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大堡子山遺址

後來經過考古發掘,才確定禮縣大堡子山為秦國的早期墓葬區,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被譽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盜墓事件發生不久,中國文博人員在英國、比利時、日本、法國等國博物館和拍賣會上發現了大堡子山文物的蹤跡,其中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大堡子山的金器。然而,追討文物的過程極其漫長艱辛,要想證明這些金器是中國流失出去的,中方很難提供完整的證據鏈。2014年,藉著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再次敦促法國交還文物。由此,中法兩國組成了專家組,到甘肅大堡子山蒐集證據和調研,進行金屬成分鑑定。然而,即便確證了這批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卻是被兩位收藏家捐贈給法國國立博物館的,根據法國的法律,國有資產不可轉讓。中方再三斡旋之後,法國政府讓兩位收藏家撤回捐贈,文物重回收藏家手中,再由他們將文物還給中國。歷經各種曲折,20多年後,流失海外56件的金飾片終於迴歸中國。這些做工精美金片是春秋時期文物,距今已近2800年,現在收藏於蘭州市甘肅省博物館。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大堡子山遺址

後來經過考古發掘,才確定禮縣大堡子山為秦國的早期墓葬區,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被譽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盜墓事件發生不久,中國文博人員在英國、比利時、日本、法國等國博物館和拍賣會上發現了大堡子山文物的蹤跡,其中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大堡子山的金器。然而,追討文物的過程極其漫長艱辛,要想證明這些金器是中國流失出去的,中方很難提供完整的證據鏈。2014年,藉著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再次敦促法國交還文物。由此,中法兩國組成了專家組,到甘肅大堡子山蒐集證據和調研,進行金屬成分鑑定。然而,即便確證了這批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卻是被兩位收藏家捐贈給法國國立博物館的,根據法國的法律,國有資產不可轉讓。中方再三斡旋之後,法國政府讓兩位收藏家撤回捐贈,文物重回收藏家手中,再由他們將文物還給中國。歷經各種曲折,20多年後,流失海外56件的金飾片終於迴歸中國。這些做工精美金片是春秋時期文物,距今已近2800年,現在收藏於蘭州市甘肅省博物館。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時,我有點小激動。一是大秦金器迴歸的曲折故事增加了我的期待;二是因為這些金器代表了大秦國的最高工藝水平。據《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考證,這批金器很可能是秦襄公墓中所出。秦襄公何許人也?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秦襄公出兵救周。此後,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平王東遷,因為護駕有功得到封地賞賜,從此秦國一躍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甘肅禮縣正是當初的強秦發祥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秦人勵精圖治,開始了篳路藍縷初創基業的歷程,為問鼎中原奠定基礎。早期的秦國有多富裕多強大,以後為何能一統中國,從這批金器或許可以一窺端倪。

嚴格說來,黃金文化並非中國的原生文化,從八千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開啟了中國玉文化的華章,玉文化一直是中國的國魂。古地中海區域、兩河流域和古代美洲才是世界黃金文化光耀燦爛之地:世界範圍內最早的金製品出現於距今七千年的古地中海區域;距今六千年前,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高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裝飾品;距今三千多年前埃及圖坦卡蒙王陵中的隨葬品,標誌著古地中海金器工藝發展到最高峰。

中國最早的金器出現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甘肅玉門火燒溝墓地發現了金耳環和金鼻飲。在商代,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包金杖、包金人像、虎形金飾、太陽神鳥金飾、金冠帶造型別具一格,被專家們稱為中原文化的異類。有學者認為,先秦時期中國金器的使用帶區域,可以勾勒出在絲綢之路以前西方黃金文化的傳播路線。

在周代,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器有口脣紋鱗形、雲紋圭形、獸面紋盾形、目雲紋、金虎、金鴟鴞,不僅數量遠遠多於中原出土的金器,而且器形也比中原地區更為大氣,秦人的國力強盛由此可見。這些金器的紋飾也不同於中原地區流行的夔龍紋,其裝飾棺木的用途也是其它地區從未見過的,秦人獨特的文化個性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大堡子山遺址

