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國民情人徐志摩,也在賽珍珠的人生裡畫上了浪漫多姿的一筆。

賽珍珠的婚姻頗為將就。

她在中國被視為美國人,她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教會家庭的背景也使得她的交際圈子頗為狹窄,並無多少選擇餘地。在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 Buck)之後,兩人很快結婚了。

夫婦二人性格不合,在婚後迅速產生摩擦和裂痕。

這一切,在殘障女兒出生以後更加無可挽回,賽珍珠還同時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時,徐志摩的出現就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當時是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作為其翻譯和隨身導遊,他們來到南京,與在金陵大學任教的賽珍珠結識。

徐志摩年輕,風流,才華橫溢,飄逸俊雅。他的詩集為眾多女性讀者所追捧,而這裡面,就有比徐志摩年長四歲、同樣深愛文學的賽珍珠。

很難定義兩人的愛戀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徐志摩是賽珍珠得不到而愈加美好的珍寶大抵是肯定的,因為這個緋聞,是由西方引進東方,由賽珍珠好友所批露。

賽珍珠多部小說裡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她寫過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劇。

她還通過書中男主角死於空難來影射徐志摩。

甚至在自傳裡明確提到:“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

不管賽珍珠對徐才子是懷著何種小心翼翼、怕含怕化的珍寶心理,對徐志摩來說,賽珍珠於他,卻至多不過是一場新鮮獵奇而已。

可以為此作證的是,他的詩文作品,完全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和賽珍珠相關的影子。

他和賽珍珠相識的日子,正是他瘋狂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何況賽珍珠有婚姻有家庭,行事還是比較嚴謹的。

但毫無疑問,徐志摩過早的死亡,使得賽珍珠把這段感情昇華,無端看郎百般好,不是雪萊也拜倫。

03 反目林語堂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國民情人徐志摩,也在賽珍珠的人生裡畫上了浪漫多姿的一筆。

賽珍珠的婚姻頗為將就。

她在中國被視為美國人,她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教會家庭的背景也使得她的交際圈子頗為狹窄,並無多少選擇餘地。在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 Buck)之後,兩人很快結婚了。

夫婦二人性格不合,在婚後迅速產生摩擦和裂痕。

這一切,在殘障女兒出生以後更加無可挽回,賽珍珠還同時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時,徐志摩的出現就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當時是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作為其翻譯和隨身導遊,他們來到南京,與在金陵大學任教的賽珍珠結識。

徐志摩年輕,風流,才華橫溢,飄逸俊雅。他的詩集為眾多女性讀者所追捧,而這裡面,就有比徐志摩年長四歲、同樣深愛文學的賽珍珠。

很難定義兩人的愛戀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徐志摩是賽珍珠得不到而愈加美好的珍寶大抵是肯定的,因為這個緋聞,是由西方引進東方,由賽珍珠好友所批露。

賽珍珠多部小說裡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她寫過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劇。

她還通過書中男主角死於空難來影射徐志摩。

甚至在自傳裡明確提到:“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

不管賽珍珠對徐才子是懷著何種小心翼翼、怕含怕化的珍寶心理,對徐志摩來說,賽珍珠於他,卻至多不過是一場新鮮獵奇而已。

可以為此作證的是,他的詩文作品,完全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和賽珍珠相關的影子。

他和賽珍珠相識的日子,正是他瘋狂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何況賽珍珠有婚姻有家庭,行事還是比較嚴謹的。

但毫無疑問,徐志摩過早的死亡,使得賽珍珠把這段感情昇華,無端看郎百般好,不是雪萊也拜倫。

03 反目林語堂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中國背景小說尋找出版渠道很困難,出版以後卻極為暢銷,尤其是《大地》三部曲(《the Good Earth》)迅速躥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她的作品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古老中國的大門,形成一股東方熱。

賽珍珠還首次把《水滸傳》翻譯成英文,書名使用了論語中的一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同樣受到歡迎。

1934年,中國動亂加劇,賽珍珠離開中國,並與布克離婚,和出版公司的理查德·F·威爾士結婚。

出版公司狀況不好,瀕臨倒閉,雖有賽珍珠的作品挽回頹勢,還不夠。

她積極尋找有才華的中國文人,願意把他們的英文著作引入美國。

林語堂這時,恰是四面楚歌。

他主辦的雜誌破產,被魯迅為代表的左聯作家所反對,他的幽默主張和閒適小品遭到嚴厲批判。

正此時,林語堂遇到了到處淘寶的賽珍珠,兩人一拍即合,商定寫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書。

