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實際上,曹丕繼位的時候曹操給他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由曹操培養起來,忠心擁護曹家的,曹丕當上皇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當皇帝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打遊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曹丕是不能自己提出來的,需要下面的大臣幫他完成。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實際上,曹丕繼位的時候曹操給他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由曹操培養起來,忠心擁護曹家的,曹丕當上皇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當皇帝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打遊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曹丕是不能自己提出來的,需要下面的大臣幫他完成。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在曹丕的親信華歆的帶領下,文武百官聯名上書,要求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漢獻帝怎麼願意將祖宗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可無奈大漢氣數已盡,漢獻帝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而已,無奈之下,只好傳書,要將皇帝禪讓給曹丕。

曹丕是何許人?他的智慧比起他父親曹操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想要的不單單是這個皇位,還要堵住全天下的口舌,於是,一場假惺惺的表演開始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實際上,曹丕繼位的時候曹操給他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由曹操培養起來,忠心擁護曹家的,曹丕當上皇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當皇帝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打遊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曹丕是不能自己提出來的,需要下面的大臣幫他完成。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在曹丕的親信華歆的帶領下,文武百官聯名上書,要求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漢獻帝怎麼願意將祖宗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可無奈大漢氣數已盡,漢獻帝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而已,無奈之下,只好傳書,要將皇帝禪讓給曹丕。

曹丕是何許人?他的智慧比起他父親曹操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想要的不單單是這個皇位,還要堵住全天下的口舌,於是,一場假惺惺的表演開始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漢獻帝下書決定禪讓後,曹丕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自己只想像周公一樣,輔佐天子,等天下一統後就退休歸隱。漢獻帝和臣子都知道這只是曹丕假意推脫的藉口,於是,第二次的禪讓就在不久之後到來了。就這樣,漢獻帝三次禪讓,曹丕三次推辭,直到第四次,曹丕才接受了禪讓,登上皇位。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人,親數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其實很清晰,曹丕派人要了很多次,曹節都沒給,最後沒辦法,才把玉璽扔在臺階下面,曹節是真的不想給嗎?恐怕只是演戲吧。

雖說曹節是漢獻帝的皇后,但是以當時的情況,漢獻帝和曹節很難有感情,或許,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曹節,對漢獻帝監視的可能更大一些。而多次沒有給或許只是做做樣子,如果真的不想給,可以藏起來或者毀掉,雖然不能阻擋曹丕稱帝,但是會讓曹丕的皇帝不完整,而曹節最後扔到了臺階下,很明顯是在給曹丕幫忙。或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節更能反映曹節的想法,當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時,曹節對漢獻帝破口大罵,說:“你說我兄長是篡國之賊,你先祖漢高祖劉邦只是豐沛一嗜酒匹夫,無籍小輩,尚且劫奪秦朝天下。我父親掃清海內,我兄長屢有大功,有何不可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沒有我父親、兄長,你早就粉身碎骨了!”

曹丕從小文武雙全,長大後逐漸開始籌謀爭奪繼承權,是一個比較有心計謀術懂得經營政治的人。他拉攏的謀士比如賈詡,被稱為百計千謀,從無失策。身邊圍繞的也都是名望厚重的人。雖然文采不及曹植出眾,但是卻打敗了曹植,爭奪出位。曹丕登位後開始殘害同仁宗族,心狠決絕,險些逼死曹植。為了登帝直接逼迫獻帝讓位。

曹丕自小熱愛文學,其文學方面頗有造詣。當時他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重視文學研究和發展,寫的詩歌開創了新的詩歌體裁,寫得文章,觀點見解頗為深刻,是歷史上文學批評論的先例。

曹丕在位六年期間做了不少政績:下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廉,重新修建孔子廟宇,復原太學;修復了洛陽,建造了五都;軍事戰略上以防守為主,使得人民有精力生產,讓百姓休息;發展農田,施行新的經濟政策,維護社會治安,糧草充足,國力逐漸強盛;調節魏國階層矛盾,採納意見,建立九品中正制;集中權力,限制後黨外戚權利,壓制藩王,建立相應制度;強化中書省。曹丕短短在位幾年鞏固了魏國的基業,維持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軍事上他兩次親征伐吳、蜀,連諸葛亮、孫權都不敢小覷。但是曹丕伐吳的時候卻沒有采取正確的作戰而是觀望。雖然親征伐吳卻沒有戰功而返。軍事上不如曹操。但曹丕在位期間不停擴張版圖,收服北方鮮卑等部落臣服魏國,阻止東吳來犯,魏朝疆域一直延伸到了蒙古。