後來經過考古發掘,才確定禮縣大堡子山為秦國的早期墓葬區,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被譽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盜墓事件發生不久,中國文博人員在英國、比利時、日本、法國等國博物館和拍賣會上發現了大堡子山文物的蹤跡,其中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大堡子山的金器。然而,追討文物的過程極其漫長艱辛,要想證明這些金器是中國流失出去的,中方很難提供完整的證據鏈。2014年,藉著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再次敦促法國交還文物。由此,中法兩國組成了專家組,到甘肅大堡子山蒐集證據和調研,進行金屬成分鑑定。然而,即便確證了這批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卻是被兩位收藏家捐贈給法國國立博物館的,根據法國的法律,國有資產不可轉讓。中方再三斡旋之後,法國政府讓兩位收藏家撤回捐贈,文物重回收藏家手中,再由他們將文物還給中國。歷經各種曲折,20多年後,流失海外56件的金飾片終於迴歸中國。這些做工精美金片是春秋時期文物,距今已近2800年,現在收藏於蘭州市甘肅省博物館。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時,我有點小激動。一是大秦金器迴歸的曲折故事增加了我的期待;二是因為這些金器代表了大秦國的最高工藝水平。據《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考證,這批金器很可能是秦襄公墓中所出。秦襄公何許人也?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秦襄公出兵救周。此後,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平王東遷,因為護駕有功得到封地賞賜,從此秦國一躍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甘肅禮縣正是當初的強秦發祥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秦人勵精圖治,開始了篳路藍縷初創基業的歷程,為問鼎中原奠定基礎。早期的秦國有多富裕多強大,以後為何能一統中國,從這批金器或許可以一窺端倪。

嚴格說來,黃金文化並非中國的原生文化,從八千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開啟了中國玉文化的華章,玉文化一直是中國的國魂。古地中海區域、兩河流域和古代美洲才是世界黃金文化光耀燦爛之地:世界範圍內最早的金製品出現於距今七千年的古地中海區域;距今六千年前,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高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裝飾品;距今三千多年前埃及圖坦卡蒙王陵中的隨葬品,標誌著古地中海金器工藝發展到最高峰。

中國最早的金器出現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甘肅玉門火燒溝墓地發現了金耳環和金鼻飲。在商代,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包金杖、包金人像、虎形金飾、太陽神鳥金飾、金冠帶造型別具一格,被專家們稱為中原文化的異類。有學者認為,先秦時期中國金器的使用帶區域,可以勾勒出在絲綢之路以前西方黃金文化的傳播路線。

在周代,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器有口脣紋鱗形、雲紋圭形、獸面紋盾形、目雲紋、金虎、金鴟鴞,不僅數量遠遠多於中原出土的金器,而且器形也比中原地區更為大氣,秦人的國力強盛由此可見。這些金器的紋飾也不同於中原地區流行的夔龍紋,其裝飾棺木的用途也是其它地區從未見過的,秦人獨特的文化個性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迴歸秦人金器

最有意思的是秦人用來棺木裝飾的金鴟鴞。金鴟鴞是這批迴歸金器中最惹眼的,旋渦狀的眼睛和彎鉤形的鳥喙,身上的捲雲紋暗示其神聖性,生動地勾勒出飛翔於黑夜、陰森古怪的猛禽形象。根據葉舒憲教授的考證,鴟鴞即貓頭鷹,也就是商人所崇拜的圖騰玄鳥,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即是。所以在殷商人墓中多見鴟鴞形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鴞尊就是一例。然而,周人的圖騰則是鳳凰,周人重禮尚義,崇拜鳳凰的仁義莊重,鳳鳴岐山的典故恰好也給周人征討商人提供了合法性。所以,在周朝青銅器和玉器上有大量的鳳鳥紋飾,貓頭鷹的惡鳥之名也從周代開始了。那麼,問題出來了,秦人為什麼要把周人所厭惡的商朝圖騰鴟鴞用來陪葬呢?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認為五帝之一的顓頊是他們的始祖,顓頊的孫女女修吞下玄鳥之卵,生下秦人的老祖先大業。這和商人始祖母簡狄吞鳥卵生殷契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看來,秦人尊祖也夠有骨氣和膽量,絲毫不為周人對鴟鴞的詆譭厭惡所動。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大堡子山遺址

