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說起來,施耐庵也是不想的,他也很無奈啊!要知道,在《水滸傳》最初的雛形《大宋宣和遺事》裡,作為太行山樑山濼山寨(不是現在的這個水泊梁山)帶頭大哥的晁蓋確實在宋江上山時就已經死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保義,把寨為頭。”

不過那時候的晁蓋不叫“托塔天王”,而叫“鐵天王”。就連《宋江三十六人贊》裡,也稱呼他“鐵天王”,贊是這樣寫的:“毗沙天人,證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大概是施耐庵受託塔李天王(哪吒的老爸)影響,所以把晁蓋的綽號改為“托塔天王”,還編出了一套晁蓋搬塔的典故來。從這個典故來看,晁蓋的膂力似乎不在魯智深之下。

不僅是《大宋宣和遺事》,在元代的梁山戲裡,也都把晁蓋寫進了先烈的行列裡。

《黑旋風雙獻功》:“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梁山泊李逵負荊》:“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同樂院燕青博魚》:“不幸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都孔目風雨還牢末》:“晁蓋哥哥並眾頭領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這五部元雜劇對晁蓋之死的敘述基本相同:三打祝家莊身亡。施公已經算是仁義了,在三打祝家莊時沒讓晁蓋死,而是拖到了曾頭市再死。我們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祝家莊與曾頭市基本上是屬於民間武裝性質的莊子,祝家有老爺子、曾家也有老爺子,祝家有三子、曾家有五子,祝家有教師欒廷玉、曾家有教師史文恭與蘇定。

大概是施公覺得晁蓋的戲份太少,為了讓晁蓋多領幾集的盒飯,生生編造出了一個祝家莊的PLUS版出來。但是晁蓋是必須死的。從宋江踏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晁蓋走進了死亡之門。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說起來,施耐庵也是不想的,他也很無奈啊!要知道,在《水滸傳》最初的雛形《大宋宣和遺事》裡,作為太行山樑山濼山寨(不是現在的這個水泊梁山)帶頭大哥的晁蓋確實在宋江上山時就已經死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保義,把寨為頭。”

不過那時候的晁蓋不叫“托塔天王”,而叫“鐵天王”。就連《宋江三十六人贊》裡,也稱呼他“鐵天王”,贊是這樣寫的:“毗沙天人,證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大概是施耐庵受託塔李天王(哪吒的老爸)影響,所以把晁蓋的綽號改為“托塔天王”,還編出了一套晁蓋搬塔的典故來。從這個典故來看,晁蓋的膂力似乎不在魯智深之下。

不僅是《大宋宣和遺事》,在元代的梁山戲裡,也都把晁蓋寫進了先烈的行列裡。

《黑旋風雙獻功》:“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梁山泊李逵負荊》:“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同樂院燕青博魚》:“不幸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都孔目風雨還牢末》:“晁蓋哥哥並眾頭領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這五部元雜劇對晁蓋之死的敘述基本相同:三打祝家莊身亡。施公已經算是仁義了,在三打祝家莊時沒讓晁蓋死,而是拖到了曾頭市再死。我們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祝家莊與曾頭市基本上是屬於民間武裝性質的莊子,祝家有老爺子、曾家也有老爺子,祝家有三子、曾家有五子,祝家有教師欒廷玉、曾家有教師史文恭與蘇定。

大概是施公覺得晁蓋的戲份太少,為了讓晁蓋多領幾集的盒飯,生生編造出了一個祝家莊的PLUS版出來。但是晁蓋是必須死的。從宋江踏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晁蓋走進了死亡之門。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晁蓋和宋江是老鄉,鄆城縣東溪村人。至今山東鄆城縣西北晁莊村的晁姓人,自稱是晁蓋後裔。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山東鄆城晁莊村修了一部《晁氏宗譜》,裡面有個九世祖晁盍,他們說就是晁蓋。因其造反,砍頭入譜,即把舊時的繁體字“蓋”字去“艹”頭,就成為“盍”字。

