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輩出,上網一查,個個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事蹟一大堆。

全是是驍勇善戰,讓人不寒而慄。於是,我也開始欽佩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可是,一個叫李如鬆的中國人打破了武士道神話。

經歷日本戰國時代無數戰火後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身邊名將一大堆,兵強馬壯。於是,在諸多“名將”簇擁下,豐臣秀吉20萬大軍入侵朝鮮,瞬間席捲朝鮮半島,短短兩個月,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軍直到鴨綠江南岸。朝鮮數十萬軍隊的土崩瓦解,讓人覺得武士道真的天下無敵,日本武士名不虛傳。得意忘形的豐臣秀吉不但嚮明朝要求承認日本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臣服朝貢。消息傳來,一片譁然,日本人的狂妄徹底激怒大明朝野。

萬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李如鬆為東征提督,4萬明軍在李如鬆的帶領下,誓師東渡向20萬日本精銳之師發起進攻。1月7日,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盤踞平壤的是日將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當夜,日軍出動800人的夜襲部隊偷襲明軍大營,遭到明軍1000名火箭手的強大火力狙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寥寥幾十人僥倖逃生。

次日拂曉,明軍發起總攻。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明軍各攻城部隊吶喊著踏過結成堅冰的護城河撲向城下,喊殺聲猶如天塌地裂,槍林彈雨中數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一時間平壤各門頓時陷入了激烈交戰。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拼死抵抗,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槍不斷射擊,同時把煤油澆下焚燒雲梯,明軍攻城部隊傷亡迅速擴大,戰場形勢陷入白熱化狀態。

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輩出,上網一查,個個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事蹟一大堆。

全是是驍勇善戰,讓人不寒而慄。於是,我也開始欽佩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可是,一個叫李如鬆的中國人打破了武士道神話。

經歷日本戰國時代無數戰火後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身邊名將一大堆,兵強馬壯。於是,在諸多“名將”簇擁下,豐臣秀吉20萬大軍入侵朝鮮,瞬間席捲朝鮮半島,短短兩個月,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軍直到鴨綠江南岸。朝鮮數十萬軍隊的土崩瓦解,讓人覺得武士道真的天下無敵,日本武士名不虛傳。得意忘形的豐臣秀吉不但嚮明朝要求承認日本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臣服朝貢。消息傳來,一片譁然,日本人的狂妄徹底激怒大明朝野。

萬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李如鬆為東征提督,4萬明軍在李如鬆的帶領下,誓師東渡向20萬日本精銳之師發起進攻。1月7日,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盤踞平壤的是日將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當夜,日軍出動800人的夜襲部隊偷襲明軍大營,遭到明軍1000名火箭手的強大火力狙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寥寥幾十人僥倖逃生。

次日拂曉,明軍發起總攻。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明軍各攻城部隊吶喊著踏過結成堅冰的護城河撲向城下,喊殺聲猶如天塌地裂,槍林彈雨中數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一時間平壤各門頓時陷入了激烈交戰。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拼死抵抗,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槍不斷射擊,同時把煤油澆下焚燒雲梯,明軍攻城部隊傷亡迅速擴大,戰場形勢陷入白熱化狀態。

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臨近午時,明軍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克城北制高點牡丹峰,全殲日軍2000餘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主峰,城內日軍立時亂作一團。李如鬆當機立斷,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鋒營將領一律斬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軍令一下,士氣高漲的明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蜂擁向前,明軍火銃營和虎蹲炮(發射霰彈的中型火炮)也推進到城下實施抵近射擊。激戰中,李如鬆的坐騎被敵火繩***擊斃,其弟副將李如柏的頭盔中彈,兄弟二人皆毫無懼色,指揮若定。

正午時分,1000名化裝成朝鮮軍的浙兵利用日軍的麻痺輕敵攻上城南的蘆門,砍倒了日軍軍旗,插上了明軍的旗幟,明軍不斷攀上城頭,歡呼聲響徹雲天。一門失守,六門皆驚,城頭守軍的意志瞬時間崩潰了,紛紛棄城而逃,隨後七星門也被明軍大炮轟塌,明軍騎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內......

