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自傳裡提到:

李澤楷年幼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目的是要他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錢人之外,還有很多人處於艱難和困苦之中。他告訴兒子,像你有這樣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孩子並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而不是享受和揮霍。

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等了老半天,才看到一輛電車緩緩地駛來。車還沒到站,車站上的人就蠢蠢欲動,你推我搡,長長的隊伍就像游龍一樣動了起來。

李澤楷瘦小的身軀抵擋不住那樣的衝擊,幾乎被擠到隊外。他用企求的目光望著父親。可李嘉誠卻低著頭,擠在隊伍中,就是不理睬他。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沒有擠上電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拼命往上擠往上衝。因為不擠不衝,就沒有上車的份。

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自傳裡提到:

李澤楷年幼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目的是要他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錢人之外,還有很多人處於艱難和困苦之中。他告訴兒子,像你有這樣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孩子並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而不是享受和揮霍。

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等了老半天,才看到一輛電車緩緩地駛來。車還沒到站,車站上的人就蠢蠢欲動,你推我搡,長長的隊伍就像游龍一樣動了起來。

李澤楷瘦小的身軀抵擋不住那樣的衝擊,幾乎被擠到隊外。他用企求的目光望著父親。可李嘉誠卻低著頭,擠在隊伍中,就是不理睬他。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沒有擠上電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拼命往上擠往上衝。因為不擠不衝,就沒有上車的份。

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中下層的父母培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讓人汗顏…可能他們對“富養”這個觀念有較大的誤解…而且沒有切實身體力行地去為孩子做榜樣教育孩子。

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

1.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2.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3.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自傳裡提到:

李澤楷年幼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目的是要他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錢人之外,還有很多人處於艱難和困苦之中。他告訴兒子,像你有這樣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孩子並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而不是享受和揮霍。

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等了老半天,才看到一輛電車緩緩地駛來。車還沒到站,車站上的人就蠢蠢欲動,你推我搡,長長的隊伍就像游龍一樣動了起來。

李澤楷瘦小的身軀抵擋不住那樣的衝擊,幾乎被擠到隊外。他用企求的目光望著父親。可李嘉誠卻低著頭,擠在隊伍中,就是不理睬他。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沒有擠上電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拼命往上擠往上衝。因為不擠不衝,就沒有上車的份。

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中下層的父母培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讓人汗顏…可能他們對“富養”這個觀念有較大的誤解…而且沒有切實身體力行地去為孩子做榜樣教育孩子。

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

1.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2.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3.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送李澤楷到美國留學深造。去美國之前,李澤楷心中充滿了嚮往;而到了美國之後,他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苦澀滋味。

沒有傭人在身邊,他不得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不久,他就學會了炒雞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有了閒暇時間,他就去打工。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到麥當勞做夜間兼職。他的工作幾乎是無所不包,從清潔到歡迎顧客,從前臺到後臺,從裡間到戶外,永遠沒有輕閒的時候。

老一點兒的員工見他是新來的,還是亞裔,就想辦法讓他多幹活兒,使喚他成了家常便飯。除了在麥當勞當夜間兼職外,他還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父親李嘉誠聽說兒子替人家撿球,並且把掙來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學,非常高興。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自傳裡提到:

李澤楷年幼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目的是要他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錢人之外,還有很多人處於艱難和困苦之中。他告訴兒子,像你有這樣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孩子並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而不是享受和揮霍。

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等了老半天,才看到一輛電車緩緩地駛來。車還沒到站,車站上的人就蠢蠢欲動,你推我搡,長長的隊伍就像游龍一樣動了起來。

李澤楷瘦小的身軀抵擋不住那樣的衝擊,幾乎被擠到隊外。他用企求的目光望著父親。可李嘉誠卻低著頭,擠在隊伍中,就是不理睬他。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沒有擠上電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拼命往上擠往上衝。因為不擠不衝,就沒有上車的份。

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中下層的父母培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讓人汗顏…可能他們對“富養”這個觀念有較大的誤解…而且沒有切實身體力行地去為孩子做榜樣教育孩子。

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

1.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2.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3.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送李澤楷到美國留學深造。去美國之前,李澤楷心中充滿了嚮往;而到了美國之後,他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苦澀滋味。

沒有傭人在身邊,他不得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不久,他就學會了炒雞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有了閒暇時間,他就去打工。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到麥當勞做夜間兼職。他的工作幾乎是無所不包,從清潔到歡迎顧客,從前臺到後臺,從裡間到戶外,永遠沒有輕閒的時候。