根據家譜記載,晁盍有個弟弟叫晁彰,是金貞佑年間澹州都統,遭讒被害。貞佑距離宣和相差了將近一百年。如果晁彰確實是晁盍的弟弟的話,那麼晁盍就不可能是晁蓋了。

晁蓋是當地的鄉紳,有個社會職務,叫保正。“保正”是王安石變法變出來的官,簡單點說,保正是五百家鄉民的總頭目,也算是個基層幹部了。

不過晁蓋的心思不在做官上,《水滸》中說他“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出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所以當劉唐和公孫勝想打生辰綱主意的時候,他們找的不是名望更加響亮的宋江宋押司,而是晁蓋晁保正。智劫生辰綱在《大宋宣和遺事》裡已有原型。說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樑師寶,差縣尉馬國安一行,送十萬金銀珠寶為蔡太師上壽。行至南洛縣五花營田地裡,撞上八個大漢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二、燕青等,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的鐵天王晁蓋。八人用藥酒麻倒馬國安等,劫取生辰綱。事發後,官府追捕,鄆城縣押司宋江暗中向晁蓋報信,八條好漢共同前往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天罡星中的宋江、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朱仝、雷橫、楊志、索超、林沖,地煞星裡的白勝、朱貴、杜遷、宋萬,再加上梁山前兩代領導人王倫和晁蓋,都被這條線索串聯了起來。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說起來,施耐庵也是不想的,他也很無奈啊!要知道,在《水滸傳》最初的雛形《大宋宣和遺事》裡,作為太行山樑山濼山寨(不是現在的這個水泊梁山)帶頭大哥的晁蓋確實在宋江上山時就已經死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保義,把寨為頭。”

不過那時候的晁蓋不叫“托塔天王”,而叫“鐵天王”。就連《宋江三十六人贊》裡,也稱呼他“鐵天王”,贊是這樣寫的:“毗沙天人,證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大概是施耐庵受託塔李天王(哪吒的老爸)影響,所以把晁蓋的綽號改為“托塔天王”,還編出了一套晁蓋搬塔的典故來。從這個典故來看,晁蓋的膂力似乎不在魯智深之下。

不僅是《大宋宣和遺事》,在元代的梁山戲裡,也都把晁蓋寫進了先烈的行列裡。

《黑旋風雙獻功》:“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梁山泊李逵負荊》:“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同樂院燕青博魚》:“不幸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都孔目風雨還牢末》:“晁蓋哥哥並眾頭領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這五部元雜劇對晁蓋之死的敘述基本相同:三打祝家莊身亡。施公已經算是仁義了,在三打祝家莊時沒讓晁蓋死,而是拖到了曾頭市再死。我們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祝家莊與曾頭市基本上是屬於民間武裝性質的莊子,祝家有老爺子、曾家也有老爺子,祝家有三子、曾家有五子,祝家有教師欒廷玉、曾家有教師史文恭與蘇定。

大概是施公覺得晁蓋的戲份太少,為了讓晁蓋多領幾集的盒飯,生生編造出了一個祝家莊的PLUS版出來。但是晁蓋是必須死的。從宋江踏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晁蓋走進了死亡之門。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晁蓋和宋江是老鄉,鄆城縣東溪村人。至今山東鄆城縣西北晁莊村的晁姓人,自稱是晁蓋後裔。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山東鄆城晁莊村修了一部《晁氏宗譜》,裡面有個九世祖晁盍,他們說就是晁蓋。因其造反,砍頭入譜,即把舊時的繁體字“蓋”字去“艹”頭,就成為“盍”字。

