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建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

關於袁崇煥的功過是非,數百年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一方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足以抵抗滿清入侵的國家棟梁,擎天一柱,崇禎皇帝殺他是自毀長城,就如南宋趙構殺害岳飛一般,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如金庸小說《碧血劍》持此觀點。金庸還撰寫專文《袁崇煥評傳》,表示對他的崇敬。

另一派則認為:袁崇煥的戰功全系誇大吹牛,掩敗為勝。他其實是個唯利是圖的軍閥,擅殺大將毛文龍,又與滿清私下議和,被處死是罪有應得;也正是他的欺君誤國,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近年來,明末網絡歷史學家多持此論。

事實上,袁崇煥的權力來源是大明朝廷中樞的任命,是明朝中樞派遣到遼鎮或說關寧軍事集團的一個代表。而任何軍閥,其權力來源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集團,以軍事勢力割據一方,對中樞陽奉陰違甚至分庭抗禮。

袁崇煥首先是個進士,是文官體系的一員,朝廷任用袁崇煥,他才是封疆大吏;不用他,他就是個草民百姓。要說袁崇煥一個在遼鎮全無根基的外鄉人,居然有能耐當軍閥,未免也太高看他,或者太看不起兩百多年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遼鎮將門了。

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建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

關於袁崇煥的功過是非,數百年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一方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足以抵抗滿清入侵的國家棟梁,擎天一柱,崇禎皇帝殺他是自毀長城,就如南宋趙構殺害岳飛一般,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如金庸小說《碧血劍》持此觀點。金庸還撰寫專文《袁崇煥評傳》,表示對他的崇敬。

另一派則認為:袁崇煥的戰功全系誇大吹牛,掩敗為勝。他其實是個唯利是圖的軍閥,擅殺大將毛文龍,又與滿清私下議和,被處死是罪有應得;也正是他的欺君誤國,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近年來,明末網絡歷史學家多持此論。

事實上,袁崇煥的權力來源是大明朝廷中樞的任命,是明朝中樞派遣到遼鎮或說關寧軍事集團的一個代表。而任何軍閥,其權力來源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集團,以軍事勢力割據一方,對中樞陽奉陰違甚至分庭抗禮。

袁崇煥首先是個進士,是文官體系的一員,朝廷任用袁崇煥,他才是封疆大吏;不用他,他就是個草民百姓。要說袁崇煥一個在遼鎮全無根基的外鄉人,居然有能耐當軍閥,未免也太高看他,或者太看不起兩百多年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遼鎮將門了。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薊遼督師:袁崇煥

祖大壽為什麼打著替袁崇煥喊冤的名義,在敵軍兵臨城下時,直接帶大軍開拔,崇禎帝還拿他毫無辦法?為什麼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了,祖大壽卻反而被崇禎帝著力安撫,升官加爵?哪怕後來祖大壽擅殺同為從一品大員的何可綱,更食其肉,偽降皇太極,之後明朝還得繼續用他主事,直到鬆錦大戰他被俘虜?而之後關寧集團的頭目,又為什麼是祖大壽的好外甥吳三桂?

看看祖大壽的履歷,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他的先祖祖慶,做為寧遠衛軍官,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為當地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祖仁是寧遠總兵,父親祖承訓是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得力部下,官居遼東副總兵。他自己從遼東戰事起,跟過熊廷弼、王化貞、孫承宗、袁崇煥……最後到洪承疇,可以說流水的總督巡撫督師,鐵打的祖總兵

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建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

關於袁崇煥的功過是非,數百年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一方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足以抵抗滿清入侵的國家棟梁,擎天一柱,崇禎皇帝殺他是自毀長城,就如南宋趙構殺害岳飛一般,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如金庸小說《碧血劍》持此觀點。金庸還撰寫專文《袁崇煥評傳》,表示對他的崇敬。

另一派則認為:袁崇煥的戰功全系誇大吹牛,掩敗為勝。他其實是個唯利是圖的軍閥,擅殺大將毛文龍,又與滿清私下議和,被處死是罪有應得;也正是他的欺君誤國,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近年來,明末網絡歷史學家多持此論。

事實上,袁崇煥的權力來源是大明朝廷中樞的任命,是明朝中樞派遣到遼鎮或說關寧軍事集團的一個代表。而任何軍閥,其權力來源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集團,以軍事勢力割據一方,對中樞陽奉陰違甚至分庭抗禮。