這就是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

之後林語堂的英文作品都交給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代為發行。

賽珍珠是林語堂除了自己夫人以外通信最多的女性。

林語堂寫《白剋夫人之偉大》:“吾由白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白克,即Buck,賽珍珠夫家的姓,現通譯為布克。)

賽珍珠也是不遺餘力的回報。除了給他的書宣傳造勢而外,她還兩次提名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然而看似堅不可摧的友誼與合作關係,很輕易地就摧毀了。

事情的起源與世人印象中才高八斗、脫離世俗的高人學者一點兒都配不上。

林語堂破產了,向賽珍珠借錢,卻吃到閉門羹。

幾年後,林語堂又發現,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對他的作品抽稅高達50%,並且版權不屬於林語堂。

雙方几乎對簿公堂,後因人調解,林語堂收回了自己的版權。

林語堂歸國時,給賽珍珠發了封電報,賽珍珠沒有回電,至此,雙方徹底破裂。

今人研究表明,林、賽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除了經濟糾紛而外,還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向左向右的分歧導致了他們的決裂。

但這不過是後人對兩個文豪因為經濟原因鬧得斯文盡失心有不甘,而欲加曲徑通幽之深層理由罷了。

因經濟原因而起糾紛很正常,誰都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林語堂未必一開始不知道出版公司抽了高分成,但那時需要打開局面,他不能對這點過於認真;而作為出版商,賽珍珠要賺錢,在能賺的前提下盡力多賺,更加合理。

所以嫌隙之在合作之初就埋下的,“共患難易,共富貴難”,這才是人生至理。

04 我屬於中國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國民情人徐志摩,也在賽珍珠的人生裡畫上了浪漫多姿的一筆。

賽珍珠的婚姻頗為將就。

她在中國被視為美國人,她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教會家庭的背景也使得她的交際圈子頗為狹窄,並無多少選擇餘地。在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 Buck)之後,兩人很快結婚了。

夫婦二人性格不合,在婚後迅速產生摩擦和裂痕。

這一切,在殘障女兒出生以後更加無可挽回,賽珍珠還同時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時,徐志摩的出現就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當時是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作為其翻譯和隨身導遊,他們來到南京,與在金陵大學任教的賽珍珠結識。

徐志摩年輕,風流,才華橫溢,飄逸俊雅。他的詩集為眾多女性讀者所追捧,而這裡面,就有比徐志摩年長四歲、同樣深愛文學的賽珍珠。

很難定義兩人的愛戀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徐志摩是賽珍珠得不到而愈加美好的珍寶大抵是肯定的,因為這個緋聞,是由西方引進東方,由賽珍珠好友所批露。

賽珍珠多部小說裡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她寫過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劇。

她還通過書中男主角死於空難來影射徐志摩。

甚至在自傳裡明確提到:“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

不管賽珍珠對徐才子是懷著何種小心翼翼、怕含怕化的珍寶心理,對徐志摩來說,賽珍珠於他,卻至多不過是一場新鮮獵奇而已。

可以為此作證的是,他的詩文作品,完全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和賽珍珠相關的影子。

他和賽珍珠相識的日子,正是他瘋狂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何況賽珍珠有婚姻有家庭,行事還是比較嚴謹的。

但毫無疑問,徐志摩過早的死亡,使得賽珍珠把這段感情昇華,無端看郎百般好,不是雪萊也拜倫。

03 反目林語堂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中國背景小說尋找出版渠道很困難,出版以後卻極為暢銷,尤其是《大地》三部曲(《the Good Earth》)迅速躥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她的作品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古老中國的大門,形成一股東方熱。

賽珍珠還首次把《水滸傳》翻譯成英文,書名使用了論語中的一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同樣受到歡迎。

1934年,中國動亂加劇,賽珍珠離開中國,並與布克離婚,和出版公司的理查德·F·威爾士結婚。

出版公司狀況不好,瀕臨倒閉,雖有賽珍珠的作品挽回頹勢,還不夠。

她積極尋找有才華的中國文人,願意把他們的英文著作引入美國。

林語堂這時,恰是四面楚歌。

他主辦的雜誌破產,被魯迅為代表的左聯作家所反對,他的幽默主張和閒適小品遭到嚴厲批判。

正此時,林語堂遇到了到處淘寶的賽珍珠,兩人一拍即合,商定寫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書。

