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出現了單馬拉的輕車,之前馬車的馬必須為偶數,兩匹、四匹、六匹不等

而且,漢朝在戰車上也有革新,在漠北會戰時,衛青便使用騎兵和武剛車配合作戰,深入匈奴後方,打的匈奴單于僅帶著幾百親信逃亡。

武剛車是輕車的一種,“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輜重,在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臨時的營壘,而且還設置有射擊孔,可以用弩進行射擊。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出現了單馬拉的輕車,之前馬車的馬必須為偶數,兩匹、四匹、六匹不等

而且,漢朝在戰車上也有革新,在漠北會戰時,衛青便使用騎兵和武剛車配合作戰,深入匈奴後方,打的匈奴單于僅帶著幾百親信逃亡。

武剛車是輕車的一種,“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輜重,在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臨時的營壘,而且還設置有射擊孔,可以用弩進行射擊。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的加強版武剛車,設有火炮

作為八校尉主力的騎兵,在武器上倒是沒啥好說的,他們的坐騎才是關鍵。當時漢武帝從西域進口了不少優質的馬匹,優先裝備了八校尉的騎兵部隊。比較秦代兵馬俑裡的騎兵馬俑,對比漢代的青銅馬,簡直是矮窮矬和高富帥的對比。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出現了單馬拉的輕車,之前馬車的馬必須為偶數,兩匹、四匹、六匹不等

而且,漢朝在戰車上也有革新,在漠北會戰時,衛青便使用騎兵和武剛車配合作戰,深入匈奴後方,打的匈奴單于僅帶著幾百親信逃亡。

武剛車是輕車的一種,“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輜重,在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臨時的營壘,而且還設置有射擊孔,可以用弩進行射擊。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的加強版武剛車,設有火炮

作為八校尉主力的騎兵,在武器上倒是沒啥好說的,他們的坐騎才是關鍵。當時漢武帝從西域進口了不少優質的馬匹,優先裝備了八校尉的騎兵部隊。比較秦代兵馬俑裡的騎兵馬俑,對比漢代的青銅馬,簡直是矮窮矬和高富帥的對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兵馬俑的騎兵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出現了單馬拉的輕車,之前馬車的馬必須為偶數,兩匹、四匹、六匹不等

而且,漢朝在戰車上也有革新,在漠北會戰時,衛青便使用騎兵和武剛車配合作戰,深入匈奴後方,打的匈奴單于僅帶著幾百親信逃亡。

武剛車是輕車的一種,“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輜重,在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臨時的營壘,而且還設置有射擊孔,可以用弩進行射擊。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的加強版武剛車,設有火炮

作為八校尉主力的騎兵,在武器上倒是沒啥好說的,他們的坐騎才是關鍵。當時漢武帝從西域進口了不少優質的馬匹,優先裝備了八校尉的騎兵部隊。比較秦代兵馬俑裡的騎兵馬俑,對比漢代的青銅馬,簡直是矮窮矬和高富帥的對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兵馬俑的騎兵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青銅車馬儀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馬並不是大宛國的汗血寶馬,而是烏孫國的西極馬。其實,所謂漢武帝引進汗血馬裝備部隊只是一個傳言,汗血馬即今天的阿哈爾捷金馬,雖然說這馬跑得快耐力強,但是不適合作為軍馬,因為這馬太嬌氣,要吃優質牧草,而且皮膚薄,需要住在有細木屑的馬廄裡。

而西極馬即今天的哈薩克馬,這種馬雖說速度啥的比不上汗血馬,但是強在耐操,非常適合作為軍馬。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出現了單馬拉的輕車,之前馬車的馬必須為偶數,兩匹、四匹、六匹不等

而且,漢朝在戰車上也有革新,在漠北會戰時,衛青便使用騎兵和武剛車配合作戰,深入匈奴後方,打的匈奴單于僅帶著幾百親信逃亡。

武剛車是輕車的一種,“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輜重,在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臨時的營壘,而且還設置有射擊孔,可以用弩進行射擊。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的加強版武剛車,設有火炮

