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70歲照。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1944年,王諍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談判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和氣象通信網,拒絕了美軍方面提出的由美軍派出人員和設備到各地建立氣象站等要求。談判協議簽字後,王諍親自組織舉辦氣象觀測通信訓練隊。訓練隊結業後,在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華東等地建立了20個氣象站,創建了抗日根據地的氣象事業。解放戰爭以後又以他培養的氣象專業人員為主,再加上從部隊中抽調的一大批通信技術幹部,迅速接管國民黨空軍、民航、交通等氣象部門,使之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作戰部副部長兼第三局局長,第三局局長兼電信總局局長,主持領導全軍的通信聯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諍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通信部部長)兼郵電部副部長,通信兵部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70歲照。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1944年,王諍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談判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和氣象通信網,拒絕了美軍方面提出的由美軍派出人員和設備到各地建立氣象站等要求。談判協議簽字後,王諍親自組織舉辦氣象觀測通信訓練隊。訓練隊結業後,在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華東等地建立了20個氣象站,創建了抗日根據地的氣象事業。解放戰爭以後又以他培養的氣象專業人員為主,再加上從部隊中抽調的一大批通信技術幹部,迅速接管國民黨空軍、民航、交通等氣象部門,使之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作戰部副部長兼第三局局長,第三局局長兼電信總局局長,主持領導全軍的通信聯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諍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通信部部長)兼郵電部副部長,通信兵部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七大期間在延安裴莊。從右到左:楊尚昆、廖承志、李克農、王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此次,3集電視片精選了王諍從1930年底參加紅軍到1949年10月1日參加籌備開國大典這19年中,幾個生動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展開講述。

在開機之前,寫出了6萬多字的拍攝文本。攝製組輾轉十幾個省市,行程近3萬公里,拍攝素材時長達到7萬分鍾。

該片在送到北京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審閱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70歲照。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1944年,王諍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談判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和氣象通信網,拒絕了美軍方面提出的由美軍派出人員和設備到各地建立氣象站等要求。談判協議簽字後,王諍親自組織舉辦氣象觀測通信訓練隊。訓練隊結業後,在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華東等地建立了20個氣象站,創建了抗日根據地的氣象事業。解放戰爭以後又以他培養的氣象專業人員為主,再加上從部隊中抽調的一大批通信技術幹部,迅速接管國民黨空軍、民航、交通等氣象部門,使之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作戰部副部長兼第三局局長,第三局局長兼電信總局局長,主持領導全軍的通信聯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諍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通信部部長)兼郵電部副部長,通信兵部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七大期間在延安裴莊。從右到左:楊尚昆、廖承志、李克農、王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此次,3集電視片精選了王諍從1930年底參加紅軍到1949年10月1日參加籌備開國大典這19年中,幾個生動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展開講述。

在開機之前,寫出了6萬多字的拍攝文本。攝製組輾轉十幾個省市,行程近3萬公里,拍攝素材時長達到7萬分鍾。

該片在送到北京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審閱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王諍將軍傳奇》內容簡介

第一集《生死關頭》

王諍原名吳人鑑,1909年出生在常州武進一個耕讀農家。1927年,王諍從蘇州工專畢業後,懷有一腔報國熱情,進入黃埔軍校六期,學習無線通信技術。在校期間,他關心政治,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是孫中山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1930年12月,王諍參加了紅軍。紅軍的無線電事業在他的帶領下,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他帶領紅軍無線電通信戰士為紅軍的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戰役提供了通信和偵聽的技術支持。