老一點兒的員工見他是新來的,還是亞裔,就想辦法讓他多幹活兒,使喚他成了家常便飯。除了在麥當勞當夜間兼職外,他還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父親李嘉誠聽說兒子替人家撿球,並且把掙來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學,非常高興。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自傳裡提到:

李澤楷年幼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目的是要他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錢人之外,還有很多人處於艱難和困苦之中。他告訴兒子,像你有這樣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孩子並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而不是享受和揮霍。

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等了老半天,才看到一輛電車緩緩地駛來。車還沒到站,車站上的人就蠢蠢欲動,你推我搡,長長的隊伍就像游龍一樣動了起來。

李澤楷瘦小的身軀抵擋不住那樣的衝擊,幾乎被擠到隊外。他用企求的目光望著父親。可李嘉誠卻低著頭,擠在隊伍中,就是不理睬他。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沒有擠上電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拼命往上擠往上衝。因為不擠不衝,就沒有上車的份。

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中下層的父母培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讓人汗顏…可能他們對“富養”這個觀念有較大的誤解…而且沒有切實身體力行地去為孩子做榜樣教育孩子。

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

1.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2.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3.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送李澤楷到美國留學深造。去美國之前,李澤楷心中充滿了嚮往;而到了美國之後,他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苦澀滋味。

沒有傭人在身邊,他不得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不久,他就學會了炒雞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有了閒暇時間,他就去打工。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到麥當勞做夜間兼職。他的工作幾乎是無所不包,從清潔到歡迎顧客,從前臺到後臺,從裡間到戶外,永遠沒有輕閒的時候。

老一點兒的員工見他是新來的,還是亞裔,就想辦法讓他多幹活兒,使喚他成了家常便飯。除了在麥當勞當夜間兼職外,他還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父親李嘉誠聽說兒子替人家撿球,並且把掙來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學,非常高興。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你今天在教育上拉開的差距,以後會在孩子身上,接著會在孩子的孩子的身上 應驗。每一代的差距和資源會呈指數倍增長。而你終究會明白,教育的差異,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當然,教育的差異,會讓貧富差異定格,甚至加劇。而這種差異,不是你上什麼學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處境,在反思與成長中,摸索教育的方法。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貧窮的成因。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是離羅馬一天天近了。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文/不二

今天心情不錯,再聊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都知道,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舉止癲狂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因為,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往往集中在暴發戶身上,窮人家裡的二世祖往往集中在重男輕女的落後地區。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城市裡的底層人群更容易寵溺孩子,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讓他們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自傳裡提到:

李澤楷年幼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到報紙檔口,看一個邊賣報紙邊做功課的小女孩。目的是要他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錢人之外,還有很多人處於艱難和困苦之中。他告訴兒子,像你有這樣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孩子並不多。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而不是享受和揮霍。

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等了老半天,才看到一輛電車緩緩地駛來。車還沒到站,車站上的人就蠢蠢欲動,你推我搡,長長的隊伍就像游龍一樣動了起來。

李澤楷瘦小的身軀抵擋不住那樣的衝擊,幾乎被擠到隊外。他用企求的目光望著父親。可李嘉誠卻低著頭,擠在隊伍中,就是不理睬他。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沒有擠上電車,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拼命往上擠往上衝。因為不擠不衝,就沒有上車的份。

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代很多人,尤其是中下層的父母培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讓人汗顏…可能他們對“富養”這個觀念有較大的誤解…而且沒有切實身體力行地去為孩子做榜樣教育孩子。

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

1.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2.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3.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李嘉誠送李澤楷到美國留學深造。去美國之前,李澤楷心中充滿了嚮往;而到了美國之後,他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苦澀滋味。

沒有傭人在身邊,他不得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不久,他就學會了炒雞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有了閒暇時間,他就去打工。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到麥當勞做夜間兼職。他的工作幾乎是無所不包,從清潔到歡迎顧客,從前臺到後臺,從裡間到戶外,永遠沒有輕閒的時候。

老一點兒的員工見他是新來的,還是亞裔,就想辦法讓他多幹活兒,使喚他成了家常便飯。除了在麥當勞當夜間兼職外,他還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父親李嘉誠聽說兒子替人家撿球,並且把掙來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學,非常高興。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你今天在教育上拉開的差距,以後會在孩子身上,接著會在孩子的孩子的身上 應驗。每一代的差距和資源會呈指數倍增長。而你終究會明白,教育的差異,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當然,教育的差異,會讓貧富差異定格,甚至加劇。而這種差異,不是你上什麼學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處境,在反思與成長中,摸索教育的方法。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貧窮的成因。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是離羅馬一天天近了。

為什麼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好奇 | 故事 | 電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與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