這就是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

之後林語堂的英文作品都交給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代為發行。

賽珍珠是林語堂除了自己夫人以外通信最多的女性。

林語堂寫《白剋夫人之偉大》:“吾由白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白克,即Buck,賽珍珠夫家的姓,現通譯為布克。)

賽珍珠也是不遺餘力的回報。除了給他的書宣傳造勢而外,她還兩次提名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然而看似堅不可摧的友誼與合作關係,很輕易地就摧毀了。

事情的起源與世人印象中才高八斗、脫離世俗的高人學者一點兒都配不上。

林語堂破產了,向賽珍珠借錢,卻吃到閉門羹。

幾年後,林語堂又發現,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對他的作品抽稅高達50%,並且版權不屬於林語堂。

雙方几乎對簿公堂,後因人調解,林語堂收回了自己的版權。

林語堂歸國時,給賽珍珠發了封電報,賽珍珠沒有回電,至此,雙方徹底破裂。

今人研究表明,林、賽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除了經濟糾紛而外,還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向左向右的分歧導致了他們的決裂。

但這不過是後人對兩個文豪因為經濟原因鬧得斯文盡失心有不甘,而欲加曲徑通幽之深層理由罷了。

因經濟原因而起糾紛很正常,誰都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林語堂未必一開始不知道出版公司抽了高分成,但那時需要打開局面,他不能對這點過於認真;而作為出版商,賽珍珠要賺錢,在能賺的前提下盡力多賺,更加合理。

所以嫌隙之在合作之初就埋下的,“共患難易,共富貴難”,這才是人生至理。

04 我屬於中國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文學生涯順利並且輝煌。

1930年出版處女作,1931年第二部小說《大地》就成了全國暢銷書,1932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6年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雙獎並得,直到現在美國也沒有第二位女性達到這個成就。

這樣看來,她是個足夠成功的女人了。

然而很多年以來,她的名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口碑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這在美國,大概是由於:第一,她被認為由於女作家的身份得到特殊對待;第二,她的小說非常暢銷,不象絕大多數的嚴肅文學那樣叫好不叫座,人們尤其是嚴肅文學批評家們,對此非常不習慣。

政治傾向方面,也有一定關係。賽珍珠的思想有左傾成分,1942年出版的《龍種》一書中,暗示中國前途在西北。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賽珍珠的案卷一度多達300多頁。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國民情人徐志摩,也在賽珍珠的人生裡畫上了浪漫多姿的一筆。

賽珍珠的婚姻頗為將就。

她在中國被視為美國人,她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教會家庭的背景也使得她的交際圈子頗為狹窄,並無多少選擇餘地。在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 Buck)之後,兩人很快結婚了。

夫婦二人性格不合,在婚後迅速產生摩擦和裂痕。

這一切,在殘障女兒出生以後更加無可挽回,賽珍珠還同時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時,徐志摩的出現就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當時是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作為其翻譯和隨身導遊,他們來到南京,與在金陵大學任教的賽珍珠結識。

徐志摩年輕,風流,才華橫溢,飄逸俊雅。他的詩集為眾多女性讀者所追捧,而這裡面,就有比徐志摩年長四歲、同樣深愛文學的賽珍珠。

很難定義兩人的愛戀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徐志摩是賽珍珠得不到而愈加美好的珍寶大抵是肯定的,因為這個緋聞,是由西方引進東方,由賽珍珠好友所批露。

賽珍珠多部小說裡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她寫過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劇。

她還通過書中男主角死於空難來影射徐志摩。

甚至在自傳裡明確提到:“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

不管賽珍珠對徐才子是懷著何種小心翼翼、怕含怕化的珍寶心理,對徐志摩來說,賽珍珠於他,卻至多不過是一場新鮮獵奇而已。

可以為此作證的是,他的詩文作品,完全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和賽珍珠相關的影子。

他和賽珍珠相識的日子,正是他瘋狂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何況賽珍珠有婚姻有家庭,行事還是比較嚴謹的。

但毫無疑問,徐志摩過早的死亡,使得賽珍珠把這段感情昇華,無端看郎百般好,不是雪萊也拜倫。

03 反目林語堂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中國背景小說尋找出版渠道很困難,出版以後卻極為暢銷,尤其是《大地》三部曲(《the Good Earth》)迅速躥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她的作品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古老中國的大門,形成一股東方熱。

