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公元前99年時,李陵率五千漢軍深入敵後,與匈奴血戰一場。他最終的投降,讓古往今來諸多文人墨客對此眾說紛紜。但無論是大力褒揚漢軍英勇的太史公司馬遷,還是極力批評的明代文人王夫之,都僅僅從李陵本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如今的歷史愛好者們,又開始從漢武帝的角度看待此事。但卻鮮有人以漢軍士兵的角度看待這次軍事行動。

今天,我們就不妨從普通士兵的視角重新審視一下李陵和他失敗的出征行動。

戰端再啟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漠北之戰堪稱漢武帝一生最得意的武功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和衛青遠征匈奴取得大勝的消息從千里之外的大漠傳來,全軍上下無不瀰漫著勝利的喜悅。

此後16年內,雖然邊境還會發生小規模戰鬥,但雙方仍然保持著大致和平的態勢。直到公元前103年,趙破奴奉漢武帝之命率領2萬騎兵從朔方郡出發,前往浚稽山支援謀反的匈奴左大都尉。但不料計劃敗露,趙破奴部因此遭到單于的圍攻,最終在距受降城400裡處全軍覆沒。

這次失敗令漢武帝勃然大怒,他決心以牙還牙、一雪前恥。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狂人,漢武帝從沒有讓漢軍閒過。即便不與匈奴人作戰,他依舊指揮漢軍南征南越,西攻大宛,東破衛滿朝鮮。這些戰爭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漢武帝仍然不願給將士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在大宛戰爭尚未結束時,漢武帝就立刻安排西北地區的漢軍“築城障列亭”,並命令強弩將軍路博德率軍來到居延海修建長城,做好了出征匈奴的準備。所以在李廣利大宛得勝歸來的第二年,漢武帝就立刻下詔對匈奴宣戰。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力爭做千古一帝的漢武帝

漢武帝的詔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簡而言之就是漢高祖和呂后遭到匈奴的欺辱,這個仇不管隔多少代都是要報的。你看齊襄公曆經九代人還不忘報仇。

看到這個詔書的大頭兵可能會一臉懵逼,但是一聽到有文化的軍官解釋,他們便立刻面如死灰。2年前趙破奴兵敗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儘管李廣利第二次出征大宛取得勝利,卻因為軍官貪汙軍餉、虐待士兵之故,導致出征時得6萬漢軍只有1萬餘人得以歸來。總之,漢武帝的歷次興師動眾都導致了“敗也士兵苦,勝也士兵苦”的結局。當然,漢武帝毫不在乎這些大頭兵的處境,對皇帝來說,士兵們只是用於實現自己野心的炮灰罷了。

幸運的是,當時匈奴人因為尚未備戰,於是派遣使者認慫,歸還了之前扣押的所有人質。漢武帝也見好就收,暫停了攻擊計劃,使得大頭兵們獲得了寶貴的休養機會。但好景不長,匈奴很快又扣押了包括蘇武在內的一批漢朝使臣。漢武帝聞訊大怒,在公元前99年夏天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3萬騎兵出酒泉擊匈奴,並派李廣之孫李陵引軍跟進、保護輜重。終於,大頭兵們的噩夢開始了……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蘇武牧羊成為了漢匈新一輪戰爭的開始

兩位投機者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漢軍的每一次北伐都是耗資巨大的項目

雖然勞師遠征令人厭惡,但漢武帝的這一番安排還算穩妥:

李廣利雖然戰績不佳,更有讓士兵忍飢挨餓損失慘重的劣名,但至少算有統帥大軍取勝的經驗。李陵曾有屯駐張掖、酒泉的經驗,讓他負責後勤工作也算是人盡其才。

李陵麾下的士兵則十分幸運。他們身處後方守衛輜重、不必在前線辛苦作戰。作為支援也能在關鍵時刻拯救自己的同袍建功立業。縱使一路未立戰功,未獲犒賞,起碼也能性命無憂。

然而,中二之魂附體且渴望建功立業的李陵,對此非常不滿。於是他向漢武帝主動請戰,表示自己的手下都是身經百戰的奇才劍客。這些人堪稱那個時代的漢朝隊長。不僅力大無比,射弩更是百發百中。所以,他請求自領一軍直取匈奴單于。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李陵嘴炮下的士兵都是漢朝隊長

漢武帝見到李陵這般吹噓,表示李陵實在naïve!不僅將他怒斥一番,還表示此時並沒有多餘的騎兵調配給他。然而一心想著搞個大新聞的李陵繼續打臉充胖子,堅稱只要自己的5000步兵就能破匈奴單于。聽到這裡,我想大多數讀者會有與我一樣的想法,漢武帝既然能識破李陵的用心,肯定不會聽信李陵的吹噓。何況當初3000漢軍出征大宛慘敗的教訓還歷歷在目,聖鬥士不會犯......

結果,漢武帝出於投機考慮,居然批准了李陵異想天開的計劃。在他看來,李廣利正率大軍出擊,匈奴主力必然集中與他作戰。若此時有一支奇兵攻擊單于,說不定能像霍去病那樣取得勝利。就算李陵的軍隊未能獲勝,他的攻勢也能使單于分散兵力,削弱李廣利的壓力。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在漢武帝看來李陵其實無足輕重 李廣利的大軍才是關鍵

為此,漢武帝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在半路會師李陵,顯然並不希望李陵的出擊變成送死。但這次出擊仍然有著巨大的風險。精銳的步兵確實可以抵禦騎兵的正面進攻,漢軍慣用的車陣亦可幫助漢軍抵禦騎兵的襲擊。但步兵的最大缺點就是機動性和靈活性較弱,容易陷入被動。漢軍還選擇在秋高馬肥之時進攻,更加擴大了匈奴騎兵的優勢。

