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院趙鋒:庭審異常“慢節奏” 卻連續三年結案數全院最高

首都政法先鋒—— 趙鋒

首都政法先鋒—— 趙鋒

一中院趙鋒:庭審異常“慢節奏” 卻連續三年結案數全院最高

“我是泥地裡滾大的,我知道土地對農民來說有多重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行政法官趙鋒嘴上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閱讀全文

十餘年來,他擔任合議庭成員參與案件審理達2353件,主審的各類行政案件更是高達700餘件,連續三年結案數全庭排名第一。其中2016年審結行政案件190件,創北京市行政法官個人全年結案總數新高。

趙鋒平時說話語速很快,但在庭審時卻是異常的“慢節奏”。

他希望儘可能多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為每一個案件畫上既合乎法理,又合乎情理的句號。

出身基層

11年如一日 專門解決“民告官”糾紛

一場原定於上午9時30分開庭的庭審,在法官趙鋒宣佈開庭後,原告何世恆依然沒有出現。

按照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經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可按撤訴處理。趙鋒卻想,再等等看,畢竟老百姓打場官司不容易。

這是湖南農民何世恆因為徵地補償糾紛狀告國土資源部的行政訴訟案件。

二十分鐘後,趙鋒等到了原告何世恆,並召集法官重新開庭。閉庭後,何世恆不住地為火車晚點導致遲到而道歉,趙鋒卻說,“我們應該考慮到春運火車票不好買,把開庭改期。”

“我們打了很多官司,還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法官。”何世恆紅著眼圈說,“他是實事求是為老百姓依法行政的。”

出生於1980年的趙鋒,自小生長於湖南一個小縣城的城鄉結合部,小時候喜歡看香港警匪片的趙鋒,帶著點“個人英雄主義”的情結。高考成績優異的他放棄了進入綜合性學府的機會,報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專業,立志做一名人民警察。

2002年,趙鋒本科畢業,來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客站分局成為了一名一線民警。派出所的工作繁雜,趙鋒一遇到問題便主動學習,漸漸對行政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3年,趙鋒辭職考取了公安大學行政法專業研究生,重回校園深造。

從2006年研究生畢業至今,趙鋒已經在北京一中院行政審判庭的崗位上做了11年。行政訴訟用俗話說就是“民告官”,它“一肩挑兩頭”,一頭是公權力機關,一頭是行政相對人。

換位思考

力爭讓每起案件結果“合法理又合情理”

趙鋒所在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著70%的起訴國家部委的行政案件。一個涉部委案件的審理往往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管理與發展,對全國各個地方、各個層級的行政機關起到示範和引導作用。

11年裡,趙鋒接觸的行政訴訟案件的種類也在發生變化——原來群眾因行政處罰、行政許可不滿而提起訴訟的案件佔絕大多數,而現今履責類案件增多,公民更關心政府是否履行了其應盡職責,更重視知情權的維護。

趙鋒曾接到這樣一個案子。2008年,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政府(當時延慶縣尚未改區)發佈公告,著手推進延慶到懷柔的延琉路擴建工程。道路兩側的老百姓在得知擴建範圍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搶栽、搶建情況,一時矛盾對立非常突出。

2010年,朱某等15人因不滿徵地拆遷補償,與延慶縣人民政府“對簿公堂”。查閱卷宗後,趙鋒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延琉路審批程序週期很長,擴建工程實際上還沒有取得徵地手續,只是取得了立項批覆、土地預審等前期文件。二是徵地拆遷的補償標準存在設計缺陷,有明顯不合理之處。

於是,趙鋒先後四次前往延慶,與法制辦、國土、規劃等多個部門溝通協調,指出了行政機關在徵地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為行政機關提供法律建議,並提出了合理的補償方案。

最終,延慶縣政府完善了相應的徵地手續,補償標準也得以修正,給了村民更合理的利益補償。

趙鋒平時說話語速很快,審理案件時思維也非常敏捷,但他在庭審時卻是異常的“慢節奏”。即便是如今平均1.5個工作日要審結1個行政案件的工作重任下,他也寧願加班加點閱卷、寫判決,而儘可能把充裕的時間留給庭審上的當事人。

在趙鋒看來,百姓選擇與行政機關對簿公堂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案件的結果往往事關其切身利益。

趙鋒出身基層,更願意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在依法審理的同時,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審判延伸工作。

他希望儘可能多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瞭解當事人訴訟背後的緣由,讓當事人能夠得到用心對待、受到最大可能的保護,為每一個案件畫上既合乎法理,又合乎情理的句號。