後來經過考古發掘,才確定禮縣大堡子山為秦國的早期墓葬區,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被譽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盜墓事件發生不久,中國文博人員在英國、比利時、日本、法國等國博物館和拍賣會上發現了大堡子山文物的蹤跡,其中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大堡子山的金器。然而,追討文物的過程極其漫長艱辛,要想證明這些金器是中國流失出去的,中方很難提供完整的證據鏈。2014年,藉著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再次敦促法國交還文物。由此,中法兩國組成了專家組,到甘肅大堡子山蒐集證據和調研,進行金屬成分鑑定。然而,即便確證了這批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卻是被兩位收藏家捐贈給法國國立博物館的,根據法國的法律,國有資產不可轉讓。中方再三斡旋之後,法國政府讓兩位收藏家撤回捐贈,文物重回收藏家手中,再由他們將文物還給中國。歷經各種曲折,20多年後,流失海外56件的金飾片終於迴歸中國。這些做工精美金片是春秋時期文物,距今已近2800年,現在收藏於蘭州市甘肅省博物館。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時,我有點小激動。一是大秦金器迴歸的曲折故事增加了我的期待;二是因為這些金器代表了大秦國的最高工藝水平。據《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考證,這批金器很可能是秦襄公墓中所出。秦襄公何許人也?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秦襄公出兵救周。此後,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平王東遷,因為護駕有功得到封地賞賜,從此秦國一躍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甘肅禮縣正是當初的強秦發祥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秦人勵精圖治,開始了篳路藍縷初創基業的歷程,為問鼎中原奠定基礎。早期的秦國有多富裕多強大,以後為何能一統中國,從這批金器或許可以一窺端倪。

嚴格說來,黃金文化並非中國的原生文化,從八千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開啟了中國玉文化的華章,玉文化一直是中國的國魂。古地中海區域、兩河流域和古代美洲才是世界黃金文化光耀燦爛之地:世界範圍內最早的金製品出現於距今七千年的古地中海區域;距今六千年前,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高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裝飾品;距今三千多年前埃及圖坦卡蒙王陵中的隨葬品,標誌著古地中海金器工藝發展到最高峰。

中國最早的金器出現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甘肅玉門火燒溝墓地發現了金耳環和金鼻飲。在商代,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包金杖、包金人像、虎形金飾、太陽神鳥金飾、金冠帶造型別具一格,被專家們稱為中原文化的異類。有學者認為,先秦時期中國金器的使用帶區域,可以勾勒出在絲綢之路以前西方黃金文化的傳播路線。

在周代,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器有口脣紋鱗形、雲紋圭形、獸面紋盾形、目雲紋、金虎、金鴟鴞,不僅數量遠遠多於中原出土的金器,而且器形也比中原地區更為大氣,秦人的國力強盛由此可見。這些金器的紋飾也不同於中原地區流行的夔龍紋,其裝飾棺木的用途也是其它地區從未見過的,秦人獨特的文化個性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迴歸秦人金器

最有意思的是秦人用來棺木裝飾的金鴟鴞。金鴟鴞是這批迴歸金器中最惹眼的,旋渦狀的眼睛和彎鉤形的鳥喙,身上的捲雲紋暗示其神聖性,生動地勾勒出飛翔於黑夜、陰森古怪的猛禽形象。根據葉舒憲教授的考證,鴟鴞即貓頭鷹,也就是商人所崇拜的圖騰玄鳥,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即是。所以在殷商人墓中多見鴟鴞形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鴞尊就是一例。然而,周人的圖騰則是鳳凰,周人重禮尚義,崇拜鳳凰的仁義莊重,鳳鳴岐山的典故恰好也給周人征討商人提供了合法性。所以,在周朝青銅器和玉器上有大量的鳳鳥紋飾,貓頭鷹的惡鳥之名也從周代開始了。那麼,問題出來了,秦人為什麼要把周人所厭惡的商朝圖騰鴟鴞用來陪葬呢?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認為五帝之一的顓頊是他們的始祖,顓頊的孫女女修吞下玄鳥之卵,生下秦人的老祖先大業。這和商人始祖母簡狄吞鳥卵生殷契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看來,秦人尊祖也夠有骨氣和膽量,絲毫不為周人對鴟鴞的詆譭厭惡所動。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金鴟鴞

