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AI成為全球風投追逐的目標

2008 年以後,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漲幅最高超過 100%,並在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值。現在,國內正處於 AI 產業發展高位區。

首先,從融資上來分析,企業融資從 2013 年開始激增,截止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累積融資超過 600 億元,2016 非但不顯頹勢,反而更加強勁。企業獲投率達到驚人的69.13%,遠超互聯網行業。

其次,BAT 等科技巨頭紛紛為AI 產業佈局,爭先發布開源平臺助力企業發展。BAT 試圖通過開源來構建 AI 生態和護城河,完善 AI 產業生態。

最後,國務院近期刊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 2030 年發展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一來自於政府的強大動力,將會逐一得到落實和規劃,成為 AI 產業發展的支柱。

據 BBC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在 2020 年將達到 183 億美元,約 1190 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掏出大筆真金白銀資助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AI成為全球風投追逐的目標

2008 年以後,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漲幅最高超過 100%,並在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值。現在,國內正處於 AI 產業發展高位區。

首先,從融資上來分析,企業融資從 2013 年開始激增,截止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累積融資超過 600 億元,2016 非但不顯頹勢,反而更加強勁。企業獲投率達到驚人的69.13%,遠超互聯網行業。

其次,BAT 等科技巨頭紛紛為AI 產業佈局,爭先發布開源平臺助力企業發展。BAT 試圖通過開源來構建 AI 生態和護城河,完善 AI 產業生態。

最後,國務院近期刊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 2030 年發展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一來自於政府的強大動力,將會逐一得到落實和規劃,成為 AI 產業發展的支柱。

據 BBC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在 2020 年將達到 183 億美元,約 1190 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掏出大筆真金白銀資助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總量全球化(截止到2017年6月)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AI成為全球風投追逐的目標

2008 年以後,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漲幅最高超過 100%,並在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值。現在,國內正處於 AI 產業發展高位區。

首先,從融資上來分析,企業融資從 2013 年開始激增,截止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累積融資超過 600 億元,2016 非但不顯頹勢,反而更加強勁。企業獲投率達到驚人的69.13%,遠超互聯網行業。

其次,BAT 等科技巨頭紛紛為AI 產業佈局,爭先發布開源平臺助力企業發展。BAT 試圖通過開源來構建 AI 生態和護城河,完善 AI 產業生態。

最後,國務院近期刊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 2030 年發展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一來自於政府的強大動力,將會逐一得到落實和規劃,成為 AI 產業發展的支柱。

據 BBC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在 2020 年將達到 183 億美元,約 1190 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掏出大筆真金白銀資助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總量全球化(截止到2017年6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產業累計融資額對比(單位:人民幣)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有以百度、 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如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龍頭,這些企業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核心力量與關鍵勢力,構成了國內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隊。

此外,近幾年來也湧現出了中科寒武紀、格靈深瞳、依圖、智齒客服、深鑑科技、碳雲智能、出門問問、商湯科技、達闥科技、地平線等一大批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和醫療基因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態勢,並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度或市場佔有率上領先。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AI成為全球風投追逐的目標

2008 年以後,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漲幅最高超過 100%,並在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值。現在,國內正處於 AI 產業發展高位區。

首先,從融資上來分析,企業融資從 2013 年開始激增,截止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累積融資超過 600 億元,2016 非但不顯頹勢,反而更加強勁。企業獲投率達到驚人的69.13%,遠超互聯網行業。

其次,BAT 等科技巨頭紛紛為AI 產業佈局,爭先發布開源平臺助力企業發展。BAT 試圖通過開源來構建 AI 生態和護城河,完善 AI 產業生態。

最後,國務院近期刊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 2030 年發展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一來自於政府的強大動力,將會逐一得到落實和規劃,成為 AI 產業發展的支柱。

據 BBC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在 2020 年將達到 183 億美元,約 1190 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掏出大筆真金白銀資助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總量全球化(截止到2017年6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產業累計融資額對比(單位:人民幣)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有以百度、 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如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龍頭,這些企業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核心力量與關鍵勢力,構成了國內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隊。

此外,近幾年來也湧現出了中科寒武紀、格靈深瞳、依圖、智齒客服、深鑑科技、碳雲智能、出門問問、商湯科技、達闥科技、地平線等一大批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和醫療基因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態勢,並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度或市場佔有率上領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球專業從事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分佈

AI 創業浪潮下,創業創新環境將不斷助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據統計,在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排名前三的領域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有 146家公司;智能機器人,有 125 家公司;自然語言處理,有 92 家公司。

雖然,中國AI作為後來者在基礎層比西方要薄弱些,人才也比較欠缺,但技術層和應用層領域的發展態勢良好,正在努力縮小差距,這期間的泡沫現象並不應阻止我們長遠的眼光。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AI成為全球風投追逐的目標

2008 年以後,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漲幅最高超過 100%,並在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值。現在,國內正處於 AI 產業發展高位區。

