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闖王進京

雖然活了下來,但王世德的內心卻十分痛苦,臣子、丈夫、父親、兒子等等這些身份賦予他的意義在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大難不死的他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不得不說王世德是幸運的,因為他很快意識到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見證者,崇禎朝舊事的見證者,錦衣衛後事的見證者以及明清交替的見證者,他需要活下來,做點什麼。既然刀光劍影已經遠去,不如以筆為刀,讓後人不只看到亂世兵鋒,還能明瞭寒光後的真相與無奈,於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寫下了《崇禎遺錄》一書。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闖王進京

雖然活了下來,但王世德的內心卻十分痛苦,臣子、丈夫、父親、兒子等等這些身份賦予他的意義在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大難不死的他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不得不說王世德是幸運的,因為他很快意識到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見證者,崇禎朝舊事的見證者,錦衣衛後事的見證者以及明清交替的見證者,他需要活下來,做點什麼。既然刀光劍影已經遠去,不如以筆為刀,讓後人不只看到亂世兵鋒,還能明瞭寒光後的真相與無奈,於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寫下了《崇禎遺錄》一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崇禎遺錄》

此書以當時的事實和王世德所知的內幕出發,對野史散記中的一些虛妄荒謬之處進行了補正。由於崇禎帝對群臣苛刻寡恩,在朝臣的任用上也有些急功近利,很多明朝遺臣在自己的著作中對他都頗有微詞,甚至肆意誹謗,而王世德則在書中用親身經歷駁斥了此類不實之語,並進一步揭露出明末朝堂的朋黨之爭和貪墨橫行。這些自稱“正臣”的老爺為了不同派系的利益勾心鬥角、機關算盡,與宮內的宦官們相互攻訐傾軋,絲毫不把大明的危亡放在心裡。上行下效,守衛京城的部隊也多是市井遊民與豪門世家組成,不僅紀律鬆懈渙散,更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在農民起義軍的真刀真槍下自然不堪一擊、潰不成軍,都城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闖王進京

雖然活了下來,但王世德的內心卻十分痛苦,臣子、丈夫、父親、兒子等等這些身份賦予他的意義在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大難不死的他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不得不說王世德是幸運的,因為他很快意識到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見證者,崇禎朝舊事的見證者,錦衣衛後事的見證者以及明清交替的見證者,他需要活下來,做點什麼。既然刀光劍影已經遠去,不如以筆為刀,讓後人不只看到亂世兵鋒,還能明瞭寒光後的真相與無奈,於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寫下了《崇禎遺錄》一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崇禎遺錄》

此書以當時的事實和王世德所知的內幕出發,對野史散記中的一些虛妄荒謬之處進行了補正。由於崇禎帝對群臣苛刻寡恩,在朝臣的任用上也有些急功近利,很多明朝遺臣在自己的著作中對他都頗有微詞,甚至肆意誹謗,而王世德則在書中用親身經歷駁斥了此類不實之語,並進一步揭露出明末朝堂的朋黨之爭和貪墨橫行。這些自稱“正臣”的老爺為了不同派系的利益勾心鬥角、機關算盡,與宮內的宦官們相互攻訐傾軋,絲毫不把大明的危亡放在心裡。上行下效,守衛京城的部隊也多是市井遊民與豪門世家組成,不僅紀律鬆懈渙散,更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在農民起義軍的真刀真槍下自然不堪一擊、潰不成軍,都城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東林黨

當然,王世德也沒有忘了他的錦衣衛同僚們,在書中對他們之後的遭遇也有記載。王世德的頂頭上司、崇禎朝的錦衣衛掌印都督駱養性毫無氣節,先投降了李自成,“拷餉”時獻銀三萬兩得免一死。在清朝入京時又立刻降清,將多爾袞迎到明宮武英殿,率眾朝見,卻只落了個綠營中層將領職位,終身都未受到清廷信任。駱養性的手下,堂上指揮王鵬翀和喬可用,也花錢逃過一死,先後降清。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闖王進京

雖然活了下來,但王世德的內心卻十分痛苦,臣子、丈夫、父親、兒子等等這些身份賦予他的意義在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大難不死的他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不得不說王世德是幸運的,因為他很快意識到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見證者,崇禎朝舊事的見證者,錦衣衛後事的見證者以及明清交替的見證者,他需要活下來,做點什麼。既然刀光劍影已經遠去,不如以筆為刀,讓後人不只看到亂世兵鋒,還能明瞭寒光後的真相與無奈,於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寫下了《崇禎遺錄》一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崇禎遺錄》

