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夫敏

【作者簡介】王夫敏,山東棗莊市薛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棗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攝影家協會會員,散文在線、中國散文網、江山文學網等著名文學網站簽約作家,先後在省市國家級報刊媒體以及搜狐、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知名網站,發表作品200餘篇,出版發行個人散文遊記《天涯行歌》。

文/王夫敏

【作者簡介】王夫敏,山東棗莊市薛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棗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攝影家協會會員,散文在線、中國散文網、江山文學網等著名文學網站簽約作家,先後在省市國家級報刊媒體以及搜狐、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知名網站,發表作品200餘篇,出版發行個人散文遊記《天涯行歌》。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我的故鄉有條河,綿延千里,每日從我們的小村旁悄悄流過。

這裡的鄉村寧靜祥和,這裡的空氣充滿了寂寥,但是,卻清新無比。

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遠離都市,遠離遙遠的文明時代,沒有人知道外面世界的繁華,也沒有人會有走出這裡的想法,離開自己的故土,哪裡能夠放下一顆漂泊的心。

靜靜地守著這條流淌不息的河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故事裡,和貧窮飢餓抗爭,與平凡寂寥的歲月相伴;守著一條千古運河,甚至很少有人為它的古老文明而感到自豪與驕傲,也沒有人瞭解或者去探尋,千古運河的傳奇,以及它的繁榮與興衰。

是的,每日從故鄉的身邊流過的這條河,就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確切地說,京杭大運河是當年隋煬帝驕淫奢侈的產物,為了去揚州看花而挖掘,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京杭大運河的開挖,給南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給運河兩岸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夢想。

解放前,由於河道疏於管理,加之黃河經常決堤,因此,京杭運河帶給故鄉更多的是洪水與災難,每當發水的季節,附近的鄉親們就背井離鄉,扶老攜幼,去他鄉躲避水災,其悲慘景象可想而知;解放後,為了治理洪災,除了疏通河道,還在運河的沿岸,修建了十幾米高的運河大堤,也叫運河堰,這樣,即便發水災,也可保父老鄉親不再受水災之患,而這條寬闊的運河大堰,就是父老鄉親們往返故鄉的必經之路。

我就是在運河堰再次修復的那一年出生的,而我很多的小夥伴,名字都和運河堰有關係,我的發小,鄰居“大堰”就是那個年代出生並命名的。

文/王夫敏

【作者簡介】王夫敏,山東棗莊市薛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棗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攝影家協會會員,散文在線、中國散文網、江山文學網等著名文學網站簽約作家,先後在省市國家級報刊媒體以及搜狐、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知名網站,發表作品200餘篇,出版發行個人散文遊記《天涯行歌》。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我的故鄉有條河,綿延千里,每日從我們的小村旁悄悄流過。

這裡的鄉村寧靜祥和,這裡的空氣充滿了寂寥,但是,卻清新無比。

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遠離都市,遠離遙遠的文明時代,沒有人知道外面世界的繁華,也沒有人會有走出這裡的想法,離開自己的故土,哪裡能夠放下一顆漂泊的心。

靜靜地守著這條流淌不息的河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故事裡,和貧窮飢餓抗爭,與平凡寂寥的歲月相伴;守著一條千古運河,甚至很少有人為它的古老文明而感到自豪與驕傲,也沒有人瞭解或者去探尋,千古運河的傳奇,以及它的繁榮與興衰。

是的,每日從故鄉的身邊流過的這條河,就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確切地說,京杭大運河是當年隋煬帝驕淫奢侈的產物,為了去揚州看花而挖掘,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京杭大運河的開挖,給南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給運河兩岸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夢想。

解放前,由於河道疏於管理,加之黃河經常決堤,因此,京杭運河帶給故鄉更多的是洪水與災難,每當發水的季節,附近的鄉親們就背井離鄉,扶老攜幼,去他鄉躲避水災,其悲慘景象可想而知;解放後,為了治理洪災,除了疏通河道,還在運河的沿岸,修建了十幾米高的運河大堤,也叫運河堰,這樣,即便發水災,也可保父老鄉親不再受水災之患,而這條寬闊的運河大堰,就是父老鄉親們往返故鄉的必經之路。

我就是在運河堰再次修復的那一年出生的,而我很多的小夥伴,名字都和運河堰有關係,我的發小,鄰居“大堰”就是那個年代出生並命名的。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大堰兄妹七人,在家排行第四,由於他的父母身體都不好,農活也幹不了多少,因此,家裡的生活非常拮据,甚至孩子們的溫飽也成問題。