作為八校尉主力的騎兵,在武器上倒是沒啥好說的,他們的坐騎才是關鍵。當時漢武帝從西域進口了不少優質的馬匹,優先裝備了八校尉的騎兵部隊。比較秦代兵馬俑裡的騎兵馬俑,對比漢代的青銅馬,簡直是矮窮矬和高富帥的對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兵馬俑的騎兵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青銅車馬儀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馬並不是大宛國的汗血寶馬,而是烏孫國的西極馬。其實,所謂漢武帝引進汗血馬裝備部隊只是一個傳言,汗血馬即今天的阿哈爾捷金馬,雖然說這馬跑得快耐力強,但是不適合作為軍馬,因為這馬太嬌氣,要吃優質牧草,而且皮膚薄,需要住在有細木屑的馬廄裡。

而西極馬即今天的哈薩克馬,這種馬雖說速度啥的比不上汗血馬,但是強在耐操,非常適合作為軍馬。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汗血馬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具有非常特殊且顯著的地位,其軍事力量也很強,有強漢之稱。而談到漢朝的軍隊,有一支部隊雖然人數僅為數千人,但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漢武帝設置的八校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武帝畫像

八校尉的前身是北軍,為漢代兩支禁衛軍之一,駐紮在長安城北而得名。與另一支禁衛軍南軍不同,北軍經常出長安城奔赴外地作戰,而南軍則專門負責長安城內的衛戍和治安。

北軍的統帥被稱之為“中尉”,到漢武帝時,改稱“執金吾”。執金吾,也就是八校尉的統帥。

八校尉,顧名思義,是八個校尉執掌的八支軍隊的合稱。校尉,是漢代中級軍官的名稱,一般為營的統帥,漢代的營更接近咱們今天的團,一般有兩千多人。

然而,八校尉每個校尉所轄官兵定額只有七百人,只有一般校尉所轄兵力的三分之一。而這支軍隊組建的意義卻非比尋常:內掌北軍壘門之類,外掌西域。等於說,這是一支漢武帝為解決西域問題而組建的精銳“特遣軍”。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這八校尉分別為:

中壘校尉,相當於憲兵,負責八校尉內務工作,同時負責一部分治安工作,為北軍的直轄部隊。也是八校尉中最早設立的部隊。

屯騎校尉,掌管騎兵部隊。

步兵校尉,掌管駐紮在上林苑的步兵。

越騎校尉,掌管精銳騎兵。越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歸降的南越國騎兵,一種說是精銳騎兵,越為超越之意。

長水校尉,掌管外籍騎兵,主要是內附的烏桓人。

胡騎校尉,掌管外籍騎兵,為非常備軍,時設時併入長水。

射聲校尉,掌管精銳射手。射聲,意思是這些神射手通過聲音便可以判斷目標,並且射中。

虎賁校尉,掌管各類戰車。

很顯然,八校尉是一支以騎兵為主,步兵(含步兵弓弩手)為輔,加上少量車兵組成的小型混成軍隊。

咱們先來說說這些步兵。通過出土的漢代兵馬俑和其他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漢朝步兵主要為刀盾兵,並且身穿防護整個軀幹和肩部的鐵扎甲。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西漢步兵俑

漢朝厲行節儉,所以兵馬俑沒有秦代的精細。其實秦漢時代的盾牌很有意思,盾牌中間起脊,可以起到類似傾斜裝甲的效果。

而盾牌的兩邊各有兩處凹陷,可以起到卡住敵人兵器的作用,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將刀劍或戈架在上面列陣,節省體力。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秦代盾牌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八校尉步兵所用的刀。八校尉脫胎於西漢的禁衛軍,所用刀自然非比尋常。

但是很可惜,西漢宮廷刀沒有出土或傳世的實物,不過倒是出土過一把東漢的御用刀,由濯龍宮打造,雖然歷經一千多年風雨,但是其精細的做工依然令人驚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出土東漢宮廷御用刀

不過,我要說的可不是環首上的錯金銀工藝。而是這把刀的鋼材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優質鋼材打造,為先進發現的最早的灌鋼實物之一。

在漢朝,主流的鍊鋼法為炒鋼,即不斷的加熱翻炒熟鐵,將其變為低碳鋼,雜質多且不好掌握火候,容易做成熟鐵。

灌鋼,則是在炒鋼加工出熟鐵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工藝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加熱,形成優質的鋼材。西漢是否有灌鋼技術,目前還沒發現實物,但是可以肯定,西漢的宮廷刀,也一定是採用當時最先進的鋼材和最精湛鍛造工藝打造的。