有鑑於此,路博德向漢武帝進言,此時出兵並不合適。他願意和李陵等到次年春天會師張掖、酒泉郡的騎兵,再行攻擊。面對如此合理建議,已經鬼迷心竅的漢武帝竟然認為是李陵怯戰而叫路博德寫的推辭。於是漢武帝改變主意,讓路博德前往西河鉤營阻擋敵軍,命李陵獨自率軍出發尋找匈奴。他還為李陵與他的漢朝隊長們選擇好了退路。如果沒有發現匈奴,就沿著當年趙破奴撤退的路線回城休整。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惡劣的自然環境是漢軍的又一大對手

最慘不過大頭兵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李陵的求功心切最終害了所有人

漢武帝之所以撤走路博德,並安排好撤退之路,或許只是希望讓李陵所部進行佯攻。但這一導致李陵孤軍深入的佈置,卻給李陵部下的大頭兵敲響了喪鐘。

李陵部下的對此一無所知,還瞞著李陵帶著妻眷上了路,似乎認為這次小規模的出征不過是軍事遊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身為一軍統帥的李陵竟也毫不知情。就這樣,這支小規模部隊,行軍了一個月,終於到達目的地安營紮寨。

此後李陵派人偵查地形,繪製地圖彙報給漢武帝。但他在當地並未發現匈奴軍隊的蹤影。按漢武帝的事先安排,此時李陵應該班師回朝。沒想到李陵卻向著匈奴單于盤踞的浚稽山出發,並在當地與匈奴單于的主力部隊相遇。數量處於明顯下風的少量漢軍突然出現,對匈奴人來說無異於羊入虎口。於是,匈奴大軍迅速將李陵的5000步兵包圍。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匈奴勢力再弱 也不必擔心這一小撮漢軍

不過,李陵部下的荊楚猛士也非浪得虛名。面對如此凶險的局勢,沒有倒戈卸甲,落荒而逃。他們將運輸車列成車營,自己於車營外列陣迎擊敵人。一番激戰後,漢軍有驚無險的贏得了首戰。此時的李陵也如夢方醒,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便開始率軍後撤。然而漢軍卻始終無法擺脫匈奴騎兵的追擊。幾日後,荊楚猛士們也傷亡慘重,全軍士氣開始陷入低谷。

士兵們的心理當然可以理解。莫名其妙就被主帥帶上絕路,誰能還士氣高昂?但李陵卻認為,部下士氣消沉是由於沉迷女色所致。於是他開始搜索軍營,果然找到了士兵們的隨軍家眷。李陵極為憤怒,決定將這些女眷統統斬殺,以正軍紀!士兵們雖然心懷怨恨,但他們此時已身陷絕境,唯有拼死一戰方能逃出生天。此後的幾天裡,正如李陵所料的那樣,部下們奮起反擊,將怒火發洩到了進攻的匈奴人頭上。但這種頑抗難以挽救大局,漢軍仍然只能步履維艱地且戰且退。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被包圍後的漢軍只能以苦戰延續自己的生命

幸運的是,匈奴人因為多次攻打無果,對這些漢軍勇士深感敬佩。開始考慮網開一面,將這些漢軍放走。然而漢軍的希望很快破滅。

李陵軍中一位叫做管敢的人,因被校尉欺凌投奔匈奴。他把李陵軍中的情況一五一十的都告訴了匈奴單于,徹底堅定了單于消滅李陵的決心。隨後單于將道路截斷,把李陵軍圍在了山谷之中。匈奴軍則居高臨下往漢軍頭上傾瀉火力,一番苦戰之後,漢軍箭矢耗盡,只得遁入山谷。

全軍覆滅之際,老天又幫了漢軍一個大忙。雙方戰至黃昏,匈奴人由於不習慣夜戰收兵回營,漢軍得以在營地裡苟延殘喘。李陵不知是想逃跑還是真的氣血上湧,單獨出營,身邊的士兵將領想要跟隨,卻被他喝止道:毋隨我,丈夫一取單于耳!

士兵們沒有多想,就放氣勢洶洶的李陵出去了。沒過多久李陵就回來了,但他帶回來的不是匈奴單于的首級,而是一聲:兵敗,死矣!

眾將士知道大勢已去便勸李陵投降,說以後再想辦法逃回來。李陵當場就拒絕了,下令士兵帶著糧食和冰分散突圍,自己和韓延年上馬帶著十幾個壯士突圍。但他們沒跑多遠就被匈奴人追上。韓延年與隨從戰死,李陵見此危局,朝天大呼:無面目報陛下!遂投降匈奴。而他所帶出來的5000荊楚猛士最終只有400人逃了回去。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李陵和他的部眾終究難逃覆滅的厄運

受害的永遠不是決策者

五千漢朝精銳部隊就這麼毀在投機者手裡!

李陵因為自己的言行 永遠成為了歷史的反面教材

李陵與5000漢軍的結局不可謂不慘。這些大頭兵們恐怕到死都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李陵個人野心和漢武帝投機行為的雙重炮灰。只要漢武帝大筆一揮,李陵口號一喊,這5000壯士,就連同他們妻眷一起埋骨他鄉。

更為可悲的是,在窮途末路之際,試圖保全性命的舉動也被李陵以“國家大義”之名斷然否決了。至於義正言辭的李陵本人,也在韓延年這樣的猛士真的兌現了壯烈犧牲的諾言後,選擇了投降。

歷史是如此殘酷!漢武帝窮兵黷武卻在史書上留下威名。李陵雖說身敗名裂,卻也在匈奴那裡娶了單于公主,安享餘生。只有這些情懷樸素的大頭兵們,大都落得了身死家亡的悲慘下場。活著回去,也只是讓hard模式的遊戲,重新開始!(全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