大堰一出生就有身體殘疾——駝背,還有些口吃,由於身體殘疾的原因,矮矮的身體,加上嚴重的口吃,大堰自從上學就一直是村裡小夥伴欺負和調侃的對象。

當時,我的父親是煤礦工人,家庭條件要好很多,在別人還為溫飽問題而犯愁的時候,疼愛我的母親,就已經單獨給我烙小麥子的煎餅了,這在那個年代,甚至有些奢侈。生活條件好,而家裡的親戚大多在城裡,我的見聞自然也比別的小朋友多,加之從小二叔就教我習武,因此,在小夥伴中算是孩子王;小小年紀便有俠義心腸,因此,大堰便在我這棵大樹的庇護下,免受不少的欺凌。

被人欺凌、嘲笑,大堰童年的時光就生活在夥伴們的戲謔中,似乎他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別人的生活增添笑料而已。

我從未嫌棄過大堰,每天的上學放學,我們都是一起同行;在我眼裡,我從未感覺到大堰和一般的小夥伴有什麼不一樣,只是在大堰遇到小夥伴欺負的時候,我一定會挺身而出。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無論是殘疾還是上天的不公,生命卻是平等的,人和人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同的是,你的出身或者你後天的努力,才決定你的高低貴賤,這與生命本身的平等無關。

那時候,早晨吃過飯去上學,下午放學的時候都已經傍晚了,回到家裡,由於我的母親不用去生產隊裡幹活,所以,我回來後,母親便做好可口的飯菜等我。而大堰情況就不一樣了,本身家裡就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堰放學後,父母基本上都還在地裡幹活,大門緊鎖,連一點吃的都沒有;有時候,吃飽飯後,去找大堰玩,發現,大堰睡在自己家門旁邊的石臺子上,有氣無力,昏昏欲睡。

我知道,大堰又沒吃東西,於是,跑回家,拿起煎餅,包上菜,母親見了,也不管我。就這樣,每當大堰沒飯吃的時候,我都是回家去拿,也許,這顆童稚的心是受母親的感染和教誨,每當家門口來了要飯的,母親總是讓我多給些,包括母親也經常賙濟鄰居,所以,我看不得飢餓中的大堰,那雙萎靡不振的眼神,作為一個孩子,盡其所能地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這份善良是真誠的。

生活中,無論大堰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會盡力而為。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們小夥伴一起去河裡洗澡,儘管母親管得很嚴,但是,那時候我已經是鳧水的好手了;而大堰因為身體的原因,還不會游泳。一不小心,大堰一下滑到了深水區,看著大堰在深水裡撲騰,岸邊的小夥伴手足無措,我毫不猶豫地遊了過去,把大堰推到岸邊,放在現在,也應該叫捨己救人了,但是,那個年代的孩子,心裡是不會有太多的想法的。

文/王夫敏

【作者簡介】王夫敏,山東棗莊市薛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棗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攝影家協會會員,散文在線、中國散文網、江山文學網等著名文學網站簽約作家,先後在省市國家級報刊媒體以及搜狐、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知名網站,發表作品200餘篇,出版發行個人散文遊記《天涯行歌》。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我的故鄉有條河,綿延千里,每日從我們的小村旁悄悄流過。

這裡的鄉村寧靜祥和,這裡的空氣充滿了寂寥,但是,卻清新無比。

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遠離都市,遠離遙遠的文明時代,沒有人知道外面世界的繁華,也沒有人會有走出這裡的想法,離開自己的故土,哪裡能夠放下一顆漂泊的心。

靜靜地守著這條流淌不息的河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故事裡,和貧窮飢餓抗爭,與平凡寂寥的歲月相伴;守著一條千古運河,甚至很少有人為它的古老文明而感到自豪與驕傲,也沒有人瞭解或者去探尋,千古運河的傳奇,以及它的繁榮與興衰。

是的,每日從故鄉的身邊流過的這條河,就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確切地說,京杭大運河是當年隋煬帝驕淫奢侈的產物,為了去揚州看花而挖掘,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京杭大運河的開挖,給南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給運河兩岸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夢想。

解放前,由於河道疏於管理,加之黃河經常決堤,因此,京杭運河帶給故鄉更多的是洪水與災難,每當發水的季節,附近的鄉親們就背井離鄉,扶老攜幼,去他鄉躲避水災,其悲慘景象可想而知;解放後,為了治理洪災,除了疏通河道,還在運河的沿岸,修建了十幾米高的運河大堤,也叫運河堰,這樣,即便發水災,也可保父老鄉親不再受水災之患,而這條寬闊的運河大堰,就是父老鄉親們往返故鄉的必經之路。