另一方面,從博物館展出的甘肅地區戰國金器來看,有一件叫做格里芬噬虎的金器也透露出一點線索。格里芬本是西方造型藝術中的帶翼神獸,也稱獅鷲,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流域,是西方早期獵牧文化典型形象。結合以上法國歸還的秦陵金器,我們或許可以同意甘肅省考古所王輝所長所言,具有舶來色彩的金飾片證明秦人在西周、春秋時期就已經與中西亞有交流了。由此看來,騎在馬背上的秦人比漢代張騫更早打通西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秦人比中原人具有更開放大氣的胸懷。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大堡子山遺址

後來經過考古發掘,才確定禮縣大堡子山為秦國的早期墓葬區,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被譽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盜墓事件發生不久,中國文博人員在英國、比利時、日本、法國等國博物館和拍賣會上發現了大堡子山文物的蹤跡,其中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大堡子山的金器。然而,追討文物的過程極其漫長艱辛,要想證明這些金器是中國流失出去的,中方很難提供完整的證據鏈。2014年,藉著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再次敦促法國交還文物。由此,中法兩國組成了專家組,到甘肅大堡子山蒐集證據和調研,進行金屬成分鑑定。然而,即便確證了這批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卻是被兩位收藏家捐贈給法國國立博物館的,根據法國的法律,國有資產不可轉讓。中方再三斡旋之後,法國政府讓兩位收藏家撤回捐贈,文物重回收藏家手中,再由他們將文物還給中國。歷經各種曲折,20多年後,流失海外56件的金飾片終於迴歸中國。這些做工精美金片是春秋時期文物,距今已近2800年,現在收藏於蘭州市甘肅省博物館。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時,我有點小激動。一是大秦金器迴歸的曲折故事增加了我的期待;二是因為這些金器代表了大秦國的最高工藝水平。據《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考證,這批金器很可能是秦襄公墓中所出。秦襄公何許人也?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秦襄公出兵救周。此後,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平王東遷,因為護駕有功得到封地賞賜,從此秦國一躍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甘肅禮縣正是當初的強秦發祥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秦人勵精圖治,開始了篳路藍縷初創基業的歷程,為問鼎中原奠定基礎。早期的秦國有多富裕多強大,以後為何能一統中國,從這批金器或許可以一窺端倪。

嚴格說來,黃金文化並非中國的原生文化,從八千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開啟了中國玉文化的華章,玉文化一直是中國的國魂。古地中海區域、兩河流域和古代美洲才是世界黃金文化光耀燦爛之地:世界範圍內最早的金製品出現於距今七千年的古地中海區域;距今六千年前,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高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裝飾品;距今三千多年前埃及圖坦卡蒙王陵中的隨葬品,標誌著古地中海金器工藝發展到最高峰。

中國最早的金器出現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甘肅玉門火燒溝墓地發現了金耳環和金鼻飲。在商代,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包金杖、包金人像、虎形金飾、太陽神鳥金飾、金冠帶造型別具一格,被專家們稱為中原文化的異類。有學者認為,先秦時期中國金器的使用帶區域,可以勾勒出在絲綢之路以前西方黃金文化的傳播路線。

在周代,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器有口脣紋鱗形、雲紋圭形、獸面紋盾形、目雲紋、金虎、金鴟鴞,不僅數量遠遠多於中原出土的金器,而且器形也比中原地區更為大氣,秦人的國力強盛由此可見。這些金器的紋飾也不同於中原地區流行的夔龍紋,其裝飾棺木的用途也是其它地區從未見過的,秦人獨特的文化個性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迴歸秦人金器

最有意思的是秦人用來棺木裝飾的金鴟鴞。金鴟鴞是這批迴歸金器中最惹眼的,旋渦狀的眼睛和彎鉤形的鳥喙,身上的捲雲紋暗示其神聖性,生動地勾勒出飛翔於黑夜、陰森古怪的猛禽形象。根據葉舒憲教授的考證,鴟鴞即貓頭鷹,也就是商人所崇拜的圖騰玄鳥,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即是。所以在殷商人墓中多見鴟鴞形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鴞尊就是一例。然而,周人的圖騰則是鳳凰,周人重禮尚義,崇拜鳳凰的仁義莊重,鳳鳴岐山的典故恰好也給周人征討商人提供了合法性。所以,在周朝青銅器和玉器上有大量的鳳鳥紋飾,貓頭鷹的惡鳥之名也從周代開始了。那麼,問題出來了,秦人為什麼要把周人所厭惡的商朝圖騰鴟鴞用來陪葬呢?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認為五帝之一的顓頊是他們的始祖,顓頊的孫女女修吞下玄鳥之卵,生下秦人的老祖先大業。這和商人始祖母簡狄吞鳥卵生殷契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看來,秦人尊祖也夠有骨氣和膽量,絲毫不為周人對鴟鴞的詆譭厭惡所動。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金鴟鴞