在紅軍長征期間,王諍帶領軍委三局更是為中央紅軍聯通各路紅軍、突破敵軍設置的封鎖線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70歲照。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1944年,王諍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談判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和氣象通信網,拒絕了美軍方面提出的由美軍派出人員和設備到各地建立氣象站等要求。談判協議簽字後,王諍親自組織舉辦氣象觀測通信訓練隊。訓練隊結業後,在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華東等地建立了20個氣象站,創建了抗日根據地的氣象事業。解放戰爭以後又以他培養的氣象專業人員為主,再加上從部隊中抽調的一大批通信技術幹部,迅速接管國民黨空軍、民航、交通等氣象部門,使之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作戰部副部長兼第三局局長,第三局局長兼電信總局局長,主持領導全軍的通信聯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諍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通信部部長)兼郵電部副部長,通信兵部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七大期間在延安裴莊。從右到左:楊尚昆、廖承志、李克農、王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此次,3集電視片精選了王諍從1930年底參加紅軍到1949年10月1日參加籌備開國大典這19年中,幾個生動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展開講述。

在開機之前,寫出了6萬多字的拍攝文本。攝製組輾轉十幾個省市,行程近3萬公里,拍攝素材時長達到7萬分鍾。

該片在送到北京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審閱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王諍將軍傳奇》內容簡介

第一集《生死關頭》

王諍原名吳人鑑,1909年出生在常州武進一個耕讀農家。1927年,王諍從蘇州工專畢業後,懷有一腔報國熱情,進入黃埔軍校六期,學習無線通信技術。在校期間,他關心政治,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是孫中山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1930年12月,王諍參加了紅軍。紅軍的無線電事業在他的帶領下,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他帶領紅軍無線電通信戰士為紅軍的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戰役提供了通信和偵聽的技術支持。

在紅軍長征期間,王諍帶領軍委三局更是為中央紅軍聯通各路紅軍、突破敵軍設置的封鎖線立下了汗馬功勞。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攝製組在延安紀念館拍攝。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第二集《百折不撓》

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後,急需瞭解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所以恢復與共產國際的聯絡變得十分重要。在沒有密碼的情況下,王諍帶領軍委三局的通信人員晝夜守候在電報機前。在張浩帶來密碼後,迅速成立國際臺,利用繳獲的50瓦電臺建立了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直接通信。

同時,王諍還在與紅二、紅六軍團沒有約定波長、呼號、密碼的情況下,依靠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技術,通過電波插入的呼叫法聯通了中共中央與紅二、紅六軍團的空中橋樑,為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會師提供了通信保障。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打破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嚴密封鎖,王諍在千方百計地籌集無線電通信器材的同時,開闢多方位、多渠道的器材來源,並在中央領導的支持下,創建了我軍第一個通信材料廠。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70歲照。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1944年,王諍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談判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和氣象通信網,拒絕了美軍方面提出的由美軍派出人員和設備到各地建立氣象站等要求。談判協議簽字後,王諍親自組織舉辦氣象觀測通信訓練隊。訓練隊結業後,在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華東等地建立了20個氣象站,創建了抗日根據地的氣象事業。解放戰爭以後又以他培養的氣象專業人員為主,再加上從部隊中抽調的一大批通信技術幹部,迅速接管國民黨空軍、民航、交通等氣象部門,使之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作戰部副部長兼第三局局長,第三局局長兼電信總局局長,主持領導全軍的通信聯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諍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通信部部長)兼郵電部副部長,通信兵部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七大期間在延安裴莊。從右到左:楊尚昆、廖承志、李克農、王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此次,3集電視片精選了王諍從1930年底參加紅軍到1949年10月1日參加籌備開國大典這19年中,幾個生動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展開講述。

在開機之前,寫出了6萬多字的拍攝文本。攝製組輾轉十幾個省市,行程近3萬公里,拍攝素材時長達到7萬分鍾。

該片在送到北京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審閱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王諍將軍傳奇》內容簡介

第一集《生死關頭》

王諍原名吳人鑑,1909年出生在常州武進一個耕讀農家。1927年,王諍從蘇州工專畢業後,懷有一腔報國熱情,進入黃埔軍校六期,學習無線通信技術。在校期間,他關心政治,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是孫中山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1930年12月,王諍參加了紅軍。紅軍的無線電事業在他的帶領下,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他帶領紅軍無線電通信戰士為紅軍的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戰役提供了通信和偵聽的技術支持。