首都政法先鋒—— 趙鋒

一中院趙鋒:庭審異常“慢節奏” 卻連續三年結案數全院最高

“我是泥地裡滾大的,我知道土地對農民來說有多重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行政法官趙鋒嘴上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閱讀全文

十餘年來,他擔任合議庭成員參與案件審理達2353件,主審的各類行政案件更是高達700餘件,連續三年結案數全庭排名第一。其中2016年審結行政案件190件,創北京市行政法官個人全年結案總數新高。

趙鋒平時說話語速很快,但在庭審時卻是異常的“慢節奏”。

他希望儘可能多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為每一個案件畫上既合乎法理,又合乎情理的句號。

出身基層

11年如一日 專門解決“民告官”糾紛

一場原定於上午9時30分開庭的庭審,在法官趙鋒宣佈開庭後,原告何世恆依然沒有出現。

按照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經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可按撤訴處理。趙鋒卻想,再等等看,畢竟老百姓打場官司不容易。

這是湖南農民何世恆因為徵地補償糾紛狀告國土資源部的行政訴訟案件。

二十分鐘後,趙鋒等到了原告何世恆,並召集法官重新開庭。閉庭後,何世恆不住地為火車晚點導致遲到而道歉,趙鋒卻說,“我們應該考慮到春運火車票不好買,把開庭改期。”

“我們打了很多官司,還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法官。”何世恆紅著眼圈說,“他是實事求是為老百姓依法行政的。”

出生於1980年的趙鋒,自小生長於湖南一個小縣城的城鄉結合部,小時候喜歡看香港警匪片的趙鋒,帶著點“個人英雄主義”的情結。高考成績優異的他放棄了進入綜合性學府的機會,報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專業,立志做一名人民警察。

2002年,趙鋒本科畢業,來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客站分局成為了一名一線民警。派出所的工作繁雜,趙鋒一遇到問題便主動學習,漸漸對行政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3年,趙鋒辭職考取了公安大學行政法專業研究生,重回校園深造。

從2006年研究生畢業至今,趙鋒已經在北京一中院行政審判庭的崗位上做了11年。行政訴訟用俗話說就是“民告官”,它“一肩挑兩頭”,一頭是公權力機關,一頭是行政相對人。

換位思考

力爭讓每起案件結果“合法理又合情理”

趙鋒所在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著70%的起訴國家部委的行政案件。一個涉部委案件的審理往往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管理與發展,對全國各個地方、各個層級的行政機關起到示範和引導作用。

11年裡,趙鋒接觸的行政訴訟案件的種類也在發生變化——原來群眾因行政處罰、行政許可不滿而提起訴訟的案件佔絕大多數,而現今履責類案件增多,公民更關心政府是否履行了其應盡職責,更重視知情權的維護。

趙鋒曾接到這樣一個案子。2008年,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政府(當時延慶縣尚未改區)發佈公告,著手推進延慶到懷柔的延琉路擴建工程。道路兩側的老百姓在得知擴建範圍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搶栽、搶建情況,一時矛盾對立非常突出。

2010年,朱某等15人因不滿徵地拆遷補償,與延慶縣人民政府“對簿公堂”。查閱卷宗後,趙鋒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延琉路審批程序週期很長,擴建工程實際上還沒有取得徵地手續,只是取得了立項批覆、土地預審等前期文件。二是徵地拆遷的補償標準存在設計缺陷,有明顯不合理之處。

於是,趙鋒先後四次前往延慶,與法制辦、國土、規劃等多個部門溝通協調,指出了行政機關在徵地過程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為行政機關提供法律建議,並提出了合理的補償方案。

最終,延慶縣政府完善了相應的徵地手續,補償標準也得以修正,給了村民更合理的利益補償。

趙鋒平時說話語速很快,審理案件時思維也非常敏捷,但他在庭審時卻是異常的“慢節奏”。即便是如今平均1.5個工作日要審結1個行政案件的工作重任下,他也寧願加班加點閱卷、寫判決,而儘可能把充裕的時間留給庭審上的當事人。

在趙鋒看來,百姓選擇與行政機關對簿公堂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案件的結果往往事關其切身利益。

趙鋒出身基層,更願意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在依法審理的同時,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審判延伸工作。

他希望儘可能多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瞭解當事人訴訟背後的緣由,讓當事人能夠得到用心對待、受到最大可能的保護,為每一個案件畫上既合乎法理,又合乎情理的句號。