袁崇煥首先是個進士,是文官體系的一員,朝廷任用袁崇煥,他才是封疆大吏;不用他,他就是個草民百姓。要說袁崇煥一個在遼鎮全無根基的外鄉人,居然有能耐當軍閥,未免也太高看他,或者太看不起兩百多年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遼鎮將門了。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薊遼督師:袁崇煥

祖大壽為什麼打著替袁崇煥喊冤的名義,在敵軍兵臨城下時,直接帶大軍開拔,崇禎帝還拿他毫無辦法?為什麼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了,祖大壽卻反而被崇禎帝著力安撫,升官加爵?哪怕後來祖大壽擅殺同為從一品大員的何可綱,更食其肉,偽降皇太極,之後明朝還得繼續用他主事,直到鬆錦大戰他被俘虜?而之後關寧集團的頭目,又為什麼是祖大壽的好外甥吳三桂?

看看祖大壽的履歷,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他的先祖祖慶,做為寧遠衛軍官,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為當地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祖仁是寧遠總兵,父親祖承訓是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得力部下,官居遼東副總兵。他自己從遼東戰事起,跟過熊廷弼、王化貞、孫承宗、袁崇煥……最後到洪承疇,可以說流水的總督巡撫督師,鐵打的祖總兵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遼東總兵、徵遼前鋒將軍:祖大壽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等,全是關寧軍的中高級將領,官居副將、參將、遊擊不等,分駐寧錦諸城。他的妹夫同時也是大舅子吳襄(吳三桂之父),則官居遼東總兵。遼鎮關寧軍,早就姓“祖”不姓“朱”了,當然更從來沒姓過“袁”。

袁崇煥平臺召對,說自己仗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三人之力,足以平遼。趙率教在後金軍首次破關時戰死,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官居從一品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何可綱,因為不肯投降後金,被祖大壽當著諸將的面殺了,而且“其屍為城中飢者競食”,竟慘遭分屍被食。

後金大汗皇太極,率眾貝勒大臣,和祖大壽這個敗軍之將平禮相見,登壇祭天盟誓,然後攜手入帳歡宴。然後祖大壽稱願為內應去奪錦州,皇太極明知多半是計,仍然放行,就是為了收攬其心。——什麼是讓敵人也重視無比的軍閥,這樣才算。

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建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

關於袁崇煥的功過是非,數百年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一方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足以抵抗滿清入侵的國家棟梁,擎天一柱,崇禎皇帝殺他是自毀長城,就如南宋趙構殺害岳飛一般,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如金庸小說《碧血劍》持此觀點。金庸還撰寫專文《袁崇煥評傳》,表示對他的崇敬。

另一派則認為:袁崇煥的戰功全系誇大吹牛,掩敗為勝。他其實是個唯利是圖的軍閥,擅殺大將毛文龍,又與滿清私下議和,被處死是罪有應得;也正是他的欺君誤國,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近年來,明末網絡歷史學家多持此論。

事實上,袁崇煥的權力來源是大明朝廷中樞的任命,是明朝中樞派遣到遼鎮或說關寧軍事集團的一個代表。而任何軍閥,其權力來源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集團,以軍事勢力割據一方,對中樞陽奉陰違甚至分庭抗禮。

袁崇煥首先是個進士,是文官體系的一員,朝廷任用袁崇煥,他才是封疆大吏;不用他,他就是個草民百姓。要說袁崇煥一個在遼鎮全無根基的外鄉人,居然有能耐當軍閥,未免也太高看他,或者太看不起兩百多年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遼鎮將門了。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薊遼督師:袁崇煥

祖大壽為什麼打著替袁崇煥喊冤的名義,在敵軍兵臨城下時,直接帶大軍開拔,崇禎帝還拿他毫無辦法?為什麼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了,祖大壽卻反而被崇禎帝著力安撫,升官加爵?哪怕後來祖大壽擅殺同為從一品大員的何可綱,更食其肉,偽降皇太極,之後明朝還得繼續用他主事,直到鬆錦大戰他被俘虜?而之後關寧集團的頭目,又為什麼是祖大壽的好外甥吳三桂?