根據家譜記載,晁盍有個弟弟叫晁彰,是金貞佑年間澹州都統,遭讒被害。貞佑距離宣和相差了將近一百年。如果晁彰確實是晁盍的弟弟的話,那麼晁盍就不可能是晁蓋了。

晁蓋是當地的鄉紳,有個社會職務,叫保正。“保正”是王安石變法變出來的官,簡單點說,保正是五百家鄉民的總頭目,也算是個基層幹部了。

不過晁蓋的心思不在做官上,《水滸》中說他“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出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所以當劉唐和公孫勝想打生辰綱主意的時候,他們找的不是名望更加響亮的宋江宋押司,而是晁蓋晁保正。智劫生辰綱在《大宋宣和遺事》裡已有原型。說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樑師寶,差縣尉馬國安一行,送十萬金銀珠寶為蔡太師上壽。行至南洛縣五花營田地裡,撞上八個大漢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二、燕青等,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的鐵天王晁蓋。八人用藥酒麻倒馬國安等,劫取生辰綱。事發後,官府追捕,鄆城縣押司宋江暗中向晁蓋報信,八條好漢共同前往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天罡星中的宋江、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朱仝、雷橫、楊志、索超、林沖,地煞星裡的白勝、朱貴、杜遷、宋萬,再加上梁山前兩代領導人王倫和晁蓋,都被這條線索串聯了起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就好像宋江上梁山晁蓋必須死一樣,晁蓋上梁山王倫就必須死。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王倫在梁山,充其量算是土匪,和王英的清風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李忠周通的桃花山沒什麼區別。只有在晁蓋到來之後,梁山才有明確的政治路線和正確的指導方針,才代表了正義的事業,才和其它山寨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說,在梁山歷史上,晁蓋雖非創始人,卻是光大門庭奠定基業的重要領導人。

晁蓋強烈的正義感,還體現在他對梁山形象的維護上。得知時遷在祝家莊偷雞,他氣憤地說:“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用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連累我等受辱”。如果不是宋江等人勸說,差一點把與時遷同來的楊雄、石秀給斬了。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說起來,施耐庵也是不想的,他也很無奈啊!要知道,在《水滸傳》最初的雛形《大宋宣和遺事》裡,作為太行山樑山濼山寨(不是現在的這個水泊梁山)帶頭大哥的晁蓋確實在宋江上山時就已經死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保義,把寨為頭。”

不過那時候的晁蓋不叫“托塔天王”,而叫“鐵天王”。就連《宋江三十六人贊》裡,也稱呼他“鐵天王”,贊是這樣寫的:“毗沙天人,證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大概是施耐庵受託塔李天王(哪吒的老爸)影響,所以把晁蓋的綽號改為“托塔天王”,還編出了一套晁蓋搬塔的典故來。從這個典故來看,晁蓋的膂力似乎不在魯智深之下。

不僅是《大宋宣和遺事》,在元代的梁山戲裡,也都把晁蓋寫進了先烈的行列裡。

《黑旋風雙獻功》:“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梁山泊李逵負荊》:“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同樂院燕青博魚》:“不幸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都孔目風雨還牢末》:“晁蓋哥哥並眾頭領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這五部元雜劇對晁蓋之死的敘述基本相同:三打祝家莊身亡。施公已經算是仁義了,在三打祝家莊時沒讓晁蓋死,而是拖到了曾頭市再死。我們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祝家莊與曾頭市基本上是屬於民間武裝性質的莊子,祝家有老爺子、曾家也有老爺子,祝家有三子、曾家有五子,祝家有教師欒廷玉、曾家有教師史文恭與蘇定。

大概是施公覺得晁蓋的戲份太少,為了讓晁蓋多領幾集的盒飯,生生編造出了一個祝家莊的PLUS版出來。但是晁蓋是必須死的。從宋江踏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晁蓋走進了死亡之門。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晁蓋和宋江是老鄉,鄆城縣東溪村人。至今山東鄆城縣西北晁莊村的晁姓人,自稱是晁蓋後裔。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山東鄆城晁莊村修了一部《晁氏宗譜》,裡面有個九世祖晁盍,他們說就是晁蓋。因其造反,砍頭入譜,即把舊時的繁體字“蓋”字去“艹”頭,就成為“盍”字。

