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如今特變電工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2016年特變電工躋身光伏百億俱樂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達102.13億元,是2007年的16.8倍,十年其光伏收入合計達431億元。

黑鷹光伏團隊分析認為,特變電工“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是在成功的基石下,也埋有“風險”的種子,好在特變對此已經有所意識,其兩頭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

晶硅之戰:成本稱王步步謀局

多晶硅是特變電工進擊光伏領域選擇的第一戰場,深耕新疆數十年的張新深知自己優勢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數據:據悉,電力佔多晶硅生產成本近40%。而2010年-2014年,全國工業用電平均價格為0.61元/kwh;同期新疆的平均價格為0.45元/kwh,較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26.23%,而特變電工把多晶硅生產基地就設在了新疆境內。

沒錯,特變電工敢於攻入價格“善變”的多晶硅戰場最大底氣,就是它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成本越低,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這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如今這也引來了其他光伏巨頭的目光。保利協鑫2017年4月公告稱,已通過投資興建位於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包括4萬噸新建項目,以及將部分現有位於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

按照保利協鑫規劃,該項目將分三批建設,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落成。建成後,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將由目前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預計新疆相對較較低電價及能源成本,將為本公司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本公司之競爭力”保利協鑫如是說。

“低調的人,從不得意忘形。”作為特變這艘鉅艦的掌舵人張新又怎會將全部籌碼壓在“地利”之上。要知道“地利”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公司,一旦其他巨頭看出此中玄機,都可以搶食“地利”,這樣你的先天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十年前,張新就在為打造自己的多晶硅核心堡壘埋頭蓄力。

早在2007年5月,特變電工1.78億元收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池能源”)51%股權,收購完成後,特變持有該公司股權85.78%。

據介紹,成立於2002年的天池能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公司下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軍事高載能產業,低成本的能源供應是其競爭優勢所在。”特變電工當時說道,考慮到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今後的整體發展戰略,為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強資源儲備,保證其成本優勢。

2013年8月,特變電工耗資數十億建設的2*350MW自備電廠開始正常供熱、發電。“新能源產業與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硅’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據特變電工早年披露的核心數據顯示,(2014年)特變電工電力成本比從新疆公開市場購電(工業用途)還要低40%左右。

據特變電工透露,其擁有的燃煤發電廠能支援最多約達每年5萬噸多晶硅的所需電力消耗。也就是說,即便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再擴張2萬噸,其自備電廠也能滿足其用電需求。這就是張新耗時五年為特變量身打造的多晶硅“成本堡壘”。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也在不斷擴大多晶硅生產規模,畢竟這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戰略手段之一。特變電工多晶硅設備於2009年開始投入生產,初期的年設計產能為1500噸,2011年擴張至3000噸。

2011年5月,特變電工公告稱,發改委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新特能源前身,以下統一稱為“新特能源”)建設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規模為年產1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等項目。

同年8月,特變電工及特變集團、新疆宏聯完成了對新特能源12.6億元增資擴股,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當時,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13年中期建設完成。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72.07億元,該項目銀行貸款50億元,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

2013年,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順利建成並達產。2016年、2017年特變電工又通過對多晶硅產能挖潛及技術改造等手段,將多晶硅總產量達到3萬噸/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2016 年多晶硅年度市場分析報告》,2016 年度公司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同時公司得利於自備電廠低廉電力成本,多晶硅產品具有較強的規模及成本優勢。”特變電工如是說。

“最先進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燃煤發電廠、領先的技術和提升的生產效率是我們擁有可觀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此時特變電工在多晶硅這個戰場已搶佔了制高點。

下游戰略微變:EPC轉向BOO

除成本優勢外,特變電工還具有地理優勢,中國光伏及風電項目大多將主要地址定於新疆及鄰近省份,這充分說明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而特變電工大本營就位於新疆,且在這一區域經營近30年,較其他總部設於別處的中國企業享有獲得新疆光伏及風電資源的地域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項目至少71個,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

“以快打慢、急速突進”或許特變電工在EPC領域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HIS Markit發佈的2016年全球光伏電站EPC排名,公司2016年光伏電站EPC排名第一,這已經是特變電工第二年摘得此桂冠。

據財報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已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能電站EPC、BT等項目裝機636.17MW。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在建及已建成待轉讓BT項目619.5MW,高級儲備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GW。

如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系統集成業務領域,特變低昂已打造成為集風電、光電 EPC項目總承包、設計、運行、調試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特變電工新能源電站投入情況: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如今特變電工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2016年特變電工躋身光伏百億俱樂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達102.13億元,是2007年的16.8倍,十年其光伏收入合計達431億元。

黑鷹光伏團隊分析認為,特變電工“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是在成功的基石下,也埋有“風險”的種子,好在特變對此已經有所意識,其兩頭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

晶硅之戰:成本稱王步步謀局

多晶硅是特變電工進擊光伏領域選擇的第一戰場,深耕新疆數十年的張新深知自己優勢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數據:據悉,電力佔多晶硅生產成本近40%。而2010年-2014年,全國工業用電平均價格為0.61元/kwh;同期新疆的平均價格為0.45元/kwh,較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26.23%,而特變電工把多晶硅生產基地就設在了新疆境內。

沒錯,特變電工敢於攻入價格“善變”的多晶硅戰場最大底氣,就是它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成本越低,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這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如今這也引來了其他光伏巨頭的目光。保利協鑫2017年4月公告稱,已通過投資興建位於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包括4萬噸新建項目,以及將部分現有位於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

按照保利協鑫規劃,該項目將分三批建設,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落成。建成後,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將由目前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預計新疆相對較較低電價及能源成本,將為本公司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本公司之競爭力”保利協鑫如是說。

“低調的人,從不得意忘形。”作為特變這艘鉅艦的掌舵人張新又怎會將全部籌碼壓在“地利”之上。要知道“地利”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公司,一旦其他巨頭看出此中玄機,都可以搶食“地利”,這樣你的先天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十年前,張新就在為打造自己的多晶硅核心堡壘埋頭蓄力。

早在2007年5月,特變電工1.78億元收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池能源”)51%股權,收購完成後,特變持有該公司股權85.78%。

據介紹,成立於2002年的天池能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公司下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軍事高載能產業,低成本的能源供應是其競爭優勢所在。”特變電工當時說道,考慮到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今後的整體發展戰略,為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強資源儲備,保證其成本優勢。

2013年8月,特變電工耗資數十億建設的2*350MW自備電廠開始正常供熱、發電。“新能源產業與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硅’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據特變電工早年披露的核心數據顯示,(2014年)特變電工電力成本比從新疆公開市場購電(工業用途)還要低40%左右。

據特變電工透露,其擁有的燃煤發電廠能支援最多約達每年5萬噸多晶硅的所需電力消耗。也就是說,即便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再擴張2萬噸,其自備電廠也能滿足其用電需求。這就是張新耗時五年為特變量身打造的多晶硅“成本堡壘”。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也在不斷擴大多晶硅生產規模,畢竟這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戰略手段之一。特變電工多晶硅設備於2009年開始投入生產,初期的年設計產能為1500噸,2011年擴張至3000噸。

2011年5月,特變電工公告稱,發改委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新特能源前身,以下統一稱為“新特能源”)建設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規模為年產1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等項目。

同年8月,特變電工及特變集團、新疆宏聯完成了對新特能源12.6億元增資擴股,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當時,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13年中期建設完成。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72.07億元,該項目銀行貸款50億元,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

2013年,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順利建成並達產。2016年、2017年特變電工又通過對多晶硅產能挖潛及技術改造等手段,將多晶硅總產量達到3萬噸/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2016 年多晶硅年度市場分析報告》,2016 年度公司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同時公司得利於自備電廠低廉電力成本,多晶硅產品具有較強的規模及成本優勢。”特變電工如是說。

“最先進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燃煤發電廠、領先的技術和提升的生產效率是我們擁有可觀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此時特變電工在多晶硅這個戰場已搶佔了制高點。