看看祖大壽的履歷,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他的先祖祖慶,做為寧遠衛軍官,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為當地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祖仁是寧遠總兵,父親祖承訓是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得力部下,官居遼東副總兵。他自己從遼東戰事起,跟過熊廷弼、王化貞、孫承宗、袁崇煥……最後到洪承疇,可以說流水的總督巡撫督師,鐵打的祖總兵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遼東總兵、徵遼前鋒將軍:祖大壽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等,全是關寧軍的中高級將領,官居副將、參將、遊擊不等,分駐寧錦諸城。他的妹夫同時也是大舅子吳襄(吳三桂之父),則官居遼東總兵。遼鎮關寧軍,早就姓“祖”不姓“朱”了,當然更從來沒姓過“袁”。

袁崇煥平臺召對,說自己仗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三人之力,足以平遼。趙率教在後金軍首次破關時戰死,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官居從一品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何可綱,因為不肯投降後金,被祖大壽當著諸將的面殺了,而且“其屍為城中飢者競食”,竟慘遭分屍被食。

後金大汗皇太極,率眾貝勒大臣,和祖大壽這個敗軍之將平禮相見,登壇祭天盟誓,然後攜手入帳歡宴。然後祖大壽稱願為內應去奪錦州,皇太極明知多半是計,仍然放行,就是為了收攬其心。——什麼是讓敵人也重視無比的軍閥,這樣才算。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後金大汗,滿清崇德帝:皇太極

祖大壽到了錦州,一邊組織城防抵禦後金,一邊上奏崇禎帝說「可綱慰閣部,獻身為食」。遼東巡撫丘禾嘉奏明其罪,崇禎帝非但不予加罪,反而更把祖大壽加封為左都督。後來崇禎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藉故推辭,崇禎帝亦只得作罷。

松山大戰後,祖大壽被滿清俘虜後徹底投降,他的好外甥吳三桂成為了遼鎮集團的新首領,屢次奉詔勤王時皆行動遲緩,在明清之間待價而沽,卻反而被崇禎帝賜尚方寶劍,後來更破例加封平西伯。——什麼是讓自己皇帝無可奈何的軍閥,這樣才算。

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建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

關於袁崇煥的功過是非,數百年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一方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足以抵抗滿清入侵的國家棟梁,擎天一柱,崇禎皇帝殺他是自毀長城,就如南宋趙構殺害岳飛一般,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如金庸小說《碧血劍》持此觀點。金庸還撰寫專文《袁崇煥評傳》,表示對他的崇敬。

另一派則認為:袁崇煥的戰功全系誇大吹牛,掩敗為勝。他其實是個唯利是圖的軍閥,擅殺大將毛文龍,又與滿清私下議和,被處死是罪有應得;也正是他的欺君誤國,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近年來,明末網絡歷史學家多持此論。

事實上,袁崇煥的權力來源是大明朝廷中樞的任命,是明朝中樞派遣到遼鎮或說關寧軍事集團的一個代表。而任何軍閥,其權力來源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集團,以軍事勢力割據一方,對中樞陽奉陰違甚至分庭抗禮。

袁崇煥首先是個進士,是文官體系的一員,朝廷任用袁崇煥,他才是封疆大吏;不用他,他就是個草民百姓。要說袁崇煥一個在遼鎮全無根基的外鄉人,居然有能耐當軍閥,未免也太高看他,或者太看不起兩百多年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遼鎮將門了。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薊遼督師:袁崇煥

祖大壽為什麼打著替袁崇煥喊冤的名義,在敵軍兵臨城下時,直接帶大軍開拔,崇禎帝還拿他毫無辦法?為什麼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了,祖大壽卻反而被崇禎帝著力安撫,升官加爵?哪怕後來祖大壽擅殺同為從一品大員的何可綱,更食其肉,偽降皇太極,之後明朝還得繼續用他主事,直到鬆錦大戰他被俘虜?而之後關寧集團的頭目,又為什麼是祖大壽的好外甥吳三桂?

看看祖大壽的履歷,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他的先祖祖慶,做為寧遠衛軍官,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為當地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祖仁是寧遠總兵,父親祖承訓是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得力部下,官居遼東副總兵。他自己從遼東戰事起,跟過熊廷弼、王化貞、孫承宗、袁崇煥……最後到洪承疇,可以說流水的總督巡撫督師,鐵打的祖總兵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遼東總兵、徵遼前鋒將軍:祖大壽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等,全是關寧軍的中高級將領,官居副將、參將、遊擊不等,分駐寧錦諸城。他的妹夫同時也是大舅子吳襄(吳三桂之父),則官居遼東總兵。遼鎮關寧軍,早就姓“祖”不姓“朱”了,當然更從來沒姓過“袁”。

袁崇煥平臺召對,說自己仗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三人之力,足以平遼。趙率教在後金軍首次破關時戰死,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官居從一品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何可綱,因為不肯投降後金,被祖大壽當著諸將的面殺了,而且“其屍為城中飢者競食”,竟慘遭分屍被食。