而輔助步兵刀盾手的射聲校尉,是以弩為主要武器的。在漢代未央宮遺址上,出土有一些文字資料,其中記載了諸多關於大黃弩的數據。可見當時漢代禁衛軍的射手主要以大黃弩為武器。

大黃弩,應當是以黃色樺樹皮作為防潮材料的角弩,其弩弓部分為筋角木複合材料製成。這一點可以通過出土的壁畫作為佐證。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壁畫中的大黃弩

這種大黃弩相比於秦代的弩和一般的弩,主要有兩點進步。第一點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那就是普及瞭望山這一部件,並且在望山上設置了刻度。用今天的話說,望山就是照門,用來瞄準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弩機望山上的瞄準刻度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弩的瞄準

第二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弩弓形制發生了變化。出土秦弩模型可以看出,秦弩的弩弓部分是直梢。即兩邊掛弦處是直的,弓弦只與掛弦處接觸,不與弓身其他部位接觸。而漢代弩的弓梢則是反翹的,弓弦與弓梢是有接觸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青銅弩(冥器),注意,弓梢部分和上面壁畫中的漢弩是不一樣

相比之下,反翹的弓梢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威力自然要大一些。但是,反翹弓梢的加工難度更大,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目前中國發現最早弓梢反翹的弓為唐代,這類設計的普及更是明代的事了。可以說,漢代大黃弩的設計,是超越時代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萬曆皇帝的御用弓,與壁畫中的漢弩弩弓造型頗為類似

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大黃弩的實戰。西漢的名將李廣,所用弩便是大黃弩,他曾經用大黃弩一箭射殺了匈奴的一名裨將,可見這種弩的射程超過了當時的戰弓。

相比之下,輕車校尉所統帥的車兵則顯得並不是非常先進,因為當時的主流趨勢是以騎代車,車兵逐漸被邊緣化。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車兵和騎兵相互配合依然有顯著的效果。這就好比二戰的時候,雖然騎兵被淘汰是趨勢,但是隻要運用得當,騎兵還是可以取得戰果的。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出現了單馬拉的輕車,之前馬車的馬必須為偶數,兩匹、四匹、六匹不等

而且,漢朝在戰車上也有革新,在漠北會戰時,衛青便使用騎兵和武剛車配合作戰,深入匈奴後方,打的匈奴單于僅帶著幾百親信逃亡。

武剛車是輕車的一種,“有巾有蓋”,平時可以運送輜重,在戰鬥時可以排成一排,作為臨時的營壘,而且還設置有射擊孔,可以用弩進行射擊。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明朝的加強版武剛車,設有火炮

作為八校尉主力的騎兵,在武器上倒是沒啥好說的,他們的坐騎才是關鍵。當時漢武帝從西域進口了不少優質的馬匹,優先裝備了八校尉的騎兵部隊。比較秦代兵馬俑裡的騎兵馬俑,對比漢代的青銅馬,簡直是矮窮矬和高富帥的對比。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秦代兵馬俑的騎兵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漢代青銅車馬儀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馬並不是大宛國的汗血寶馬,而是烏孫國的西極馬。其實,所謂漢武帝引進汗血馬裝備部隊只是一個傳言,汗血馬即今天的阿哈爾捷金馬,雖然說這馬跑得快耐力強,但是不適合作為軍馬,因為這馬太嬌氣,要吃優質牧草,而且皮膚薄,需要住在有細木屑的馬廄裡。

而西極馬即今天的哈薩克馬,這種馬雖說速度啥的比不上汗血馬,但是強在耐操,非常適合作為軍馬。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汗血馬

漢武帝八校尉總共領兵才幾千人,為何能夠成為征服西域的特遣軍?

▲哈薩克馬

當然,這支軍隊不僅僅是裝備精良這麼簡單,這支軍隊也是漢朝最早的一批職業化軍隊,是中國募兵制的肇始。

公元前108年,八校尉組建僅數年時間,霍去病當年的部將趙破奴率領一支兵力僅七百人的神祕騎兵作為先鋒奇襲西域,俘虜樓蘭王,大破車師國,震動了西域烏孫、大宛兩個大國。

八校尉每校尉定額為七百人,這支神祕的輕騎兵也是七百人,我想不是巧合那麼簡單。

注: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作者毛錐。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