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 意地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 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

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 會象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 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

而他本人始終抱著 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 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毛姆《刀鋒》

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 意地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 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

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 會象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 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

而他本人始終抱著 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 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毛姆《刀鋒》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毛姆這個作家,一直都是我的心頭之好,不僅因為他自身的傳奇性、文筆之老辣練達,總能起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相較於那個年代歐美圈裡其他的成名作家,他身上沒有匠氣,反而透出一股子俏皮勁兒。

約略看過大部分的毛姆作品,那時候還在讀大學,只知道毛姆寫得有意思,但近來重讀,更覺得他老人家世事洞明。想必這就是二十歲與三十歲之間的差距吧。

讀書有感這種命題作文向來作的少,根據讀這本書的經歷,就隨便講講自己的所感所悟吧,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作品譯本小究

毛姆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一方面源於大家填飽了肚子之後,亟待解決漸漸飢餓起來的求知慾,滿足睜眼看世界的渴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歸功於譯者。

翻譯毛姆的作品,首推傅惟慈老先生的《月亮與六便士》,幾乎全國通用此版本,傅老先生作為老一輩的翻譯工作者,對於毛姆在中國的盛行,居功至偉。

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 意地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 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

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 會象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 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

而他本人始終抱著 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 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毛姆《刀鋒》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毛姆這個作家,一直都是我的心頭之好,不僅因為他自身的傳奇性、文筆之老辣練達,總能起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相較於那個年代歐美圈裡其他的成名作家,他身上沒有匠氣,反而透出一股子俏皮勁兒。

約略看過大部分的毛姆作品,那時候還在讀大學,只知道毛姆寫得有意思,但近來重讀,更覺得他老人家世事洞明。想必這就是二十歲與三十歲之間的差距吧。

讀書有感這種命題作文向來作的少,根據讀這本書的經歷,就隨便講講自己的所感所悟吧,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作品譯本小究

毛姆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一方面源於大家填飽了肚子之後,亟待解決漸漸飢餓起來的求知慾,滿足睜眼看世界的渴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歸功於譯者。

翻譯毛姆的作品,首推傅惟慈老先生的《月亮與六便士》,幾乎全國通用此版本,傅老先生作為老一輩的翻譯工作者,對於毛姆在中國的盛行,居功至偉。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刀鋒》這本書,譯者眾多,良莠不齊。可以視為珠玉的有秭佩和周煦良兩個譯本,大學時候讀的周譯本,同學反饋秭譯本也不錯。不過現下重讀,兩個版本都沒有買到,對象在網上幫我買書的時候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自己也疏忽,所以讀的是新近的譯本,總覺得不如之前那麼暢快淋漓,引為憾事。

《刀鋒》這本書的扉頁有個題記,是毛姆提綱挈領的一句話。

秭佩譯本: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周煦良譯本: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孰優孰劣,讀者心中自然見分曉,我讀的這個版本,甚至沒有記住譯者的名字,他沿襲了秭譯原話。

但是周譯版中,把主人公萊蕾形容成是“晃膀子”的人,原本是貶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在小說中引申為一種生活方式,大概是自由追求,尋求本性與自然、世界的結合。這個用詞深得我心。

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 意地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 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

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 會象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 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

而他本人始終抱著 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 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毛姆《刀鋒》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毛姆這個作家,一直都是我的心頭之好,不僅因為他自身的傳奇性、文筆之老辣練達,總能起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相較於那個年代歐美圈裡其他的成名作家,他身上沒有匠氣,反而透出一股子俏皮勁兒。

約略看過大部分的毛姆作品,那時候還在讀大學,只知道毛姆寫得有意思,但近來重讀,更覺得他老人家世事洞明。想必這就是二十歲與三十歲之間的差距吧。

讀書有感這種命題作文向來作的少,根據讀這本書的經歷,就隨便講講自己的所感所悟吧,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作品譯本小究

毛姆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一方面源於大家填飽了肚子之後,亟待解決漸漸飢餓起來的求知慾,滿足睜眼看世界的渴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歸功於譯者。

翻譯毛姆的作品,首推傅惟慈老先生的《月亮與六便士》,幾乎全國通用此版本,傅老先生作為老一輩的翻譯工作者,對於毛姆在中國的盛行,居功至偉。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刀鋒》這本書,譯者眾多,良莠不齊。可以視為珠玉的有秭佩和周煦良兩個譯本,大學時候讀的周譯本,同學反饋秭譯本也不錯。不過現下重讀,兩個版本都沒有買到,對象在網上幫我買書的時候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自己也疏忽,所以讀的是新近的譯本,總覺得不如之前那麼暢快淋漓,引為憾事。

