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誰是陳映真?陳映真是誰?

據寫過《走近陳映真》的作家劉繼明粗略統計,在某百科的人物分類上,陳映真至少有以下九種身份:中國統一促進人士;臺灣左翼統一促進運動參與者;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中國小說家;散文家;臺灣小說家;臺灣學者;保釣人士等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港臺文學愛好者應該還記得,陳映真最初是以臺灣作家的身份進入大陸讀者視野的,由他的小說《夜行貨車》改編的同名電影還在大陸公映過。無論以哪一種身份,在時下的語境中,陳映真都不算是大眾意義上的“流量擔當”,卻始終是一部分人精神領域的旗幟和靈魂。

2016年11月22日,陳映真在北京病逝。同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第4版刊出訃告: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逝世。內容是標準的訃告體: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1月22日14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陳映真先生病重期間及逝世後,俞正聲、劉延東、孫春蘭、杜青林、林文漪等中央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陳映真先生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臺灣同胞的傑出代表,著名文學家,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理論家。1937年11月生於臺灣苗栗,青少年時代就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追求祖國統一的理想,大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曾因反抗臺灣當局獨裁專制被監禁。獲釋後,義無反顧投身愛國統一運動,長期堅守臺灣文化陣地,創辦《人間》雜誌等進步刊物,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文章,頌揚臺灣同胞的愛國愛鄉傳統,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反對獨裁專制,揭露“臺獨”的荒謬與危害,感召許多臺灣同胞走上追求祖國統一的道路。1988年參與創建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並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祖國大陸。受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陳映真過世一年後,銀杏飄落的季節,先生海峽兩岸的摯友知己齊聚北京前門附近的臺灣會館,緬懷逝者,傳承精神。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誰是陳映真?陳映真是誰?

據寫過《走近陳映真》的作家劉繼明粗略統計,在某百科的人物分類上,陳映真至少有以下九種身份:中國統一促進人士;臺灣左翼統一促進運動參與者;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中國小說家;散文家;臺灣小說家;臺灣學者;保釣人士等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港臺文學愛好者應該還記得,陳映真最初是以臺灣作家的身份進入大陸讀者視野的,由他的小說《夜行貨車》改編的同名電影還在大陸公映過。無論以哪一種身份,在時下的語境中,陳映真都不算是大眾意義上的“流量擔當”,卻始終是一部分人精神領域的旗幟和靈魂。

2016年11月22日,陳映真在北京病逝。同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第4版刊出訃告: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逝世。內容是標準的訃告體: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1月22日14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陳映真先生病重期間及逝世後,俞正聲、劉延東、孫春蘭、杜青林、林文漪等中央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陳映真先生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臺灣同胞的傑出代表,著名文學家,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理論家。1937年11月生於臺灣苗栗,青少年時代就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追求祖國統一的理想,大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曾因反抗臺灣當局獨裁專制被監禁。獲釋後,義無反顧投身愛國統一運動,長期堅守臺灣文化陣地,創辦《人間》雜誌等進步刊物,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文章,頌揚臺灣同胞的愛國愛鄉傳統,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反對獨裁專制,揭露“臺獨”的荒謬與危害,感召許多臺灣同胞走上追求祖國統一的道路。1988年參與創建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並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祖國大陸。受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陳映真過世一年後,銀杏飄落的季節,先生海峽兩岸的摯友知己齊聚北京前門附近的臺灣會館,緬懷逝者,傳承精神。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陳映真

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紀念這位‘海峽兩岸第一人’,是因為他的精神的感召,愛國主義精神是陳映真精神的第一要義。”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首先致辭。他說:作為著名的作家,陳映真的作品感動著無數人,影響至今。但他首先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是他的始終不渝的信仰。他更是一個公認的理想主義者,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一生追求公平與正義,對底層人民充滿著無限的同情,關懷著一切被侮辱、被傷害的弱勢群體,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由此他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者。

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則以感性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了她眼中的陳映真:“他會彈琴、會唱歌、會畫畫;他有幽默的時候,會逗小朋友,給小朋友畫漫畫;他孝順,對手足有愛,對同志對朋友寬容仁義;他讀書研究認真嚴謹,遇有違史實真理有違正義之說,他定要發聲、匡正。”