我就是在運河堰再次修復的那一年出生的,而我很多的小夥伴,名字都和運河堰有關係,我的發小,鄰居“大堰”就是那個年代出生並命名的。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大堰兄妹七人,在家排行第四,由於他的父母身體都不好,農活也幹不了多少,因此,家裡的生活非常拮据,甚至孩子們的溫飽也成問題。

大堰一出生就有身體殘疾——駝背,還有些口吃,由於身體殘疾的原因,矮矮的身體,加上嚴重的口吃,大堰自從上學就一直是村裡小夥伴欺負和調侃的對象。

當時,我的父親是煤礦工人,家庭條件要好很多,在別人還為溫飽問題而犯愁的時候,疼愛我的母親,就已經單獨給我烙小麥子的煎餅了,這在那個年代,甚至有些奢侈。生活條件好,而家裡的親戚大多在城裡,我的見聞自然也比別的小朋友多,加之從小二叔就教我習武,因此,在小夥伴中算是孩子王;小小年紀便有俠義心腸,因此,大堰便在我這棵大樹的庇護下,免受不少的欺凌。

被人欺凌、嘲笑,大堰童年的時光就生活在夥伴們的戲謔中,似乎他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別人的生活增添笑料而已。

我從未嫌棄過大堰,每天的上學放學,我們都是一起同行;在我眼裡,我從未感覺到大堰和一般的小夥伴有什麼不一樣,只是在大堰遇到小夥伴欺負的時候,我一定會挺身而出。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無論是殘疾還是上天的不公,生命卻是平等的,人和人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同的是,你的出身或者你後天的努力,才決定你的高低貴賤,這與生命本身的平等無關。

那時候,早晨吃過飯去上學,下午放學的時候都已經傍晚了,回到家裡,由於我的母親不用去生產隊裡幹活,所以,我回來後,母親便做好可口的飯菜等我。而大堰情況就不一樣了,本身家裡就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堰放學後,父母基本上都還在地裡幹活,大門緊鎖,連一點吃的都沒有;有時候,吃飽飯後,去找大堰玩,發現,大堰睡在自己家門旁邊的石臺子上,有氣無力,昏昏欲睡。

我知道,大堰又沒吃東西,於是,跑回家,拿起煎餅,包上菜,母親見了,也不管我。就這樣,每當大堰沒飯吃的時候,我都是回家去拿,也許,這顆童稚的心是受母親的感染和教誨,每當家門口來了要飯的,母親總是讓我多給些,包括母親也經常賙濟鄰居,所以,我看不得飢餓中的大堰,那雙萎靡不振的眼神,作為一個孩子,盡其所能地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這份善良是真誠的。

生活中,無論大堰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會盡力而為。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們小夥伴一起去河裡洗澡,儘管母親管得很嚴,但是,那時候我已經是鳧水的好手了;而大堰因為身體的原因,還不會游泳。一不小心,大堰一下滑到了深水區,看著大堰在深水裡撲騰,岸邊的小夥伴手足無措,我毫不猶豫地遊了過去,把大堰推到岸邊,放在現在,也應該叫捨己救人了,但是,那個年代的孩子,心裡是不會有太多的想法的。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五年級升學考試,我考上了初中,而大堰和很多沒考上的小夥伴一樣,輟學了,而我,因為從初中到高中開始住校,回家後也因匆匆忙忙地返校,所以,和大堰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對故鄉的消息知道的也越來越少了。

從高中到大學,從畢業到在城裡工作定居,故鄉成為我遙遠的思念;那時,老家年邁的父母成為我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時回家,走在寬敞的運河堰上,望著古運河中川流不息的往來船隻,感慨萬千,是這條靜靜的母親河送我去遠方翱翔,又是腳下的這條敦實蜿蜒的河堰,迎接遊子從天涯海角歸來;每當我靜臥在母親河畔或者徜徉在運河堰上,看著曾經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故鄉時,心中總會升起無限的依戀。

記得有一年的春節回家,我又遇到了大堰,雖然好多年不見,但還是倍感親切。於是幾個小夥伴一起相約喝酒,歡聚一下,本來是我做東,但是,大堰不願意。就這樣,我們幾個多年不見的小夥伴,端起酒杯,暢談童年的往事,對於大堰的一些故事,我終於有了一些瞭解。