城內,由於道路狹窄崎嶇,明軍的大炮推不上來,日軍火力很猛,進攻部隊傷亡很大。李如松果斷做出決定:停止攻擊,採取圍三闕一的戰術,三面包圍敵軍,唯獨留出南面的大道,誘使日軍突圍。天黑以後,日軍派出斥候警戒,見無明軍攔截,各土堡內大隊人馬蜂擁而出,日軍一路暢通無阻衝出城外,城南不遠就是大同江,時值隆冬,江面全部冰封,日軍先頭騎兵部隊迅速通過,日軍大隊人馬喜出望外,爭先恐後的過江,一時間江面上佈滿了人群。

就在這時,令人驚駭的一幕發生了。早已隱蔽待命的明軍火炮突然開火,雨點般的炮彈落入過江的日軍人群裡,江面的冰層被明軍重炮炸開無數條口子,日軍頓時亂作一團,無數日軍墜入江中,加上馬踏人踩,裂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成群的日軍掉進冰冷刺骨的江水中,連呼救都來不及就順流衝到冰面下......僥倖逃上南岸的日軍驚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軍騎兵早已等候多時,乘勢殺出!驚駭萬狀的小西行長丟下大隊人馬,僅率輕騎部隊一路狂奔,沿途被明軍連番追殺,最後總算在開城日軍的接應下撤回黃海道。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11300餘名,減員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據朝鮮史記載,此戰共殲滅日軍一萬餘人,燒殺溺斃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

平壤戰役的勝利徹底打掉了侵朝日軍的囂張氣焰,整個朝鮮半島的日軍聞風喪膽,平安道、江源道、黃海道、咸鏡道、開城的日本駐軍紛紛棄城南逃,一路狂奔全線後撤了400餘里,全沒有了“長驅直入大明國”的狂妄和膽色,武士道精神蕩然無存。(由此可見,日本人就是典型的吃軟怕硬)

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輩出,上網一查,個個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事蹟一大堆。

全是是驍勇善戰,讓人不寒而慄。於是,我也開始欽佩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可是,一個叫李如鬆的中國人打破了武士道神話。

經歷日本戰國時代無數戰火後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身邊名將一大堆,兵強馬壯。於是,在諸多“名將”簇擁下,豐臣秀吉20萬大軍入侵朝鮮,瞬間席捲朝鮮半島,短短兩個月,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軍直到鴨綠江南岸。朝鮮數十萬軍隊的土崩瓦解,讓人覺得武士道真的天下無敵,日本武士名不虛傳。得意忘形的豐臣秀吉不但嚮明朝要求承認日本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臣服朝貢。消息傳來,一片譁然,日本人的狂妄徹底激怒大明朝野。

萬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李如鬆為東征提督,4萬明軍在李如鬆的帶領下,誓師東渡向20萬日本精銳之師發起進攻。1月7日,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盤踞平壤的是日將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當夜,日軍出動800人的夜襲部隊偷襲明軍大營,遭到明軍1000名火箭手的強大火力狙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寥寥幾十人僥倖逃生。

次日拂曉,明軍發起總攻。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明軍各攻城部隊吶喊著踏過結成堅冰的護城河撲向城下,喊殺聲猶如天塌地裂,槍林彈雨中數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一時間平壤各門頓時陷入了激烈交戰。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拼死抵抗,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槍不斷射擊,同時把煤油澆下焚燒雲梯,明軍攻城部隊傷亡迅速擴大,戰場形勢陷入白熱化狀態。

