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病人的身體內部

影像為X光下的人體內部世界,造型各異近似於中國寫意山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病人的身體內部

影像為X光下的人體內部世界,造型各異近似於中國寫意山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病人的身體內部

影像為X光下的人體內部世界,造型各異近似於中國寫意山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病人的身體內部

影像為X光下的人體內部世界,造型各異近似於中國寫意山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病人的身體內部

影像為X光下的人體內部世界,造型各異近似於中國寫意山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人的大腦

利用另一種成像方式審視人體內部世界,這類切片標本是醫學研究人體及動物體內部結構的一種方法。

攝影師簡介: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對於大學老師、攝影師趙欣來說尤其是。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配得上它。”

從事攝影教育20年、醫學攝影12年的趙欣在醫學攝影領域找到了攝影的樂趣。“我喜歡美國攝影師格林菲爾德,她曾說過人的一生將一件事做好,做到極致,這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正是她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醫學攝影這樣小眾的領域。”

以下是訪談內容。

從事醫學攝影十二年,醫學攝影很小眾,為什麼選這類別的攝影題材呢?

趙欣:醫學攝影是很小眾,選擇醫學作為拍攝題材是因為我的工作單位是大連醫科大學。我校是全國唯一所醫科院校中有藝術專業方向的學校。

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接觸到了標本,並且通過拍攝這些影像看到了人體內部的神奇和美麗,於是走上了研究標本攝影的道路。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給人感覺冰冷,剛接觸的時候會害怕嗎?

趙欣:最初接觸的時候以驚人的速度達到瘦身的目的。因為它挑戰的是視覺、味覺和嗅覺。在我剛開始接觸醫學標本的時候,不到10天體重瘦了了3、4斤。因為吃飯時有意無意的就會聯想起拍攝的標本。別說吃肝、心,就是炒菜也絕對不能加肉。那時連喝湯都感覺有標本的味道,味道重一點的食物會直接挑戰胃。

其實自己接觸標本拍攝是很偶然的事。我大學學的是藝術攝影,畢業後進入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工作。學院的日常工作和醫學沒有任何的關係,完全是藝術類教育。一次學院的領導找到我,請我幫助解剖教研室拍幾張標本照片,因為只有幾張,所以很爽快的就答應下來。但那次拍攝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為需要邊解剖邊拍攝。

那次拍攝的是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心臟。味道特別哧鼻,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所以很不適應,沒開始拍攝鼻涕、眼淚就不斷的往下流。當靠近拍攝檯面時感覺呼氣都很困難;更加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標本的顏色——黑中發綠。看到的第一眼,胃裡馬上翻江倒海了;在拍攝期間我會注視著這些心臟發呆,有意無意的揣測這些心臟主人生前的職業、性格,頓時感覺恐怖極了。怕其他人笑話強忍著結束了一天的拍攝。當時就意識到拍攝這樣的物體挑戰可能不是攝影技術,而是心理上的。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從事醫學攝影這些年,自己的心態有經歷怎樣的階段性變化?

趙欣:最初說一天可以拍攝完成的標本,因為很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最終還是分了幾次才拍攝完成。和這些教授級的人物接觸時間長了,也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感染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拍攝解剖標本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標本拍攝的過程中我還經歷了不少有趣的事。在剛接觸醫學標本拍攝不久的一個傍晚,一位解剖教研室的老師來到我家,並送來兩樣東西,讓我幫助拍攝。因為當時那位老師著急要出差,再加上我當時正在做飯,匆忙之中也沒有問清楚要拍攝的究竟是什麼。

等我做完飯後,打開塑料袋一看竟然是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頭標本!我正在發呆時,老公回來了。他一看這個情形二話沒說就發火了。他說:一個教攝影的大學老師把學生教好就好,幫人家拍什麼標本。再說幫忙也不能這種幫法,把這種東西還帶回家。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後,感覺還是不能留它們在家過夜,最後決定把這兩個標本送到辦公室。回想當時的情形也滿有趣的,大半夜我倆一人拎著一個人頭標本小心翼翼地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如果當時遇見熟人問我們拿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隨著拍攝的深入拍攝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大,標本也不只是福爾馬林浸泡過的,還有許多塑化標本。拍攝內容有肌肉、骨胳、到神經、血管等等。拍攝範圍擴大了以後所使用的器材也從最初的135相機轉化到中畫幅、大畫幅相機,也嘗試使用過針孔相機。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醫學攝影,為什麼堅持這麼多年?

趙欣:拍攝過程中好多次已經放棄標本的拍攝,但是當看到自己拍攝的圖譜在醫學生手中傳閱,看到解剖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辦法達到印刷要求時,其中的很多感受戰勝了自己的猶豫,使我鬼使神差的又回到標本拍攝。因為在拍攝中我找到了樂趣。我也親手畫過一些標本。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攝經歷?