下游戰略微變:EPC轉向BOO

除成本優勢外,特變電工還具有地理優勢,中國光伏及風電項目大多將主要地址定於新疆及鄰近省份,這充分說明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而特變電工大本營就位於新疆,且在這一區域經營近30年,較其他總部設於別處的中國企業享有獲得新疆光伏及風電資源的地域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項目至少71個,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

“以快打慢、急速突進”或許特變電工在EPC領域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HIS Markit發佈的2016年全球光伏電站EPC排名,公司2016年光伏電站EPC排名第一,這已經是特變電工第二年摘得此桂冠。

據財報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已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能電站EPC、BT等項目裝機636.17MW。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在建及已建成待轉讓BT項目619.5MW,高級儲備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GW。

如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系統集成業務領域,特變低昂已打造成為集風電、光電 EPC項目總承包、設計、運行、調試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特變電工新能源電站投入情況: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如今特變電工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2016年特變電工躋身光伏百億俱樂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達102.13億元,是2007年的16.8倍,十年其光伏收入合計達431億元。

黑鷹光伏團隊分析認為,特變電工“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是在成功的基石下,也埋有“風險”的種子,好在特變對此已經有所意識,其兩頭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

晶硅之戰:成本稱王步步謀局

多晶硅是特變電工進擊光伏領域選擇的第一戰場,深耕新疆數十年的張新深知自己優勢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數據:據悉,電力佔多晶硅生產成本近40%。而2010年-2014年,全國工業用電平均價格為0.61元/kwh;同期新疆的平均價格為0.45元/kwh,較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26.23%,而特變電工把多晶硅生產基地就設在了新疆境內。

沒錯,特變電工敢於攻入價格“善變”的多晶硅戰場最大底氣,就是它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成本越低,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這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如今這也引來了其他光伏巨頭的目光。保利協鑫2017年4月公告稱,已通過投資興建位於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包括4萬噸新建項目,以及將部分現有位於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

按照保利協鑫規劃,該項目將分三批建設,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落成。建成後,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將由目前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預計新疆相對較較低電價及能源成本,將為本公司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本公司之競爭力”保利協鑫如是說。

“低調的人,從不得意忘形。”作為特變這艘鉅艦的掌舵人張新又怎會將全部籌碼壓在“地利”之上。要知道“地利”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公司,一旦其他巨頭看出此中玄機,都可以搶食“地利”,這樣你的先天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十年前,張新就在為打造自己的多晶硅核心堡壘埋頭蓄力。

早在2007年5月,特變電工1.78億元收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池能源”)51%股權,收購完成後,特變持有該公司股權85.78%。

據介紹,成立於2002年的天池能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公司下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軍事高載能產業,低成本的能源供應是其競爭優勢所在。”特變電工當時說道,考慮到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今後的整體發展戰略,為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強資源儲備,保證其成本優勢。

2013年8月,特變電工耗資數十億建設的2*350MW自備電廠開始正常供熱、發電。“新能源產業與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硅’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據特變電工早年披露的核心數據顯示,(2014年)特變電工電力成本比從新疆公開市場購電(工業用途)還要低40%左右。

據特變電工透露,其擁有的燃煤發電廠能支援最多約達每年5萬噸多晶硅的所需電力消耗。也就是說,即便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再擴張2萬噸,其自備電廠也能滿足其用電需求。這就是張新耗時五年為特變量身打造的多晶硅“成本堡壘”。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也在不斷擴大多晶硅生產規模,畢竟這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戰略手段之一。特變電工多晶硅設備於2009年開始投入生產,初期的年設計產能為1500噸,2011年擴張至3000噸。

2011年5月,特變電工公告稱,發改委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新特能源前身,以下統一稱為“新特能源”)建設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規模為年產1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等項目。

同年8月,特變電工及特變集團、新疆宏聯完成了對新特能源12.6億元增資擴股,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當時,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13年中期建設完成。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72.07億元,該項目銀行貸款50億元,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

2013年,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順利建成並達產。2016年、2017年特變電工又通過對多晶硅產能挖潛及技術改造等手段,將多晶硅總產量達到3萬噸/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2016 年多晶硅年度市場分析報告》,2016 年度公司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同時公司得利於自備電廠低廉電力成本,多晶硅產品具有較強的規模及成本優勢。”特變電工如是說。

“最先進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燃煤發電廠、領先的技術和提升的生產效率是我們擁有可觀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此時特變電工在多晶硅這個戰場已搶佔了制高點。

下游戰略微變:EPC轉向BOO

除成本優勢外,特變電工還具有地理優勢,中國光伏及風電項目大多將主要地址定於新疆及鄰近省份,這充分說明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而特變電工大本營就位於新疆,且在這一區域經營近30年,較其他總部設於別處的中國企業享有獲得新疆光伏及風電資源的地域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項目至少71個,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

“以快打慢、急速突進”或許特變電工在EPC領域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HIS Markit發佈的2016年全球光伏電站EPC排名,公司2016年光伏電站EPC排名第一,這已經是特變電工第二年摘得此桂冠。

據財報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已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能電站EPC、BT等項目裝機636.17MW。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在建及已建成待轉讓BT項目619.5MW,高級儲備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GW。

如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系統集成業務領域,特變低昂已打造成為集風電、光電 EPC項目總承包、設計、運行、調試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特變電工新能源電站投入情況: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特變電工投建的EPC等新能源電站項目多集中在新疆及鄰近省份,其中暗藏危機。

我們來看了下一面這一組數據,讀者或許會找到答案。

2016年中國全年棄光電量74億千瓦時,其中西北五省棄光電量合計71.42億千瓦時,佔比達95%,新疆、甘肅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23%和30.45%;而甘肅新疆風電市場更為嚴峻,棄風率分別達43%和38%,2016年甘肅、新疆、吉林和內蒙古棄風電量總和佔中國棄風電量近80%。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向中東部轉移,新增光伏發電裝機中,西北地區為9.74GW,佔全國的28%;西北以外地區為24.80GW,佔全國的72%;中東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GW的省份達9個。

為破此困局,特變電工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2017年上半年,公司對資源開發市場由新疆面向全國,同時,在江西、雲南等不限電的地區爭取項目資源,另外,深入研究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的商業模式,加大漁光互補、晨光互補等電站的開發力度。”

2017年上半年,特變電工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順利併網了2個20MW的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1個100MW晨光互補發電項目等共計20個項目。

實際上,從電站開發四個階段,也就是開發項目——融資——建設——運維這四個階段來講,建成-出售僅是短平快的粗淺開發,只是進入了一個膚淺的表層。早在2014年,光伏電站巨頭阿特斯就已經將公司經營模式由先前的“建設-銷售”轉變為“建設-持有-運營”模式。

“我們認為作為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我們將享有穩定的售電收入現金流和長期的政府補助,有利於多元化我們的收入來源和提高利潤。”新特能源在2015年也意識到了這點,如今其下游戰略已經有所轉變。

“新能源產業由新能源電站建設向‘電站集成商+運營商’轉型升級,我們有意積極開發BOO項目(建設-擁有-運營,一種由承包商承擔項目施工、運營及維護的承包模式,與BT不同的是,承包商擁有項目,無需將項目移交另一實體。),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領先的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

2015年,新特能源開始進入光伏、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領域,其建設了哈密、固陽等共計450MW BOO項目,同時,作為以BT方式開發的固陽20MW光伏項目、木壘49.5MW風電項目轉為BOO項目。

而2015年末,新特能源成功搶灘港股,為其戰略轉型提供了絕佳契機。新特能源前身為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特變電工與新疆特變(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硅及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太陽能產品的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等。經過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後,2012年2月,特變電工持股84.51%。

新特能源於2015年12月30日成功登陸港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為13.83億港元,其中,65%用於BOO項目。截止2017年11月6日,總市值為99.07億港元。總資產規模已突破三百億元,淨利潤7.55億元,高居黑鷹光伏發佈的40家光伏企業子公司體量及盈利戰力榜雙榜二把交椅,如今特變電工已經成功將其打造成為了進擊新能源領域的橋頭堡。

目前新特能源戰略轉型已經初見成效。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新特能源已建成的BOO項目共520MW,在建的BOO項目共200MW。上半年BOO項目共發電2.8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2.82億千瓦時,實現發電收入1.58億,是上年同期的14.18倍。

2017年6月,新特能源完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壯舉,其聯合中國南方電網研製成功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這使送電容量從現有的最高100萬千瓦等級提升至500萬千瓦,開啟了直流輸電的新時代,解決現有新能源電力無法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僅能依靠與火電打捆外送或就地近距離消納的瓶頸問題,將有效推動新能源電力的大規模使用。這個在未來有可能解決公司面臨的棄光棄風難題。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還有其他頗有新意的嘗試。2016年10月,成功中標中國首批大型區域微電網示範項目—內蒙古220MW可再生能源項目,該項目以光伏和風電為主力電源,以儲能技術為支撐,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為目的,將成為我國集風、光、儲、輸、用五位為一體的未來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術典範。這是否會成為未來一種趨勢呢?