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臨近午時,明軍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克城北制高點牡丹峰,全殲日軍2000餘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主峰,城內日軍立時亂作一團。李如鬆當機立斷,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鋒營將領一律斬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軍令一下,士氣高漲的明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蜂擁向前,明軍火銃營和虎蹲炮(發射霰彈的中型火炮)也推進到城下實施抵近射擊。激戰中,李如鬆的坐騎被敵火繩***擊斃,其弟副將李如柏的頭盔中彈,兄弟二人皆毫無懼色,指揮若定。

正午時分,1000名化裝成朝鮮軍的浙兵利用日軍的麻痺輕敵攻上城南的蘆門,砍倒了日軍軍旗,插上了明軍的旗幟,明軍不斷攀上城頭,歡呼聲響徹雲天。一門失守,六門皆驚,城頭守軍的意志瞬時間崩潰了,紛紛棄城而逃,隨後七星門也被明軍大炮轟塌,明軍騎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內......

城內,由於道路狹窄崎嶇,明軍的大炮推不上來,日軍火力很猛,進攻部隊傷亡很大。李如松果斷做出決定:停止攻擊,採取圍三闕一的戰術,三面包圍敵軍,唯獨留出南面的大道,誘使日軍突圍。天黑以後,日軍派出斥候警戒,見無明軍攔截,各土堡內大隊人馬蜂擁而出,日軍一路暢通無阻衝出城外,城南不遠就是大同江,時值隆冬,江面全部冰封,日軍先頭騎兵部隊迅速通過,日軍大隊人馬喜出望外,爭先恐後的過江,一時間江面上佈滿了人群。

就在這時,令人驚駭的一幕發生了。早已隱蔽待命的明軍火炮突然開火,雨點般的炮彈落入過江的日軍人群裡,江面的冰層被明軍重炮炸開無數條口子,日軍頓時亂作一團,無數日軍墜入江中,加上馬踏人踩,裂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成群的日軍掉進冰冷刺骨的江水中,連呼救都來不及就順流衝到冰面下......僥倖逃上南岸的日軍驚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軍騎兵早已等候多時,乘勢殺出!驚駭萬狀的小西行長丟下大隊人馬,僅率輕騎部隊一路狂奔,沿途被明軍連番追殺,最後總算在開城日軍的接應下撤回黃海道。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11300餘名,減員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據朝鮮史記載,此戰共殲滅日軍一萬餘人,燒殺溺斃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

平壤戰役的勝利徹底打掉了侵朝日軍的囂張氣焰,整個朝鮮半島的日軍聞風喪膽,平安道、江源道、黃海道、咸鏡道、開城的日本駐軍紛紛棄城南逃,一路狂奔全線後撤了400餘里,全沒有了“長驅直入大明國”的狂妄和膽色,武士道精神蕩然無存。(由此可見,日本人就是典型的吃軟怕硬)

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在諸多戰役中,最能證明中華男兒遠勝日本武士的是 碧蹄館一戰 !

在收復平壤後,明軍直抵漢城。1593年1月24日,明軍的一支偵察部隊約3000騎兵在漢城郊區迎曙驛與日軍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明軍大勝斬首600餘級。加藤光泰敗退後,立刻報告了漢城日本軍總部。隨後,日軍36000餘人趕到戰場,將這支明軍包圍在碧蹄館,壬辰戰爭中最驚心動魄的碧蹄館大戰打響了。

日本主將——第六軍團指揮官小早川隆景(被譽為日本戰國時代的智將)認為,這是明軍總攻的前兆,消滅眼前這支孤軍是打擊明軍的絕佳戰機,他計劃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這支明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結束戰鬥。此時小早川隆景絕沒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塊燒紅了的烙鐵。被包圍是明軍副總兵查大受指揮的3000遼東鐵騎,曾經與蒙古騎兵較量過,明軍中的精銳,配備了佛郎機火炮戰車(最大射程1000米,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500發子彈,可以封鎖60米寬的正面)和大量三眼火銃、集束火箭(明軍常備武器中的一種,射程300米,一次發20枝的稱為“火龍箭”,32枝的稱為“一窩蜂”,49枝稱為“飛廉箭”,100枝的稱為“百虎齊奔”)。