可是曹丕在世人的影響中並不好,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篡漢立魏,二是欺負自己的兄弟曹植,一首《七步詩》就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其實,這兩個原因都不算什麼,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站在漢室的立場上,篡了那個糜爛不堪的漢朝,有什麼不好的呢?比如說商代夏,周代商,均是很正常的,東漢末年,漢室氣數已盡,天下大亂,軍閥混戰,誰代替了漢室都是正常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生在帝王家中,兄弟相爭是最常見的,而他又沒把曹植殺了,終算不失文人風範。比唐太宗強多了。而且《七步詩》是不是曹植所作的,還一直存有爭議。因為《七步詩》並未收錄於曹植詩集。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故事時,都非常同情曹植,也對曹丕的狠心表示反感。於是,他們就說:如果曹植能夠當皇帝就好了,他就沒這麼可憐了。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實際上,曹丕繼位的時候曹操給他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由曹操培養起來,忠心擁護曹家的,曹丕當上皇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當皇帝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打遊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曹丕是不能自己提出來的,需要下面的大臣幫他完成。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在曹丕的親信華歆的帶領下,文武百官聯名上書,要求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漢獻帝怎麼願意將祖宗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可無奈大漢氣數已盡,漢獻帝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而已,無奈之下,只好傳書,要將皇帝禪讓給曹丕。

曹丕是何許人?他的智慧比起他父親曹操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想要的不單單是這個皇位,還要堵住全天下的口舌,於是,一場假惺惺的表演開始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漢獻帝下書決定禪讓後,曹丕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自己只想像周公一樣,輔佐天子,等天下一統後就退休歸隱。漢獻帝和臣子都知道這只是曹丕假意推脫的藉口,於是,第二次的禪讓就在不久之後到來了。就這樣,漢獻帝三次禪讓,曹丕三次推辭,直到第四次,曹丕才接受了禪讓,登上皇位。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人,親數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其實很清晰,曹丕派人要了很多次,曹節都沒給,最後沒辦法,才把玉璽扔在臺階下面,曹節是真的不想給嗎?恐怕只是演戲吧。

雖說曹節是漢獻帝的皇后,但是以當時的情況,漢獻帝和曹節很難有感情,或許,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曹節,對漢獻帝監視的可能更大一些。而多次沒有給或許只是做做樣子,如果真的不想給,可以藏起來或者毀掉,雖然不能阻擋曹丕稱帝,但是會讓曹丕的皇帝不完整,而曹節最後扔到了臺階下,很明顯是在給曹丕幫忙。或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節更能反映曹節的想法,當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時,曹節對漢獻帝破口大罵,說:“你說我兄長是篡國之賊,你先祖漢高祖劉邦只是豐沛一嗜酒匹夫,無籍小輩,尚且劫奪秦朝天下。我父親掃清海內,我兄長屢有大功,有何不可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沒有我父親、兄長,你早就粉身碎骨了!”

曹丕從小文武雙全,長大後逐漸開始籌謀爭奪繼承權,是一個比較有心計謀術懂得經營政治的人。他拉攏的謀士比如賈詡,被稱為百計千謀,從無失策。身邊圍繞的也都是名望厚重的人。雖然文采不及曹植出眾,但是卻打敗了曹植,爭奪出位。曹丕登位後開始殘害同仁宗族,心狠決絕,險些逼死曹植。為了登帝直接逼迫獻帝讓位。

曹丕自小熱愛文學,其文學方面頗有造詣。當時他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重視文學研究和發展,寫的詩歌開創了新的詩歌體裁,寫得文章,觀點見解頗為深刻,是歷史上文學批評論的先例。