根據家譜記載,晁盍有個弟弟叫晁彰,是金貞佑年間澹州都統,遭讒被害。貞佑距離宣和相差了將近一百年。如果晁彰確實是晁盍的弟弟的話,那麼晁盍就不可能是晁蓋了。

晁蓋是當地的鄉紳,有個社會職務,叫保正。“保正”是王安石變法變出來的官,簡單點說,保正是五百家鄉民的總頭目,也算是個基層幹部了。

不過晁蓋的心思不在做官上,《水滸》中說他“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出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所以當劉唐和公孫勝想打生辰綱主意的時候,他們找的不是名望更加響亮的宋江宋押司,而是晁蓋晁保正。智劫生辰綱在《大宋宣和遺事》裡已有原型。說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樑師寶,差縣尉馬國安一行,送十萬金銀珠寶為蔡太師上壽。行至南洛縣五花營田地裡,撞上八個大漢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二、燕青等,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的鐵天王晁蓋。八人用藥酒麻倒馬國安等,劫取生辰綱。事發後,官府追捕,鄆城縣押司宋江暗中向晁蓋報信,八條好漢共同前往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天罡星中的宋江、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朱仝、雷橫、楊志、索超、林沖,地煞星裡的白勝、朱貴、杜遷、宋萬,再加上梁山前兩代領導人王倫和晁蓋,都被這條線索串聯了起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就好像宋江上梁山晁蓋必須死一樣,晁蓋上梁山王倫就必須死。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王倫在梁山,充其量算是土匪,和王英的清風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李忠周通的桃花山沒什麼區別。只有在晁蓋到來之後,梁山才有明確的政治路線和正確的指導方針,才代表了正義的事業,才和其它山寨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說,在梁山歷史上,晁蓋雖非創始人,卻是光大門庭奠定基業的重要領導人。

晁蓋強烈的正義感,還體現在他對梁山形象的維護上。得知時遷在祝家莊偷雞,他氣憤地說:“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用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連累我等受辱”。如果不是宋江等人勸說,差一點把與時遷同來的楊雄、石秀給斬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火拼王倫】

晁蓋和宋江是有本質差別的。晁蓋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義”字,而宋江的思想無非是一個“忠”字;晁蓋是徹底的革命者,而宋江則一心求招安,把梁山泊當作與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

所以,從根本上來將,晁蓋和宋江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矛盾,從宋江上梁山那天就可以看出來了。

宋江一干人等上了梁山之後,梁山上再次排了座次,晁蓋第一,宋江第二,吳用第三,公孫勝第四。然後,宋江說: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這話該宋江說嗎?不該,這時的老大是晁蓋,就算你有這個主意,也應該和晁蓋商量好了,由晁蓋發號施令。可是宋江根本不理老大,自己就拿了主意,並且貫徹執行了。

宋江為什麼要這樣安排?我們再來看看現場的情況,左邊的舊頭領,也就是晁蓋的舊部下共計九人: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七、阮小五、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右邊的新頭領,也就是宋江帶上山的共計二十七人: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建、鄭天壽、陶宗旺。

晁蓋什麼感覺?宋江什麼感覺?

宋系的人是晁系的人的三倍!

這是赤裸裸的示威啊!老晁啊,你說你是老大還是我是老大?以後梁山有什麼決策,你是準備投票還是動粗?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說起來,施耐庵也是不想的,他也很無奈啊!要知道,在《水滸傳》最初的雛形《大宋宣和遺事》裡,作為太行山樑山濼山寨(不是現在的這個水泊梁山)帶頭大哥的晁蓋確實在宋江上山時就已經死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保義,把寨為頭。”

不過那時候的晁蓋不叫“托塔天王”,而叫“鐵天王”。就連《宋江三十六人贊》裡,也稱呼他“鐵天王”,贊是這樣寫的:“毗沙天人,證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大概是施耐庵受託塔李天王(哪吒的老爸)影響,所以把晁蓋的綽號改為“托塔天王”,還編出了一套晁蓋搬塔的典故來。從這個典故來看,晁蓋的膂力似乎不在魯智深之下。

不僅是《大宋宣和遺事》,在元代的梁山戲裡,也都把晁蓋寫進了先烈的行列裡。

《黑旋風雙獻功》:“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梁山泊李逵負荊》:“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同樂院燕青博魚》:“不幸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都孔目風雨還牢末》:“晁蓋哥哥並眾頭領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這五部元雜劇對晁蓋之死的敘述基本相同:三打祝家莊身亡。施公已經算是仁義了,在三打祝家莊時沒讓晁蓋死,而是拖到了曾頭市再死。我們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祝家莊與曾頭市基本上是屬於民間武裝性質的莊子,祝家有老爺子、曾家也有老爺子,祝家有三子、曾家有五子,祝家有教師欒廷玉、曾家有教師史文恭與蘇定。

