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只有中國簡化字太混亂,容易用錯?日本簡化字也一樣!

你以為只有中國簡化字太混亂,容易用錯?日本簡化字也一樣!

近年來,漢字繁簡之爭屢屢見諸網上。簡化字的字形缺陷、辨識不易、識用混亂,一直是繁簡之爭當中,繁體字支持者反對簡體字的主要論據。

儘管簡化字很方便,但是確實讓辨識和使用變得混亂。瞭解過漢字簡繁之爭的國人,對此都已經耳熟能詳。

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二戰以後,日本也簡化了漢字,並且編成《當用漢字表》,向全國推行,比中國在全國推行簡化字還要早了一些。

不論是中國簡化字還是日本簡化字都有類似的問題。筆者在這篇短文中簡單介紹一下。

一、減少偏旁部首,最容易帶來混亂

減少偏旁部首,最容易帶來辨識和使用上的混亂,也是繁簡之爭的焦點。中日兩國的簡化字都存在此問題。

『愛無心,親不見』這個嘲諷中國簡化字的段子,中國網民早已耳熟能詳。

類似地,日本簡化字把『智慧』簡化成『知惠』,也讓日本人和學日語的中國人哭笑不得。

在繁體字支持者的眼中中,日本人把『圖』簡化成『図』,比中國人把它簡化成『圖』還要惡劣,因為前者比後者更簡單,更“不像漢字”。

二、一簡對多繁,增加了學習和分辨的難度

一簡對多繁,儘管減少了總字數、但是實際上卻給學習和分辨增添了額外的負擔。尤其是日本簡化字,為了把《當用漢字表》控制在2000以下,當初日本的文字專家們簡直是絞盡了腦汁。

把髮和發簡化成發,把乾、幹和幹合併成幹,固然已經成為中國簡化字的笑柄。而且,『乾坤』和『乾隆』又不簡化,只能死記硬背,更加混亂了。

然而,與日本簡化字一骨腦兒地把辯、瓣、辮、便、弁等字統統合併為『弁』相比,上述中國簡化字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且『便』也是有時候簡化(弁當),有時不簡化(便利店)。混亂程度不低於中國簡化字。

三、跨國界的異形同字異義和同形異字異義

中國和日本分別簡化漢字,不但帶來了跨國界的同字異形問題,而且由於一方採用的簡化字在另一方的語言中有其他含義,造成了跨國界的異形同字異義問題。

這也可以算是東亞特色了,要求學習者死記硬背,從而為中國人和日本人學習對方的語言平添障礙。

中日兩國分別把『濱』簡化成『濱』和『浜』,但是『浜』在漢語中另有別的意思(例如『沙家浜』),又造成了混亂。

類似的異形同字異義還有:『藝』(中國) VS 『芸』(日本)、『澀』(中國)和『渋』(日本)、『姬』(中國)和『姫』(日本)。

中國漢字『芸』和『姫』另有別的意思。『渋』非中國漢字,但是容易被中國人認作『涉』,因此總有中國人把『澀谷』誤作『涉谷』。

四、罕見的跨國界的同形異字

此外,中文和日文之間存在一些同形異義的字,例如中國漢字『床』是睡覺的傢俱,日本漢字『床』是地板。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對漢字的簡化也帶來了罕見的同形異義字。

例如『雫』,日本漢字『雫』的意思是『水珠、水滴』,中國漢字『雫』曾經是『霞』的二簡字,現已廢除。

五、總結與對策

目前,簡化字在中日兩國都已經普及,並且持續使用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有鑑於此,筆者認為,針對簡化字的各種問題,認真分析,並且找出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和教學策略,簡化它們的學習、掌握、辨認、使用,才是最有意義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