碧蹄館一戰,3000明軍與十幾倍的日軍激戰一晝夜,以戰車為工事,先以佛郎機炮、火銃、火箭大量殺傷日軍,再以騎兵的短促出擊消滅逼近的步兵,擊退了日軍一次次潮水般的進攻。戰鬥進行到最慘烈的階段,明軍僅餘900餘騎,彈丸、火藥全部耗盡,但大明軍旗始終屹立不倒,高高飄揚在碧蹄館上空。殘酷的戰鬥持續到25日,李如鬆和副將楊元率2000騎兵前來救援,從日軍側翼發起猛攻,日軍誤認為明軍主力發起總攻,遂倉惶撤回漢城。此戰,明軍傷亡2500餘人,日軍傷亡超過8000人。據日本《立花家傳》、《武將列傳》記載,日軍陣亡大將包括:

小野成幸 十時連久 池邊永晟 安東幸貞 小川成重 安東常久 久野重勝 橫山景義  桂五左衛門 內海鬼之丞 伽羅間彌兵衛 手島狼之助  湯淺新右衛門 吉田太左衛門 波羅間鄉左衛門

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輩出,上網一查,個個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事蹟一大堆。

全是是驍勇善戰,讓人不寒而慄。於是,我也開始欽佩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可是,一個叫李如鬆的中國人打破了武士道神話。

經歷日本戰國時代無數戰火後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身邊名將一大堆,兵強馬壯。於是,在諸多“名將”簇擁下,豐臣秀吉20萬大軍入侵朝鮮,瞬間席捲朝鮮半島,短短兩個月,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軍直到鴨綠江南岸。朝鮮數十萬軍隊的土崩瓦解,讓人覺得武士道真的天下無敵,日本武士名不虛傳。得意忘形的豐臣秀吉不但嚮明朝要求承認日本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臣服朝貢。消息傳來,一片譁然,日本人的狂妄徹底激怒大明朝野。

萬曆二十年(1592)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李如鬆為東征提督,4萬明軍在李如鬆的帶領下,誓師東渡向20萬日本精銳之師發起進攻。1月7日,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盤踞平壤的是日將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當夜,日軍出動800人的夜襲部隊偷襲明軍大營,遭到明軍1000名火箭手的強大火力狙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寥寥幾十人僥倖逃生。

次日拂曉,明軍發起總攻。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明軍各攻城部隊吶喊著踏過結成堅冰的護城河撲向城下,喊殺聲猶如天塌地裂,槍林彈雨中數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一時間平壤各門頓時陷入了激烈交戰。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拼死抵抗,依託堅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槍不斷射擊,同時把煤油澆下焚燒雲梯,明軍攻城部隊傷亡迅速擴大,戰場形勢陷入白熱化狀態。

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臨近午時,明軍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克城北制高點牡丹峰,全殲日軍2000餘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主峰,城內日軍立時亂作一團。李如鬆當機立斷,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鋒營將領一律斬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軍令一下,士氣高漲的明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蜂擁向前,明軍火銃營和虎蹲炮(發射霰彈的中型火炮)也推進到城下實施抵近射擊。激戰中,李如鬆的坐騎被敵火繩***擊斃,其弟副將李如柏的頭盔中彈,兄弟二人皆毫無懼色,指揮若定。

正午時分,1000名化裝成朝鮮軍的浙兵利用日軍的麻痺輕敵攻上城南的蘆門,砍倒了日軍軍旗,插上了明軍的旗幟,明軍不斷攀上城頭,歡呼聲響徹雲天。一門失守,六門皆驚,城頭守軍的意志瞬時間崩潰了,紛紛棄城而逃,隨後七星門也被明軍大炮轟塌,明軍騎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內......