大概是施公覺得晁蓋的戲份太少,為了讓晁蓋多領幾集的盒飯,生生編造出了一個祝家莊的PLUS版出來。但是晁蓋是必須死的。從宋江踏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晁蓋走進了死亡之門。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晁蓋和宋江是老鄉,鄆城縣東溪村人。至今山東鄆城縣西北晁莊村的晁姓人,自稱是晁蓋後裔。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山東鄆城晁莊村修了一部《晁氏宗譜》,裡面有個九世祖晁盍,他們說就是晁蓋。因其造反,砍頭入譜,即把舊時的繁體字“蓋”字去“艹”頭,就成為“盍”字。

根據家譜記載,晁盍有個弟弟叫晁彰,是金貞佑年間澹州都統,遭讒被害。貞佑距離宣和相差了將近一百年。如果晁彰確實是晁盍的弟弟的話,那麼晁盍就不可能是晁蓋了。

晁蓋是當地的鄉紳,有個社會職務,叫保正。“保正”是王安石變法變出來的官,簡單點說,保正是五百家鄉民的總頭目,也算是個基層幹部了。

不過晁蓋的心思不在做官上,《水滸》中說他“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出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所以當劉唐和公孫勝想打生辰綱主意的時候,他們找的不是名望更加響亮的宋江宋押司,而是晁蓋晁保正。智劫生辰綱在《大宋宣和遺事》裡已有原型。說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樑師寶,差縣尉馬國安一行,送十萬金銀珠寶為蔡太師上壽。行至南洛縣五花營田地裡,撞上八個大漢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二、燕青等,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的鐵天王晁蓋。八人用藥酒麻倒馬國安等,劫取生辰綱。事發後,官府追捕,鄆城縣押司宋江暗中向晁蓋報信,八條好漢共同前往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天罡星中的宋江、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朱仝、雷橫、楊志、索超、林沖,地煞星裡的白勝、朱貴、杜遷、宋萬,再加上梁山前兩代領導人王倫和晁蓋,都被這條線索串聯了起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就好像宋江上梁山晁蓋必須死一樣,晁蓋上梁山王倫就必須死。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王倫在梁山,充其量算是土匪,和王英的清風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李忠周通的桃花山沒什麼區別。只有在晁蓋到來之後,梁山才有明確的政治路線和正確的指導方針,才代表了正義的事業,才和其它山寨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說,在梁山歷史上,晁蓋雖非創始人,卻是光大門庭奠定基業的重要領導人。

晁蓋強烈的正義感,還體現在他對梁山形象的維護上。得知時遷在祝家莊偷雞,他氣憤地說:“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用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連累我等受辱”。如果不是宋江等人勸說,差一點把與時遷同來的楊雄、石秀給斬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火拼王倫】

晁蓋和宋江是有本質差別的。晁蓋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義”字,而宋江的思想無非是一個“忠”字;晁蓋是徹底的革命者,而宋江則一心求招安,把梁山泊當作與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

所以,從根本上來將,晁蓋和宋江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矛盾,從宋江上梁山那天就可以看出來了。

宋江一干人等上了梁山之後,梁山上再次排了座次,晁蓋第一,宋江第二,吳用第三,公孫勝第四。然後,宋江說: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這話該宋江說嗎?不該,這時的老大是晁蓋,就算你有這個主意,也應該和晁蓋商量好了,由晁蓋發號施令。可是宋江根本不理老大,自己就拿了主意,並且貫徹執行了。

宋江為什麼要這樣安排?我們再來看看現場的情況,左邊的舊頭領,也就是晁蓋的舊部下共計九人: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七、阮小五、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右邊的新頭領,也就是宋江帶上山的共計二十七人: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建、鄭天壽、陶宗旺。

晁蓋什麼感覺?宋江什麼感覺?

宋系的人是晁系的人的三倍!

這是赤裸裸的示威啊!老晁啊,你說你是老大還是我是老大?以後梁山有什麼決策,你是準備投票還是動粗?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宋江】

自從宋江上山之後,晁蓋的權力就慢慢被架空了。眼看著宋系的勢力越來越大,而自己的嫡系數來數去還是這麼幾個。更糟糕的是,晁系的二把手吳用顯然也已經被宋江給拉攏過去了。

照此以往下去,瓦崗山翟讓的悲劇恐怕就要在我身上重演了啊!晁蓋很焦慮。

段景柱的上山是導火索。段景柱為什麼上山?因為曾頭市搶了他的寶馬“照夜玉獅子”。這匹馬原本是段景柱要獻給宋江的。聽聽,是獻給宋江的,不是獻給晁蓋的。梁山的老大可還活著呢,外面的人就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蓋了。