國際化野心:海外項目要佔總額50%以上

另一巨頭阿特斯16年來,通過全球戰略和多元化市場佈局,目前在全球六大洲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阿特斯在全球電站項目儲備提升至9.5GW(包括處於項目建設末期的1.4GW電站)。在其掌門人瞿曉鏵看來“市場一旦多樣化,多樣化本身就會幫助你分散風險,保持市場的相對平穩發展。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市場的多元化擴張上,特變電工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清晰地戰略。張建新說,我們會緊隨國家政策引導,緊扣“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超級領跑者”的脈搏,深耕新能源市場,持續打造全球卓越的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未來希望再過五六年以後,國際上項目能佔我們總額的50%以上,這是我們的一個戰略。”

按照新特能源佈局,將重點形成以巴基斯坦、智利、孟加拉為主,東南亞、中東、北非、西非區域市場為輔的戰略佈局。

據瞭解,新特能源承建的巴基斯坦100MW太陽能光伏電站2015年順利投入運行,該項目為當時南亞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

2015年5月,新特能源還與巴基斯坦政府簽署有關700MW光伏項目的合作意向書。此外,2015年新特能源還成功與智利、泰國、約旦等國就約30MW光伏項目簽訂了EPC協議,為後續國際市場的持續開發和輻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如今特變電工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2016年特變電工躋身光伏百億俱樂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達102.13億元,是2007年的16.8倍,十年其光伏收入合計達431億元。

黑鷹光伏團隊分析認為,特變電工“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是在成功的基石下,也埋有“風險”的種子,好在特變對此已經有所意識,其兩頭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

晶硅之戰:成本稱王步步謀局

多晶硅是特變電工進擊光伏領域選擇的第一戰場,深耕新疆數十年的張新深知自己優勢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數據:據悉,電力佔多晶硅生產成本近40%。而2010年-2014年,全國工業用電平均價格為0.61元/kwh;同期新疆的平均價格為0.45元/kwh,較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26.23%,而特變電工把多晶硅生產基地就設在了新疆境內。

沒錯,特變電工敢於攻入價格“善變”的多晶硅戰場最大底氣,就是它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成本越低,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這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如今這也引來了其他光伏巨頭的目光。保利協鑫2017年4月公告稱,已通過投資興建位於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包括4萬噸新建項目,以及將部分現有位於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

按照保利協鑫規劃,該項目將分三批建設,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落成。建成後,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將由目前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預計新疆相對較較低電價及能源成本,將為本公司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本公司之競爭力”保利協鑫如是說。

“低調的人,從不得意忘形。”作為特變這艘鉅艦的掌舵人張新又怎會將全部籌碼壓在“地利”之上。要知道“地利”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公司,一旦其他巨頭看出此中玄機,都可以搶食“地利”,這樣你的先天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十年前,張新就在為打造自己的多晶硅核心堡壘埋頭蓄力。

早在2007年5月,特變電工1.78億元收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池能源”)51%股權,收購完成後,特變持有該公司股權85.78%。

據介紹,成立於2002年的天池能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公司下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軍事高載能產業,低成本的能源供應是其競爭優勢所在。”特變電工當時說道,考慮到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今後的整體發展戰略,為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強資源儲備,保證其成本優勢。

2013年8月,特變電工耗資數十億建設的2*350MW自備電廠開始正常供熱、發電。“新能源產業與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硅’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據特變電工早年披露的核心數據顯示,(2014年)特變電工電力成本比從新疆公開市場購電(工業用途)還要低40%左右。

據特變電工透露,其擁有的燃煤發電廠能支援最多約達每年5萬噸多晶硅的所需電力消耗。也就是說,即便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再擴張2萬噸,其自備電廠也能滿足其用電需求。這就是張新耗時五年為特變量身打造的多晶硅“成本堡壘”。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也在不斷擴大多晶硅生產規模,畢竟這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戰略手段之一。特變電工多晶硅設備於2009年開始投入生產,初期的年設計產能為1500噸,2011年擴張至3000噸。

2011年5月,特變電工公告稱,發改委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新特能源前身,以下統一稱為“新特能源”)建設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規模為年產1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等項目。

同年8月,特變電工及特變集團、新疆宏聯完成了對新特能源12.6億元增資擴股,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當時,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13年中期建設完成。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72.07億元,該項目銀行貸款50億元,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

2013年,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順利建成並達產。2016年、2017年特變電工又通過對多晶硅產能挖潛及技術改造等手段,將多晶硅總產量達到3萬噸/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2016 年多晶硅年度市場分析報告》,2016 年度公司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同時公司得利於自備電廠低廉電力成本,多晶硅產品具有較強的規模及成本優勢。”特變電工如是說。

“最先進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燃煤發電廠、領先的技術和提升的生產效率是我們擁有可觀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此時特變電工在多晶硅這個戰場已搶佔了制高點。

下游戰略微變:EPC轉向BOO

除成本優勢外,特變電工還具有地理優勢,中國光伏及風電項目大多將主要地址定於新疆及鄰近省份,這充分說明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而特變電工大本營就位於新疆,且在這一區域經營近30年,較其他總部設於別處的中國企業享有獲得新疆光伏及風電資源的地域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項目至少71個,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

“以快打慢、急速突進”或許特變電工在EPC領域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HIS Markit發佈的2016年全球光伏電站EPC排名,公司2016年光伏電站EPC排名第一,這已經是特變電工第二年摘得此桂冠。

據財報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已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能電站EPC、BT等項目裝機636.17MW。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在建及已建成待轉讓BT項目619.5MW,高級儲備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GW。

如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系統集成業務領域,特變低昂已打造成為集風電、光電 EPC項目總承包、設計、運行、調試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特變電工新能源電站投入情況: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特變電工投建的EPC等新能源電站項目多集中在新疆及鄰近省份,其中暗藏危機。

我們來看了下一面這一組數據,讀者或許會找到答案。

2016年中國全年棄光電量74億千瓦時,其中西北五省棄光電量合計71.42億千瓦時,佔比達95%,新疆、甘肅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23%和30.45%;而甘肅新疆風電市場更為嚴峻,棄風率分別達43%和38%,2016年甘肅、新疆、吉林和內蒙古棄風電量總和佔中國棄風電量近80%。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向中東部轉移,新增光伏發電裝機中,西北地區為9.74GW,佔全國的28%;西北以外地區為24.80GW,佔全國的72%;中東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GW的省份達9個。

為破此困局,特變電工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2017年上半年,公司對資源開發市場由新疆面向全國,同時,在江西、雲南等不限電的地區爭取項目資源,另外,深入研究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的商業模式,加大漁光互補、晨光互補等電站的開發力度。”

2017年上半年,特變電工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順利併網了2個20MW的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1個100MW晨光互補發電項目等共計20個項目。

實際上,從電站開發四個階段,也就是開發項目——融資——建設——運維這四個階段來講,建成-出售僅是短平快的粗淺開發,只是進入了一個膚淺的表層。早在2014年,光伏電站巨頭阿特斯就已經將公司經營模式由先前的“建設-銷售”轉變為“建設-持有-運營”模式。

“我們認為作為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我們將享有穩定的售電收入現金流和長期的政府補助,有利於多元化我們的收入來源和提高利潤。”新特能源在2015年也意識到了這點,如今其下游戰略已經有所轉變。

