務

(一)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社會保險制度。

  • 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到2020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39萬人。

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

完善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實行異地間退休人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情況認證結果互認。

  • 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到2020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09萬人。

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逐步提高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補助標準,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醫保支付方式;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完善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措施。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

  • 推廣多種保險保障制度。

繼續推進“三重保險保老人平安”保險保障體系,即全民意外傷害附加保險、養老床位綜合責任險、老年人意外傷害商業保險。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社會福利制度。

推進社會福利由兜底保障向適度普惠轉變。

鼓勵有條件的區建立高齡津貼制度。適時調整百歲老人營養補助費標準。完善困難老年人服務(護理)補貼制度,適時調整補貼標準,實現城鄉統籌、應補盡補。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制度。

3社會救助制度。

對符合低保、特困供養條件的困難老年人,按政策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機制覆蓋率達到100%。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加強對老年人的“救急難”工作。

4公益慈善事業。

鼓勵面向老年人開展募捐捐贈、志願服務、慈善信託、安全知識教育、急救技能培訓、突發事故防範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慈善活動。

依法及時查處以公益慈善為名實施的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等違反法律法規、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

(二)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1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

  • 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動扶持殘疾、失能、高齡等老年人家庭開展適應老年人生活特點和安全需要的家庭住宅裝修、傢俱設施、輔助設備等建設、配備、改造工作。

  • 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按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的,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建設。

  • 搭建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

建立數據庫,對我市老年人基本狀況、服務需求、養老服務資源和政府補貼資金等信息,進行準確統計,實現全面掌控。

  • 繼續推進照料中心運營機制改革。

新建的照料中心全部實行由養老機構和企業承包運營服務,原有的照料中心逐步實現。對符合條件的社會化運營照料中心給予運營補貼。

延伸照料中心服務功能,向居家的行動不便、空巢和失能老年人延伸服務,將有條件的照料中心升級為社區老年服務中心。

2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

  • 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公辦養老機構在保障特困老年人自願入住的基礎上,轉向以收住失能老年人為主。市和區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公開輪候、評估入住”機制。

政府投資建設和購置的養老設施、新建居住(小)區按規定配建並移交給民政部門的養老設施、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等改建的養老設施,均可實施公建民營。

  • 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

對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進一步放寬准入條件,加強開辦支持和服務指導。

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整合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存量商品房等用於養老服務。

  • 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實行評估結果報告和社會公示。

加強養老服務行業自律和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從嚴懲處欺老、虐老行為。

  • 加強農村養老服務。

  • 推進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

(三)健全健康支持體系。

1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

  • 完善醫養結合機制。

到2017年底,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機構簽約服務達到80%以上。

到2020年底,在居家、社區和機構三個層面,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城鄉社區醫養結合網絡服務功能全面覆蓋,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優勢有效對接。

  • 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

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養生等非診療性健康服務。

對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

  • 統籌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資源。

將老年人基本疾病診治與護理、健康管理(健康體檢與諮詢)、慢性病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與生活起居照顧、精神心理照護、文化活動服務、綜合服務管理等陪護照顧服務有機結合,切實保障老年人健康。

2加強老年人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

加強對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活動指導,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至10%。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內65週歲以上老年人普遍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健康管理服務。

3發展老年醫療與康復護理服務。

  • 加快發展康復醫院、護理院和臨終關懷醫院等專科醫院。

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

  •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到2017年底,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其中籤約老年人120萬。

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

  • 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

到2020年底,90%的街道(鄉鎮)建立適合老年人蔘與的基層體育組織,城鄉社區普遍建立適合老年人蔘與的健身活動站點和體育團隊。

(四)繁榮老年消費市場。

  • 豐富養老服務業態。

  • 增加老年用品供給。

  • 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

(五)建設老年宜居環境。

  • 推動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

重點對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公共建築節點進行改造。

  • 營造安全、綠色、便利生活環境。

  • 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

(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 建設老年教育四級辦學體系。

建設老年教育“市老年大學—區老年大學—街道(鄉鎮)老年學校—社區(村)學習點”四級辦學體系。

到2020年底,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20%以上。

  • 推進老年文化建設。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

  • 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體系。

有條件的區建設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站,積極推進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進社區、進家庭、進機構。

(七)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

  • 倡導樹立積極老齡觀。

  • 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

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

  • 大力發展老年志願服務。

到2020年老年志願者註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2%。

  • 大力提升老年協會能力建設和規範化建設。

到2020年底,建立健全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全覆蓋的老年協會組織網絡,城鄉社區基層老年協會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八)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 完善老齡事業法規政策體系。

  • 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

  • 廣泛開展普法宣傳。

  •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 完善法律服務工作措施。

倡導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對經濟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老年人減免法律服務收費,對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案件予以費用減免,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辦理遺囑公證免費。

實施保障

強化各級政府落實規劃的主體責任,將本規劃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和目標責任考核內容。

各級政府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老年人口增長情況,建立穩定的老齡事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市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要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並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

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區的指導、督促,及時檢查並向市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搭建社會監督平臺,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適時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向社會公佈評估結果。


//gk.tj.gov.cn/gkml/000125022/201711/t20171108_75012.shtml

好消息!天津退休人員養老金還要漲!

來源 | 天津政務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