對晁蓋來講,這才是奇恥大辱。所以晁蓋決定親自下山,打一場勝仗,長長自己的威風。這時候的梁山,與他剛上山那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了;比起三大祝家莊時,也是強盛了不少。所以消滅一個曾頭市,對於這個時期的梁山來講,算不得什麼大手術,So easy的事情。

孰知,宋江就等著晁蓋下這個決定呢。他知道,晁蓋一旦下山,就再也不能活著回到梁山了。

從結果來看,段景柱的上山極有可能是一個圈套。其實,只要晁蓋決定下山打仗,不管是曾頭市還是別的地方,都保證有去無回。

我們之前就已經說過,在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只有兩個人最後沒有當上天罡星。一個是孫立,還有一個就是晁蓋。

晁蓋沒有當上天罡星很簡單,因為他已經死了。晁蓋是第一個陣亡的梁山好漢(王倫不算好漢),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大結拜之前的梁山好漢。梁山地界就是這麼邪性,要麼不死頭領,一死就死老大。

很多讀者對晁蓋的死很有意見,你說梁山上這麼多打醬油的不死,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死了。要是晁蓋不死,還能讓宋江走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嗎?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說起來,施耐庵也是不想的,他也很無奈啊!要知道,在《水滸傳》最初的雛形《大宋宣和遺事》裡,作為太行山樑山濼山寨(不是現在的這個水泊梁山)帶頭大哥的晁蓋確實在宋江上山時就已經死了。“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保義,把寨為頭。”

不過那時候的晁蓋不叫“托塔天王”,而叫“鐵天王”。就連《宋江三十六人贊》裡,也稱呼他“鐵天王”,贊是這樣寫的:“毗沙天人,證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大概是施耐庵受託塔李天王(哪吒的老爸)影響,所以把晁蓋的綽號改為“托塔天王”,還編出了一套晁蓋搬塔的典故來。從這個典故來看,晁蓋的膂力似乎不在魯智深之下。

不僅是《大宋宣和遺事》,在元代的梁山戲裡,也都把晁蓋寫進了先烈的行列裡。

《黑旋風雙獻功》:“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了某為頭領。”《梁山泊李逵負荊》:“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同樂院燕青博魚》:“不幸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都孔目風雨還牢末》:“晁蓋哥哥並眾頭領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之後,眾兄弟讓我為頭領。”

這五部元雜劇對晁蓋之死的敘述基本相同:三打祝家莊身亡。施公已經算是仁義了,在三打祝家莊時沒讓晁蓋死,而是拖到了曾頭市再死。我們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配置,幾乎一模一樣。祝家莊與曾頭市基本上是屬於民間武裝性質的莊子,祝家有老爺子、曾家也有老爺子,祝家有三子、曾家有五子,祝家有教師欒廷玉、曾家有教師史文恭與蘇定。

大概是施公覺得晁蓋的戲份太少,為了讓晁蓋多領幾集的盒飯,生生編造出了一個祝家莊的PLUS版出來。但是晁蓋是必須死的。從宋江踏上梁山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晁蓋走進了死亡之門。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晁蓋和宋江是老鄉,鄆城縣東溪村人。至今山東鄆城縣西北晁莊村的晁姓人,自稱是晁蓋後裔。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山東鄆城晁莊村修了一部《晁氏宗譜》,裡面有個九世祖晁盍,他們說就是晁蓋。因其造反,砍頭入譜,即把舊時的繁體字“蓋”字去“艹”頭,就成為“盍”字。

根據家譜記載,晁盍有個弟弟叫晁彰,是金貞佑年間澹州都統,遭讒被害。貞佑距離宣和相差了將近一百年。如果晁彰確實是晁盍的弟弟的話,那麼晁盍就不可能是晁蓋了。

晁蓋是當地的鄉紳,有個社會職務,叫保正。“保正”是王安石變法變出來的官,簡單點說,保正是五百家鄉民的總頭目,也算是個基層幹部了。

不過晁蓋的心思不在做官上,《水滸》中說他“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出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