大堰的大哥是個高中生,那個年代,在村裡算是文化較高的人了,因為家裡窮,沒考大學。但是,這個貧窮飢餓的家庭,讓他徹底失望,年邁多病的父母,一群沒長大的兄弟妹妹,讓他感到一種責任;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哥哥就東拼西湊一些錢,買了一艘運輸的水泥船,一來二去,掙了不少錢,慢慢地發展,規模越做越大,就在臺兒莊定居下來;再後來就有自己的船隊,而大堰也就在哥哥的幫助下,有了自己的船,娶了媳婦,也在臺兒莊買了房定居下來,因此,雖然是鄰居,終因為大堰很少回家,所以見面不多。

如今的大堰算是老闆了,有船,有錢,有房;所以,雖然還是駝背,口吃還是那樣,但是,底氣明顯足了很多,因為大堰的哥哥名聲在外,所以,村裡不再有人看不起大堰一家,相反,大家都是充滿仰慕的眼光看待這一家。當然,也不再有人去嘲笑大堰了,從被人嘲笑到被人尊重,人還是那個人,變化卻是天地之別。

酒喝得不少,大家有些微醺,這時,大堰端起酒杯向我敬酒,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錢了,大魚大肉也不缺了,唯獨忘不了當年,我從家裡給他卷的煎餅,說到動情處,我看到大堰眼中有些淚花;這份真誠的道謝讓我心裡感到既高興又欣慰,高興的是童年的小小的善舉還能被人記起,高興的是,大堰終於混出個樣來了。

回鄉的路既是歡悅的也是充滿彷徨的,每次的回家,都有不一樣的心情;父母在的時候,故鄉是溫馨的,大運河水在歡快地流淌;自從父母親去世後,回家的路是坎坷的,是充滿悲傷與惶惑的,那座墳塋,那幢老屋,總是讓我傷心欲絕······

再次聽到大堰的消息,是春節前回故鄉給父母親上墳;聽家裡鄰居說,大堰去世了,喝農藥死的,聽到這裡,悲傷之餘我有些驚愕。

原來,大堰運河跑船掙了不少錢,有車有房有錢,還有不少的固定資產,只要穩步發展,不能大富大貴,小康生活還是有保障的;但是,大堰不滿足現狀,又買了幾輛運輸車跑運輸,由於經營不善,賠了一些錢;再後來,大堰不認輸,去臺兒莊北的一個鄉鎮,承包了幾千畝地,搞種植,資金不夠,就到處借貸,最後無奈,窟窿太大,虧損嚴重,無法面對那些債主,喝農藥自殺了。

我既悲傷又感慨,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命運擊不倒我們,但是,當我們衣食無憂的時候,卻輕易被一次的失敗所擊倒;當年,我們從故鄉滿是泥濘的運河堰,走向遠方尋夢,而今天,當我們在繁華的都市,在喧囂的世界裡掙扎奮鬥時,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的夢想,甚至忘記了回家的路。

多年以後的今天,故鄉已經成為我心中的痛,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告別塵世,還有那些兒時的夥伴,有的遠走,有的已經住在遙遠的天堂,我的每次迴歸故鄉之旅便不再那樣輕鬆;每當端起鄉情這杯醇美的酒,淚眼中彷彿又看到自己曾經快樂的童年時光,一群在大運河中戲水的孩子,在運河堰上捉螞蚱,玩遊戲。

母親河每日依然在靜靜地流淌,就像母親從不曾離去,蜿蜒曲折的運河堰,成了一條難忘的回家路,當秋風起,落葉黃,我會從這條運河堰上回歸故里。

文/王夫敏

【作者簡介】王夫敏,山東棗莊市薛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棗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攝影家協會會員,散文在線、中國散文網、江山文學網等著名文學網站簽約作家,先後在省市國家級報刊媒體以及搜狐、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知名網站,發表作品200餘篇,出版發行個人散文遊記《天涯行歌》。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我的故鄉有條河,綿延千里,每日從我們的小村旁悄悄流過。

這裡的鄉村寧靜祥和,這裡的空氣充滿了寂寥,但是,卻清新無比。

生活在這裡的父老鄉親,遠離都市,遠離遙遠的文明時代,沒有人知道外面世界的繁華,也沒有人會有走出這裡的想法,離開自己的故土,哪裡能夠放下一顆漂泊的心。

靜靜地守著這條流淌不息的河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故事裡,和貧窮飢餓抗爭,與平凡寂寥的歲月相伴;守著一條千古運河,甚至很少有人為它的古老文明而感到自豪與驕傲,也沒有人瞭解或者去探尋,千古運河的傳奇,以及它的繁榮與興衰。