賽珍珠還首次把《水滸傳》翻譯成英文,書名使用了論語中的一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同樣受到歡迎。

1934年,中國動亂加劇,賽珍珠離開中國,並與布克離婚,和出版公司的理查德·F·威爾士結婚。

出版公司狀況不好,瀕臨倒閉,雖有賽珍珠的作品挽回頹勢,還不夠。

她積極尋找有才華的中國文人,願意把他們的英文著作引入美國。

林語堂這時,恰是四面楚歌。

他主辦的雜誌破產,被魯迅為代表的左聯作家所反對,他的幽默主張和閒適小品遭到嚴厲批判。

正此時,林語堂遇到了到處淘寶的賽珍珠,兩人一拍即合,商定寫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書。

這就是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

之後林語堂的英文作品都交給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代為發行。

賽珍珠是林語堂除了自己夫人以外通信最多的女性。

林語堂寫《白剋夫人之偉大》:“吾由白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白克,即Buck,賽珍珠夫家的姓,現通譯為布克。)

賽珍珠也是不遺餘力的回報。除了給他的書宣傳造勢而外,她還兩次提名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然而看似堅不可摧的友誼與合作關係,很輕易地就摧毀了。

事情的起源與世人印象中才高八斗、脫離世俗的高人學者一點兒都配不上。

林語堂破產了,向賽珍珠借錢,卻吃到閉門羹。

幾年後,林語堂又發現,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對他的作品抽稅高達50%,並且版權不屬於林語堂。

雙方几乎對簿公堂,後因人調解,林語堂收回了自己的版權。

林語堂歸國時,給賽珍珠發了封電報,賽珍珠沒有回電,至此,雙方徹底破裂。

今人研究表明,林、賽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除了經濟糾紛而外,還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向左向右的分歧導致了他們的決裂。

但這不過是後人對兩個文豪因為經濟原因鬧得斯文盡失心有不甘,而欲加曲徑通幽之深層理由罷了。

因經濟原因而起糾紛很正常,誰都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林語堂未必一開始不知道出版公司抽了高分成,但那時需要打開局面,他不能對這點過於認真;而作為出版商,賽珍珠要賺錢,在能賺的前提下盡力多賺,更加合理。

所以嫌隙之在合作之初就埋下的,“共患難易,共富貴難”,這才是人生至理。

04 我屬於中國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文學生涯順利並且輝煌。

1930年出版處女作,1931年第二部小說《大地》就成了全國暢銷書,1932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6年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雙獎並得,直到現在美國也沒有第二位女性達到這個成就。

這樣看來,她是個足夠成功的女人了。

然而很多年以來,她的名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口碑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這在美國,大概是由於:第一,她被認為由於女作家的身份得到特殊對待;第二,她的小說非常暢銷,不象絕大多數的嚴肅文學那樣叫好不叫座,人們尤其是嚴肅文學批評家們,對此非常不習慣。

政治傾向方面,也有一定關係。賽珍珠的思想有左傾成分,1942年出版的《龍種》一書中,暗示中國前途在西北。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賽珍珠的案卷一度多達300多頁。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而在中國,對她的態度更加排斥和抗拒。這是由於以魯迅、茅盾、巴金等為首的一批進步文人並不認可她的作品,認為她自詡深愛中國,卻扭曲醜惡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的形象。

民國當局也不喜歡她。《大地》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局明確指令駐瑞典大使不得出席頒獎典禮。

《大地》在中國進行取景拍攝,遭到了多方阻撓,致使該片在中國拍攝的膠片幾乎盡數為硫酸所毀。——但這部電影依舊很成功,飾演女主角的路易絲·賴納獲得奧斯卡獎。

但賽珍珠對中國的感情無可置疑。

賽珍珠在1935年離開中國,返回美國。

這是一個頗為明智且幸運之舉。

僅僅兩年之後,便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

抗戰爆發,賽珍珠發動募集活動聲援中國,發表演講:

“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因為我不能想像到那些健壯實在的農民,那些穩健的中產者,那些勤苦的勞工,以及那些奮勇熱心的學界領袖,會為日本降服。我說,中國人是不會投降的!”