後金大汗皇太極,率眾貝勒大臣,和祖大壽這個敗軍之將平禮相見,登壇祭天盟誓,然後攜手入帳歡宴。然後祖大壽稱願為內應去奪錦州,皇太極明知多半是計,仍然放行,就是為了收攬其心。——什麼是讓敵人也重視無比的軍閥,這樣才算。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後金大汗,滿清崇德帝:皇太極

祖大壽到了錦州,一邊組織城防抵禦後金,一邊上奏崇禎帝說「可綱慰閣部,獻身為食」。遼東巡撫丘禾嘉奏明其罪,崇禎帝非但不予加罪,反而更把祖大壽加封為左都督。後來崇禎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藉故推辭,崇禎帝亦只得作罷。

松山大戰後,祖大壽被滿清俘虜後徹底投降,他的好外甥吳三桂成為了遼鎮集團的新首領,屢次奉詔勤王時皆行動遲緩,在明清之間待價而沽,卻反而被崇禎帝賜尚方寶劍,後來更破例加封平西伯。——什麼是讓自己皇帝無可奈何的軍閥,這樣才算。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平西伯:吳三桂

同樣是進士文官,湖廣的何騰蛟在南明時期有了軍閥化苗頭,前提是隆武皇帝遠在福建,中樞根本對他鞭長莫及。後世的曾國藩則有他的湘鄉集團,與太平軍十餘年征戰之功,所以也做得軍閥。

而袁崇煥,本質上只是朝廷和遼鎮軍閥集團的一箇中間人,遼鎮諸將對袁崇煥也完全沒有類似部屬對軍閥的人身依附關係。袁崇煥能指揮關寧軍,只是基於他朝廷方面大員的身份,關寧軍信賴袁崇煥,是因為袁崇煥能幫他們爭得軍餉,像殺毛文龍一事,就和關寧與東江兩鎮的軍餉之爭有極大關係。

從當時局勢而論,袁崇煥殺毛文龍已是大錯;崇禎帝殺袁崇煥更是錯上加錯;從皇帝到內閣,在後金軍入寇後便急於找一個大員背鍋,以平息京師眾怒,只顧當下又何計長遠?在後金軍還在城外,便先捉守軍主帥下獄,時機選擇更錯得離譜,關寧軍不顧而去直接打臉。原本遼鎮軍閥化的趨勢,上下彼此心照不宣,一下子直接揭穿這層紙窗戶,反而令皇權威信大損,實為得不償失。

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煤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建立統治中國二百餘年的滿清王朝。

關於袁崇煥的功過是非,數百年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一方觀點認為:袁崇煥是足以抵抗滿清入侵的國家棟梁,擎天一柱,崇禎皇帝殺他是自毀長城,就如南宋趙構殺害岳飛一般,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如金庸小說《碧血劍》持此觀點。金庸還撰寫專文《袁崇煥評傳》,表示對他的崇敬。

另一派則認為:袁崇煥的戰功全系誇大吹牛,掩敗為勝。他其實是個唯利是圖的軍閥,擅殺大將毛文龍,又與滿清私下議和,被處死是罪有應得;也正是他的欺君誤國,導致了明朝最終滅亡。近年來,明末網絡歷史學家多持此論。

事實上,袁崇煥的權力來源是大明朝廷中樞的任命,是明朝中樞派遣到遼鎮或說關寧軍事集團的一個代表。而任何軍閥,其權力來源是忠誠於自己的軍事集團,以軍事勢力割據一方,對中樞陽奉陰違甚至分庭抗禮。

袁崇煥首先是個進士,是文官體系的一員,朝廷任用袁崇煥,他才是封疆大吏;不用他,他就是個草民百姓。要說袁崇煥一個在遼鎮全無根基的外鄉人,居然有能耐當軍閥,未免也太高看他,或者太看不起兩百多年來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遼鎮將門了。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薊遼督師:袁崇煥

祖大壽為什麼打著替袁崇煥喊冤的名義,在敵軍兵臨城下時,直接帶大軍開拔,崇禎帝還拿他毫無辦法?為什麼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了,祖大壽卻反而被崇禎帝著力安撫,升官加爵?哪怕後來祖大壽擅殺同為從一品大員的何可綱,更食其肉,偽降皇太極,之後明朝還得繼續用他主事,直到鬆錦大戰他被俘虜?而之後關寧集團的頭目,又為什麼是祖大壽的好外甥吳三桂?

