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 BAT 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將從 OMO (Online-Merge-Offline,即線上線下融合)領域產生。”這是創新工場創始人兼 CEO 李開復對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最新判斷。

2009年,李開復成立創新工場,管理超過12億美金的雙幣基金,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投資者;今年初,李開復更是創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工程院,併發起“ AI challenger 全球 AI 挑戰賽”,深入到人工智能前沿項目的研發和孵化。

這一年裡,李開復對人工智能思考更加深入。他認為,中國將在 AI 時代趕超美國,下一個超級公司將在 OMO 中產生,但創業者不要一開始就喊著顛覆 BAT ,“要做一個特別的切入點,讓小批人先愛上你,然後慢慢滾動。”

VC+AI 是未來的投資趨勢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創新工場目前投資的重點領域是哪些?

李開復:工場現階段專注5個領域:AI&大數據、教育、消費升級、企業服務和文化娛樂。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工場將持續重點投資的方向。

這幾個領域的創業土壤很肥沃,市場空間足夠大,未來能成長出獨角獸公司;另一方面,這幾個領域都能快速跟AI結合,藉助AI力量,提升行業效率。

尋找中國創客:那可以理解為創新工場是希望通過AI來佈局未來產業嗎?

李開復:AI是我們的手段之一,以前大家說互聯網+,現在是AI+。AI會給各個產業賦能,短期我們會找到最快發生化學反應的那個領域,比如金融就是AI跟實體經濟結合,最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領域,也是商業世界裡數據的規範化、自動化程度最好的領域;而教育透過新的技術平臺有了跨越地域的嶄新應用場景,打破過往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困境。

尋找中國創客:創新工場提出的“VC+AI”的概念應該怎麼理解?

李開復:創新工場成立了AI工程院,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有AI研究院的VC機構。整體來說,創新工場希望通過 “VC+AI”的定位,既能看準科技投資趨勢,又能為項目公司帶來AI價值的賦能。

無人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證頭部、高頻供給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新零售是今年的熱門話題,創新工場也投資了F5未來商店,哪些因素促成了這起投資?

李開復:F5未來商店作為新型的便利購物渠道,組合了各種機電技術,自動化生產熱食,自助掃碼付款,自動化反饋運營數據。核心不在黑科技本身,而在於這些技術的組合在營造體驗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人效和能效。

尋找中國創客:市場上的無人便利店項目,有沒有“偽需求”的情況出現?

李開復:我覺得這個就是見仁見智了。不過,現在很多無人技術,更多聚焦在不用排隊結帳,我認為這在便利店行業不是最大的問題。

便利店服務交互做得再好,但如果顧客就是想吃碗熱湯麵,你沒有,那還不如提供熱食的無人便利店,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證頭部的、高頻的供給能夠做到位。

尋找中國創客:那零售創業者的機會在哪裡?

李開復:我們認為未來新零售有幾個大的創業機會:新渠道、品類創新、品牌迭代。比如F5未來商店屬於渠道創新,不是因為他是無人的,而是從商業的角度,這個公司能以更高的效率滿足用戶的需求,並保證一定的水準。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下一個巨頭將從 OMO 領域誕生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創新工場提出“OMO 時代”,什麼是“OMO”?

李開復:OMO 的意思是Online-Merge-Offline,即線上線下融合。中國正在發生一個以互聯網技術驅動為核心的、前所未有的經濟結構重構和消費擴張,由於移動支付、人工智能技術,線上和線下會被徹底打通。我的觀點是,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 OMO 公司裡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為什麼會有這個判斷?

李開復:在過去,交易場景分線上和線下兩種,分別對應電商和實體,是割裂的,都各有缺陷和優勢。

OMO 正好可以將兩種體驗融合在一起,消弭了線上線下的邊界。線下行為被數字化,線上線下流量、體驗完全雙向交織。對商家來說,OMO 可以降低獲客成本,增加坪效,提高供應鏈效率;對用戶來說,多種需求可以被更好的滿足,增強了體驗感、便捷性,增加了黏性和滿意度。

尋找中國創客:那 OMO 的市場有多大?

