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春雨医生 春雨醫生 2017-11-17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全球糖尿病最集中的地方,約有1.09億患者,接近總人口的10%。此外,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佔總人口的50%。也就是說每10箇中國人裡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2人中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值得我們警醒,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患糖尿病呢?現在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根據現有研究,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一. 咱們老百姓,基因不太好

總體來說,由於基因的原因,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論文提到,科學家發現很多亞洲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並不像西方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那樣肥胖。他們對日本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族進行了基因分析,結果發現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基因KCNJ15突變的佔10.2%,而在健康人中,這種基因突變僅佔6.1%。研究人員說,不論胖瘦,KCNJ15基因突變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7倍。而在非肥胖人群中,KCNJ15基因變異者的患病風險則為正常人的2.5倍。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丹麥,不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出現上述基因變異的比率均不到2%。研究人員分析推測KCNJ15變異率在亞洲人中較高。

總結一下,就是KCNJ15基因變異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大,而亞洲人該基因變異的比率很可能高於歐洲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全球糖尿病最集中的地方,約有1.09億患者,接近總人口的10%。此外,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佔總人口的50%。也就是說每10箇中國人裡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2人中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值得我們警醒,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患糖尿病呢?現在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根據現有研究,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一. 咱們老百姓,基因不太好

總體來說,由於基因的原因,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論文提到,科學家發現很多亞洲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並不像西方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那樣肥胖。他們對日本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族進行了基因分析,結果發現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基因KCNJ15突變的佔10.2%,而在健康人中,這種基因突變僅佔6.1%。研究人員說,不論胖瘦,KCNJ15基因突變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7倍。而在非肥胖人群中,KCNJ15基因變異者的患病風險則為正常人的2.5倍。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丹麥,不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出現上述基因變異的比率均不到2%。研究人員分析推測KCNJ15變異率在亞洲人中較高。

總結一下,就是KCNJ15基因變異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大,而亞洲人該基因變異的比率很可能高於歐洲人。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二. 肌肉少,肚子裡油多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即便亞洲的超重肥胖人口比例相對西方較低,但是患糖尿病的比例卻更高。

風險比較高可能是因為亞洲人體內肌肉更少,而腹部脂肪更多,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更高。有研究顯示,儘管印度新生兒的平均體重較白人新生兒低,但印度新生兒體內脂肪和胰島素水平更高。科學家測量不同人種的脂肪發現,同是健康體重的亞洲成年人與歐洲人相比,腹腔內器官周圍的脂肪更多。

所以對我們來講僅僅評價體重是否正常遠遠不夠,還需要測量腰圍,來更精準地預測糖尿病風險。對於所有亞洲人而言,女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80釐米以下,男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90釐米以下。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全球糖尿病最集中的地方,約有1.09億患者,接近總人口的10%。此外,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佔總人口的50%。也就是說每10箇中國人裡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2人中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值得我們警醒,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患糖尿病呢?現在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根據現有研究,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一. 咱們老百姓,基因不太好

總體來說,由於基因的原因,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論文提到,科學家發現很多亞洲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並不像西方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那樣肥胖。他們對日本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族進行了基因分析,結果發現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基因KCNJ15突變的佔10.2%,而在健康人中,這種基因突變僅佔6.1%。研究人員說,不論胖瘦,KCNJ15基因突變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7倍。而在非肥胖人群中,KCNJ15基因變異者的患病風險則為正常人的2.5倍。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丹麥,不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出現上述基因變異的比率均不到2%。研究人員分析推測KCNJ15變異率在亞洲人中較高。

總結一下,就是KCNJ15基因變異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大,而亞洲人該基因變異的比率很可能高於歐洲人。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二. 肌肉少,肚子裡油多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即便亞洲的超重肥胖人口比例相對西方較低,但是患糖尿病的比例卻更高。

風險比較高可能是因為亞洲人體內肌肉更少,而腹部脂肪更多,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更高。有研究顯示,儘管印度新生兒的平均體重較白人新生兒低,但印度新生兒體內脂肪和胰島素水平更高。科學家測量不同人種的脂肪發現,同是健康體重的亞洲成年人與歐洲人相比,腹腔內器官周圍的脂肪更多。