看看祖大壽的履歷,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他的先祖祖慶,做為寧遠衛軍官,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為當地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祖仁是寧遠總兵,父親祖承訓是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得力部下,官居遼東副總兵。他自己從遼東戰事起,跟過熊廷弼、王化貞、孫承宗、袁崇煥……最後到洪承疇,可以說流水的總督巡撫督師,鐵打的祖總兵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遼東總兵、徵遼前鋒將軍:祖大壽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等,全是關寧軍的中高級將領,官居副將、參將、遊擊不等,分駐寧錦諸城。他的妹夫同時也是大舅子吳襄(吳三桂之父),則官居遼東總兵。遼鎮關寧軍,早就姓“祖”不姓“朱”了,當然更從來沒姓過“袁”。

袁崇煥平臺召對,說自己仗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三人之力,足以平遼。趙率教在後金軍首次破關時戰死,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官居從一品太子太保、左都督的何可綱,因為不肯投降後金,被祖大壽當著諸將的面殺了,而且“其屍為城中飢者競食”,竟慘遭分屍被食。

後金大汗皇太極,率眾貝勒大臣,和祖大壽這個敗軍之將平禮相見,登壇祭天盟誓,然後攜手入帳歡宴。然後祖大壽稱願為內應去奪錦州,皇太極明知多半是計,仍然放行,就是為了收攬其心。——什麼是讓敵人也重視無比的軍閥,這樣才算。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後金大汗,滿清崇德帝:皇太極

祖大壽到了錦州,一邊組織城防抵禦後金,一邊上奏崇禎帝說「可綱慰閣部,獻身為食」。遼東巡撫丘禾嘉奏明其罪,崇禎帝非但不予加罪,反而更把祖大壽加封為左都督。後來崇禎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藉故推辭,崇禎帝亦只得作罷。

松山大戰後,祖大壽被滿清俘虜後徹底投降,他的好外甥吳三桂成為了遼鎮集團的新首領,屢次奉詔勤王時皆行動遲緩,在明清之間待價而沽,卻反而被崇禎帝賜尚方寶劍,後來更破例加封平西伯。——什麼是讓自己皇帝無可奈何的軍閥,這樣才算。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平西伯:吳三桂

同樣是進士文官,湖廣的何騰蛟在南明時期有了軍閥化苗頭,前提是隆武皇帝遠在福建,中樞根本對他鞭長莫及。後世的曾國藩則有他的湘鄉集團,與太平軍十餘年征戰之功,所以也做得軍閥。

而袁崇煥,本質上只是朝廷和遼鎮軍閥集團的一箇中間人,遼鎮諸將對袁崇煥也完全沒有類似部屬對軍閥的人身依附關係。袁崇煥能指揮關寧軍,只是基於他朝廷方面大員的身份,關寧軍信賴袁崇煥,是因為袁崇煥能幫他們爭得軍餉,像殺毛文龍一事,就和關寧與東江兩鎮的軍餉之爭有極大關係。

從當時局勢而論,袁崇煥殺毛文龍已是大錯;崇禎帝殺袁崇煥更是錯上加錯;從皇帝到內閣,在後金軍入寇後便急於找一個大員背鍋,以平息京師眾怒,只顧當下又何計長遠?在後金軍還在城外,便先捉守軍主帥下獄,時機選擇更錯得離譜,關寧軍不顧而去直接打臉。原本遼鎮軍閥化的趨勢,上下彼此心照不宣,一下子直接揭穿這層紙窗戶,反而令皇權威信大損,實為得不償失。

此人在明末爭議最大,民族英雄還是軍閥?崇禎帝該不該殺他?

崇禎帝

祖大壽自此以後的行徑,論跋扈不臣何止十倍於袁崇煥?而明廷對他已經無可奈何,若一直有個雖然膽大妄為、終究是進士文官底子的袁崇煥做緩衝或說中間人,又何止於令一群丘八藐視明廷至此?

至於當時及後事論者,從什麼“欺君”什麼“國法”角度,論述袁崇煥如何該殺,更是十足不更事的書生清流之見。不妨對比看看祖大壽吳三桂這些真軍閥們的作為,欺不欺君?又違反了多少條國法?怎麼皇帝還得乖乖地對他們著意安撫,給他們加官晉爵呢?

袁崇煥能被輕易殺掉,正好證明了他根本就不是個真正有資格有本錢和朝廷討價還價的軍閥,祖大壽和後來的吳三桂才算得上。可以批判他如何無能、如何誤國,但“軍閥”這頂帽子,戴不到他頭上。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和您分享感興趣的歷史、小說、影視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