曹丕在位六年期間做了不少政績:下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廉,重新修建孔子廟宇,復原太學;修復了洛陽,建造了五都;軍事戰略上以防守為主,使得人民有精力生產,讓百姓休息;發展農田,施行新的經濟政策,維護社會治安,糧草充足,國力逐漸強盛;調節魏國階層矛盾,採納意見,建立九品中正制;集中權力,限制後黨外戚權利,壓制藩王,建立相應制度;強化中書省。曹丕短短在位幾年鞏固了魏國的基業,維持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軍事上他兩次親征伐吳、蜀,連諸葛亮、孫權都不敢小覷。但是曹丕伐吳的時候卻沒有采取正確的作戰而是觀望。雖然親征伐吳卻沒有戰功而返。軍事上不如曹操。但曹丕在位期間不停擴張版圖,收服北方鮮卑等部落臣服魏國,阻止東吳來犯,魏朝疆域一直延伸到了蒙古。

可是曹丕在世人的影響中並不好,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篡漢立魏,二是欺負自己的兄弟曹植,一首《七步詩》就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其實,這兩個原因都不算什麼,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站在漢室的立場上,篡了那個糜爛不堪的漢朝,有什麼不好的呢?比如說商代夏,周代商,均是很正常的,東漢末年,漢室氣數已盡,天下大亂,軍閥混戰,誰代替了漢室都是正常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生在帝王家中,兄弟相爭是最常見的,而他又沒把曹植殺了,終算不失文人風範。比唐太宗強多了。而且《七步詩》是不是曹植所作的,還一直存有爭議。因為《七步詩》並未收錄於曹植詩集。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故事時,都非常同情曹植,也對曹丕的狠心表示反感。於是,他們就說:如果曹植能夠當皇帝就好了,他就沒這麼可憐了。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未必。

皇帝,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做一個皇帝,首先就要有狠勁,能夠下得去手,這一點曹丕是合格的。

有人說:曹植又沒真正做過皇帝,你怎麼知道他不行?

的確,曹植沒有這個機會,我們不能下定論。但是,我們可以找幾個和他類似的皇帝來借鑑一下。

曹植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實際上,曹丕繼位的時候曹操給他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由曹操培養起來,忠心擁護曹家的,曹丕當上皇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當皇帝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打遊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曹丕是不能自己提出來的,需要下面的大臣幫他完成。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在曹丕的親信華歆的帶領下,文武百官聯名上書,要求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漢獻帝怎麼願意將祖宗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可無奈大漢氣數已盡,漢獻帝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而已,無奈之下,只好傳書,要將皇帝禪讓給曹丕。

曹丕是何許人?他的智慧比起他父親曹操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想要的不單單是這個皇位,還要堵住全天下的口舌,於是,一場假惺惺的表演開始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漢獻帝下書決定禪讓後,曹丕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自己只想像周公一樣,輔佐天子,等天下一統後就退休歸隱。漢獻帝和臣子都知道這只是曹丕假意推脫的藉口,於是,第二次的禪讓就在不久之後到來了。就這樣,漢獻帝三次禪讓,曹丕三次推辭,直到第四次,曹丕才接受了禪讓,登上皇位。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人,親數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其實很清晰,曹丕派人要了很多次,曹節都沒給,最後沒辦法,才把玉璽扔在臺階下面,曹節是真的不想給嗎?恐怕只是演戲吧。

雖說曹節是漢獻帝的皇后,但是以當時的情況,漢獻帝和曹節很難有感情,或許,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曹節,對漢獻帝監視的可能更大一些。而多次沒有給或許只是做做樣子,如果真的不想給,可以藏起來或者毀掉,雖然不能阻擋曹丕稱帝,但是會讓曹丕的皇帝不完整,而曹節最後扔到了臺階下,很明顯是在給曹丕幫忙。或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節更能反映曹節的想法,當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時,曹節對漢獻帝破口大罵,說:“你說我兄長是篡國之賊,你先祖漢高祖劉邦只是豐沛一嗜酒匹夫,無籍小輩,尚且劫奪秦朝天下。我父親掃清海內,我兄長屢有大功,有何不可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沒有我父親、兄長,你早就粉身碎骨了!”