是的,每日從故鄉的身邊流過的這條河,就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確切地說,京杭大運河是當年隋煬帝驕淫奢侈的產物,為了去揚州看花而挖掘,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京杭大運河的開挖,給南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也給運河兩岸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夢想。

解放前,由於河道疏於管理,加之黃河經常決堤,因此,京杭運河帶給故鄉更多的是洪水與災難,每當發水的季節,附近的鄉親們就背井離鄉,扶老攜幼,去他鄉躲避水災,其悲慘景象可想而知;解放後,為了治理洪災,除了疏通河道,還在運河的沿岸,修建了十幾米高的運河大堤,也叫運河堰,這樣,即便發水災,也可保父老鄉親不再受水災之患,而這條寬闊的運河大堰,就是父老鄉親們往返故鄉的必經之路。

我就是在運河堰再次修復的那一年出生的,而我很多的小夥伴,名字都和運河堰有關係,我的發小,鄰居“大堰”就是那個年代出生並命名的。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大堰兄妹七人,在家排行第四,由於他的父母身體都不好,農活也幹不了多少,因此,家裡的生活非常拮据,甚至孩子們的溫飽也成問題。

大堰一出生就有身體殘疾——駝背,還有些口吃,由於身體殘疾的原因,矮矮的身體,加上嚴重的口吃,大堰自從上學就一直是村裡小夥伴欺負和調侃的對象。

當時,我的父親是煤礦工人,家庭條件要好很多,在別人還為溫飽問題而犯愁的時候,疼愛我的母親,就已經單獨給我烙小麥子的煎餅了,這在那個年代,甚至有些奢侈。生活條件好,而家裡的親戚大多在城裡,我的見聞自然也比別的小朋友多,加之從小二叔就教我習武,因此,在小夥伴中算是孩子王;小小年紀便有俠義心腸,因此,大堰便在我這棵大樹的庇護下,免受不少的欺凌。

被人欺凌、嘲笑,大堰童年的時光就生活在夥伴們的戲謔中,似乎他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別人的生活增添笑料而已。

我從未嫌棄過大堰,每天的上學放學,我們都是一起同行;在我眼裡,我從未感覺到大堰和一般的小夥伴有什麼不一樣,只是在大堰遇到小夥伴欺負的時候,我一定會挺身而出。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無論是殘疾還是上天的不公,生命卻是平等的,人和人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同的是,你的出身或者你後天的努力,才決定你的高低貴賤,這與生命本身的平等無關。

那時候,早晨吃過飯去上學,下午放學的時候都已經傍晚了,回到家裡,由於我的母親不用去生產隊裡幹活,所以,我回來後,母親便做好可口的飯菜等我。而大堰情況就不一樣了,本身家裡就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堰放學後,父母基本上都還在地裡幹活,大門緊鎖,連一點吃的都沒有;有時候,吃飽飯後,去找大堰玩,發現,大堰睡在自己家門旁邊的石臺子上,有氣無力,昏昏欲睡。

我知道,大堰又沒吃東西,於是,跑回家,拿起煎餅,包上菜,母親見了,也不管我。就這樣,每當大堰沒飯吃的時候,我都是回家去拿,也許,這顆童稚的心是受母親的感染和教誨,每當家門口來了要飯的,母親總是讓我多給些,包括母親也經常賙濟鄰居,所以,我看不得飢餓中的大堰,那雙萎靡不振的眼神,作為一個孩子,盡其所能地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這份善良是真誠的。

生活中,無論大堰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會盡力而為。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們小夥伴一起去河裡洗澡,儘管母親管得很嚴,但是,那時候我已經是鳧水的好手了;而大堰因為身體的原因,還不會游泳。一不小心,大堰一下滑到了深水區,看著大堰在深水裡撲騰,岸邊的小夥伴手足無措,我毫不猶豫地遊了過去,把大堰推到岸邊,放在現在,也應該叫捨己救人了,但是,那個年代的孩子,心裡是不會有太多的想法的。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五年級升學考試,我考上了初中,而大堰和很多沒考上的小夥伴一樣,輟學了,而我,因為從初中到高中開始住校,回家後也因匆匆忙忙地返校,所以,和大堰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對故鄉的消息知道的也越來越少了。

