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糖就搗蛋!你該慶幸你的員工不是機器人

不給糖就搗蛋!你該慶幸你的員工不是機器人

某個地方發現了金礦,有老闆投資建了一個礦場。僱工的工資是每年1萬元,這些錢只夠他們勉強填飽肚子。金礦很快挖完,礦主帶著鉅款遠走他鄉,工人要麼遊走,要麼男盜女娼。

而另一個地方同樣發現了金礦,但礦主每年發給工人5萬元。工人手裡有錢,就能安家落戶,礦主蓋起房子賣給他們;工人要吃要喝,他又開了飯店;飯館要僱別的工人,於是更多人前來“淘金”。幾年之後,工人家庭出現了,消費需求進一步放大:孩子要讀書,於是有人辦學校;人們要娛樂、要購物,於是又有人開電影院、開商場……礦被挖光時,這裡變成了一座繁榮的城鎮!

很多人都讀過這個故事,但少有人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如何快速、牢固地生長?發展的力量究竟該來自何方?

一個企業做大的方法有諸多種。追求網絡擴張的,走上了連鎖加盟的路子;期待迅速膨脹的,引入了風投資金;企圖把蛋糕做大的,不斷尋找新的項目;意欲佔領市場的,積極開拓新的客戶群體……

然而,為什麼我們企業的壽命都很短?就像一座座被迅速掏空的金礦。其實,真金白銀的並非項目,而是人。員工們見證了企業發展中的榮耀,帶給了老闆最初的輝煌,結果卻往往是“飛鳥盡,良弓藏”。

身為老闆,從不給員工任何額外的財富激勵,從不讓他們實現自我增值,從不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他們被看做冰冷的賺錢機器,依靠榨取“剩餘價值”,僅能做出漂亮的財務報表,卻給不了“打工者”任何歸宿感。

這樣的“機器人”員工,“折舊”速度超乎想象:日復一日單調重複的崗位工作,會很快磨平他們身上最後一點勇於創造的光芒。於是為了尋找新的希望,劇烈的人才流失成了司空見慣。

失去這批操作熟練的“機器”,企業去哪裡覓得後繼之力?涸澤而漁,最終只能是老闆和員工的兩敗俱傷。老闆們贏得了現金,輸掉了未來。而員工們,更不知將漂向何方。

其實打開思路,你會發現企業發展的另一條隱祕路徑。還有一種方法,既可以讓企業實現擴張,還具有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保障——

讓每個人都有糖吃,企業就能發掘出真正的內生力量。

員工們瞭解企業的過去和現狀;他們知道如何與老闆達成共識、保持默契;他們可能比任何人都清楚企業最迫切的需求和最適合的方向。既然這樣,你怎麼能眼睜睜看著肥水流向外人田呢?

正因為此,才會出現“內部人”分兵產業鏈上下游、對企業生命線形成支撐的“小狗經濟”;許多公司才“升級”成為投資公司,只專注於資本運作,放手“小的們”去闖蕩。

把公司拆散,就能孕育出一個個創業平臺;把人留住,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員工將是你最好的生意夥伴。企業將不再是某個人的“家天下”,你也不再是孤獨的創業個體。

鼓勵員工跟你一起創業,請把手中的糖果分給每一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