曹丕從小文武雙全,長大後逐漸開始籌謀爭奪繼承權,是一個比較有心計謀術懂得經營政治的人。他拉攏的謀士比如賈詡,被稱為百計千謀,從無失策。身邊圍繞的也都是名望厚重的人。雖然文采不及曹植出眾,但是卻打敗了曹植,爭奪出位。曹丕登位後開始殘害同仁宗族,心狠決絕,險些逼死曹植。為了登帝直接逼迫獻帝讓位。

曹丕自小熱愛文學,其文學方面頗有造詣。當時他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重視文學研究和發展,寫的詩歌開創了新的詩歌體裁,寫得文章,觀點見解頗為深刻,是歷史上文學批評論的先例。

曹丕在位六年期間做了不少政績:下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廉,重新修建孔子廟宇,復原太學;修復了洛陽,建造了五都;軍事戰略上以防守為主,使得人民有精力生產,讓百姓休息;發展農田,施行新的經濟政策,維護社會治安,糧草充足,國力逐漸強盛;調節魏國階層矛盾,採納意見,建立九品中正制;集中權力,限制後黨外戚權利,壓制藩王,建立相應制度;強化中書省。曹丕短短在位幾年鞏固了魏國的基業,維持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軍事上他兩次親征伐吳、蜀,連諸葛亮、孫權都不敢小覷。但是曹丕伐吳的時候卻沒有采取正確的作戰而是觀望。雖然親征伐吳卻沒有戰功而返。軍事上不如曹操。但曹丕在位期間不停擴張版圖,收服北方鮮卑等部落臣服魏國,阻止東吳來犯,魏朝疆域一直延伸到了蒙古。

可是曹丕在世人的影響中並不好,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篡漢立魏,二是欺負自己的兄弟曹植,一首《七步詩》就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其實,這兩個原因都不算什麼,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站在漢室的立場上,篡了那個糜爛不堪的漢朝,有什麼不好的呢?比如說商代夏,周代商,均是很正常的,東漢末年,漢室氣數已盡,天下大亂,軍閥混戰,誰代替了漢室都是正常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生在帝王家中,兄弟相爭是最常見的,而他又沒把曹植殺了,終算不失文人風範。比唐太宗強多了。而且《七步詩》是不是曹植所作的,還一直存有爭議。因為《七步詩》並未收錄於曹植詩集。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故事時,都非常同情曹植,也對曹丕的狠心表示反感。於是,他們就說:如果曹植能夠當皇帝就好了,他就沒這麼可憐了。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未必。

皇帝,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做一個皇帝,首先就要有狠勁,能夠下得去手,這一點曹丕是合格的。

有人說:曹植又沒真正做過皇帝,你怎麼知道他不行?

的確,曹植沒有這個機會,我們不能下定論。但是,我們可以找幾個和他類似的皇帝來借鑑一下。

曹植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文采好,是個藝術家。

歷史上還有哪些藝術家皇帝?

熟悉歷史的應該就都知道了吧?最著名的三個藝術家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

這三個皇帝最終的結局怎樣?

簡直不能更一致:亡國,被俘,在屈辱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再回來想想,曹植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吧?陳朝的北方有大隋、南唐的北方有大宋、北宋的北方有大金。而曹植的國家,面對如狼似虎的劉備和孫權。讓他坐江山?可就不好說會怎樣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實際上,曹丕繼位的時候曹操給他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由曹操培養起來,忠心擁護曹家的,曹丕當上皇帝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當皇帝這件事,畢竟不是過家家打遊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曹丕是不能自己提出來的,需要下面的大臣幫他完成。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在曹丕的親信華歆的帶領下,文武百官聯名上書,要求漢獻帝將皇位讓給曹丕。漢獻帝怎麼願意將祖宗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可無奈大漢氣數已盡,漢獻帝也不過是個傀儡皇帝而已,無奈之下,只好傳書,要將皇帝禪讓給曹丕。

曹丕是何許人?他的智慧比起他父親曹操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想要的不單單是這個皇位,還要堵住全天下的口舌,於是,一場假惺惺的表演開始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漢獻帝下書決定禪讓後,曹丕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自己只想像周公一樣,輔佐天子,等天下一統後就退休歸隱。漢獻帝和臣子都知道這只是曹丕假意推脫的藉口,於是,第二次的禪讓就在不久之後到來了。就這樣,漢獻帝三次禪讓,曹丕三次推辭,直到第四次,曹丕才接受了禪讓,登上皇位。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人,親數讓之,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其實很清晰,曹丕派人要了很多次,曹節都沒給,最後沒辦法,才把玉璽扔在臺階下面,曹節是真的不想給嗎?恐怕只是演戲吧。

雖說曹節是漢獻帝的皇后,但是以當時的情況,漢獻帝和曹節很難有感情,或許,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曹節,對漢獻帝監視的可能更大一些。而多次沒有給或許只是做做樣子,如果真的不想給,可以藏起來或者毀掉,雖然不能阻擋曹丕稱帝,但是會讓曹丕的皇帝不完整,而曹節最後扔到了臺階下,很明顯是在給曹丕幫忙。或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節更能反映曹節的想法,當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時,曹節對漢獻帝破口大罵,說:“你說我兄長是篡國之賊,你先祖漢高祖劉邦只是豐沛一嗜酒匹夫,無籍小輩,尚且劫奪秦朝天下。我父親掃清海內,我兄長屢有大功,有何不可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沒有我父親、兄長,你早就粉身碎骨了!”