一中院趙鋒:庭審異常“慢節奏” 卻連續三年結案數全院最高

博學廣識

突破專業技術知識瓶頸 為辦案變“雜家”

有段時間,同事發現趙鋒的案頭多了十多本書,經濟學、金融學、證券學的都有。趙鋒在開庭、寫判決的間隙捧在手裡的都是《基金高手》、《理財高手》,還不時圈圈點點研究K線圖。

同事好奇地問趙鋒:“你是不是正在學炒股做理財呀?”搞得趙鋒哭笑不得。事實上,趙鋒卻是因為他接到一件訴銀監會的案子,正在惡補專業知識。

行政訴訟案件有別於其他類型的案件,在法律專業問題之外還涉及到對應行業行政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隔行如隔山,這些專業技術知識成為行政法官審理新類型案件時的一大瓶頸。

而這些專業類別很大程度上既沒有先例可循,同行業類似案件再次出現的概率也相對較低,從而行政法官從零開始學習這些專業知識的成本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

趙鋒說,自己好像是有強迫症一樣,遇到弄不明白的事情就必須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每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趙鋒都要差不多花一個月的時間學習。

經過多年的努力,趙鋒在環保標準、外匯金融、地質勘探、質檢檢驗等專業領域均有所心得。他說自己遠遠算不上這些領域的行家,充其量算是個雜家。

針對審理中所發現的行政執法問題和行業管理漏洞,趙鋒先後向行政機關發出司法建議50餘份。其中,《關於程旭祥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行政複議不作為案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司法建議》等多份司法建議獲評北京市法院行政司法建議一等獎。

拿下法學博士

成專家型法官

除了自己查閱相關書籍資料和行業規範,他還會實地走訪該行業一線的從業者瞭解情況,甚至向案子的雙方當事人請教,因為原被告都是該領域的行家。

他曾接到一個涉及傢俱環保專業知識的案件。原告孔某購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實木傢俱,在使用過程中,孔某懷疑自己所購的傢俱系人造板材外面“嫁接”了實木材料的“贗品”,但又不忍心將傢俱拆開來“驗明真身”。

孔某於是另闢蹊徑,轉而針對《傢俱環保認證規則》提起了行政訴訟,將國家認證認可監管委和國家質檢總局一併告上了法庭。

這個案件不僅涉及認證規則與認證技術規範的關係、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關係,更涉及實木傢俱的分類與產品質量認證跟蹤調查程序。

為了弄清案件中涉及的技術問題,趙鋒搜遍了所有與技術問題相關的教科書、學術論文、國家標準、行業技術規範、專業評論文章,力求吃透相關概念和規範,找尋解決問題的思路。

經過紮實深入的學習,趙鋒不僅在宏觀層面掌握了我國產品質量認證的制度體系、原則與規則,還在微觀層面精確研究相關的認證程序和技術參數。

庭審中,趙鋒緊扣爭議焦點,直擊要害,層層展開,針對原告孔某提出的認證依據管理、認證技術制定、TC審查等一系列專業性問題逐一進行了迴應,並在裁判文書中清晰闡釋了認證規則與技術規範這兩者的概念及其關係,說理充分,論證有據。

原被告雙方在庭審後都對趙鋒的專業水平讚賞有加。原告孔某後來雖然敗訴,但仍為趙鋒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精準的技術判斷深深折服:“趙法官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把質量認證領域的技術規則吃透弄通,真是難以置信!”

趙鋒憑著這股鑽研勁兒還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拿下了法學博士學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型法官。

生活達人

把週末留給家人 每週跑兩個十公里

加班再晚也要回家看兒子、提高工作效率把週末留給家人、愛運動也愛音樂……私底下的趙鋒似乎不像那個平時一板一眼的法官。他說“懂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趙鋒的兒子東東剛上小學,趙鋒的妻子是一位大學教師。他常擠出週末的時間,下廚為家人做菜,也會帶著兒子去戶外運動。

趙鋒可以說從內到外都是個“潮人”。他是法院籃球隊的主力後衛,在球場上拼搏廝殺時與其他二十多歲的年輕隊友相比毫不遜色。趙鋒週末有空就會去母校公安大學的籃球場上,和一群大一、大二的學生一起打籃球,三四個小時都不覺得疲憊。這都得益於他堅持每週兩次跑步十公里保持下來的良好體能。

他同時還是個音樂達人,平時喜歡各種流行音樂,電音、搖滾無所不歡。趙鋒自嘲,像他這個年齡的人一般都應該喜歡唱《忘情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