從高中到大學,從畢業到在城裡工作定居,故鄉成為我遙遠的思念;那時,老家年邁的父母成為我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時回家,走在寬敞的運河堰上,望著古運河中川流不息的往來船隻,感慨萬千,是這條靜靜的母親河送我去遠方翱翔,又是腳下的這條敦實蜿蜒的河堰,迎接遊子從天涯海角歸來;每當我靜臥在母親河畔或者徜徉在運河堰上,看著曾經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故鄉時,心中總會升起無限的依戀。

記得有一年的春節回家,我又遇到了大堰,雖然好多年不見,但還是倍感親切。於是幾個小夥伴一起相約喝酒,歡聚一下,本來是我做東,但是,大堰不願意。就這樣,我們幾個多年不見的小夥伴,端起酒杯,暢談童年的往事,對於大堰的一些故事,我終於有了一些瞭解。

大堰的大哥是個高中生,那個年代,在村裡算是文化較高的人了,因為家裡窮,沒考大學。但是,這個貧窮飢餓的家庭,讓他徹底失望,年邁多病的父母,一群沒長大的兄弟妹妹,讓他感到一種責任;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哥哥就東拼西湊一些錢,買了一艘運輸的水泥船,一來二去,掙了不少錢,慢慢地發展,規模越做越大,就在臺兒莊定居下來;再後來就有自己的船隊,而大堰也就在哥哥的幫助下,有了自己的船,娶了媳婦,也在臺兒莊買了房定居下來,因此,雖然是鄰居,終因為大堰很少回家,所以見面不多。

如今的大堰算是老闆了,有船,有錢,有房;所以,雖然還是駝背,口吃還是那樣,但是,底氣明顯足了很多,因為大堰的哥哥名聲在外,所以,村裡不再有人看不起大堰一家,相反,大家都是充滿仰慕的眼光看待這一家。當然,也不再有人去嘲笑大堰了,從被人嘲笑到被人尊重,人還是那個人,變化卻是天地之別。

酒喝得不少,大家有些微醺,這時,大堰端起酒杯向我敬酒,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錢了,大魚大肉也不缺了,唯獨忘不了當年,我從家裡給他卷的煎餅,說到動情處,我看到大堰眼中有些淚花;這份真誠的道謝讓我心裡感到既高興又欣慰,高興的是童年的小小的善舉還能被人記起,高興的是,大堰終於混出個樣來了。

回鄉的路既是歡悅的也是充滿彷徨的,每次的回家,都有不一樣的心情;父母在的時候,故鄉是溫馨的,大運河水在歡快地流淌;自從父母親去世後,回家的路是坎坷的,是充滿悲傷與惶惑的,那座墳塋,那幢老屋,總是讓我傷心欲絕······

再次聽到大堰的消息,是春節前回故鄉給父母親上墳;聽家裡鄰居說,大堰去世了,喝農藥死的,聽到這裡,悲傷之餘我有些驚愕。

原來,大堰運河跑船掙了不少錢,有車有房有錢,還有不少的固定資產,只要穩步發展,不能大富大貴,小康生活還是有保障的;但是,大堰不滿足現狀,又買了幾輛運輸車跑運輸,由於經營不善,賠了一些錢;再後來,大堰不認輸,去臺兒莊北的一個鄉鎮,承包了幾千畝地,搞種植,資金不夠,就到處借貸,最後無奈,窟窿太大,虧損嚴重,無法面對那些債主,喝農藥自殺了。

我既悲傷又感慨,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命運擊不倒我們,但是,當我們衣食無憂的時候,卻輕易被一次的失敗所擊倒;當年,我們從故鄉滿是泥濘的運河堰,走向遠方尋夢,而今天,當我們在繁華的都市,在喧囂的世界裡掙扎奮鬥時,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的夢想,甚至忘記了回家的路。

多年以後的今天,故鄉已經成為我心中的痛,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告別塵世,還有那些兒時的夥伴,有的遠走,有的已經住在遙遠的天堂,我的每次迴歸故鄉之旅便不再那樣輕鬆;每當端起鄉情這杯醇美的酒,淚眼中彷彿又看到自己曾經快樂的童年時光,一群在大運河中戲水的孩子,在運河堰上捉螞蚱,玩遊戲。

母親河每日依然在靜靜地流淌,就像母親從不曾離去,蜿蜒曲折的運河堰,成了一條難忘的回家路,當秋風起,落葉黃,我會從這條運河堰上回歸故里。

散文:走不回去的故鄉路

(圖片來自於網絡)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