此書以當時的事實和王世德所知的內幕出發,對野史散記中的一些虛妄荒謬之處進行了補正。由於崇禎帝對群臣苛刻寡恩,在朝臣的任用上也有些急功近利,很多明朝遺臣在自己的著作中對他都頗有微詞,甚至肆意誹謗,而王世德則在書中用親身經歷駁斥了此類不實之語,並進一步揭露出明末朝堂的朋黨之爭和貪墨橫行。這些自稱“正臣”的老爺為了不同派系的利益勾心鬥角、機關算盡,與宮內的宦官們相互攻訐傾軋,絲毫不把大明的危亡放在心裡。上行下效,守衛京城的部隊也多是市井遊民與豪門世家組成,不僅紀律鬆懈渙散,更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在農民起義軍的真刀真槍下自然不堪一擊、潰不成軍,都城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東林黨

當然,王世德也沒有忘了他的錦衣衛同僚們,在書中對他們之後的遭遇也有記載。王世德的頂頭上司、崇禎朝的錦衣衛掌印都督駱養性毫無氣節,先投降了李自成,“拷餉”時獻銀三萬兩得免一死。在清朝入京時又立刻降清,將多爾袞迎到明宮武英殿,率眾朝見,卻只落了個綠營中層將領職位,終身都未受到清廷信任。駱養性的手下,堂上指揮王鵬翀和喬可用,也花錢逃過一死,先後降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入關

指揮使以下諸官則多是在“拷餉”時被打死,或者在城破時自殺,或隱沒民間。可見,以“天子親軍”自居的錦衣衛在防禦李自成的過程中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其高層還輕易拋棄了自己效忠的大明,轉頭便侍奉了新主子,隱居的王世德算是徹底和他們分道揚鑣。但清廷卻也沒有廢棄這個機構,順治初年,錦衣衛仍沿用原名,但取消了錦衣衛偵緝、司獄的職能,只管理皇帝儀仗隊伍。宗人府和內務府建立後,清廷派輔國將軍錫翰以內大臣總理負責錦衣衛的全權事宜。自此,錦衣衛從皇帝直屬變為宗室的從屬機構,隨後改名為鑾儀衛,專門負責皇帝的儀仗,這一職能也一直延續了下來。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闖王進京

雖然活了下來,但王世德的內心卻十分痛苦,臣子、丈夫、父親、兒子等等這些身份賦予他的意義在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大難不死的他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不得不說王世德是幸運的,因為他很快意識到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見證者,崇禎朝舊事的見證者,錦衣衛後事的見證者以及明清交替的見證者,他需要活下來,做點什麼。既然刀光劍影已經遠去,不如以筆為刀,讓後人不只看到亂世兵鋒,還能明瞭寒光後的真相與無奈,於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寫下了《崇禎遺錄》一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崇禎遺錄》

此書以當時的事實和王世德所知的內幕出發,對野史散記中的一些虛妄荒謬之處進行了補正。由於崇禎帝對群臣苛刻寡恩,在朝臣的任用上也有些急功近利,很多明朝遺臣在自己的著作中對他都頗有微詞,甚至肆意誹謗,而王世德則在書中用親身經歷駁斥了此類不實之語,並進一步揭露出明末朝堂的朋黨之爭和貪墨橫行。這些自稱“正臣”的老爺為了不同派系的利益勾心鬥角、機關算盡,與宮內的宦官們相互攻訐傾軋,絲毫不把大明的危亡放在心裡。上行下效,守衛京城的部隊也多是市井遊民與豪門世家組成,不僅紀律鬆懈渙散,更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在農民起義軍的真刀真槍下自然不堪一擊、潰不成軍,都城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東林黨

當然,王世德也沒有忘了他的錦衣衛同僚們,在書中對他們之後的遭遇也有記載。王世德的頂頭上司、崇禎朝的錦衣衛掌印都督駱養性毫無氣節,先投降了李自成,“拷餉”時獻銀三萬兩得免一死。在清朝入京時又立刻降清,將多爾袞迎到明宮武英殿,率眾朝見,卻只落了個綠營中層將領職位,終身都未受到清廷信任。駱養性的手下,堂上指揮王鵬翀和喬可用,也花錢逃過一死,先後降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入關

指揮使以下諸官則多是在“拷餉”時被打死,或者在城破時自殺,或隱沒民間。可見,以“天子親軍”自居的錦衣衛在防禦李自成的過程中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其高層還輕易拋棄了自己效忠的大明,轉頭便侍奉了新主子,隱居的王世德算是徹底和他們分道揚鑣。但清廷卻也沒有廢棄這個機構,順治初年,錦衣衛仍沿用原名,但取消了錦衣衛偵緝、司獄的職能,只管理皇帝儀仗隊伍。宗人府和內務府建立後,清廷派輔國將軍錫翰以內大臣總理負責錦衣衛的全權事宜。自此,錦衣衛從皇帝直屬變為宗室的從屬機構,隨後改名為鑾儀衛,專門負責皇帝的儀仗,這一職能也一直延續了下來。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清儀鑾衛駐地