“新能源產業由新能源電站建設向‘電站集成商+運營商’轉型升級,我們有意積極開發BOO項目(建設-擁有-運營,一種由承包商承擔項目施工、運營及維護的承包模式,與BT不同的是,承包商擁有項目,無需將項目移交另一實體。),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領先的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

2015年,新特能源開始進入光伏、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領域,其建設了哈密、固陽等共計450MW BOO項目,同時,作為以BT方式開發的固陽20MW光伏項目、木壘49.5MW風電項目轉為BOO項目。

而2015年末,新特能源成功搶灘港股,為其戰略轉型提供了絕佳契機。新特能源前身為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特變電工與新疆特變(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硅及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太陽能產品的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等。經過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後,2012年2月,特變電工持股84.51%。

新特能源於2015年12月30日成功登陸港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為13.83億港元,其中,65%用於BOO項目。截止2017年11月6日,總市值為99.07億港元。總資產規模已突破三百億元,淨利潤7.55億元,高居黑鷹光伏發佈的40家光伏企業子公司體量及盈利戰力榜雙榜二把交椅,如今特變電工已經成功將其打造成為了進擊新能源領域的橋頭堡。

目前新特能源戰略轉型已經初見成效。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新特能源已建成的BOO項目共520MW,在建的BOO項目共200MW。上半年BOO項目共發電2.8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2.82億千瓦時,實現發電收入1.58億,是上年同期的14.18倍。

2017年6月,新特能源完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壯舉,其聯合中國南方電網研製成功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這使送電容量從現有的最高100萬千瓦等級提升至500萬千瓦,開啟了直流輸電的新時代,解決現有新能源電力無法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僅能依靠與火電打捆外送或就地近距離消納的瓶頸問題,將有效推動新能源電力的大規模使用。這個在未來有可能解決公司面臨的棄光棄風難題。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還有其他頗有新意的嘗試。2016年10月,成功中標中國首批大型區域微電網示範項目—內蒙古220MW可再生能源項目,該項目以光伏和風電為主力電源,以儲能技術為支撐,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為目的,將成為我國集風、光、儲、輸、用五位為一體的未來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術典範。這是否會成為未來一種趨勢呢?

國際化野心:海外項目要佔總額50%以上

另一巨頭阿特斯16年來,通過全球戰略和多元化市場佈局,目前在全球六大洲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阿特斯在全球電站項目儲備提升至9.5GW(包括處於項目建設末期的1.4GW電站)。在其掌門人瞿曉鏵看來“市場一旦多樣化,多樣化本身就會幫助你分散風險,保持市場的相對平穩發展。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市場的多元化擴張上,特變電工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清晰地戰略。張建新說,我們會緊隨國家政策引導,緊扣“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超級領跑者”的脈搏,深耕新能源市場,持續打造全球卓越的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未來希望再過五六年以後,國際上項目能佔我們總額的50%以上,這是我們的一個戰略。”

按照新特能源佈局,將重點形成以巴基斯坦、智利、孟加拉為主,東南亞、中東、北非、西非區域市場為輔的戰略佈局。

據瞭解,新特能源承建的巴基斯坦100MW太陽能光伏電站2015年順利投入運行,該項目為當時南亞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

2015年5月,新特能源還與巴基斯坦政府簽署有關700MW光伏項目的合作意向書。此外,2015年新特能源還成功與智利、泰國、約旦等國就約30MW光伏項目簽訂了EPC協議,為後續國際市場的持續開發和輻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2016年,新特能源還通過海關AEO高級企業認證,成為海關最高級別的註冊企業,將享受AEO互認國家和地區海關提供的優惠措施和通關便利,“降低運營成本,促進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提高全球競爭力。”

此外,2016年1月,特變電工還以貨幣資金1億美元(約6.6億元人民幣)向中民國際投資。資料顯示:中民國際是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作為跨境併購、投資、資產管理、環球資產分配的國際旗艦平臺,提供周全的金融相關服務,以支持並指引中國民營企業進行跨境交易。

“中民國際正在實施海外保險公司的併購,並規劃 5年內上市。若中民國際能夠按規劃上市,該投資後期將實現資本市場增值……投資中民國際有利於公司接觸更多的國際市場信息,瞭解更多的國際市場規則,擴大公司的國際化視野,增加公司參與海外優勢領域投資的機會,為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這一年,新特能源還承建了智利13.7MW光伏項目、泰國12MW光伏項目,中標了印度205MW光伏項目(為該項目提供光伏逆變器);2017年1月,又中標土耳其17.4MW光伏項目。

“‘一帶一路’我覺得這是一個百年戰,甚至更長的戰役,這可不是一年、兩年、三年。中國應該按照一個國家一個具體分析,穩紮穩打的推進和實施,不能太冒進,這是我們考慮的需要克服的問題,整體的策略。”張建新說。

不過,張建新也坦言:“想落地也挺難的,比如我們在巴基斯坦談了一個項目,巴方政府把價格從14.5分降到6美分的,邊談邊降,邊談邊降,降到現在還沒有落地,我們也很無奈。我覺得“一帶一路”的很多政策也不是中方一廂情願的事,必須兩國政府互動來進行。”

2017年8月19日,新特能源為加強新能源業務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還分別對對新特香港公司、荷蘭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增資2000萬美元。

如何緩解現金流壓力?

企業擴張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是BT及BOO項目施工期一般為6-12個月,而新能源電站項目的預期投資回收期一般為7-11年或5-9年,初始投資大、資金回收週期長這兩個難題考驗者決策者對企業現金流掌控能力。

據黑鷹光伏上述統計的“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按照公司資本金(由項目單位以企業自有資金出資)投入20%-30%比例計算,特變電工需投入188.95億元-283.42億元。

特變電工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其“新能源自營電站項目”預算總額為75.72億元,工程投入比為4.88%,也就是說至少還需再投入72.02億元。這裡面是否包含計劃投建項目我們還不得而知。

“我們利用經營和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投資於BT及BOT項目、產能擴張、研發、設施維護和升級等”在上市之初,新特能源如此說道。

但是,我們從財報分析來看,新特能源自身資金實力恐怕都難以滿足上述資金需求。

新特能源近年現金流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如今特變電工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2016年特變電工躋身光伏百億俱樂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達102.13億元,是2007年的16.8倍,十年其光伏收入合計達431億元。

黑鷹光伏團隊分析認為,特變電工“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是在成功的基石下,也埋有“風險”的種子,好在特變對此已經有所意識,其兩頭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

晶硅之戰:成本稱王步步謀局

多晶硅是特變電工進擊光伏領域選擇的第一戰場,深耕新疆數十年的張新深知自己優勢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數據:據悉,電力佔多晶硅生產成本近40%。而2010年-2014年,全國工業用電平均價格為0.61元/kwh;同期新疆的平均價格為0.45元/kwh,較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26.23%,而特變電工把多晶硅生產基地就設在了新疆境內。

沒錯,特變電工敢於攻入價格“善變”的多晶硅戰場最大底氣,就是它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成本越低,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這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如今這也引來了其他光伏巨頭的目光。保利協鑫2017年4月公告稱,已通過投資興建位於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包括4萬噸新建項目,以及將部分現有位於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

按照保利協鑫規劃,該項目將分三批建設,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落成。建成後,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將由目前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預計新疆相對較較低電價及能源成本,將為本公司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本公司之競爭力”保利協鑫如是說。

“低調的人,從不得意忘形。”作為特變這艘鉅艦的掌舵人張新又怎會將全部籌碼壓在“地利”之上。要知道“地利”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公司,一旦其他巨頭看出此中玄機,都可以搶食“地利”,這樣你的先天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十年前,張新就在為打造自己的多晶硅核心堡壘埋頭蓄力。

早在2007年5月,特變電工1.78億元收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池能源”)51%股權,收購完成後,特變持有該公司股權85.78%。

據介紹,成立於2002年的天池能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公司下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軍事高載能產業,低成本的能源供應是其競爭優勢所在。”特變電工當時說道,考慮到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今後的整體發展戰略,為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強資源儲備,保證其成本優勢。

2013年8月,特變電工耗資數十億建設的2*350MW自備電廠開始正常供熱、發電。“新能源產業與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硅’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據特變電工早年披露的核心數據顯示,(2014年)特變電工電力成本比從新疆公開市場購電(工業用途)還要低40%左右。

