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牛產業 牛文化——訪陽信縣畜牧獸醫局局長馬文健

山東畜牧業博覽會召開期間,陽信縣畜牧獸醫局局長馬文健成了最忙的“陽信牛肉”推廣員。有些客商誤喊成“牛局長”,馬文健常常是欣然應答。馬文健介紹說:“全國博覽會、省博覽會我們都參加,目的就是全力打造‘陽信牛肉’區域公用品牌。‘以會養會’、‘以會為媒’。這兩天在畜牧博覽會上我們一參展企業銷售額達4萬多元。比如天津清真市場陽信牛肉佔總份額的50%,北京清真市場份額的30%以上。”

  肉牛產業是陽信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肉牛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保持碧水藍天的生態產業、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石產業。2016年底,全縣存欄肉牛27.79萬頭,發展規模以上肉牛養殖企業130家,農區存欄量列全國縣級第一位;現有屠宰加工企業76家,年屠宰能力達120萬頭以上。陽信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牛縣。

  馬文健笑著說:“我現在是為全縣百萬頭牛代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不僅是有效整合產業資源的工具,而且也是實現農產品溢價的基礎。我們目前對肉牛產業實行‘雙保險’,一是金融安全。建立風險基金,以金融為槓桿更好撬動和保障產業發展。二是食品安全。開創了“互聯網+畜牧業監管”新模式。通過與手機移動客戶端連接即可實現對全縣畜牧業生產、投入品、畜產品質量安全等生產信息的實時掌控。”

  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的陽信農牧業產值比重大,其中肉牛總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40%之多,陽信肉牛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在哪?如何趟出一條路?現在看來陽信品牌化戰略之路走對了。“我們依託黃河三角洲的地理環境優勢,抓品質、抓環境,同時,抓品牌塑造、抓牛文化建設。”馬文健笑著補充說,“還要有一根牛筋,認定了就要堅持走下去,有一股子牛勁!”

  近年來,陽信通過全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陽信牛肉”,不僅開啟了企業“借船出海”的品牌運營模式,而且開創了“土地流轉、訂單種植、企業務工、合同養殖、買牛託管和合作養牛”的品牌扶貧路子。

  目前,陽信已申報了“陽信牛肉”、“陽信魯西黃牛”、“陽信渤海黑牛”三個地理標誌認證,先後培育了中國名牌1個、有機產品認證6個,國家A 級綠色食品認證10個、無公害畜產品認證16個、全國優秀牛肉產品品牌4個、金獎產品5個、銀獎產品4個,山東名牌1個、山東著名商標3個、全國性“食安山東”畜牧示範品牌2個。

  陽信“鴻安”牛肉產品已“坐”上高鐵,杭州G20峰會第五道菜—“東坡牛扒”牛肉全部由億利源公司提供,在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期間,所有參閱人員的制式皮鞋全部由陽信瑞豐皮業公司高檔牛皮生產。

  隨著鴻安、億利源、華勝、福安等企業產品直營店、餐飲連鎖店的設立,形成“陽信牛肉”在全國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其中,鴻安公司已在北京市建立產品營銷店200餘家。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陽信牛肉品牌是陽信人民的品牌。五常大米富了五常人,陽信牛肉也要讓陽信人民福起了。品牌化扶貧路子更有活力。”馬文健通過這幾年的品牌推廣工作,對此深有感觸。

  陽信縣打造的從“飼草種植-犢牛繁育-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送-餐飲-皮革深加工-牛骨、牛血生物科技研發”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已帶動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運銷、餐飲行業等7萬人就業。品牌扶貧是一個非常有效,可以持續激發發展活力的方式。

  對於下一步發展,馬文健肯定而有力的說,圍繞肉牛產業,做大牛文化。一是積極推進中國(華陽)牛文化產業旅遊示範園、中國陽信牛肉產品交易中心和牛文化博物館項目建設。二是著力建設黃河三角洲牛業科技城,爭創國家級黃河三角洲(陽信)肉牛產業科技園。            (李守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