另一方面,從博物館展出的甘肅地區戰國金器來看,有一件叫做格里芬噬虎的金器也透露出一點線索。格里芬本是西方造型藝術中的帶翼神獸,也稱獅鷲,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流域,是西方早期獵牧文化典型形象。結合以上法國歸還的秦陵金器,我們或許可以同意甘肅省考古所王輝所長所言,具有舶來色彩的金飾片證明秦人在西周、春秋時期就已經與中西亞有交流了。由此看來,騎在馬背上的秦人比漢代張騫更早打通西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秦人比中原人具有更開放大氣的胸懷。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格里芬噬虎金飾

我曾經去考察過秦人養馬的關山草原,那裡的自然環境依然適合放牧,初一眼望去幾乎可以腦補當年秦人牧馬的場景。古道上的石板早已參差破碎、遍佈苔痕,偶爾能看見石板上經年累月磨出的車轍道子。秦人就是在這條古道上,越過關山,揮師東進,成就千古霸業。從禮縣到毛家坪,從關山到關中平原,從馬家塬到鳳翔,秦人在問鼎中原的路上留下無數墓葬遺址,考古學講究透物見人,秦人日漸強大的痕跡從墓葬器物上已經清晰可見。

#了不起的城市#蘭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偏遠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演了一場萬人盜墓的鬧劇。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盜墓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層出不窮的寶貝和換來的人民幣讓人們都紅了眼。不少村民全家老小扛著鋤頭出動,漫山遍野搭著窩棚,日夜不停地盜挖,就像在自家農田裡幹活兒一樣。盜挖現場甚至還有人賣釀皮、盒飯,簡直有當年農業學大寨的勢頭,最後連當地政府組織公安上山鳴槍示警都很難阻止。港臺文物販子乘機蹲點狂收文物,那次盜墓潮之後,大墓被挖得千瘡百孔,地面到處是巨大盜洞,大批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損失極其嚴重。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大堡子山遺址

後來經過考古發掘,才確定禮縣大堡子山為秦國的早期墓葬區,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被譽為“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盜墓事件發生不久,中國文博人員在英國、比利時、日本、法國等國博物館和拍賣會上發現了大堡子山文物的蹤跡,其中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大堡子山的金器。然而,追討文物的過程極其漫長艱辛,要想證明這些金器是中國流失出去的,中方很難提供完整的證據鏈。2014年,藉著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再次敦促法國交還文物。由此,中法兩國組成了專家組,到甘肅大堡子山蒐集證據和調研,進行金屬成分鑑定。然而,即便確證了這批文物是從中國流失出去的,文物卻是被兩位收藏家捐贈給法國國立博物館的,根據法國的法律,國有資產不可轉讓。中方再三斡旋之後,法國政府讓兩位收藏家撤回捐贈,文物重回收藏家手中,再由他們將文物還給中國。歷經各種曲折,20多年後,流失海外56件的金飾片終於迴歸中國。這些做工精美金片是春秋時期文物,距今已近2800年,現在收藏於蘭州市甘肅省博物館。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時,我有點小激動。一是大秦金器迴歸的曲折故事增加了我的期待;二是因為這些金器代表了大秦國的最高工藝水平。據《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考證,這批金器很可能是秦襄公墓中所出。秦襄公何許人也?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秦襄公出兵救周。此後,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平王東遷,因為護駕有功得到封地賞賜,從此秦國一躍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甘肅禮縣正是當初的強秦發祥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秦人勵精圖治,開始了篳路藍縷初創基業的歷程,為問鼎中原奠定基礎。早期的秦國有多富裕多強大,以後為何能一統中國,從這批金器或許可以一窺端倪。

