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

2017年11月10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細胞移植在治療視網膜退行疾病中的應用和機制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開。 “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王小寧教授,本項目指導專家組組長王寧利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陰正勤教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曹彩教授,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北京同仁醫院科技處相關負責人、項目組成員等4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重點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王小寧教授主持。

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領導介紹了重點專項的基本情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是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後新設立資助的第一個重點專項,充分體現了國家從科技創新體制的國家頂層設計中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高度重視。該專項以增強我國幹細胞轉化應用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聚焦乾細胞及轉化研究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瓶頸性關鍵技術重點突破。同時強調項目管理應該在不同層面層層落實,促進高效實施。

北京同仁醫院科技處邵晶晶副處長對醫院承擔2017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情況作了介紹。並表示,作為項目牽頭單位,醫院將在管理上承擔責任,服務上做好保障,全力支持項目開展工作。

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同仁醫院李楊教授代表全體項目組成員邀請項目指導專家組敦聘成立。中國科學院周琪院士、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任專家組共同組長。解放軍總醫院王小寧教授、陸軍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同濟大學趙簡教授任指導專家。王寧利教授首先代表項目指導專家組發言,深入淺出的指出眼科由於其器官優勢性,在各項前沿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方面都走在了引領示範的位置。目前國際上首次報道的胚胎幹細胞臨床試驗、誘導多能幹細胞臨床試驗的適應證都選擇了眼科疾病上形成突破。本項目集合了國內外眼科學和幹細胞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希望項目組可以團結一致、科學設計、細緻實施,實現我國眼科學在此方向的跨越式發展。

隨後,李楊教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介紹了項目整體情況,同濟大學範國平教授及南京醫大第一附屬醫院劉慶淮教授作為課題組長分別圍繞課題目標、任務分解、考核指標落實、示範方案、進度計劃等內容進行了彙報,專家組成員對課題組彙報進行了討論並提出建議。其中陸軍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以自己承擔973項目的成功經驗傳道解惑,要求項目組要緊緊圍繞擬解決的根本科學問題,集中優勢力量、重點攻關。“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王小寧教授表示項目立項必要性強,創新性突出,研發意義重大,同時也提出了研究內容挑戰性強,要從解決問題的實際出發,著重回答幹細胞在眼科應用的三個“適應證”問題,切實的推動細胞治療眼科臨床轉化。

會議最後環節各項目骨幹分別進行了小組討論,彙總歸納,達成了一致共識,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

2017年11月10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細胞移植在治療視網膜退行疾病中的應用和機制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開。 “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王小寧教授,本項目指導專家組組長王寧利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陰正勤教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曹彩教授,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北京同仁醫院科技處相關負責人、項目組成員等4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重點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王小寧教授主持。

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領導介紹了重點專項的基本情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是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後新設立資助的第一個重點專項,充分體現了國家從科技創新體制的國家頂層設計中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高度重視。該專項以增強我國幹細胞轉化應用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聚焦乾細胞及轉化研究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瓶頸性關鍵技術重點突破。同時強調項目管理應該在不同層面層層落實,促進高效實施。

北京同仁醫院科技處邵晶晶副處長對醫院承擔2017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情況作了介紹。並表示,作為項目牽頭單位,醫院將在管理上承擔責任,服務上做好保障,全力支持項目開展工作。

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同仁醫院李楊教授代表全體項目組成員邀請項目指導專家組敦聘成立。中國科學院周琪院士、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任專家組共同組長。解放軍總醫院王小寧教授、陸軍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同濟大學趙簡教授任指導專家。王寧利教授首先代表項目指導專家組發言,深入淺出的指出眼科由於其器官優勢性,在各項前沿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方面都走在了引領示範的位置。目前國際上首次報道的胚胎幹細胞臨床試驗、誘導多能幹細胞臨床試驗的適應證都選擇了眼科疾病上形成突破。本項目集合了國內外眼科學和幹細胞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希望項目組可以團結一致、科學設計、細緻實施,實現我國眼科學在此方向的跨越式發展。

隨後,李楊教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介紹了項目整體情況,同濟大學範國平教授及南京醫大第一附屬醫院劉慶淮教授作為課題組長分別圍繞課題目標、任務分解、考核指標落實、示範方案、進度計劃等內容進行了彙報,專家組成員對課題組彙報進行了討論並提出建議。其中陸軍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以自己承擔973項目的成功經驗傳道解惑,要求項目組要緊緊圍繞擬解決的根本科學問題,集中優勢力量、重點攻關。“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王小寧教授表示項目立項必要性強,創新性突出,研發意義重大,同時也提出了研究內容挑戰性強,要從解決問題的實際出發,著重回答幹細胞在眼科應用的三個“適應證”問題,切實的推動細胞治療眼科臨床轉化。

會議最後環節各項目骨幹分別進行了小組討論,彙總歸納,達成了一致共識,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會勝利召開

附:"細胞移植在治療視網膜退行疾病中的應用和機制研究"項目簡介

"細胞移植在治療視網膜退行疾病中的應用和機制研究"項目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南京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等4家單位共同承擔,合同總經費2886萬元。項目瞄準細胞移植治療視網膜退行性疾病的臨床轉化中存在的難點,擬重點研究:藉助單細胞組學技術明確疾病所損害的目的細胞各組學變化、微環境變化及調控機制。篩選易於存活、歸巢及整合的供體細胞。研發提高目的細胞獲得效率的技術方案。通過光遺傳學修飾等改造細胞促進其與上位神經元的突觸聯繫;通過疾病適宜症、窗口期選擇,多種類型細胞聯合移植的應用,以及激光、化學等技術改造宿主微環境,促進移植細胞歸巢、整合。完成RPE和感光細胞移植在視網膜退行疾病治療應用的全鏈條研發,即細胞來源(供體制備)——移植技術(轉化方案)——疾病適應證、時間窗(視網膜微環境),從而顯著提高細胞移植在視網膜退行疾病中的治療作用。

(來源:《國際眼科時訊》編輯部)

版權屬《國際眼科時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經本網同意並在文章頂部註明“轉自《國際眼科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