她不僅與諸多中國作家保持往來,甚至安排並主持左傾文化人王瑩在白宮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等抗日節目。

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賽珍珠說:

“……我對中國的敬仰勝似以往任何時候,因為我看見她空前團結,與威脅她自由的敵人進行鬥爭。由於有著這種為自由而奮鬥的決心,而這在一種極其深刻的意義上又是她的天性中的根本性質,因而我知道她是不可征服的。”

所有這些熱情沒有換來等價交換的善意。

新中國成立後,她的作品被禁,賽珍珠本人被視為敵人。

賽珍珠不能再踏上她所熱愛的土地,卻在晚年的自傳裡寫道:

“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於中國。”

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80高齡的賽珍珠異常興奮,擔任專題主持人,申請隨行尼克松總統訪華。

然而她等來的,只是一封冷冰冰的官方拒籤函。

1973年,賽珍珠懷著巨大的失望離開人世。

尼克松總統親致悼詞:

(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於同情心的人。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國民情人徐志摩,也在賽珍珠的人生裡畫上了浪漫多姿的一筆。

賽珍珠的婚姻頗為將就。

她在中國被視為美國人,她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教會家庭的背景也使得她的交際圈子頗為狹窄,並無多少選擇餘地。在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 Buck)之後,兩人很快結婚了。

夫婦二人性格不合,在婚後迅速產生摩擦和裂痕。

這一切,在殘障女兒出生以後更加無可挽回,賽珍珠還同時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時,徐志摩的出現就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當時是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作為其翻譯和隨身導遊,他們來到南京,與在金陵大學任教的賽珍珠結識。

徐志摩年輕,風流,才華橫溢,飄逸俊雅。他的詩集為眾多女性讀者所追捧,而這裡面,就有比徐志摩年長四歲、同樣深愛文學的賽珍珠。

很難定義兩人的愛戀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徐志摩是賽珍珠得不到而愈加美好的珍寶大抵是肯定的,因為這個緋聞,是由西方引進東方,由賽珍珠好友所批露。

賽珍珠多部小說裡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她寫過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劇。

她還通過書中男主角死於空難來影射徐志摩。

甚至在自傳裡明確提到:“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

不管賽珍珠對徐才子是懷著何種小心翼翼、怕含怕化的珍寶心理,對徐志摩來說,賽珍珠於他,卻至多不過是一場新鮮獵奇而已。

可以為此作證的是,他的詩文作品,完全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和賽珍珠相關的影子。

他和賽珍珠相識的日子,正是他瘋狂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何況賽珍珠有婚姻有家庭,行事還是比較嚴謹的。

但毫無疑問,徐志摩過早的死亡,使得賽珍珠把這段感情昇華,無端看郎百般好,不是雪萊也拜倫。

03 反目林語堂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中國背景小說尋找出版渠道很困難,出版以後卻極為暢銷,尤其是《大地》三部曲(《the Good Earth》)迅速躥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她的作品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古老中國的大門,形成一股東方熱。

賽珍珠還首次把《水滸傳》翻譯成英文,書名使用了論語中的一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同樣受到歡迎。

1934年,中國動亂加劇,賽珍珠離開中國,並與布克離婚,和出版公司的理查德·F·威爾士結婚。

出版公司狀況不好,瀕臨倒閉,雖有賽珍珠的作品挽回頹勢,還不夠。

她積極尋找有才華的中國文人,願意把他們的英文著作引入美國。

林語堂這時,恰是四面楚歌。

他主辦的雜誌破產,被魯迅為代表的左聯作家所反對,他的幽默主張和閒適小品遭到嚴厲批判。

正此時,林語堂遇到了到處淘寶的賽珍珠,兩人一拍即合,商定寫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書。

這就是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

之後林語堂的英文作品都交給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代為發行。

賽珍珠是林語堂除了自己夫人以外通信最多的女性。

林語堂寫《白剋夫人之偉大》:“吾由白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白克,即Buck,賽珍珠夫家的姓,現通譯為布克。)

賽珍珠也是不遺餘力的回報。除了給他的書宣傳造勢而外,她還兩次提名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然而看似堅不可摧的友誼與合作關係,很輕易地就摧毀了。

事情的起源與世人印象中才高八斗、脫離世俗的高人學者一點兒都配不上。

林語堂破產了,向賽珍珠借錢,卻吃到閉門羹。

幾年後,林語堂又發現,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對他的作品抽稅高達50%,並且版權不屬於林語堂。

雙方几乎對簿公堂,後因人調解,林語堂收回了自己的版權。

林語堂歸國時,給賽珍珠發了封電報,賽珍珠沒有回電,至此,雙方徹底破裂。

今人研究表明,林、賽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除了經濟糾紛而外,還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向左向右的分歧導致了他們的決裂。