據特變電工透露,其擁有的燃煤發電廠能支援最多約達每年5萬噸多晶硅的所需電力消耗。也就是說,即便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再擴張2萬噸,其自備電廠也能滿足其用電需求。這就是張新耗時五年為特變量身打造的多晶硅“成本堡壘”。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也在不斷擴大多晶硅生產規模,畢竟這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戰略手段之一。特變電工多晶硅設備於2009年開始投入生產,初期的年設計產能為1500噸,2011年擴張至3000噸。

2011年5月,特變電工公告稱,發改委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新特能源前身,以下統一稱為“新特能源”)建設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規模為年產1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等項目。

同年8月,特變電工及特變集團、新疆宏聯完成了對新特能源12.6億元增資擴股,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當時,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13年中期建設完成。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72.07億元,該項目銀行貸款50億元,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

2013年,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順利建成並達產。2016年、2017年特變電工又通過對多晶硅產能挖潛及技術改造等手段,將多晶硅總產量達到3萬噸/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2016 年多晶硅年度市場分析報告》,2016 年度公司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同時公司得利於自備電廠低廉電力成本,多晶硅產品具有較強的規模及成本優勢。”特變電工如是說。

“最先進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燃煤發電廠、領先的技術和提升的生產效率是我們擁有可觀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此時特變電工在多晶硅這個戰場已搶佔了制高點。

下游戰略微變:EPC轉向BOO

除成本優勢外,特變電工還具有地理優勢,中國光伏及風電項目大多將主要地址定於新疆及鄰近省份,這充分說明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而特變電工大本營就位於新疆,且在這一區域經營近30年,較其他總部設於別處的中國企業享有獲得新疆光伏及風電資源的地域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項目至少71個,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

“以快打慢、急速突進”或許特變電工在EPC領域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HIS Markit發佈的2016年全球光伏電站EPC排名,公司2016年光伏電站EPC排名第一,這已經是特變電工第二年摘得此桂冠。

據財報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已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能電站EPC、BT等項目裝機636.17MW。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在建及已建成待轉讓BT項目619.5MW,高級儲備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GW。

如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系統集成業務領域,特變低昂已打造成為集風電、光電 EPC項目總承包、設計、運行、調試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特變電工新能源電站投入情況: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特變電工投建的EPC等新能源電站項目多集中在新疆及鄰近省份,其中暗藏危機。

我們來看了下一面這一組數據,讀者或許會找到答案。

2016年中國全年棄光電量74億千瓦時,其中西北五省棄光電量合計71.42億千瓦時,佔比達95%,新疆、甘肅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23%和30.45%;而甘肅新疆風電市場更為嚴峻,棄風率分別達43%和38%,2016年甘肅、新疆、吉林和內蒙古棄風電量總和佔中國棄風電量近80%。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向中東部轉移,新增光伏發電裝機中,西北地區為9.74GW,佔全國的28%;西北以外地區為24.80GW,佔全國的72%;中東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GW的省份達9個。

為破此困局,特變電工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2017年上半年,公司對資源開發市場由新疆面向全國,同時,在江西、雲南等不限電的地區爭取項目資源,另外,深入研究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的商業模式,加大漁光互補、晨光互補等電站的開發力度。”

2017年上半年,特變電工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順利併網了2個20MW的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1個100MW晨光互補發電項目等共計20個項目。

實際上,從電站開發四個階段,也就是開發項目——融資——建設——運維這四個階段來講,建成-出售僅是短平快的粗淺開發,只是進入了一個膚淺的表層。早在2014年,光伏電站巨頭阿特斯就已經將公司經營模式由先前的“建設-銷售”轉變為“建設-持有-運營”模式。

“我們認為作為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我們將享有穩定的售電收入現金流和長期的政府補助,有利於多元化我們的收入來源和提高利潤。”新特能源在2015年也意識到了這點,如今其下游戰略已經有所轉變。

“新能源產業由新能源電站建設向‘電站集成商+運營商’轉型升級,我們有意積極開發BOO項目(建設-擁有-運營,一種由承包商承擔項目施工、運營及維護的承包模式,與BT不同的是,承包商擁有項目,無需將項目移交另一實體。),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領先的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

2015年,新特能源開始進入光伏、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領域,其建設了哈密、固陽等共計450MW BOO項目,同時,作為以BT方式開發的固陽20MW光伏項目、木壘49.5MW風電項目轉為BOO項目。

而2015年末,新特能源成功搶灘港股,為其戰略轉型提供了絕佳契機。新特能源前身為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特變電工與新疆特變(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硅及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太陽能產品的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等。經過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後,2012年2月,特變電工持股84.51%。

新特能源於2015年12月30日成功登陸港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為13.83億港元,其中,65%用於BOO項目。截止2017年11月6日,總市值為99.07億港元。總資產規模已突破三百億元,淨利潤7.55億元,高居黑鷹光伏發佈的40家光伏企業子公司體量及盈利戰力榜雙榜二把交椅,如今特變電工已經成功將其打造成為了進擊新能源領域的橋頭堡。

目前新特能源戰略轉型已經初見成效。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新特能源已建成的BOO項目共520MW,在建的BOO項目共200MW。上半年BOO項目共發電2.8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2.82億千瓦時,實現發電收入1.58億,是上年同期的14.18倍。

2017年6月,新特能源完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壯舉,其聯合中國南方電網研製成功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這使送電容量從現有的最高100萬千瓦等級提升至500萬千瓦,開啟了直流輸電的新時代,解決現有新能源電力無法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僅能依靠與火電打捆外送或就地近距離消納的瓶頸問題,將有效推動新能源電力的大規模使用。這個在未來有可能解決公司面臨的棄光棄風難題。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還有其他頗有新意的嘗試。2016年10月,成功中標中國首批大型區域微電網示範項目—內蒙古220MW可再生能源項目,該項目以光伏和風電為主力電源,以儲能技術為支撐,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為目的,將成為我國集風、光、儲、輸、用五位為一體的未來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術典範。這是否會成為未來一種趨勢呢?

國際化野心:海外項目要佔總額50%以上

另一巨頭阿特斯16年來,通過全球戰略和多元化市場佈局,目前在全球六大洲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阿特斯在全球電站項目儲備提升至9.5GW(包括處於項目建設末期的1.4GW電站)。在其掌門人瞿曉鏵看來“市場一旦多樣化,多樣化本身就會幫助你分散風險,保持市場的相對平穩發展。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市場的多元化擴張上,特變電工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清晰地戰略。張建新說,我們會緊隨國家政策引導,緊扣“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超級領跑者”的脈搏,深耕新能源市場,持續打造全球卓越的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未來希望再過五六年以後,國際上項目能佔我們總額的50%以上,這是我們的一個戰略。”

按照新特能源佈局,將重點形成以巴基斯坦、智利、孟加拉為主,東南亞、中東、北非、西非區域市場為輔的戰略佈局。

據瞭解,新特能源承建的巴基斯坦100MW太陽能光伏電站2015年順利投入運行,該項目為當時南亞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

2015年5月,新特能源還與巴基斯坦政府簽署有關700MW光伏項目的合作意向書。此外,2015年新特能源還成功與智利、泰國、約旦等國就約30MW光伏項目簽訂了EPC協議,為後續國際市場的持續開發和輻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2016年,新特能源還通過海關AEO高級企業認證,成為海關最高級別的註冊企業,將享受AEO互認國家和地區海關提供的優惠措施和通關便利,“降低運營成本,促進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提高全球競爭力。”

此外,2016年1月,特變電工還以貨幣資金1億美元(約6.6億元人民幣)向中民國際投資。資料顯示:中民國際是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作為跨境併購、投資、資產管理、環球資產分配的國際旗艦平臺,提供周全的金融相關服務,以支持並指引中國民營企業進行跨境交易。

“中民國際正在實施海外保險公司的併購,並規劃 5年內上市。若中民國際能夠按規劃上市,該投資後期將實現資本市場增值……投資中民國際有利於公司接觸更多的國際市場信息,瞭解更多的國際市場規則,擴大公司的國際化視野,增加公司參與海外優勢領域投資的機會,為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這一年,新特能源還承建了智利13.7MW光伏項目、泰國12MW光伏項目,中標了印度205MW光伏項目(為該項目提供光伏逆變器);2017年1月,又中標土耳其17.4MW光伏項目。

“‘一帶一路’我覺得這是一個百年戰,甚至更長的戰役,這可不是一年、兩年、三年。中國應該按照一個國家一個具體分析,穩紮穩打的推進和實施,不能太冒進,這是我們考慮的需要克服的問題,整體的策略。”張建新說。

不過,張建新也坦言:“想落地也挺難的,比如我們在巴基斯坦談了一個項目,巴方政府把價格從14.5分降到6美分的,邊談邊降,邊談邊降,降到現在還沒有落地,我們也很無奈。我覺得“一帶一路”的很多政策也不是中方一廂情願的事,必須兩國政府互動來進行。”

2017年8月19日,新特能源為加強新能源業務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還分別對對新特香港公司、荷蘭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增資2000萬美元。

如何緩解現金流壓力?