陳映真本名陳永善,陳映真原是他早逝的孿生哥哥的名字。1959年,陳映真以小說《麵攤》在臺灣文壇嶄露頭角,後來的《我的弟弟康雄》、《將軍族》等作品引起巨大反響。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陳映真等人組織讀書會,學習《毛澤東選集》等有關中國革命的書籍,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左派組織“臺灣民主同盟”。1968年7月臺灣當局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包括陳映真等“民主臺灣聯盟”成員共36人,民盟成員各被判十年刑期不等,陳映真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並移送綠島監獄服刑,坐牢7年後,1975年7月蔣介石去世百日特赦出獄。

1987年以後,臺灣開放黨禁報禁,以“臺獨”為目標的民進黨走上政治舞臺,陳映真憂心不已。1988年,他發起併成立了“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自稱“死不改悔的統派”,成為臺灣左統派的一面旗幟。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至今難忘陳映真對自己的影響。1983年,紀欣在美國見到少女時期的偶像陳映真。“我現在還記得陳映真夫婦離開美國之前的那個晚上,20多人聚在一家餐館為他們餞行,陳映真情緒高昂地談著第三世界人民團結與兩岸和平統一,並與大家相約在臺灣見。”1988年,紀欣回臺定居,在前輩的感召下,走上統一運動之路。

“映真坐過國民黨的7年牢,這在臺灣是一種‘光環’,如果他後來轉向,願意低一低頭,彎一彎腰,境況會大不一樣。但他沒有。他曾經說過,轉向者往往比一般的反動更為不堪。”陳映真的摯友、臺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曾健民說。

人間出版社負責人、中國統盟前主席呂正惠說,陳映真曾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是生長在臺灣的中國作家。民族離散、分裂帶來的恥辱、忿怒與悲哀,直到祖國完全統一之日,將是我生活、思想與創作最強大的鞭策與力量。”

“映真生長在臺灣,胸懷偉大的祖國,悲憫大眾,關注弱勢族群,為兩岸統一奔走,把他自己獻給他所愛的中國和中國人民。他所寫所做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並得以傳承。我為他感到寬慰,因為我確信映真已活出他一生的使命。” 說到此處,陳麗娜哽咽了。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誰是陳映真?陳映真是誰?

據寫過《走近陳映真》的作家劉繼明粗略統計,在某百科的人物分類上,陳映真至少有以下九種身份:中國統一促進人士;臺灣左翼統一促進運動參與者;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中國小說家;散文家;臺灣小說家;臺灣學者;保釣人士等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港臺文學愛好者應該還記得,陳映真最初是以臺灣作家的身份進入大陸讀者視野的,由他的小說《夜行貨車》改編的同名電影還在大陸公映過。無論以哪一種身份,在時下的語境中,陳映真都不算是大眾意義上的“流量擔當”,卻始終是一部分人精神領域的旗幟和靈魂。

2016年11月22日,陳映真在北京病逝。同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第4版刊出訃告: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逝世。內容是標準的訃告體: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1月22日14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陳映真先生病重期間及逝世後,俞正聲、劉延東、孫春蘭、杜青林、林文漪等中央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陳映真先生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臺灣同胞的傑出代表,著名文學家,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理論家。1937年11月生於臺灣苗栗,青少年時代就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追求祖國統一的理想,大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曾因反抗臺灣當局獨裁專制被監禁。獲釋後,義無反顧投身愛國統一運動,長期堅守臺灣文化陣地,創辦《人間》雜誌等進步刊物,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文章,頌揚臺灣同胞的愛國愛鄉傳統,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反對獨裁專制,揭露“臺獨”的荒謬與危害,感召許多臺灣同胞走上追求祖國統一的道路。1988年參與創建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並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祖國大陸。受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陳映真過世一年後,銀杏飄落的季節,先生海峽兩岸的摯友知己齊聚北京前門附近的臺灣會館,緬懷逝者,傳承精神。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陳映真