《刀鋒》這本書的扉頁有個題記,是毛姆提綱挈領的一句話。

秭佩譯本: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周煦良譯本: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孰優孰劣,讀者心中自然見分曉,我讀的這個版本,甚至沒有記住譯者的名字,他沿襲了秭譯原話。

但是周譯版中,把主人公萊蕾形容成是“晃膀子”的人,原本是貶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在小說中引申為一種生活方式,大概是自由追求,尋求本性與自然、世界的結合。這個用詞深得我心。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把主人公的形象用三個中國字概括出來,精簡準,足見功夫之深。

主人公小考

其實寫下這個小標題之前,已經瞭然這是一種慰藉,深植於國人性子裡的探究癖。

熟悉毛姆老爺子的童鞋可能會記得,他最得意的三部著作《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刀鋒》,其中前兩部月亮與人生的主人公原型,幾乎可以斷定一個是畫家高更,一個是毛姆本人。

但《刀鋒》的主人公原型最為撲朔迷離,至今仍是個迷。

毛姆在生前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透露,《刀鋒》主人公確有其人,究竟是誰他不能透露,害怕打攪到這位老朋友的生活,但他唯一能迴應的是這位朋友仍然在世。

此話一出,捕風捉影的西方記者們紛紛探究這個人究竟是誰。也許真的有這個人存在,又或許,這是在1940年代,毛姆老先生為《刀鋒》這本書製作的一場營銷、或是炒作。老爺子可沒少利用自身的名氣搞這種小動作,早在七八十年前,他就已經深曉營銷的真諦。

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 意地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 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

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 會象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 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

而他本人始終抱著 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 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毛姆《刀鋒》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毛姆這個作家,一直都是我的心頭之好,不僅因為他自身的傳奇性、文筆之老辣練達,總能起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相較於那個年代歐美圈裡其他的成名作家,他身上沒有匠氣,反而透出一股子俏皮勁兒。

約略看過大部分的毛姆作品,那時候還在讀大學,只知道毛姆寫得有意思,但近來重讀,更覺得他老人家世事洞明。想必這就是二十歲與三十歲之間的差距吧。

讀書有感這種命題作文向來作的少,根據讀這本書的經歷,就隨便講講自己的所感所悟吧,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作品譯本小究

毛姆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一方面源於大家填飽了肚子之後,亟待解決漸漸飢餓起來的求知慾,滿足睜眼看世界的渴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歸功於譯者。

翻譯毛姆的作品,首推傅惟慈老先生的《月亮與六便士》,幾乎全國通用此版本,傅老先生作為老一輩的翻譯工作者,對於毛姆在中國的盛行,居功至偉。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刀鋒》這本書,譯者眾多,良莠不齊。可以視為珠玉的有秭佩和周煦良兩個譯本,大學時候讀的周譯本,同學反饋秭譯本也不錯。不過現下重讀,兩個版本都沒有買到,對象在網上幫我買書的時候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自己也疏忽,所以讀的是新近的譯本,總覺得不如之前那麼暢快淋漓,引為憾事。

《刀鋒》這本書的扉頁有個題記,是毛姆提綱挈領的一句話。

秭佩譯本: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周煦良譯本: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孰優孰劣,讀者心中自然見分曉,我讀的這個版本,甚至沒有記住譯者的名字,他沿襲了秭譯原話。

但是周譯版中,把主人公萊蕾形容成是“晃膀子”的人,原本是貶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在小說中引申為一種生活方式,大概是自由追求,尋求本性與自然、世界的結合。這個用詞深得我心。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把主人公的形象用三個中國字概括出來,精簡準,足見功夫之深。

主人公小考

其實寫下這個小標題之前,已經瞭然這是一種慰藉,深植於國人性子裡的探究癖。

熟悉毛姆老爺子的童鞋可能會記得,他最得意的三部著作《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刀鋒》,其中前兩部月亮與人生的主人公原型,幾乎可以斷定一個是畫家高更,一個是毛姆本人。

但《刀鋒》的主人公原型最為撲朔迷離,至今仍是個迷。

毛姆在生前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透露,《刀鋒》主人公確有其人,究竟是誰他不能透露,害怕打攪到這位老朋友的生活,但他唯一能迴應的是這位朋友仍然在世。

此話一出,捕風捉影的西方記者們紛紛探究這個人究竟是誰。也許真的有這個人存在,又或許,這是在1940年代,毛姆老先生為《刀鋒》這本書製作的一場營銷、或是炒作。老爺子可沒少利用自身的名氣搞這種小動作,早在七八十年前,他就已經深曉營銷的真諦。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在一波又一波的“主人公”選舉大賽中,與毛姆同時代的一位英國作家“躺槍”,叫什麼名字已經忘記了。約略是這位作家曾經到過印度、並且是印度教徒,於是媒體一窩蜂的跑去採訪他。這位深受其擾的作家不得不致函毛姆,要他撇清傳言。