企業擴張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是BT及BOO項目施工期一般為6-12個月,而新能源電站項目的預期投資回收期一般為7-11年或5-9年,初始投資大、資金回收週期長這兩個難題考驗者決策者對企業現金流掌控能力。

據黑鷹光伏上述統計的“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按照公司資本金(由項目單位以企業自有資金出資)投入20%-30%比例計算,特變電工需投入188.95億元-283.42億元。

特變電工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其“新能源自營電站項目”預算總額為75.72億元,工程投入比為4.88%,也就是說至少還需再投入72.02億元。這裡面是否包含計劃投建項目我們還不得而知。

“我們利用經營和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投資於BT及BOT項目、產能擴張、研發、設施維護和升級等”在上市之初,新特能源如此說道。

但是,我們從財報分析來看,新特能源自身資金實力恐怕都難以滿足上述資金需求。

新特能源近年現金流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文 | 黑鷹光伏 王亮

他似乎不太善於言談,他也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的發展也談不上“一鳴驚人”,而更多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但正是他用力近30年時間,硬是在輸變電、新能源領域先後打造了兩個世界級鉅艦。是的,他就是特變電工的掌舵人、董事長張新。

特變電工發軔於新疆小城昌吉。這裡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全市總面積8215平方公里,直到2011年,總人口也僅36萬。特變的前身是特種變壓器廠,到了88年,這家小廠總資產不足15.3萬元、負債73萬元已經瀕臨倒閉,在當時年僅26歲的技術骨幹張新眼裡這個街道小廠就是“那堆倒塌的廢墟”。

即便如此,為了幫助這個工廠其他工人“能有口飯吃”,張新果斷放棄了“去國有大型企業當幹部”的機會,88年張新被大家選舉為特變電工首任掌舵人,是他帶領52名員工從廢品收購站買來塑料布搭建簡單的棚戶,在數九寒天裡,熱火朝天干了不到一週時間,才使這個小廠子恢復生產。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張新

當時誰能想到,在張新的領航下,特變電工僅有9年時間從一個資不抵債的街邊小廠成為了當時A股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而1997年特變電工成功登陸上交所,這只是版圖拓展的開始。從2008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再到200億、300億、400億,特變電工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四級跳。2017年,特變電工在《財富》雜誌發佈的中國500強榜單中,位列第167名。

實際上,特變電工能在光伏這個行當“活下來”,並躋身百億俱樂部極為不易,要知道在這個有時“風雲驟變”的行業,近十年就倒下了數箇中國光伏巨擘,存活超過十年的企業都屈指可數。這赤裸裸展現了光伏市場之莫測、殘酷與無情。

“我們曾經買過350萬/噸的多晶硅,現在就10萬塊錢,哪個行業能降到以前價格的3%?”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建新感慨道,這個行業熱的時候讓你覺得天天是被火爐烤著,但冷的時候讓你覺得都要絕望崩潰,從2008年到現在,很多大企業的“先發優勢”,結果發現很多先驅都變成了先烈,而且這樣的起伏遠沒有結束。“我想不出更好的詞,經常是感覺像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行走。”

特變電工的創業之苦,其掌舵者張新在《特變電工,我的大學》一文中有詳細的回溯。他在文中說:“大家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畏懼困難......我們這個在大漠深處、邊緣城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幼芽,在大漠中經風雨、經沙暴、經炎熱、經飢渴下茁壯成長,當它從新疆走向全國,走到了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的資源環境中去的時候,它的成長和發展就有了更好更快的實現。”

每個領先企業成長都必有其獨特差異與路徑選擇,時光浸染之下漸成自己的文化。特變電工到底憑什麼?黑鷹光伏耗時數日分析了特變電工近十年財報及重大布局發現,特變電工一直堅持的“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發現近兩年在市場環境的變化下,其兩頭戰略有所調整,而其在海外戰略佈局已成氣候。黑鷹的讀者或許能從特變的發展中獲取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跨界16年:百億變遷路線圖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特變電工光伏變遷史。

2000年,特變電工設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領域。不過,7年間,其光伏業務做的並不理想,在當時特變電工近百億的收入體系中顯得微不足道;到了2007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主營業務”目錄中,當年其“太陽能硅片、太陽能光伏組件等”銷售收入為6.08億元,同比增長了127.29%,但營業利潤卻是同比下滑了2.41%。

直到2008年,光伏業務才出現在特變電工“未來發展戰略”中,在2008年財報中特變電工提到,“將完成特變電工 1500 噸/年多晶硅等項目的建設”,此時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的筆墨仍舊不多。

2010年,特變電工開始意識到“國家加快清潔能源發電投資,扶持推進風電、太陽能等非石化能源產業化,給公司新能源產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特變電工光伏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了81.18%,其營業利潤率較上一年增長了2.84%至6.585,是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隨著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下發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給公司的光伏產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特變電工此時在光伏領域投入重兵,“公司將加快建設萬噸級多晶硅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以原材料為保障,加快光伏系統集成技術的開發,以國家啟動太陽能併網發電為契機,加快自主品牌光伏產品及集成技術走向海外市場。”要知道,此前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只有3000噸。

2012年開始,特變電工對光伏業務描述的筆墨也明顯開始增多。“新能源產業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太陽能系統集成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市場簽約大幅增長。”這一年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完成系列重大產品開發、大型光伏電站標準化設計和應用,荒漠光伏電站技術處於領先水平,TBEA牌單晶125和多晶156系列光伏組件順利通過英國 MCS 認證。

特變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收入、利潤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如今特變電工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多晶硅、逆變器的生產與銷售,為光伏、風能電站提供設計、建設、調試及運維等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2016年特變電工躋身光伏百億俱樂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達102.13億元,是2007年的16.8倍,十年其光伏收入合計達431億元。

黑鷹光伏團隊分析認為,特變電工“上游做多晶硅,下游主要做風電和光伏的工程業務”的兩頭戰略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是在成功的基石下,也埋有“風險”的種子,好在特變對此已經有所意識,其兩頭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

晶硅之戰:成本稱王步步謀局

多晶硅是特變電工進擊光伏領域選擇的第一戰場,深耕新疆數十年的張新深知自己優勢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一組數據:據悉,電力佔多晶硅生產成本近40%。而2010年-2014年,全國工業用電平均價格為0.61元/kwh;同期新疆的平均價格為0.45元/kwh,較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26.23%,而特變電工把多晶硅生產基地就設在了新疆境內。

沒錯,特變電工敢於攻入價格“善變”的多晶硅戰場最大底氣,就是它具有先天的成本優勢。成本越低,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這對企業生存至關重要。

如今這也引來了其他光伏巨頭的目光。保利協鑫2017年4月公告稱,已通過投資興建位於新疆生產規模達6萬噸多晶硅廠房項目,其中包括4萬噸新建項目,以及將部分現有位於徐州廠房規模2萬噸的設施遷往新疆。該項目新增總投資預算為56.82億元。

按照保利協鑫規劃,該項目將分三批建設,計劃在2020年底全部落成。建成後,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將由目前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預計新疆相對較較低電價及能源成本,將為本公司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本公司之競爭力”保利協鑫如是說。