但這不過是後人對兩個文豪因為經濟原因鬧得斯文盡失心有不甘,而欲加曲徑通幽之深層理由罷了。

因經濟原因而起糾紛很正常,誰都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林語堂未必一開始不知道出版公司抽了高分成,但那時需要打開局面,他不能對這點過於認真;而作為出版商,賽珍珠要賺錢,在能賺的前提下盡力多賺,更加合理。

所以嫌隙之在合作之初就埋下的,“共患難易,共富貴難”,這才是人生至理。

04 我屬於中國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文學生涯順利並且輝煌。

1930年出版處女作,1931年第二部小說《大地》就成了全國暢銷書,1932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6年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雙獎並得,直到現在美國也沒有第二位女性達到這個成就。

這樣看來,她是個足夠成功的女人了。

然而很多年以來,她的名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口碑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這在美國,大概是由於:第一,她被認為由於女作家的身份得到特殊對待;第二,她的小說非常暢銷,不象絕大多數的嚴肅文學那樣叫好不叫座,人們尤其是嚴肅文學批評家們,對此非常不習慣。

政治傾向方面,也有一定關係。賽珍珠的思想有左傾成分,1942年出版的《龍種》一書中,暗示中國前途在西北。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賽珍珠的案卷一度多達300多頁。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而在中國,對她的態度更加排斥和抗拒。這是由於以魯迅、茅盾、巴金等為首的一批進步文人並不認可她的作品,認為她自詡深愛中國,卻扭曲醜惡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的形象。

民國當局也不喜歡她。《大地》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局明確指令駐瑞典大使不得出席頒獎典禮。

《大地》在中國進行取景拍攝,遭到了多方阻撓,致使該片在中國拍攝的膠片幾乎盡數為硫酸所毀。——但這部電影依舊很成功,飾演女主角的路易絲·賴納獲得奧斯卡獎。

但賽珍珠對中國的感情無可置疑。

賽珍珠在1935年離開中國,返回美國。

這是一個頗為明智且幸運之舉。

僅僅兩年之後,便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

抗戰爆發,賽珍珠發動募集活動聲援中國,發表演講:

“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因為我不能想像到那些健壯實在的農民,那些穩健的中產者,那些勤苦的勞工,以及那些奮勇熱心的學界領袖,會為日本降服。我說,中國人是不會投降的!”

她不僅與諸多中國作家保持往來,甚至安排並主持左傾文化人王瑩在白宮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等抗日節目。

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賽珍珠說:

“……我對中國的敬仰勝似以往任何時候,因為我看見她空前團結,與威脅她自由的敵人進行鬥爭。由於有著這種為自由而奮鬥的決心,而這在一種極其深刻的意義上又是她的天性中的根本性質,因而我知道她是不可征服的。”

所有這些熱情沒有換來等價交換的善意。

新中國成立後,她的作品被禁,賽珍珠本人被視為敵人。

賽珍珠不能再踏上她所熱愛的土地,卻在晚年的自傳裡寫道:

“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於中國。”

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80高齡的賽珍珠異常興奮,擔任專題主持人,申請隨行尼克松總統訪華。

然而她等來的,只是一封冷冰冰的官方拒籤函。

1973年,賽珍珠懷著巨大的失望離開人世。

尼克松總統親致悼詞:

(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於同情心的人。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而不是賽金花。

美國人,同時也是中國人。

以漢語為第一母語,藉貫一欄寫中國鎮江。

一生100多部小說和戲劇作品,多數為中國背景,主人公是中國人。

翻譯《水滸傳》,英文名“四海之內皆兄弟”。

墓碑上僅有“賽珍珠”三個篆體漢字。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此外屬於她的熠熠生輝的榮譽標籤更加數不勝數,最著名的莫過於:

她是第一位普利策小說獎女性得主。

她是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她是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普利策和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她是直到目前為止作品翻譯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她積極參予人權和女權活動。

她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01 鄉村裡的埋骨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本名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Buck是她婚後丈夫的姓,本姓Sydenstricker,簡譯為賽,所以“賽珍珠”是她英文名字的直譯。

賽珍珠的父母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1892年,出生才四個月的賽珍珠隨父母遠渡重洋,定居於中國鎮江的農村。