刀鋒究竟有沒有原型,可能真的只有毛姆他老人家知道,畢竟他才是位故弄玄虛的大師。如果有的話,也是經過他筆鋒加工雕飾出來的人物,畢竟月亮和人生兩本書,與高更和毛姆這兩位原型的事蹟,還是相去甚遠。

在刀鋒裡頭,毛姆把主人公打造成一個追尋自己內心聲音的人,藉由這個軀體探討出世入世的哲學,這個小清新的大命題,對困囿於紅塵俗世中的男男女女,自然有著致命吸引力。

但這個人物與月亮中的主人公有著許多雷同之處,只不過他比月亮更超然更脫俗,他率性而為、亦有七情六慾,他漂洋過海履歷豐富,是個出場是戰爭英雄、歸來帶著“特異功能”,

更符合時人對於“完人”的審美標準。

他沒有野心不想出名,凡是出頭露面的事情他都深惡痛絕,因此滿足於過他所選擇的生活,獨自一人。他太謙遜,不願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榜樣,但也有可能他會認為,會有幾個彷徨的靈魂,如飛蛾撲燈般受到她的吸引,會被即時送來,分享他那熱烈的信仰,即最大的滿足只能在精神生活中找到,而他親身以無私克己的精神來行走完善之路,他起的作用就會如同著書活在大庭廣眾演講一樣。

這大概是書中對主人公描繪最為詳盡的一次,但我忍不住吐槽,這個版本的翻譯水平真的很爛。

不可忽略的配角

相較於不是人間煙火的主人公,我更喜歡關注串聯起整本書的另外幾個人物。艾略特和伊莎貝爾這對舅甥。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甚至照見到我們身邊所有人,他們才是在這塵事中謀生的主力軍。

艾略特代表了大部分的男性,伊莎貝爾代表了大部分的女性。起碼他們是大部分人渴望成為的那種人,雖然毛姆他老人家對男主光環照不到的所有其他人,筆鋒都極盡辛辣,但這一點毋庸置疑。

艾略特是從美國到歐洲的一個老油條,把自己裝裱成出身名門望族的紳士,混跡於巴黎的上層社會,他熱衷交際、無宴不歡,始終精神矍鑠的走在社交最前沿,甚至在垂死之際還在惦記著有沒有宴會的請帖。

他洞察社會,閱盡世事,但他對這個世道從不敢掉以輕心,生怕自己苦心經營的地位被年輕後輩們取代,幾乎就是當下打拼在社會上的所有人的縮影。

伊莎貝爾是艾略特的外甥女,是主人公的未婚妻,她發現兩人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之後,明智的選擇以好朋友的身份結束這段婚約。她是一個有決斷的旁觀者。

她像所有女孩子一樣,年輕的時候憧憬一切美好,成家之後渴望幸福,只是男主與她不在一個頻道。

毛姆苦心孤詣的用這些人物來襯托男主,用他超然物外的形象來對比紅男綠女的刻薄、乏味,但這些才是真實的生活。

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 意地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 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

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 會象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 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

而他本人始終抱著 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 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毛姆《刀鋒》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毛姆這個作家,一直都是我的心頭之好,不僅因為他自身的傳奇性、文筆之老辣練達,總能起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相較於那個年代歐美圈裡其他的成名作家,他身上沒有匠氣,反而透出一股子俏皮勁兒。

約略看過大部分的毛姆作品,那時候還在讀大學,只知道毛姆寫得有意思,但近來重讀,更覺得他老人家世事洞明。想必這就是二十歲與三十歲之間的差距吧。

讀書有感這種命題作文向來作的少,根據讀這本書的經歷,就隨便講講自己的所感所悟吧,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作品譯本小究

毛姆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一方面源於大家填飽了肚子之後,亟待解決漸漸飢餓起來的求知慾,滿足睜眼看世界的渴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歸功於譯者。

翻譯毛姆的作品,首推傅惟慈老先生的《月亮與六便士》,幾乎全國通用此版本,傅老先生作為老一輩的翻譯工作者,對於毛姆在中國的盛行,居功至偉。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刀鋒》這本書,譯者眾多,良莠不齊。可以視為珠玉的有秭佩和周煦良兩個譯本,大學時候讀的周譯本,同學反饋秭譯本也不錯。不過現下重讀,兩個版本都沒有買到,對象在網上幫我買書的時候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自己也疏忽,所以讀的是新近的譯本,總覺得不如之前那麼暢快淋漓,引為憾事。

《刀鋒》這本書的扉頁有個題記,是毛姆提綱挈領的一句話。

秭佩譯本:

剃刀鋒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周煦良譯本: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孰優孰劣,讀者心中自然見分曉,我讀的這個版本,甚至沒有記住譯者的名字,他沿襲了秭譯原話。