“低調的人,從不得意忘形。”作為特變這艘鉅艦的掌舵人張新又怎會將全部籌碼壓在“地利”之上。要知道“地利”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公司,一旦其他巨頭看出此中玄機,都可以搶食“地利”,這樣你的先天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十年前,張新就在為打造自己的多晶硅核心堡壘埋頭蓄力。

早在2007年5月,特變電工1.78億元收購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池能源”)51%股權,收購完成後,特變持有該公司股權85.78%。

據介紹,成立於2002年的天池能源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於公司下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軍事高載能產業,低成本的能源供應是其競爭優勢所在。”特變電工當時說道,考慮到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今後的整體發展戰略,為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強資源儲備,保證其成本優勢。

2013年8月,特變電工耗資數十億建設的2*350MW自備電廠開始正常供熱、發電。“新能源產業與能源產業形成了‘煤電硅’一體化的產業鏈,通過前端煤炭資源和電廠的利用,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據特變電工早年披露的核心數據顯示,(2014年)特變電工電力成本比從新疆公開市場購電(工業用途)還要低40%左右。

據特變電工透露,其擁有的燃煤發電廠能支援最多約達每年5萬噸多晶硅的所需電力消耗。也就是說,即便特變電工多晶硅產能再擴張2萬噸,其自備電廠也能滿足其用電需求。這就是張新耗時五年為特變量身打造的多晶硅“成本堡壘”。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也在不斷擴大多晶硅生產規模,畢竟這也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戰略手段之一。特變電工多晶硅設備於2009年開始投入生產,初期的年設計產能為1500噸,2011年擴張至3000噸。

2011年5月,特變電工公告稱,發改委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新特能源前身,以下統一稱為“新特能源”)建設光伏產業循環經濟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規模為年產1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等項目。

同年8月,特變電工及特變集團、新疆宏聯完成了對新特能源12.6億元增資擴股,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當時,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13年中期建設完成。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72.07億元,該項目銀行貸款50億元,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銀團貸款合同。

2013年,其1.2 萬噸多晶硅建設項目順利建成並達產。2016年、2017年特變電工又通過對多晶硅產能挖潛及技術改造等手段,將多晶硅總產量達到3萬噸/年。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2016 年多晶硅年度市場分析報告》,2016 年度公司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同時公司得利於自備電廠低廉電力成本,多晶硅產品具有較強的規模及成本優勢。”特變電工如是說。

“最先進的多晶硅生產設施、燃煤發電廠、領先的技術和提升的生產效率是我們擁有可觀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此時特變電工在多晶硅這個戰場已搶佔了制高點。

下游戰略微變:EPC轉向BOO

除成本優勢外,特變電工還具有地理優勢,中國光伏及風電項目大多將主要地址定於新疆及鄰近省份,這充分說明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儲備。而特變電工大本營就位於新疆,且在這一區域經營近30年,較其他總部設於別處的中國企業享有獲得新疆光伏及風電資源的地域優勢。

據黑鷹光伏統計,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項目至少71個,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

“以快打慢、急速突進”或許特變電工在EPC領域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HIS Markit發佈的2016年全球光伏電站EPC排名,公司2016年光伏電站EPC排名第一,這已經是特變電工第二年摘得此桂冠。

據財報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已完成並確認收入的光伏及風能電站EPC、BT等項目裝機636.17MW。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在建及已建成待轉讓BT項目619.5MW,高級儲備項目裝機容量超過2GW。

如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系統集成業務領域,特變低昂已打造成為集風電、光電 EPC項目總承包、設計、運行、調試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領先的新能源系統集成商。

特變電工新能源電站投入情況: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特變電工投建的EPC等新能源電站項目多集中在新疆及鄰近省份,其中暗藏危機。

我們來看了下一面這一組數據,讀者或許會找到答案。

2016年中國全年棄光電量74億千瓦時,其中西北五省棄光電量合計71.42億千瓦時,佔比達95%,新疆、甘肅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23%和30.45%;而甘肅新疆風電市場更為嚴峻,棄風率分別達43%和38%,2016年甘肅、新疆、吉林和內蒙古棄風電量總和佔中國棄風電量近80%。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向中東部轉移,新增光伏發電裝機中,西北地區為9.74GW,佔全國的28%;西北以外地區為24.80GW,佔全國的72%;中東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GW的省份達9個。

為破此困局,特變電工戰略已經開始有所調整,“2017年上半年,公司對資源開發市場由新疆面向全國,同時,在江西、雲南等不限電的地區爭取項目資源,另外,深入研究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的商業模式,加大漁光互補、晨光互補等電站的開發力度。”

2017年上半年,特變電工旗下新能源運營平臺——新特能源順利併網了2個20MW的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1個100MW晨光互補發電項目等共計20個項目。

實際上,從電站開發四個階段,也就是開發項目——融資——建設——運維這四個階段來講,建成-出售僅是短平快的粗淺開發,只是進入了一個膚淺的表層。早在2014年,光伏電站巨頭阿特斯就已經將公司經營模式由先前的“建設-銷售”轉變為“建設-持有-運營”模式。

“我們認為作為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我們將享有穩定的售電收入現金流和長期的政府補助,有利於多元化我們的收入來源和提高利潤。”新特能源在2015年也意識到了這點,如今其下游戰略已經有所轉變。

“新能源產業由新能源電站建設向‘電站集成商+運營商’轉型升級,我們有意積極開發BOO項目(建設-擁有-運營,一種由承包商承擔項目施工、運營及維護的承包模式,與BT不同的是,承包商擁有項目,無需將項目移交另一實體。),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領先的光伏及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

2015年,新特能源開始進入光伏、風力發電項目運營商領域,其建設了哈密、固陽等共計450MW BOO項目,同時,作為以BT方式開發的固陽20MW光伏項目、木壘49.5MW風電項目轉為BOO項目。

而2015年末,新特能源成功搶灘港股,為其戰略轉型提供了絕佳契機。新特能源前身為特變電工新疆硅業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特變電工與新疆特變(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硅及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太陽能產品的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等。經過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後,2012年2月,特變電工持股84.51%。

新特能源於2015年12月30日成功登陸港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為13.83億港元,其中,65%用於BOO項目。截止2017年11月6日,總市值為99.07億港元。總資產規模已突破三百億元,淨利潤7.55億元,高居黑鷹光伏發佈的40家光伏企業子公司體量及盈利戰力榜雙榜二把交椅,如今特變電工已經成功將其打造成為了進擊新能源領域的橋頭堡。

目前新特能源戰略轉型已經初見成效。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新特能源已建成的BOO項目共520MW,在建的BOO項目共200MW。上半年BOO項目共發電2.85億千瓦時,上網電量2.82億千瓦時,實現發電收入1.58億,是上年同期的14.18倍。

2017年6月,新特能源完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壯舉,其聯合中國南方電網研製成功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這使送電容量從現有的最高100萬千瓦等級提升至500萬千瓦,開啟了直流輸電的新時代,解決現有新能源電力無法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僅能依靠與火電打捆外送或就地近距離消納的瓶頸問題,將有效推動新能源電力的大規模使用。這個在未來有可能解決公司面臨的棄光棄風難題。

在這期間,特變電工還有其他頗有新意的嘗試。2016年10月,成功中標中國首批大型區域微電網示範項目—內蒙古220MW可再生能源項目,該項目以光伏和風電為主力電源,以儲能技術為支撐,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為目的,將成為我國集風、光、儲、輸、用五位為一體的未來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術典範。這是否會成為未來一種趨勢呢?