在紅軍長征期間,王諍帶領軍委三局更是為中央紅軍聯通各路紅軍、突破敵軍設置的封鎖線立下了汗馬功勞。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攝製組在延安紀念館拍攝。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第二集《百折不撓》

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後,急需瞭解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所以恢復與共產國際的聯絡變得十分重要。在沒有密碼的情況下,王諍帶領軍委三局的通信人員晝夜守候在電報機前。在張浩帶來密碼後,迅速成立國際臺,利用繳獲的50瓦電臺建立了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直接通信。

同時,王諍還在與紅二、紅六軍團沒有約定波長、呼號、密碼的情況下,依靠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技術,通過電波插入的呼叫法聯通了中共中央與紅二、紅六軍團的空中橋樑,為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會師提供了通信保障。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打破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嚴密封鎖,王諍在千方百計地籌集無線電通信器材的同時,開闢多方位、多渠道的器材來源,並在中央領導的支持下,創建了我軍第一個通信材料廠。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申毅講述王諍將軍對我國電子信息發展的貢獻。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第三集《捷報頻傳》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本宣戰。為了保證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沖繩等島嶼以及日本本土等戰略要地,美軍要求在我抗日根據地建立多個氣象站。中央軍委決定派出王諍與美軍商談此事。美軍方面提出多個苛刻的要求,王諍據理力爭,佔據了談判的主動,為我軍第一個氣象站——延安八路軍氣象站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他利用有限的條件,創造性地構建起人民軍隊的戰略通信網絡,為毛澤東在陝北順暢指揮全軍作戰提供了通信保障。毛澤東說:“解放戰爭勝利後,要給王諍頒發一枚最大的獎章。”

全國勝利在即,此時,王諍作為中共中央軍委作戰部副部長兼軍委三局局長,又兼任了新成立的軍委電信總局局長,正在負責組織領導全國電信接管工作。同時,他還參與了開國大典的籌備工作。他利用繳獲的器材,成功地為天安門廣場安裝了擴音設備,還參與研究了空軍編隊飛行指揮;他所提出的電動升旗方案得到採納,他為開國大典的現場通信,作出了周密的安排。

在王諍將軍去世後,李先念題詞評價他的一生: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將軍,在王諍追悼會上所致的悼詞中說:“我們悼念王諍同志,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決定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孜孜不倦看書學習,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他繼續革命,不畏艱難險阻,刻苦鑽研科學技術、對業務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學習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剛直不屈,敢於鬥爭的革命風格;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團結,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關心同志,善於團結科學技術人員,密切聯繫群眾,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王諍自1930年12月參加紅軍到1978年8月逝世,實際工作41年。他做的大事,一一列舉出來,有41項之多。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1945年王諍在延安裴莊。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長征時期,王諍帶領軍委三局夜以繼日奮戰,為中央突破四道封鎖線提供了通暢的通信聯絡,同時,還協助軍委二局監聽敵軍的動向,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傳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他和戰友們在不足4個月的時間裡,就收發各類電報350多份。

王諍的創新意識也很強。在他的主持和主導下,以通信部門為母體,不斷創新發展,一系列的部門應運而生。

1940年,黨中央決定籌建語言廣播電臺,周恩來將此任務交給王諍。1940年12月30日,廣播電臺正式試播,開創了人民語言廣播事業的歷史。後來,這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70歲照。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1944年,王諍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談判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和氣象通信網,拒絕了美軍方面提出的由美軍派出人員和設備到各地建立氣象站等要求。談判協議簽字後,王諍親自組織舉辦氣象觀測通信訓練隊。訓練隊結業後,在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華東等地建立了20個氣象站,創建了抗日根據地的氣象事業。解放戰爭以後又以他培養的氣象專業人員為主,再加上從部隊中抽調的一大批通信技術幹部,迅速接管國民黨空軍、民航、交通等氣象部門,使之很快恢復了正常運轉。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兼政治委員,作戰部副部長兼第三局局長,第三局局長兼電信總局局長,主持領導全軍的通信聯絡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諍歷任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後改通信部部長)兼郵電部副部長,通信兵部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第四部部長。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七大期間在延安裴莊。從右到左:楊尚昆、廖承志、李克農、王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此次,3集電視片精選了王諍從1930年底參加紅軍到1949年10月1日參加籌備開國大典這19年中,幾個生動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展開講述。