然而,這一切和隱居著史的王世德都再無瓜葛。有人覺得他沒有為崇禎帝死節,是因懦弱而放棄自己的職責;有人卻認為他澄清史實,讓忠奸善惡不再難辨,反而是一種盡忠的方式,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導語:錦衣衛算是明朝歷史中最常出現的群體之一,身負要務的他們在大明的權力體系中有著超然的地位。曾有一位“世受皇恩”錦衣衛在明亡後卻選擇放下佩刀,轉而用另一種方式盡忠。他到底做了什麼?千風君為你一一道來。

這位錦衣衛叫做王世德,他生於官宦之家,從父親那襲了錦衣衛僉事一職。明末時,錦衣衛鎮撫、指揮等職已經逐漸變為用來賞賜的虛職。因此,王世德雖是正四品的指揮使僉事,但是否處理具體事務並不清楚,加之崇禎帝剷除閹黨後,也限制了錦衣衛的勢力。此時的錦衣衛沒有了當年的“巡查緝捕”、“專管詔獄”的威風,但畢竟是“天子親軍”,王世德作為其中一員,除了在皇帝身邊執行保衛、儀仗等任務,也頻繁遊走在皇城內外、將相身邊,對崇禎朝的大事件自然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也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大明王朝的興衰氣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錦衣衛軍官

然而,王世德並沒有料到變化來得如此迅速,一年之內,李自成進京,清兵南下入關。曾經維繫整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披髮自縊而亡。幾乎就在同時,王世德家的大部分女眷都自殺殉國。他正要揮刀自刎,卻被僕人拼死攔下。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闖王進京

雖然活了下來,但王世德的內心卻十分痛苦,臣子、丈夫、父親、兒子等等這些身份賦予他的意義在一瞬間全都消失了,大難不死的他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不得不說王世德是幸運的,因為他很快意識到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見證者,崇禎朝舊事的見證者,錦衣衛後事的見證者以及明清交替的見證者,他需要活下來,做點什麼。既然刀光劍影已經遠去,不如以筆為刀,讓後人不只看到亂世兵鋒,還能明瞭寒光後的真相與無奈,於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寫下了《崇禎遺錄》一書。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崇禎遺錄》

此書以當時的事實和王世德所知的內幕出發,對野史散記中的一些虛妄荒謬之處進行了補正。由於崇禎帝對群臣苛刻寡恩,在朝臣的任用上也有些急功近利,很多明朝遺臣在自己的著作中對他都頗有微詞,甚至肆意誹謗,而王世德則在書中用親身經歷駁斥了此類不實之語,並進一步揭露出明末朝堂的朋黨之爭和貪墨橫行。這些自稱“正臣”的老爺為了不同派系的利益勾心鬥角、機關算盡,與宮內的宦官們相互攻訐傾軋,絲毫不把大明的危亡放在心裡。上行下效,守衛京城的部隊也多是市井遊民與豪門世家組成,不僅紀律鬆懈渙散,更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在農民起義軍的真刀真槍下自然不堪一擊、潰不成軍,都城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東林黨

當然,王世德也沒有忘了他的錦衣衛同僚們,在書中對他們之後的遭遇也有記載。王世德的頂頭上司、崇禎朝的錦衣衛掌印都督駱養性毫無氣節,先投降了李自成,“拷餉”時獻銀三萬兩得免一死。在清朝入京時又立刻降清,將多爾袞迎到明宮武英殿,率眾朝見,卻只落了個綠營中層將領職位,終身都未受到清廷信任。駱養性的手下,堂上指揮王鵬翀和喬可用,也花錢逃過一死,先後降清。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入關

指揮使以下諸官則多是在“拷餉”時被打死,或者在城破時自殺,或隱沒民間。可見,以“天子親軍”自居的錦衣衛在防禦李自成的過程中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其高層還輕易拋棄了自己效忠的大明,轉頭便侍奉了新主子,隱居的王世德算是徹底和他們分道揚鑣。但清廷卻也沒有廢棄這個機構,順治初年,錦衣衛仍沿用原名,但取消了錦衣衛偵緝、司獄的職能,只管理皇帝儀仗隊伍。宗人府和內務府建立後,清廷派輔國將軍錫翰以內大臣總理負責錦衣衛的全權事宜。自此,錦衣衛從皇帝直屬變為宗室的從屬機構,隨後改名為鑾儀衛,專門負責皇帝的儀仗,這一職能也一直延續了下來。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清儀鑾衛駐地

然而,這一切和隱居著史的王世德都再無瓜葛。有人覺得他沒有為崇禎帝死節,是因懦弱而放棄自己的職責;有人卻認為他澄清史實,讓忠奸善惡不再難辨,反而是一種盡忠的方式,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他曾是一名“世受皇恩”的錦衣衛,明亡後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盡忠

崇禎帝

各位對王世德的行為有怎樣的看法,歡迎評論。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