國際化野心:海外項目要佔總額50%以上

另一巨頭阿特斯16年來,通過全球戰略和多元化市場佈局,目前在全球六大洲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阿特斯在全球電站項目儲備提升至9.5GW(包括處於項目建設末期的1.4GW電站)。在其掌門人瞿曉鏵看來“市場一旦多樣化,多樣化本身就會幫助你分散風險,保持市場的相對平穩發展。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市場的多元化擴張上,特變電工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清晰地戰略。張建新說,我們會緊隨國家政策引導,緊扣“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超級領跑者”的脈搏,深耕新能源市場,持續打造全球卓越的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未來希望再過五六年以後,國際上項目能佔我們總額的50%以上,這是我們的一個戰略。”

按照新特能源佈局,將重點形成以巴基斯坦、智利、孟加拉為主,東南亞、中東、北非、西非區域市場為輔的戰略佈局。

據瞭解,新特能源承建的巴基斯坦100MW太陽能光伏電站2015年順利投入運行,該項目為當時南亞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

2015年5月,新特能源還與巴基斯坦政府簽署有關700MW光伏項目的合作意向書。此外,2015年新特能源還成功與智利、泰國、約旦等國就約30MW光伏項目簽訂了EPC協議,為後續國際市場的持續開發和輻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2016年,新特能源還通過海關AEO高級企業認證,成為海關最高級別的註冊企業,將享受AEO互認國家和地區海關提供的優惠措施和通關便利,“降低運營成本,促進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提高全球競爭力。”

此外,2016年1月,特變電工還以貨幣資金1億美元(約6.6億元人民幣)向中民國際投資。資料顯示:中民國際是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作為跨境併購、投資、資產管理、環球資產分配的國際旗艦平臺,提供周全的金融相關服務,以支持並指引中國民營企業進行跨境交易。

“中民國際正在實施海外保險公司的併購,並規劃 5年內上市。若中民國際能夠按規劃上市,該投資後期將實現資本市場增值……投資中民國際有利於公司接觸更多的國際市場信息,瞭解更多的國際市場規則,擴大公司的國際化視野,增加公司參與海外優勢領域投資的機會,為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這一年,新特能源還承建了智利13.7MW光伏項目、泰國12MW光伏項目,中標了印度205MW光伏項目(為該項目提供光伏逆變器);2017年1月,又中標土耳其17.4MW光伏項目。

“‘一帶一路’我覺得這是一個百年戰,甚至更長的戰役,這可不是一年、兩年、三年。中國應該按照一個國家一個具體分析,穩紮穩打的推進和實施,不能太冒進,這是我們考慮的需要克服的問題,整體的策略。”張建新說。

不過,張建新也坦言:“想落地也挺難的,比如我們在巴基斯坦談了一個項目,巴方政府把價格從14.5分降到6美分的,邊談邊降,邊談邊降,降到現在還沒有落地,我們也很無奈。我覺得“一帶一路”的很多政策也不是中方一廂情願的事,必須兩國政府互動來進行。”

2017年8月19日,新特能源為加強新能源業務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還分別對對新特香港公司、荷蘭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增資2000萬美元。

如何緩解現金流壓力?

企業擴張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尤其是BT及BOO項目施工期一般為6-12個月,而新能源電站項目的預期投資回收期一般為7-11年或5-9年,初始投資大、資金回收週期長這兩個難題考驗者決策者對企業現金流掌控能力。

據黑鷹光伏上述統計的“2012年至今,特變電工公佈的計劃投資新能源電站合計裝機容量約為9466MW,累計投資總額約為944.73億元”,按照公司資本金(由項目單位以企業自有資金出資)投入20%-30%比例計算,特變電工需投入188.95億元-283.42億元。

特變電工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其“新能源自營電站項目”預算總額為75.72億元,工程投入比為4.88%,也就是說至少還需再投入72.02億元。這裡面是否包含計劃投建項目我們還不得而知。

“我們利用經營和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投資於BT及BOT項目、產能擴張、研發、設施維護和升級等”在上市之初,新特能源如此說道。

但是,我們從財報分析來看,新特能源自身資金實力恐怕都難以滿足上述資金需求。

新特能源近年現金流情況(億元)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特變的版圖,張新的疆界!(深度覆盤特變電工)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新特能源現金流情況: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新特能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數,說明其自身造血能力近乎停滯,而2012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其他現金流淨額(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僅為3.76億元,說明公司難以保存更多的“存糧”。

尤其是,近三年,新特能源資產負債率一直在70%以上,處於較高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末,新特能源“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9.69億元,但其“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達45.06億元,存在較大的償債壓力。

黑鷹團隊在此前分析企業現金流的文章中提到,企業家在進攻時還需要時時思考的是,如果外部資本資源突然變得稀缺或者及其昂貴時,公司能夠從內部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嗎?這不是危言聳聽,當大的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商業領域偶爾也會出現“信用緊縮”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任何價格(高利息)下都得不到外部融資;這時,投資者也多會選擇持幣觀望,公司無論是非公開發行、發行債券等手段都將“失效”。

如果這時公司的資金緊張變得極為嚴重,這不只是會影響企業擴張速度,這可能會迫使企業做出比較極端的措施,比如急劇減少、停止或拖欠利息支付,甚至公司必須出售核心資產來產生現金。

新特能源也說“若我們無法為有關項目取得短期或長期的項目融資,我們可能需要從內部資源應對此等項目的資金需要,這可能會令我們用於開發或收購其他項目及其他企業用途的資源緊張。”

或許,我們從近期阿特斯籌謀多年的“Yield-co”成功上市能有所啟迪。Yield-co實際上是一個金融產品,它的概念是把高質量和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從阿特斯分拆出來打包上市,通常會把現金流中85%的現金作為紅利分給投資人。與此同時,Yield-co隨著注入的電站資產越多,規模會隨之擴張,分紅也就越來越多。

2017年9月25日阿特斯發佈新聞稱,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批准同意了阿特斯基礎設施基金(下稱“CSIF”)在東京證交所基礎設施基金市場掛牌上市。阿特斯位於日本的分公司計劃向CSIF出售13個太陽能項目,總裝機容量72.7MW,作為CSIF的原始投資組合配置。

這不僅標誌著國外資本市場對阿特斯品牌及質量的認可,更意味著手握大量優質光伏電站資源的阿特斯,可以不斷複製“Yield-co”模式,憑此其就能回收巨量資金。

但是,由於國內光伏電站項目因為存在補貼款延遲發放,部分地區棄光、棄風率較高等原因存在,“Yield-co”模式在國內或許在短期內還難以推出。

正如阿特斯全資子公司Recurrent Energy首席運營官劉玉民所言“中國的能源市場開發需要加強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家信用體系的建立,特別是構建長期售購電協議PPA。第二,真正落實可再生能源電費補貼,讓投資者看到真正穩定的受益。”

當然,作為上市公司,其融資手段多樣。2017年3月25日,新特能源向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及發行人民幣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20億元長期含權中期票據。“主要用於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及補充流動資金。”

11月9日,為保障公司生產經營及戰略發展的資金需求,構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進一步降低財務費用,優化負債結構,新特能源擬向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發行4億元綠色債券融資計劃。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有特變電工這個母公司在背後撐腰,其新能源擴張戰略或許放緩腳步,但絕不會停滯。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特變電工賬面貨幣資金高達160.39億元,其短期借款為55.29億元,其有相對充足的現金儲備。

當然,特變不會坐吃山空,主動出擊才能掌握主動權。2017年6月14日-15日,公司發行2017年度第一期長期含權中期票據,發行額度10億元人民幣,期限3+N年,票面利率為5.60%,計息方式為固定利息。2017年9月19日,特變電工擬向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及發行人民幣3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同時,特變電工擬註冊發行不超過30億元的可續期公司債券。

正如《誰動了我的奶酪》中寫到的面對變革,抱怨、等待和變革三種人不同的命運一樣,只有大家都開始主動求變、主動創造、主動創新,社會才會有發展和進步。

最後我們想借用張新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送給每一個奮鬥的光伏人:“沒有創造它的昨天,有理由分享它的未來嗎?如果我們不去奮鬥,不去創造,再過10年20年,光伏(原文為新疆,略有更改)繁花似錦,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又如何分享它的發展呢?”


(黑鷹注:資本市場的歷史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光伏企業家創造歷史的過程。只有通過細節式的歷史素描,才可能讓時空還原到它應有的錯綜複雜和莫測之中,讓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錯誤,被日後的人們認真地記錄和閱讀。黑鷹光伏將持續關注光伏產業及資本市場核心玩家的產業謀局和資本故事,並關注光伏商業文明的持續進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