嚴格說來,黃金文化並非中國的原生文化,從八千年前的興隆窪文化開啟了中國玉文化的華章,玉文化一直是中國的國魂。古地中海區域、兩河流域和古代美洲才是世界黃金文化光耀燦爛之地:世界範圍內最早的金製品出現於距今七千年的古地中海區域;距今六千年前,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高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黃金裝飾品;距今三千多年前埃及圖坦卡蒙王陵中的隨葬品,標誌著古地中海金器工藝發展到最高峰。

中國最早的金器出現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甘肅玉門火燒溝墓地發現了金耳環和金鼻飲。在商代,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包金杖、包金人像、虎形金飾、太陽神鳥金飾、金冠帶造型別具一格,被專家們稱為中原文化的異類。有學者認為,先秦時期中國金器的使用帶區域,可以勾勒出在絲綢之路以前西方黃金文化的傳播路線。

在周代,大堡子山秦陵出土的金器有口脣紋鱗形、雲紋圭形、獸面紋盾形、目雲紋、金虎、金鴟鴞,不僅數量遠遠多於中原出土的金器,而且器形也比中原地區更為大氣,秦人的國力強盛由此可見。這些金器的紋飾也不同於中原地區流行的夔龍紋,其裝飾棺木的用途也是其它地區從未見過的,秦人獨特的文化個性可以從中窺見一斑。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迴歸秦人金器

最有意思的是秦人用來棺木裝飾的金鴟鴞。金鴟鴞是這批迴歸金器中最惹眼的,旋渦狀的眼睛和彎鉤形的鳥喙,身上的捲雲紋暗示其神聖性,生動地勾勒出飛翔於黑夜、陰森古怪的猛禽形象。根據葉舒憲教授的考證,鴟鴞即貓頭鷹,也就是商人所崇拜的圖騰玄鳥,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即是。所以在殷商人墓中多見鴟鴞形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鴞尊就是一例。然而,周人的圖騰則是鳳凰,周人重禮尚義,崇拜鳳凰的仁義莊重,鳳鳴岐山的典故恰好也給周人征討商人提供了合法性。所以,在周朝青銅器和玉器上有大量的鳳鳥紋飾,貓頭鷹的惡鳥之名也從周代開始了。那麼,問題出來了,秦人為什麼要把周人所厭惡的商朝圖騰鴟鴞用來陪葬呢?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認為五帝之一的顓頊是他們的始祖,顓頊的孫女女修吞下玄鳥之卵,生下秦人的老祖先大業。這和商人始祖母簡狄吞鳥卵生殷契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看來,秦人尊祖也夠有骨氣和膽量,絲毫不為周人對鴟鴞的詆譭厭惡所動。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金鴟鴞

另一方面,從博物館展出的甘肅地區戰國金器來看,有一件叫做格里芬噬虎的金器也透露出一點線索。格里芬本是西方造型藝術中的帶翼神獸,也稱獅鷲,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兩河流域,是西方早期獵牧文化典型形象。結合以上法國歸還的秦陵金器,我們或許可以同意甘肅省考古所王輝所長所言,具有舶來色彩的金飾片證明秦人在西周、春秋時期就已經與中西亞有交流了。由此看來,騎在馬背上的秦人比漢代張騫更早打通西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秦人比中原人具有更開放大氣的胸懷。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格里芬噬虎金飾

我曾經去考察過秦人養馬的關山草原,那裡的自然環境依然適合放牧,初一眼望去幾乎可以腦補當年秦人牧馬的場景。古道上的石板早已參差破碎、遍佈苔痕,偶爾能看見石板上經年累月磨出的車轍道子。秦人就是在這條古道上,越過關山,揮師東進,成就千古霸業。從禮縣到毛家坪,從關山到關中平原,從馬家塬到鳳翔,秦人在問鼎中原的路上留下無數墓葬遺址,考古學講究透物見人,秦人日漸強大的痕跡從墓葬器物上已經清晰可見。

大秦帝國何以一統中原,從失而復得的國寶文物窺見秦人胸懷

關山草原牧場

本頭條號已簽約維權騎士,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抄襲。

尊重原創,歡迎關注,謝謝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