父母先讓她學中文,請來一位私塾先生姓孔,專教四書五經。

因此漢語是賽珍珠的第一語言,她所接受到的啟蒙知識,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

就算生長在漢語的環境,自認為中國人,可家庭還是以美國為主,八歲時亦因義和團運動返回美國,她的思想還是和普通中國人有所差別,這也有助於她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能夠區分出根植於中國大地中的那些頑固的、愚昧的思想習俗。

小時候,她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那時候城市範圍極小,大片大片的都是農村,她的遊樂場,也只不過是成片的農田以及農田裡隨處可見的荒墳堆。

有一次,她看到了地上的草叢裡,有細細小小白生生的屍骨,她知道那些都是死嬰留下的白骨,她也知道,那多半都是女嬰所遺之白骨。在她長期生活的地方,有大量女嬰一出生就被殺死,隨隨便便的遺棄在荒郊野外。

這一幕景象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產生特殊感念,她似乎於無意間敲響了關於人性堅實冰層的邊緣,聽到了厚厚冰層裡面微弱而憤怒的吶喊。

這以後,她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帶上網袋收集那些細小的骨殖,用泥巴築成微型墳塋,安葬那些無辜不安的靈魂。

後來她是一位女權活動家,她所收養的孤兒,多數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棄兒。

十八歲時賽珍珠遊歷歐洲,並回到美國,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和英國文學。

四年後大學畢業,賽珍珠重回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02 愛戀徐志摩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國民情人徐志摩,也在賽珍珠的人生裡畫上了浪漫多姿的一筆。

賽珍珠的婚姻頗為將就。

她在中國被視為美國人,她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教會家庭的背景也使得她的交際圈子頗為狹窄,並無多少選擇餘地。在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青年農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 Buck)之後,兩人很快結婚了。

夫婦二人性格不合,在婚後迅速產生摩擦和裂痕。

這一切,在殘障女兒出生以後更加無可挽回,賽珍珠還同時失去了生育能力。

此時,徐志摩的出現就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當時是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作為其翻譯和隨身導遊,他們來到南京,與在金陵大學任教的賽珍珠結識。

徐志摩年輕,風流,才華橫溢,飄逸俊雅。他的詩集為眾多女性讀者所追捧,而這裡面,就有比徐志摩年長四歲、同樣深愛文學的賽珍珠。

很難定義兩人的愛戀發展到了何種程度,但徐志摩是賽珍珠得不到而愈加美好的珍寶大抵是肯定的,因為這個緋聞,是由西方引進東方,由賽珍珠好友所批露。

賽珍珠多部小說裡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她寫過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劇。

她還通過書中男主角死於空難來影射徐志摩。

甚至在自傳裡明確提到:“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我們這位‘中國的雪萊’年紀輕輕就死了。我為此深感悲哀,因為他很有能力,如果能擺脫雪萊的影響,他也許會找到自我的。”

不管賽珍珠對徐才子是懷著何種小心翼翼、怕含怕化的珍寶心理,對徐志摩來說,賽珍珠於他,卻至多不過是一場新鮮獵奇而已。

可以為此作證的是,他的詩文作品,完全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和賽珍珠相關的影子。

他和賽珍珠相識的日子,正是他瘋狂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何況賽珍珠有婚姻有家庭,行事還是比較嚴謹的。

但毫無疑問,徐志摩過早的死亡,使得賽珍珠把這段感情昇華,無端看郎百般好,不是雪萊也拜倫。

03 反目林語堂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中國背景小說尋找出版渠道很困難,出版以後卻極為暢銷,尤其是《大地》三部曲(《the Good Earth》)迅速躥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她的作品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古老中國的大門,形成一股東方熱。

賽珍珠還首次把《水滸傳》翻譯成英文,書名使用了論語中的一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同樣受到歡迎。

1934年,中國動亂加劇,賽珍珠離開中國,並與布克離婚,和出版公司的理查德·F·威爾士結婚。

出版公司狀況不好,瀕臨倒閉,雖有賽珍珠的作品挽回頹勢,還不夠。

她積極尋找有才華的中國文人,願意把他們的英文著作引入美國。

林語堂這時,恰是四面楚歌。

他主辦的雜誌破產,被魯迅為代表的左聯作家所反對,他的幽默主張和閒適小品遭到嚴厲批判。

正此時,林語堂遇到了到處淘寶的賽珍珠,兩人一拍即合,商定寫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書。