曹丕從小文武雙全,長大後逐漸開始籌謀爭奪繼承權,是一個比較有心計謀術懂得經營政治的人。他拉攏的謀士比如賈詡,被稱為百計千謀,從無失策。身邊圍繞的也都是名望厚重的人。雖然文采不及曹植出眾,但是卻打敗了曹植,爭奪出位。曹丕登位後開始殘害同仁宗族,心狠決絕,險些逼死曹植。為了登帝直接逼迫獻帝讓位。

曹丕自小熱愛文學,其文學方面頗有造詣。當時他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重視文學研究和發展,寫的詩歌開創了新的詩歌體裁,寫得文章,觀點見解頗為深刻,是歷史上文學批評論的先例。

曹丕在位六年期間做了不少政績:下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廉,重新修建孔子廟宇,復原太學;修復了洛陽,建造了五都;軍事戰略上以防守為主,使得人民有精力生產,讓百姓休息;發展農田,施行新的經濟政策,維護社會治安,糧草充足,國力逐漸強盛;調節魏國階層矛盾,採納意見,建立九品中正制;集中權力,限制後黨外戚權利,壓制藩王,建立相應制度;強化中書省。曹丕短短在位幾年鞏固了魏國的基業,維持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軍事上他兩次親征伐吳、蜀,連諸葛亮、孫權都不敢小覷。但是曹丕伐吳的時候卻沒有采取正確的作戰而是觀望。雖然親征伐吳卻沒有戰功而返。軍事上不如曹操。但曹丕在位期間不停擴張版圖,收服北方鮮卑等部落臣服魏國,阻止東吳來犯,魏朝疆域一直延伸到了蒙古。

可是曹丕在世人的影響中並不好,為什麼呢,原因有二:一是篡漢立魏,二是欺負自己的兄弟曹植,一首《七步詩》就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其實,這兩個原因都不算什麼,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站在漢室的立場上,篡了那個糜爛不堪的漢朝,有什麼不好的呢?比如說商代夏,周代商,均是很正常的,東漢末年,漢室氣數已盡,天下大亂,軍閥混戰,誰代替了漢室都是正常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生在帝王家中,兄弟相爭是最常見的,而他又沒把曹植殺了,終算不失文人風範。比唐太宗強多了。而且《七步詩》是不是曹植所作的,還一直存有爭議。因為《七步詩》並未收錄於曹植詩集。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故事時,都非常同情曹植,也對曹丕的狠心表示反感。於是,他們就說:如果曹植能夠當皇帝就好了,他就沒這麼可憐了。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未必。

皇帝,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做一個皇帝,首先就要有狠勁,能夠下得去手,這一點曹丕是合格的。

有人說:曹植又沒真正做過皇帝,你怎麼知道他不行?

的確,曹植沒有這個機會,我們不能下定論。但是,我們可以找幾個和他類似的皇帝來借鑑一下。

曹植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文采好,是個藝術家。

歷史上還有哪些藝術家皇帝?

熟悉歷史的應該就都知道了吧?最著名的三個藝術家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

這三個皇帝最終的結局怎樣?

簡直不能更一致:亡國,被俘,在屈辱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再回來想想,曹植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吧?陳朝的北方有大隋、南唐的北方有大宋、北宋的北方有大金。而曹植的國家,面對如狼似虎的劉備和孫權。讓他坐江山?可就不好說會怎樣了。

曹丕如果沒有戰勝曹植贏得皇位,那麼魏國曆史會改寫嗎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皇帝真不是一個好的工作。他們太容易沉溺在某一個世界中,導致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和責任,才有了那樣的結局。

如果曹植真的做了皇帝,最終被滅國做了俘虜。那麼,不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對待曹植,恐怕都不會像曹丕那樣還給一個做七步詩的機會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