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紀念這位‘海峽兩岸第一人’,是因為他的精神的感召,愛國主義精神是陳映真精神的第一要義。”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首先致辭。他說:作為著名的作家,陳映真的作品感動著無數人,影響至今。但他首先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是他的始終不渝的信仰。他更是一個公認的理想主義者,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一生追求公平與正義,對底層人民充滿著無限的同情,關懷著一切被侮辱、被傷害的弱勢群體,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由此他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者。

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則以感性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了她眼中的陳映真:“他會彈琴、會唱歌、會畫畫;他有幽默的時候,會逗小朋友,給小朋友畫漫畫;他孝順,對手足有愛,對同志對朋友寬容仁義;他讀書研究認真嚴謹,遇有違史實真理有違正義之說,他定要發聲、匡正。”

陳映真本名陳永善,陳映真原是他早逝的孿生哥哥的名字。1959年,陳映真以小說《麵攤》在臺灣文壇嶄露頭角,後來的《我的弟弟康雄》、《將軍族》等作品引起巨大反響。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陳映真等人組織讀書會,學習《毛澤東選集》等有關中國革命的書籍,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左派組織“臺灣民主同盟”。1968年7月臺灣當局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包括陳映真等“民主臺灣聯盟”成員共36人,民盟成員各被判十年刑期不等,陳映真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並移送綠島監獄服刑,坐牢7年後,1975年7月蔣介石去世百日特赦出獄。

1987年以後,臺灣開放黨禁報禁,以“臺獨”為目標的民進黨走上政治舞臺,陳映真憂心不已。1988年,他發起併成立了“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自稱“死不改悔的統派”,成為臺灣左統派的一面旗幟。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至今難忘陳映真對自己的影響。1983年,紀欣在美國見到少女時期的偶像陳映真。“我現在還記得陳映真夫婦離開美國之前的那個晚上,20多人聚在一家餐館為他們餞行,陳映真情緒高昂地談著第三世界人民團結與兩岸和平統一,並與大家相約在臺灣見。”1988年,紀欣回臺定居,在前輩的感召下,走上統一運動之路。

“映真坐過國民黨的7年牢,這在臺灣是一種‘光環’,如果他後來轉向,願意低一低頭,彎一彎腰,境況會大不一樣。但他沒有。他曾經說過,轉向者往往比一般的反動更為不堪。”陳映真的摯友、臺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曾健民說。

人間出版社負責人、中國統盟前主席呂正惠說,陳映真曾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是生長在臺灣的中國作家。民族離散、分裂帶來的恥辱、忿怒與悲哀,直到祖國完全統一之日,將是我生活、思想與創作最強大的鞭策與力量。”

“映真生長在臺灣,胸懷偉大的祖國,悲憫大眾,關注弱勢族群,為兩岸統一奔走,把他自己獻給他所愛的中國和中國人民。他所寫所做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並得以傳承。我為他感到寬慰,因為我確信映真已活出他一生的使命。” 說到此處,陳麗娜哽咽了。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在座談會現場接受記者採訪。王堯攝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有時候我真恨陳映真先生,是他把我引到了這條路上。不然,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追求房子、車子、票子。”年過半百的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當年是陳映真先生“最看好的年輕人”,從軍中退役後,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任職。

1985年,陳映真創辦以關懷弱勢為宗旨的《人間》雜誌,以文字、鏡頭記錄底層老百姓的悲歡離合、社會邊緣人的辛酸故事。《人間》雜誌僅出版了47期就因財務虧損而停刊,卻對臺灣一代人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團結培養了大批青年作家,為左翼進步文學積蓄了火種,在兩岸作家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吳義勤說。

吳義勤在發言中說,陳映真是最早被大陸文學界認同和接受的臺灣作家,王安憶等很多大陸作家視他為精神偶像。他最早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併成為名譽副主席,對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建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為兩岸作家的交往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在《英特納雄耐爾》一文中,王安憶以王安憶式的“娓娓道來”,講述了與陳映真交流交往的往事:

“一九八三年去美國,我見識了許多稀奇的事物……紙盒包裝的飲料,微波爐,遼闊如廣場的超級市場……我像一個真正的美國人那樣揮霍免費紙巾,任何一個地方,都堆放著雪白的、或大或小、或厚或薄、各種款式和印花的紙巾,包括少有人問津的密西西比荒僻河岸上的洗手間——這時候,假如我沒有遇到一個人,那麼,很可能,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前,我就會預先成為一名物質主義者。而這個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對消費社會的抵抗力。這個人,就是陳映真。