首先,從融資上來分析,企業融資從 2013 年開始激增,截止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累積融資超過 600 億元,2016 非但不顯頹勢,反而更加強勁。企業獲投率達到驚人的69.13%,遠超互聯網行業。

其次,BAT 等科技巨頭紛紛為AI 產業佈局,爭先發布開源平臺助力企業發展。BAT 試圖通過開源來構建 AI 生態和護城河,完善 AI 產業生態。

最後,國務院近期刊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 2030 年發展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一來自於政府的強大動力,將會逐一得到落實和規劃,成為 AI 產業發展的支柱。

據 BBC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在 2020 年將達到 183 億美元,約 1190 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掏出大筆真金白銀資助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總量全球化(截止到2017年6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產業累計融資額對比(單位:人民幣)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有以百度、 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如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龍頭,這些企業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核心力量與關鍵勢力,構成了國內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隊。

此外,近幾年來也湧現出了中科寒武紀、格靈深瞳、依圖、智齒客服、深鑑科技、碳雲智能、出門問問、商湯科技、達闥科技、地平線等一大批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和醫療基因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態勢,並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度或市場佔有率上領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球專業從事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分佈

AI 創業浪潮下,創業創新環境將不斷助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據統計,在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排名前三的領域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有 146家公司;智能機器人,有 125 家公司;自然語言處理,有 92 家公司。

雖然,中國AI作為後來者在基礎層比西方要薄弱些,人才也比較欠缺,但技術層和應用層領域的發展態勢良好,正在努力縮小差距,這期間的泡沫現象並不應阻止我們長遠的眼光。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傳統媒體分發渠道受科技影響,但好的內容依舊稀缺

騰訊額外指出,目前,在內容變現上,AI 技術有助於衝破內容產業變現困境,貫穿內容生產(IGC,人機協作)、內容分發(C2M,單用戶溝通)和變現各個環節。即便在內容生產和分發上 AI 技術仍需完善,但是人工智能的介入未來一定是高質量的生產過程和精準化的推薦結果,這將為用戶的服務體驗帶來革命性提升。

五、中國AI的人才之憂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之爭,除人才以外還有知識儲備競爭。

據統計,中國近 600 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中約有近 4 萬名員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主要從業人員集中在應用層,而美國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中國的基礎層人才太薄弱。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員,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才會獲得更多的智能技術。

中國企業的人工智能轉型,不光需要依靠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規模上的持續投入,還應該加大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中國的很多高校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人工智能專業,而美國,基本上大的院校都有人工智能專業和研究方向),尤其是算法和算力領域。

網科技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時代,現在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隨著全面數字化、雲計算、大數據科技、5G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的一步步夯實,各個地區的各個產業迎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騰訊今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的《2017互聯網科技創新白皮書》,圍繞著人工智能闡述“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的技術生態三要素、產業突破口、政經環境及人才市場等。

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可以在智東西頭條號回覆關鍵詞“nc202”下載。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馬化騰的年度七個關鍵詞

以下選自馬化騰給合作伙伴的一封信,用七個關鍵詞描述了最近一年來針對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觀察與思考。

1、深度融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即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馬化騰)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2、雲化分享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數字時代與電氣時代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智慧連接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連接是深度融合和雲化分享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云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

4、全用戶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 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 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 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 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侷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端、B 端和 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5、大內容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

6、新科技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 TMT 公司專享。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7、寬平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二、AI:社會發展新引擎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技術社會演進形態

從經濟社會跨入技術社會,這是擺在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雙創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正逐步轉移至以信息科技創新為主導。

技術社會發展的引擎正由互聯網逐步轉換為 AI。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在中國,AI的背後是三重強大動力:來源於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來源於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和來自於積極的技術創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中國確立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標,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佈局和重點任務。

三、AI 技術社會三要素

技術的創新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反過來,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也會促進技術創新的活躍,推動經濟增長。因而,無論是研究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我們都必須關注技術本身,關注技術發展的社會機制,關注技術的社會功能。

騰訊指出,技術社會的三要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技術文化和技術商業。

1、技術創新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熱衷投資具備核心技術的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

科學研發是技術之源,技術創新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原理的研究發現基礎之上,而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AI 時代的技術創新,主要是 AI 技術,包括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產業應用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智能 IOT 時代,所有的智能終端都將植入智能芯片,未來的不再有云計算一統天下,而智能計算、認知計算、網絡計算、邊緣計算將大行其道。這一切有賴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方能到達可預見的技術社會的未來。

從產業創新來看,藉助算法、芯片和數據能夠實現人工智能自我的不斷超越,不管是巨頭還是創企都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從產業應用創新來看,在這一輪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中,自動駕駛、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服務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娛樂等應用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熱點。

目前,中國有 600 多家創新企業正致力於 AI 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研發,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及人臉識別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創業大量湧現,人工智能迅速進入發展熱潮。相關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特別是在交通、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等領域應用加快,帶動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的突破式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深刻的產業變革,進而有望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2、技術文化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技術文化源於技術創新,AI技術文化首先關注的是以技術和技術交往為中心的交往實踐共同體。