所以對我們來講僅僅評價體重是否正常遠遠不夠,還需要測量腰圍,來更精準地預測糖尿病風險。對於所有亞洲人而言,女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80釐米以下,男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90釐米以下。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三.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門

不良的生活方式絕對和糖尿病脫不了干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6點:

  1. 城市化和現代化導致走路少,騎自行車少,日常體力活動少;

  2. 成年男性經常吸菸,吸菸與較高的腹部脂肪相關,可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3. 糧食消費從粗糧轉向細糧,白米、白麵及其他精製穀物佔據主要位置;

  4. 由於全球化進程,快餐更為常見和廣泛。在一項對43000多名中國人進行的研究中,那些每週吃2次以上西式快餐的人與那些食用快餐頻次更低或不吃快餐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27%;

  5. 科學孕產普及率低。母親懷孕時的營養不良和超重意味著當寶寶長大後,會更容易發生高血糖;

  6. 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空氣汙染也可能增加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全球糖尿病最集中的地方,約有1.09億患者,接近總人口的10%。此外,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佔總人口的50%。也就是說每10箇中國人裡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2人中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值得我們警醒,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患糖尿病呢?現在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根據現有研究,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一. 咱們老百姓,基因不太好

總體來說,由於基因的原因,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論文提到,科學家發現很多亞洲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並不像西方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那樣肥胖。他們對日本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族進行了基因分析,結果發現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基因KCNJ15突變的佔10.2%,而在健康人中,這種基因突變僅佔6.1%。研究人員說,不論胖瘦,KCNJ15基因突變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7倍。而在非肥胖人群中,KCNJ15基因變異者的患病風險則為正常人的2.5倍。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丹麥,不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出現上述基因變異的比率均不到2%。研究人員分析推測KCNJ15變異率在亞洲人中較高。

總結一下,就是KCNJ15基因變異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大,而亞洲人該基因變異的比率很可能高於歐洲人。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二. 肌肉少,肚子裡油多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即便亞洲的超重肥胖人口比例相對西方較低,但是患糖尿病的比例卻更高。

風險比較高可能是因為亞洲人體內肌肉更少,而腹部脂肪更多,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更高。有研究顯示,儘管印度新生兒的平均體重較白人新生兒低,但印度新生兒體內脂肪和胰島素水平更高。科學家測量不同人種的脂肪發現,同是健康體重的亞洲成年人與歐洲人相比,腹腔內器官周圍的脂肪更多。

所以對我們來講僅僅評價體重是否正常遠遠不夠,還需要測量腰圍,來更精準地預測糖尿病風險。對於所有亞洲人而言,女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80釐米以下,男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90釐米以下。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三.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門

不良的生活方式絕對和糖尿病脫不了干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6點:

  1. 城市化和現代化導致走路少,騎自行車少,日常體力活動少;

  2. 成年男性經常吸菸,吸菸與較高的腹部脂肪相關,可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3. 糧食消費從粗糧轉向細糧,白米、白麵及其他精製穀物佔據主要位置;

  4. 由於全球化進程,快餐更為常見和廣泛。在一項對43000多名中國人進行的研究中,那些每週吃2次以上西式快餐的人與那些食用快餐頻次更低或不吃快餐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27%;

  5. 科學孕產普及率低。母親懷孕時的營養不良和超重意味著當寶寶長大後,會更容易發生高血糖;

  6. 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空氣汙染也可能增加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風險。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最後,春雨君提醒大家,以目前的科學手段,我們無法改變基因,但也不用怨天尤人,每個人都可以改變生活方式,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

1. Chan JC, Malik V, Jia W, et al. Diabetes in Asia: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athophysiology. JAMA. 2009;301(20):2129-2140.

2. Koji Okamoto,Naoko Iwasak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KCNJ15 as a Susceptibility Gene in Asi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8 January 2010

3. Yajnik CS, Lubree HG, Rege SS, et al. Adiposity and hyperinsulinemia in Indians are present at birth.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87(12):5575-5580.