……

我從來沒有趕上過他,而他已經被時代拋在身後,成了落伍者,就好像理想國烏托邦,我們從來沒有看見過它,卻已經熟極而膩。”

從王安憶冷靜自省的字裡行間,可以讀出對陳映真深深的理解和敬意。但在某些人眼中,陳映真是真的“不合時宜”,時至今日,參加座談會的陳映真先生好友提到某些言論時依然氣憤難抑,雖然陳映真本人可能並不掛懷-----藍博洲在座談會上講述的一段往事可為佐證:

“2000年,我和映真先生一起到韓國參加一次會議,會中還有四位大陸作家。儘管這幾位大陸作家對映真先生的發言‘頗有微詞’,但在吃自助餐時,陳大哥對我說,我們還是去跟大陸的作家坐在一起吃,不要讓外國人認為兩岸的作家坐不到一起。”

藍博洲說:陳映真先生對人的包容團結、對年輕人的愛護提拔、對隊伍建設的重視,這些十分難能可貴的品格,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和繼承。

“陳映真在二十幾年的苦苦追尋中所得出的結論,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中國最近幾年的發展,習總書記最近幾年的講話,都可以印證這種前瞻性……我們比陳映真幸運的是,我們看到中共十九大的召開,看到習總書記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講話……”呂正惠說。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誰是陳映真?陳映真是誰?

據寫過《走近陳映真》的作家劉繼明粗略統計,在某百科的人物分類上,陳映真至少有以下九種身份:中國統一促進人士;臺灣左翼統一促進運動參與者;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中國小說家;散文家;臺灣小說家;臺灣學者;保釣人士等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港臺文學愛好者應該還記得,陳映真最初是以臺灣作家的身份進入大陸讀者視野的,由他的小說《夜行貨車》改編的同名電影還在大陸公映過。無論以哪一種身份,在時下的語境中,陳映真都不算是大眾意義上的“流量擔當”,卻始終是一部分人精神領域的旗幟和靈魂。

2016年11月22日,陳映真在北京病逝。同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第4版刊出訃告: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逝世。內容是標準的訃告體: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知名愛國臺胞陳映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1月22日14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陳映真先生病重期間及逝世後,俞正聲、劉延東、孫春蘭、杜青林、林文漪等中央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陳映真先生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臺灣同胞的傑出代表,著名文學家,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理論家。1937年11月生於臺灣苗栗,青少年時代就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追求祖國統一的理想,大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曾因反抗臺灣當局獨裁專制被監禁。獲釋後,義無反顧投身愛國統一運動,長期堅守臺灣文化陣地,創辦《人間》雜誌等進步刊物,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文章,頌揚臺灣同胞的愛國愛鄉傳統,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反對獨裁專制,揭露“臺獨”的荒謬與危害,感召許多臺灣同胞走上追求祖國統一的道路。1988年參與創建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並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祖國大陸。受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陳映真過世一年後,銀杏飄落的季節,先生海峽兩岸的摯友知己齊聚北京前門附近的臺灣會館,緬懷逝者,傳承精神。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陳映真

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紀念這位‘海峽兩岸第一人’,是因為他的精神的感召,愛國主義精神是陳映真精神的第一要義。”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首先致辭。他說:作為著名的作家,陳映真的作品感動著無數人,影響至今。但他首先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是他的始終不渝的信仰。他更是一個公認的理想主義者,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一生追求公平與正義,對底層人民充滿著無限的同情,關懷著一切被侮辱、被傷害的弱勢群體,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由此他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者。

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則以感性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了她眼中的陳映真:“他會彈琴、會唱歌、會畫畫;他有幽默的時候,會逗小朋友,給小朋友畫漫畫;他孝順,對手足有愛,對同志對朋友寬容仁義;他讀書研究認真嚴謹,遇有違史實真理有違正義之說,他定要發聲、匡正。”