騰訊指出,在 AI 時代,技術文化實踐共同體的構成,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創業共同體,包括創業家、技術創新者和發明家;其次是產業共同體,包括商業生態和產業森林;最後是技術的使用和消費意義上的消費共同體,主要由平臺或社區構成。

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集中體現在軟件 /平臺、視覺識別系統、可穿戴設備、遊戲操控平臺、虛擬現實、精準營銷、電商零售、影視、創作 / 翻譯等等行業。科技在文化領域的介入呈現出更加開放、去中心化、大規模定製化、多元和個性化並行的技術文化趨勢。

3、技術商業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國創新指數(GLL)中國近年排名

技術商業是指通過鼓勵技術交易和技術授權等方式而產生的創新擴散活動,是促進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技術社會的商業行為在內容產業上的表現形式多是無形產品的交易,其核心是版權(IP)交易。提供全面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才能賦予技術創新不斷髮展的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等要素的力量,培養我們商業運作乃至產業化落地的意識對於技術商業化至關重要。中國正在進入技術商業化的加速推進時代,一個完整的技術商業化過程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四、AI風口和內容突破口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AI成為全球風投追逐的目標

2008 年以後,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漲幅最高超過 100%,並在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值。現在,國內正處於 AI 產業發展高位區。

首先,從融資上來分析,企業融資從 2013 年開始激增,截止至 2017 上半年,中國累積融資超過 600 億元,2016 非但不顯頹勢,反而更加強勁。企業獲投率達到驚人的69.13%,遠超互聯網行業。

其次,BAT 等科技巨頭紛紛為AI 產業佈局,爭先發布開源平臺助力企業發展。BAT 試圖通過開源來構建 AI 生態和護城河,完善 AI 產業生態。

最後,國務院近期刊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 2030 年發展目標,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一來自於政府的強大動力,將會逐一得到落實和規劃,成為 AI 產業發展的支柱。

據 BBC 預測,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在 2020 年將達到 183 億美元,約 1190 億元人民幣。人工智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可以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實力。因此,各國政府正在不遺餘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掏出大筆真金白銀資助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總量全球化(截止到2017年6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中美人工智能產業累計融資額對比(單位:人民幣)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有以百度、 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如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龍頭,這些企業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核心力量與關鍵勢力,構成了國內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隊。

此外,近幾年來也湧現出了中科寒武紀、格靈深瞳、依圖、智齒客服、深鑑科技、碳雲智能、出門問問、商湯科技、達闥科技、地平線等一大批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和醫療基因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的競爭態勢,並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度或市場佔有率上領先。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全球專業從事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分佈

AI 創業浪潮下,創業創新環境將不斷助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據統計,在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排名前三的領域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有 146家公司;智能機器人,有 125 家公司;自然語言處理,有 92 家公司。

雖然,中國AI作為後來者在基礎層比西方要薄弱些,人才也比較欠缺,但技術層和應用層領域的發展態勢良好,正在努力縮小差距,這期間的泡沫現象並不應阻止我們長遠的眼光。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傳統媒體分發渠道受科技影響,但好的內容依舊稀缺

騰訊額外指出,目前,在內容變現上,AI 技術有助於衝破內容產業變現困境,貫穿內容生產(IGC,人機協作)、內容分發(C2M,單用戶溝通)和變現各個環節。即便在內容生產和分發上 AI 技術仍需完善,但是人工智能的介入未來一定是高質量的生產過程和精準化的推薦結果,這將為用戶的服務體驗帶來革命性提升。

五、中國AI的人才之憂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之爭,除人才以外還有知識儲備競爭。

據統計,中國近 600 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中約有近 4 萬名員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主要從業人員集中在應用層,而美國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中國的基礎層人才太薄弱。只有投入更多的科研人員,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才會獲得更多的智能技術。

中國企業的人工智能轉型,不光需要依靠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規模上的持續投入,還應該加大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中國的很多高校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人工智能專業,而美國,基本上大的院校都有人工智能專業和研究方向),尤其是算法和算力領域。

騰訊225頁創新報告:馬化騰7個關鍵詞點透一切

▲2014年以來中國的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論文開始領先國際

可喜的是,目前,國內BAT正在圍繞核心業務加速AI人才佈局;從論文發表數量來看,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發展很快,華人作者的領先優勢也越來越明顯,進入第一梯隊;政府的“千人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吸引優秀研究者回國,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智東西認為,人工智能可以說是繼移動互聯之後的新引擎,尤其是面對目前各方面產業格局趨於穩定,消費市場缺乏增長動力的情況,AI帶來的產業和消費市場顛覆可以創造大量新的雙創機遇和社會經濟增長點。因此,這一階段,沒資本做平臺的大多數從業者,不僅需要有著面向全鏈路、全用戶和大內容市場的,更全局、更精準的觀察力,還要與更前沿、更深刻的技術理念(雲、大數據、IOT、AI等)結合,從而在未來的數字生態中找準定位扎準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