李開復: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場景有很大的挖掘空間。互聯網對線下的滲透目前只有 30%,OMO 將滲透剩下的 70%。所以我認為 BAT 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 OMO 領域中產生。

中國將會在人工智能領域趕超美國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目前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李開復:AI 本質上是一個工具。AI 的發展可以分成四個輪次。一是互聯網智能化,即 AI for internet;二是商業智能化;三是實體世界智能化;四是全自動的智能化,就是無人駕駛或者是機器人。從創業的角度來說,目前是第二輪,同時帶一些第三和第四輪。

創新工場廠比較看好“行業經驗的商業人才+大數據經驗 CTO +聰明的人工智能工程師”組成的複合型團隊,他們需要對國情以及行業有深度理解。

尋找中國創客:你曾表示“ AI 會加大貧富差距”,對於 AI 時代的“弱勢群體”,他們應該如何自保?

李開復: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全面的解決方案,包括創造新的職業、價值和社會規範,而不僅僅是重新分配財富。此外,我們需要重新培訓教育,確保所有人都能在適合的崗位上工作。

尋找中國創客:與美國相比,中國的 AI 產業競爭力如何?

李開復:中國將在 AI 時代趕超美國。中國 AI 產業在技術、市場、產品、資金和政策5個方面都有更強優勢和未來。因為中國的整體思路是大膽嘗試,快速迭代,出現問題能快速解決。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不要剛開始創業就喊著要顛覆BAT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在你看來年輕人創業會遇到哪些問題?

李開復:一些大學生認為只要有好點子,能拿到投資,再加上執著、激情、運氣,就能成功。但事實上,創業成功的真正關鍵在於團隊、經驗和執行力。

尋找中國創客:很多創業者都說能顛覆行業,你接觸過的創業者是否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

李開復:我希望中國有更多顛覆性的創業者,但他們要有一個自我的認知,對行業判斷要有經驗。顛覆有更多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用戶風險等。創業的時候,一開始就夢想顛覆 BAT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尋找中國創客:對創業者有什麼建議?

李開復: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個特別大的東西,要做一個特別的切入點,讓小批人先愛上你,然後慢慢滾動。

同題問答

李開復:BAT之後,下一個超級公司會從OMO領域中產生

尋找中國創客:2017年事業上有何遺憾,有何收穫?

李開復:遺憾很少。現在也比以前更快樂,收穫是 OMO 時代的來臨。

尋找中國創客:一句話寄語2018?

李開復:希望未來多跟親人和朋友在一起,這比任何產品都有意義,都更值得投資。

距離2017年的結束,只剩下最後一個月。

即將過去一年裡,我們已刻意不再提起“資本寒冬”。不斷有人乘風而至,也不斷有人隨風而去。

2017年,共享成為熱門“前綴”。共享單車戰局接近尾聲,共享充電寶日漸疲憊,ICO在熱捧中突遭變故,無人零售短暫登上新風口,就連線上抓娃娃也成為人們爭相關注的趨勢。

投資者謹慎又焦慮,值得慶幸的是,仍然有創業者在風口之外積蓄起力量。在線教育終於迎來了大爆發,無人駕駛不再遙遠,新鮮面世的手機們也爭相使用面部識別。

創業從未像今天這樣浸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在改變與被改變之間,我們正在見證著歷史的發生。

尋找並記錄,正是我們的使命。九月,近200位創業者參與了尋找中國創客年度路演,在70餘位頂級投資人的考驗下,45強脫穎而出。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一代的創業者正日趨成熟。

我們無法預先看到未來,但仍能從頂級企業家和投資人的敘述中,找尋商業與科技的發展脈絡。

12月1日,新京報·尋找中國創客年度特刊《賦能未來》將與你見面。我們專訪了著名企業家柳傳志、俞敏洪、曹國偉、周鴻禕、張近東、郭為,著名投資人李開復、戴自更、徐小平、熊曉鴿、閻焱、汪潮湧、毛大慶共13位中國創客導師。

這份特刊裡,你會看到他們的投資邏輯、投資理念,和他們對2017年的經驗與總結,對2018年的預見與展望。此外,特刊還包括2017年度中國創客45強及2017年度新銳投資機構30強名單。

12月4日,烏鎮創客之夜——尋找中國創客第三季收官之戰將隆重舉行。屆時中國創客導師和80位優秀創投項目創始人,及業內其他著名投資人、企業家參與。由中國創客導師投票評選出的2017年度創客、2017年度新銳機構將在當晚揭曉。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