趙欣:200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拍攝一個站立的塑化標本。當時影棚中只有我一個人,而且影棚裡除了閃光燈其他的燈都關閉了。屋子裡很安靜,只能聽見我測光時閃光燈閃爍的聲音。突然間,我感覺被拽住了。當時大腦一偏空白,脊柱從上到下冒著涼風,這下可真真正正體會到毛骨悚然是什麼滋味了。不知自己使了多大力氣掙脫,一下便衝出了門。站在郊區一個搭建簡易影棚的門外,自問我不會撞到鬼了吧!在冷風中不知道站了多久,自己最終還是壯著膽走進了影棚。回屋後,我發現因為這個標本本身是站立的,測光時我衣服上的帽子正好刮到了標本手上。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拍片的時候是怎樣進行創意構思的?

趙欣:在拍攝醫學標本的過程中,一直髮掘解剖學元素與攝影藝術的結合點,探索利用特殊的被攝體突破侷限,探尋這類題材的藝術張力。這些作品的呈現能使公眾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內部世界,使人及動物的內部世界步入藝術殿堂。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應是同步,相輔相成的,在將藝術創作的手段不拘泥於一格的研究過程中,期望能從中找到適合表現自我內心的美學影像和人生觀感,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問題,建立起醫學和藝術表現審美呈現的雙重平臺。

拍攝的過程中我不會馬上拍攝,會構想一段時間,比如用光的問題,為標本選擇怎樣的環境等問題。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國內醫學攝影的現狀,以及您對於醫學攝影的觀點和看法。

趙欣:在如今影像發達的年代,攝影憑藉它獨特的屬性,逐漸取代繪畫來完成醫學工作中的記錄和展示。而以醫學研究為主要目的的這些攝影作品,也在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上開闢了其獨特的道路。

攝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以醫學科學為本質的所有層面,呈現出以“醫學”為主體,以“攝影”為手段的表現形式。解剖學圖譜中的攝影作為醫學研究的一種媒介,為醫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影像記錄資料。

醫學攝影不僅在醫學教學、科研中有所幫助,在科普教育中也發揮了輔助作用,普通民眾在觀看實體標本時會有恐懼的心理,但在看照片時卻會平和很多。國內外相關生命科學科普展覽前利用這些照片進行宣傳,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嘗試在拍攝標本時,不背離醫學展示的前提下,將解剖標本進行適當的“美化”展現,力圖增加標本的可視性,降低公眾對人體標本的距離感,這樣的圖片不僅可以成為醫學研究的輔助資源,也可以作為教育民眾的科普資料。

醫學研究是以增進人類及動物健康、治療、預防疾病為主要內容的學科,以此為前提的醫學攝影則是以醫學研究為拍攝對象,其中包含了醫學研究的過程、結果、診查、預防、治療等所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攝影承載著記錄下研究步驟、結果的重要任務,扮演著工具性、輔助性角色。

為滿足醫學研究的用途,標本攝影具備了客觀、嚴謹、真實、標準化的屬性。除了它的實用功能,或許這也是另一種關於美的形式。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對生死這件事怎麼看?

趙欣:哈哈。生與死只是人生的不同狀態,就像我這次在大理展覽中詮釋的那樣。生命的不同狀態:健康、疾病、死亡、雖死猶生。

大理國際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是關於人體、動物體的影像,以攝影解剖學的方式讓這些生命的身體變得清晰可見;細緻的描繪出生命的地形圖。

這是一個藉助攝影手段生產理性科學知識的過程。這些屍體被人剝離出自身的社會物質環境,切斷了與這個世界的感官連接。可視的動物體項目必然忽視銘刻在身體裡的文化與歷史意義。在鏡頭下,身體只是被轉化成理性科學知識的客體。實際上,也正在這個過程,將各種靜怡的生命轉變為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加以儲存。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病人的身體內部

影像為X光下的人體內部世界,造型各異近似於中國寫意山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人的大腦

利用另一種成像方式審視人體內部世界,這類切片標本是醫學研究人體及動物體內部結構的一種方法。

攝影師簡介:

醫學攝影師趙欣: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把它做到極致

趙欣

2000 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

2007 畢業於英國波頓大學國際新聞媒體專業;

2015 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

從事攝影教育20年;從事醫學攝影12年;

參與的攝影展:

1、2004年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2007年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3、2016年 韓國釜山個展

4、2017年 大理國際攝影展

5、2017年 平遙國際攝影展

(圖、文來源於傳給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