但是周譯版中,把主人公萊蕾形容成是“晃膀子”的人,原本是貶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在小說中引申為一種生活方式,大概是自由追求,尋求本性與自然、世界的結合。這個用詞深得我心。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把主人公的形象用三個中國字概括出來,精簡準,足見功夫之深。

主人公小考

其實寫下這個小標題之前,已經瞭然這是一種慰藉,深植於國人性子裡的探究癖。

熟悉毛姆老爺子的童鞋可能會記得,他最得意的三部著作《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刀鋒》,其中前兩部月亮與人生的主人公原型,幾乎可以斷定一個是畫家高更,一個是毛姆本人。

但《刀鋒》的主人公原型最為撲朔迷離,至今仍是個迷。

毛姆在生前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透露,《刀鋒》主人公確有其人,究竟是誰他不能透露,害怕打攪到這位老朋友的生活,但他唯一能迴應的是這位朋友仍然在世。

此話一出,捕風捉影的西方記者們紛紛探究這個人究竟是誰。也許真的有這個人存在,又或許,這是在1940年代,毛姆老先生為《刀鋒》這本書製作的一場營銷、或是炒作。老爺子可沒少利用自身的名氣搞這種小動作,早在七八十年前,他就已經深曉營銷的真諦。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在一波又一波的“主人公”選舉大賽中,與毛姆同時代的一位英國作家“躺槍”,叫什麼名字已經忘記了。約略是這位作家曾經到過印度、並且是印度教徒,於是媒體一窩蜂的跑去採訪他。這位深受其擾的作家不得不致函毛姆,要他撇清傳言。

刀鋒究竟有沒有原型,可能真的只有毛姆他老人家知道,畢竟他才是位故弄玄虛的大師。如果有的話,也是經過他筆鋒加工雕飾出來的人物,畢竟月亮和人生兩本書,與高更和毛姆這兩位原型的事蹟,還是相去甚遠。

在刀鋒裡頭,毛姆把主人公打造成一個追尋自己內心聲音的人,藉由這個軀體探討出世入世的哲學,這個小清新的大命題,對困囿於紅塵俗世中的男男女女,自然有著致命吸引力。

但這個人物與月亮中的主人公有著許多雷同之處,只不過他比月亮更超然更脫俗,他率性而為、亦有七情六慾,他漂洋過海履歷豐富,是個出場是戰爭英雄、歸來帶著“特異功能”,

更符合時人對於“完人”的審美標準。

他沒有野心不想出名,凡是出頭露面的事情他都深惡痛絕,因此滿足於過他所選擇的生活,獨自一人。他太謙遜,不願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榜樣,但也有可能他會認為,會有幾個彷徨的靈魂,如飛蛾撲燈般受到她的吸引,會被即時送來,分享他那熱烈的信仰,即最大的滿足只能在精神生活中找到,而他親身以無私克己的精神來行走完善之路,他起的作用就會如同著書活在大庭廣眾演講一樣。

這大概是書中對主人公描繪最為詳盡的一次,但我忍不住吐槽,這個版本的翻譯水平真的很爛。

不可忽略的配角

相較於不是人間煙火的主人公,我更喜歡關注串聯起整本書的另外幾個人物。艾略特和伊莎貝爾這對舅甥。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甚至照見到我們身邊所有人,他們才是在這塵事中謀生的主力軍。

艾略特代表了大部分的男性,伊莎貝爾代表了大部分的女性。起碼他們是大部分人渴望成為的那種人,雖然毛姆他老人家對男主光環照不到的所有其他人,筆鋒都極盡辛辣,但這一點毋庸置疑。

艾略特是從美國到歐洲的一個老油條,把自己裝裱成出身名門望族的紳士,混跡於巴黎的上層社會,他熱衷交際、無宴不歡,始終精神矍鑠的走在社交最前沿,甚至在垂死之際還在惦記著有沒有宴會的請帖。

他洞察社會,閱盡世事,但他對這個世道從不敢掉以輕心,生怕自己苦心經營的地位被年輕後輩們取代,幾乎就是當下打拼在社會上的所有人的縮影。

伊莎貝爾是艾略特的外甥女,是主人公的未婚妻,她發現兩人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之後,明智的選擇以好朋友的身份結束這段婚約。她是一個有決斷的旁觀者。

她像所有女孩子一樣,年輕的時候憧憬一切美好,成家之後渴望幸福,只是男主與她不在一個頻道。

毛姆苦心孤詣的用這些人物來襯托男主,用他超然物外的形象來對比紅男綠女的刻薄、乏味,但這些才是真實的生活。

刀鋒: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交鋒

最後的話

希望自己在40歲的時候,仍然能夠懷著單純的、熾熱的心態,去讀書去探究,可能到時候再翻看這本《刀鋒》,又是不一樣的喟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