4. Hu FB. Globalization of diabetes: The role of diet, lifestyle, and genes. Diabetes Care. 2011;34(6):1249-1257.

5. Li Y, He Y, Qi L, et al. Exposure to the Chinese famine in early life and the risk of hyperglyc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in adulthood. Diabetes. 2010;59:2400-2406.

文:大王

題圖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全球糖尿病最集中的地方,約有1.09億患者,接近總人口的10%。此外,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佔總人口的50%。也就是說每10箇中國人裡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2人中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值得我們警醒,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患糖尿病呢?現在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根據現有研究,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一. 咱們老百姓,基因不太好

總體來說,由於基因的原因,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論文提到,科學家發現很多亞洲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並不像西方國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那樣肥胖。他們對日本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族進行了基因分析,結果發現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基因KCNJ15突變的佔10.2%,而在健康人中,這種基因突變僅佔6.1%。研究人員說,不論胖瘦,KCNJ15基因突變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7倍。而在非肥胖人群中,KCNJ15基因變異者的患病風險則為正常人的2.5倍。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丹麥,不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人,出現上述基因變異的比率均不到2%。研究人員分析推測KCNJ15變異率在亞洲人中較高。

總結一下,就是KCNJ15基因變異者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大,而亞洲人該基因變異的比率很可能高於歐洲人。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二. 肌肉少,肚子裡油多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即便亞洲的超重肥胖人口比例相對西方較低,但是患糖尿病的比例卻更高。

風險比較高可能是因為亞洲人體內肌肉更少,而腹部脂肪更多,出現胰島素抵抗的風險更高。有研究顯示,儘管印度新生兒的平均體重較白人新生兒低,但印度新生兒體內脂肪和胰島素水平更高。科學家測量不同人種的脂肪發現,同是健康體重的亞洲成年人與歐洲人相比,腹腔內器官周圍的脂肪更多。

所以對我們來講僅僅評價體重是否正常遠遠不夠,還需要測量腰圍,來更精準地預測糖尿病風險。對於所有亞洲人而言,女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80釐米以下,男性最好將腰圍控制在90釐米以下。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三.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門

不良的生活方式絕對和糖尿病脫不了干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飲食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6點:

  1. 城市化和現代化導致走路少,騎自行車少,日常體力活動少;

  2. 成年男性經常吸菸,吸菸與較高的腹部脂肪相關,可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3. 糧食消費從粗糧轉向細糧,白米、白麵及其他精製穀物佔據主要位置;

  4. 由於全球化進程,快餐更為常見和廣泛。在一項對43000多名中國人進行的研究中,那些每週吃2次以上西式快餐的人與那些食用快餐頻次更低或不吃快餐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27%;

  5. 科學孕產普及率低。母親懷孕時的營養不良和超重意味著當寶寶長大後,會更容易發生高血糖;

  6. 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空氣汙染也可能增加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風險。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

最後,春雨君提醒大家,以目前的科學手段,我們無法改變基因,但也不用怨天尤人,每個人都可以改變生活方式,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

1. Chan JC, Malik V, Jia W, et al. Diabetes in Asia: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athophysiology. JAMA. 2009;301(20):2129-2140.

2. Koji Okamoto,Naoko Iwasak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KCNJ15 as a Susceptibility Gene in Asi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8 January 2010

3. Yajnik CS, Lubree HG, Rege SS, et al. Adiposity and hyperinsulinemia in Indians are present at birth.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87(12):5575-5580.

4. Hu FB. Globalization of diabetes: The role of diet, lifestyle, and genes. Diabetes Care. 2011;34(6):1249-1257.

5. Li Y, He Y, Qi L, et al. Exposure to the Chinese famine in early life and the risk of hyperglyc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in adulthood. Diabetes. 2010;59:2400-2406.

文:大王

題圖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肚子圓滾滾是富態的象徵?當心!肚子太胖患這種病的風險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