這就是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

之後林語堂的英文作品都交給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代為發行。

賽珍珠是林語堂除了自己夫人以外通信最多的女性。

林語堂寫《白剋夫人之偉大》:“吾由白剋夫人小說,知其細膩,由白剋夫人之批評,知其偉大。”(白克,即Buck,賽珍珠夫家的姓,現通譯為布克。)

賽珍珠也是不遺餘力的回報。除了給他的書宣傳造勢而外,她還兩次提名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然而看似堅不可摧的友誼與合作關係,很輕易地就摧毀了。

事情的起源與世人印象中才高八斗、脫離世俗的高人學者一點兒都配不上。

林語堂破產了,向賽珍珠借錢,卻吃到閉門羹。

幾年後,林語堂又發現,賽珍珠夫婦的出版公司對他的作品抽稅高達50%,並且版權不屬於林語堂。

雙方几乎對簿公堂,後因人調解,林語堂收回了自己的版權。

林語堂歸國時,給賽珍珠發了封電報,賽珍珠沒有回電,至此,雙方徹底破裂。

今人研究表明,林、賽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除了經濟糾紛而外,還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向左向右的分歧導致了他們的決裂。

但這不過是後人對兩個文豪因為經濟原因鬧得斯文盡失心有不甘,而欲加曲徑通幽之深層理由罷了。

因經濟原因而起糾紛很正常,誰都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林語堂未必一開始不知道出版公司抽了高分成,但那時需要打開局面,他不能對這點過於認真;而作為出版商,賽珍珠要賺錢,在能賺的前提下盡力多賺,更加合理。

所以嫌隙之在合作之初就埋下的,“共患難易,共富貴難”,這才是人生至理。

04 我屬於中國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的文學生涯順利並且輝煌。

1930年出版處女作,1931年第二部小說《大地》就成了全國暢銷書,1932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6年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雙獎並得,直到現在美國也沒有第二位女性達到這個成就。

這樣看來,她是個足夠成功的女人了。

然而很多年以來,她的名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口碑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這在美國,大概是由於:第一,她被認為由於女作家的身份得到特殊對待;第二,她的小說非常暢銷,不象絕大多數的嚴肅文學那樣叫好不叫座,人們尤其是嚴肅文學批評家們,對此非常不習慣。

政治傾向方面,也有一定關係。賽珍珠的思想有左傾成分,1942年出版的《龍種》一書中,暗示中國前途在西北。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賽珍珠的案卷一度多達300多頁。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而在中國,對她的態度更加排斥和抗拒。這是由於以魯迅、茅盾、巴金等為首的一批進步文人並不認可她的作品,認為她自詡深愛中國,卻扭曲醜惡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的形象。

民國當局也不喜歡她。《大地》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局明確指令駐瑞典大使不得出席頒獎典禮。

《大地》在中國進行取景拍攝,遭到了多方阻撓,致使該片在中國拍攝的膠片幾乎盡數為硫酸所毀。——但這部電影依舊很成功,飾演女主角的路易絲·賴納獲得奧斯卡獎。

但賽珍珠對中國的感情無可置疑。

賽珍珠在1935年離開中國,返回美國。

這是一個頗為明智且幸運之舉。

僅僅兩年之後,便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

抗戰爆發,賽珍珠發動募集活動聲援中國,發表演講:

“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因為我不能想像到那些健壯實在的農民,那些穩健的中產者,那些勤苦的勞工,以及那些奮勇熱心的學界領袖,會為日本降服。我說,中國人是不會投降的!”

她不僅與諸多中國作家保持往來,甚至安排並主持左傾文化人王瑩在白宮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等抗日節目。

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賽珍珠說:

“……我對中國的敬仰勝似以往任何時候,因為我看見她空前團結,與威脅她自由的敵人進行鬥爭。由於有著這種為自由而奮鬥的決心,而這在一種極其深刻的意義上又是她的天性中的根本性質,因而我知道她是不可征服的。”

所有這些熱情沒有換來等價交換的善意。

新中國成立後,她的作品被禁,賽珍珠本人被視為敵人。

賽珍珠不能再踏上她所熱愛的土地,卻在晚年的自傳裡寫道:

“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於中國。”

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80高齡的賽珍珠異常興奮,擔任專題主持人,申請隨行尼克松總統訪華。

然而她等來的,只是一封冷冰冰的官方拒籤函。

1973年,賽珍珠懷著巨大的失望離開人世。

尼克松總統親致悼詞:

(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於同情心的人。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賽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國藉,苦戀徐志摩與林語堂反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