在開機之前,寫出了6萬多字的拍攝文本。攝製組輾轉十幾個省市,行程近3萬公里,拍攝素材時長達到7萬分鍾。

該片在送到北京重大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審閱時,得到很高的評價。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王諍將軍。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王諍將軍傳奇》內容簡介

第一集《生死關頭》

王諍原名吳人鑑,1909年出生在常州武進一個耕讀農家。1927年,王諍從蘇州工專畢業後,懷有一腔報國熱情,進入黃埔軍校六期,學習無線通信技術。在校期間,他關心政治,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是孫中山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1930年12月,王諍參加了紅軍。紅軍的無線電事業在他的帶領下,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他帶領紅軍無線電通信戰士為紅軍的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戰役提供了通信和偵聽的技術支持。

在紅軍長征期間,王諍帶領軍委三局更是為中央紅軍聯通各路紅軍、突破敵軍設置的封鎖線立下了汗馬功勞。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攝製組在延安紀念館拍攝。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第二集《百折不撓》

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後,急需瞭解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所以恢復與共產國際的聯絡變得十分重要。在沒有密碼的情況下,王諍帶領軍委三局的通信人員晝夜守候在電報機前。在張浩帶來密碼後,迅速成立國際臺,利用繳獲的50瓦電臺建立了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直接通信。

同時,王諍還在與紅二、紅六軍團沒有約定波長、呼號、密碼的情況下,依靠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技術,通過電波插入的呼叫法聯通了中共中央與紅二、紅六軍團的空中橋樑,為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會師提供了通信保障。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打破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嚴密封鎖,王諍在千方百計地籌集無線電通信器材的同時,開闢多方位、多渠道的器材來源,並在中央領導的支持下,創建了我軍第一個通信材料廠。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申毅講述王諍將軍對我國電子信息發展的貢獻。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第三集《捷報頻傳》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本宣戰。為了保證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沖繩等島嶼以及日本本土等戰略要地,美軍要求在我抗日根據地建立多個氣象站。中央軍委決定派出王諍與美軍商談此事。美軍方面提出多個苛刻的要求,王諍據理力爭,佔據了談判的主動,為我軍第一個氣象站——延安八路軍氣象站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他利用有限的條件,創造性地構建起人民軍隊的戰略通信網絡,為毛澤東在陝北順暢指揮全軍作戰提供了通信保障。毛澤東說:“解放戰爭勝利後,要給王諍頒發一枚最大的獎章。”

全國勝利在即,此時,王諍作為中共中央軍委作戰部副部長兼軍委三局局長,又兼任了新成立的軍委電信總局局長,正在負責組織領導全國電信接管工作。同時,他還參與了開國大典的籌備工作。他利用繳獲的器材,成功地為天安門廣場安裝了擴音設備,還參與研究了空軍編隊飛行指揮;他所提出的電動升旗方案得到採納,他為開國大典的現場通信,作出了周密的安排。

半部電臺起家 一生征戰為民——王諍將軍

在西安採訪90歲老紅軍王利芬。圖片來源:常州日報

常州已拍名人

系列傳記片

《劉海粟》

《盛宣懷》

《華羅庚》

《史良》

《周有光》

《辛亥革命中的常州人》

《孟河醫派》

《青果巷記憶》

《青果巷印象》

《李公樸》

《紡織鉅子劉國鈞》

《王諍將軍傳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