所以當劉唐和公孫勝想打生辰綱主意的時候,他們找的不是名望更加響亮的宋江宋押司,而是晁蓋晁保正。智劫生辰綱在《大宋宣和遺事》裡已有原型。說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樑師寶,差縣尉馬國安一行,送十萬金銀珠寶為蔡太師上壽。行至南洛縣五花營田地裡,撞上八個大漢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二、燕青等,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的鐵天王晁蓋。八人用藥酒麻倒馬國安等,劫取生辰綱。事發後,官府追捕,鄆城縣押司宋江暗中向晁蓋報信,八條好漢共同前往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天罡星中的宋江、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朱仝、雷橫、楊志、索超、林沖,地煞星裡的白勝、朱貴、杜遷、宋萬,再加上梁山前兩代領導人王倫和晁蓋,都被這條線索串聯了起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晁蓋】

就好像宋江上梁山晁蓋必須死一樣,晁蓋上梁山王倫就必須死。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王倫在梁山,充其量算是土匪,和王英的清風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李忠周通的桃花山沒什麼區別。只有在晁蓋到來之後,梁山才有明確的政治路線和正確的指導方針,才代表了正義的事業,才和其它山寨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說,在梁山歷史上,晁蓋雖非創始人,卻是光大門庭奠定基業的重要領導人。

晁蓋強烈的正義感,還體現在他對梁山形象的維護上。得知時遷在祝家莊偷雞,他氣憤地說:“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用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連累我等受辱”。如果不是宋江等人勸說,差一點把與時遷同來的楊雄、石秀給斬了。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火拼王倫】

晁蓋和宋江是有本質差別的。晁蓋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義”字,而宋江的思想無非是一個“忠”字;晁蓋是徹底的革命者,而宋江則一心求招安,把梁山泊當作與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

所以,從根本上來將,晁蓋和宋江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矛盾,從宋江上梁山那天就可以看出來了。

宋江一干人等上了梁山之後,梁山上再次排了座次,晁蓋第一,宋江第二,吳用第三,公孫勝第四。然後,宋江說: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這話該宋江說嗎?不該,這時的老大是晁蓋,就算你有這個主意,也應該和晁蓋商量好了,由晁蓋發號施令。可是宋江根本不理老大,自己就拿了主意,並且貫徹執行了。

宋江為什麼要這樣安排?我們再來看看現場的情況,左邊的舊頭領,也就是晁蓋的舊部下共計九人: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七、阮小五、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右邊的新頭領,也就是宋江帶上山的共計二十七人: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建、鄭天壽、陶宗旺。

晁蓋什麼感覺?宋江什麼感覺?

宋系的人是晁系的人的三倍!

這是赤裸裸的示威啊!老晁啊,你說你是老大還是我是老大?以後梁山有什麼決策,你是準備投票還是動粗?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宋江】

自從宋江上山之後,晁蓋的權力就慢慢被架空了。眼看著宋系的勢力越來越大,而自己的嫡系數來數去還是這麼幾個。更糟糕的是,晁系的二把手吳用顯然也已經被宋江給拉攏過去了。

照此以往下去,瓦崗山翟讓的悲劇恐怕就要在我身上重演了啊!晁蓋很焦慮。

段景柱的上山是導火索。段景柱為什麼上山?因為曾頭市搶了他的寶馬“照夜玉獅子”。這匹馬原本是段景柱要獻給宋江的。聽聽,是獻給宋江的,不是獻給晁蓋的。梁山的老大可還活著呢,外面的人就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蓋了。

對晁蓋來講,這才是奇恥大辱。所以晁蓋決定親自下山,打一場勝仗,長長自己的威風。這時候的梁山,與他剛上山那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了;比起三大祝家莊時,也是強盛了不少。所以消滅一個曾頭市,對於這個時期的梁山來講,算不得什麼大手術,So easy的事情。

孰知,宋江就等著晁蓋下這個決定呢。他知道,晁蓋一旦下山,就再也不能活著回到梁山了。

從結果來看,段景柱的上山極有可能是一個圈套。其實,只要晁蓋決定下山打仗,不管是曾頭市還是別的地方,都保證有去無回。

他是宋江最忌憚的人 他不死,宋江就當不成老大

【段景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