陳映真本名陳永善,陳映真原是他早逝的孿生哥哥的名字。1959年,陳映真以小說《麵攤》在臺灣文壇嶄露頭角,後來的《我的弟弟康雄》、《將軍族》等作品引起巨大反響。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陳映真等人組織讀書會,學習《毛澤東選集》等有關中國革命的書籍,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左派組織“臺灣民主同盟”。1968年7月臺灣當局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包括陳映真等“民主臺灣聯盟”成員共36人,民盟成員各被判十年刑期不等,陳映真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並移送綠島監獄服刑,坐牢7年後,1975年7月蔣介石去世百日特赦出獄。

1987年以後,臺灣開放黨禁報禁,以“臺獨”為目標的民進黨走上政治舞臺,陳映真憂心不已。1988年,他發起併成立了“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自稱“死不改悔的統派”,成為臺灣左統派的一面旗幟。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至今難忘陳映真對自己的影響。1983年,紀欣在美國見到少女時期的偶像陳映真。“我現在還記得陳映真夫婦離開美國之前的那個晚上,20多人聚在一家餐館為他們餞行,陳映真情緒高昂地談著第三世界人民團結與兩岸和平統一,並與大家相約在臺灣見。”1988年,紀欣回臺定居,在前輩的感召下,走上統一運動之路。

“映真坐過國民黨的7年牢,這在臺灣是一種‘光環’,如果他後來轉向,願意低一低頭,彎一彎腰,境況會大不一樣。但他沒有。他曾經說過,轉向者往往比一般的反動更為不堪。”陳映真的摯友、臺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曾健民說。

人間出版社負責人、中國統盟前主席呂正惠說,陳映真曾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是生長在臺灣的中國作家。民族離散、分裂帶來的恥辱、忿怒與悲哀,直到祖國完全統一之日,將是我生活、思想與創作最強大的鞭策與力量。”

“映真生長在臺灣,胸懷偉大的祖國,悲憫大眾,關注弱勢族群,為兩岸統一奔走,把他自己獻給他所愛的中國和中國人民。他所寫所做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並得以傳承。我為他感到寬慰,因為我確信映真已活出他一生的使命。” 說到此處,陳麗娜哽咽了。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在座談會現場接受記者採訪。王堯攝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有時候我真恨陳映真先生,是他把我引到了這條路上。不然,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追求房子、車子、票子。”年過半百的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當年是陳映真先生“最看好的年輕人”,從軍中退役後,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任職。

1985年,陳映真創辦以關懷弱勢為宗旨的《人間》雜誌,以文字、鏡頭記錄底層老百姓的悲歡離合、社會邊緣人的辛酸故事。《人間》雜誌僅出版了47期就因財務虧損而停刊,卻對臺灣一代人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團結培養了大批青年作家,為左翼進步文學積蓄了火種,在兩岸作家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吳義勤說。

吳義勤在發言中說,陳映真是最早被大陸文學界認同和接受的臺灣作家,王安憶等很多大陸作家視他為精神偶像。他最早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併成為名譽副主席,對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建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為兩岸作家的交往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在《英特納雄耐爾》一文中,王安憶以王安憶式的“娓娓道來”,講述了與陳映真交流交往的往事:

“一九八三年去美國,我見識了許多稀奇的事物……紙盒包裝的飲料,微波爐,遼闊如廣場的超級市場……我像一個真正的美國人那樣揮霍免費紙巾,任何一個地方,都堆放著雪白的、或大或小、或厚或薄、各種款式和印花的紙巾,包括少有人問津的密西西比荒僻河岸上的洗手間——這時候,假如我沒有遇到一個人,那麼,很可能,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前,我就會預先成為一名物質主義者。而這個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對消費社會的抵抗力。這個人,就是陳映真。

……

我從來沒有趕上過他,而他已經被時代拋在身後,成了落伍者,就好像理想國烏托邦,我們從來沒有看見過它,卻已經熟極而膩。”

從王安憶冷靜自省的字裡行間,可以讀出對陳映真深深的理解和敬意。但在某些人眼中,陳映真是真的“不合時宜”,時至今日,參加座談會的陳映真先生好友提到某些言論時依然氣憤難抑,雖然陳映真本人可能並不掛懷-----藍博洲在座談會上講述的一段往事可為佐證:

“2000年,我和映真先生一起到韓國參加一次會議,會中還有四位大陸作家。儘管這幾位大陸作家對映真先生的發言‘頗有微詞’,但在吃自助餐時,陳大哥對我說,我們還是去跟大陸的作家坐在一起吃,不要讓外國人認為兩岸的作家坐不到一起。”

藍博洲說:陳映真先生對人的包容團結、對年輕人的愛護提拔、對隊伍建設的重視,這些十分難能可貴的品格,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和繼承。

“陳映真在二十幾年的苦苦追尋中所得出的結論,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中國最近幾年的發展,習總書記最近幾年的講話,都可以印證這種前瞻性……我們比陳映真幸運的是,我們看到中共十九大的召開,看到習總書記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講話……”呂正惠說。

從作家到“死不改悔”的統派:“海峽兩岸第一人”陳映真

紀念陳映真座談會現場。王堯攝

反“臺獨”的真正戰士和旗手

2006年6月,陳映真應邀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移居北京,三個月後,在寓所摔倒昏迷送醫。病中十年,摯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和夫人趙遐秋與陳映真夫婦相伴走過,陳映真生命的最後十九分鐘, 是曾慶瑞託著的他手陪他走完。

此次座談會前夕,中國作協原書記處書記金堅範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遐秋主編的《映真,我們懷念你——陳映真紀念文集》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座談會上,金堅範和趙遐秋先後發言,介紹紀念文集的編纂經過,深情回憶與陳映真相知相交的點滴往事。

趙遐秋是陳映真到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的牽線人,曾慶瑞趙遐秋夫婦是陳映真夫婦親如一家的密友,也是反“文學臺獨”戰鬥的戰友。曾慶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1990年與陳映真初次見面時,第一次聽他談到了臺灣文學界令人擔憂的分離主義形勢。而當時,由於歷史的隔膜,“我們渾然不知臺灣島上關於‘文學統、獨’的鬥爭。”此後,趙遐秋、曾慶瑞等編撰出版了《“文學臺獨”批判》等專著和文章,界定和分析“文學臺獨”的本質和特點,詳實地記錄和梳理兩岸特別是臺灣以陳映真等為代表的作家、學者與“文學臺獨”鬥爭的歷史。

“陳映真以對祖國和民族的崇高感情、高尚的人格和‘硬骨頭’的精神,畢生戰鬥在反‘臺獨’特別是反‘文學臺獨’的戰線上,他是臺灣第一個喊出反“臺獨”口號的作家 ,他與‘文學臺獨’理論代表陳芳明的論戰,更是在知識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立場感染了無數中國人。”吳義勤說。

“我想提一個建議,希望可以在臺灣成立陳映真紀念館。”陳麗娜在座談會上呼籲。“現在‘臺獨’派在臺灣文化和教育界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他們說陳映真只愛中國,不愛臺灣,他是中國作家,不是臺灣作家。不只對陳映真如此,對其他非常愛國的作家,如呂赫若、朱點人、簡國賢等,參加地下黨、最後犧牲的人,他們完全不講。還有,他們也有意忽略賴和、楊逵、吳濁流等作家的愛國行為和愛國言論,只強調他們如何‘愛臺灣’。”

“‘陳映真’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象徵,代表了臺灣文學中的愛國主義傳統。設立陳映真紀念館不是隻紀念陳映真一個人,而是要臺灣人不要忘記臺灣文學中的愛國主義傳統。設立陳映真紀念館,不只是要展示陳映真一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展示臺灣文學整個愛國主義傳統。讓臺灣所有的愛國主義作家得到他們應得的尊重與地位,這樣也可以鼓舞所有具有愛國情懷的作家。”陳麗娜說。

“未來終將證明,陳映真先生所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陳映真先生所堅持的理想是偉大的。”楊毅周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可以說,陳映真先生的理想和夢想正在祖國大陸的現實中逐步實現。今天我們紀念陳映真先生,就是要以實際行動來傳承陳映真精神,使其能夠在兩岸青年一代繼續傳承下去。(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觀滄海工作室 王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