城內,由於道路狹窄崎嶇,明軍的大炮推不上來,日軍火力很猛,進攻部隊傷亡很大。李如松果斷做出決定:停止攻擊,採取圍三闕一的戰術,三面包圍敵軍,唯獨留出南面的大道,誘使日軍突圍。天黑以後,日軍派出斥候警戒,見無明軍攔截,各土堡內大隊人馬蜂擁而出,日軍一路暢通無阻衝出城外,城南不遠就是大同江,時值隆冬,江面全部冰封,日軍先頭騎兵部隊迅速通過,日軍大隊人馬喜出望外,爭先恐後的過江,一時間江面上佈滿了人群。

就在這時,令人驚駭的一幕發生了。早已隱蔽待命的明軍火炮突然開火,雨點般的炮彈落入過江的日軍人群裡,江面的冰層被明軍重炮炸開無數條口子,日軍頓時亂作一團,無數日軍墜入江中,加上馬踏人踩,裂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成群的日軍掉進冰冷刺骨的江水中,連呼救都來不及就順流衝到冰面下......僥倖逃上南岸的日軍驚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軍騎兵早已等候多時,乘勢殺出!驚駭萬狀的小西行長丟下大隊人馬,僅率輕騎部隊一路狂奔,沿途被明軍連番追殺,最後總算在開城日軍的接應下撤回黃海道。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11300餘名,減員三分之二,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據朝鮮史記載,此戰共殲滅日軍一萬餘人,燒殺溺斃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

平壤戰役的勝利徹底打掉了侵朝日軍的囂張氣焰,整個朝鮮半島的日軍聞風喪膽,平安道、江源道、黃海道、咸鏡道、開城的日本駐軍紛紛棄城南逃,一路狂奔全線後撤了400餘里,全沒有了“長驅直入大明國”的狂妄和膽色,武士道精神蕩然無存。(由此可見,日本人就是典型的吃軟怕硬)

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在諸多戰役中,最能證明中華男兒遠勝日本武士的是 碧蹄館一戰 !

在收復平壤後,明軍直抵漢城。1593年1月24日,明軍的一支偵察部隊約3000騎兵在漢城郊區迎曙驛與日軍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明軍大勝斬首600餘級。加藤光泰敗退後,立刻報告了漢城日本軍總部。隨後,日軍36000餘人趕到戰場,將這支明軍包圍在碧蹄館,壬辰戰爭中最驚心動魄的碧蹄館大戰打響了。

日本主將——第六軍團指揮官小早川隆景(被譽為日本戰國時代的智將)認為,這是明軍總攻的前兆,消滅眼前這支孤軍是打擊明軍的絕佳戰機,他計劃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這支明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結束戰鬥。此時小早川隆景絕沒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塊燒紅了的烙鐵。被包圍是明軍副總兵查大受指揮的3000遼東鐵騎,曾經與蒙古騎兵較量過,明軍中的精銳,配備了佛郎機火炮戰車(最大射程1000米,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500發子彈,可以封鎖60米寬的正面)和大量三眼火銃、集束火箭(明軍常備武器中的一種,射程300米,一次發20枝的稱為“火龍箭”,32枝的稱為“一窩蜂”,49枝稱為“飛廉箭”,100枝的稱為“百虎齊奔”)。

碧蹄館一戰,3000明軍與十幾倍的日軍激戰一晝夜,以戰車為工事,先以佛郎機炮、火銃、火箭大量殺傷日軍,再以騎兵的短促出擊消滅逼近的步兵,擊退了日軍一次次潮水般的進攻。戰鬥進行到最慘烈的階段,明軍僅餘900餘騎,彈丸、火藥全部耗盡,但大明軍旗始終屹立不倒,高高飄揚在碧蹄館上空。殘酷的戰鬥持續到25日,李如鬆和副將楊元率2000騎兵前來救援,從日軍側翼發起猛攻,日軍誤認為明軍主力發起總攻,遂倉惶撤回漢城。此戰,明軍傷亡2500餘人,日軍傷亡超過8000人。據日本《立花家傳》、《武將列傳》記載,日軍陣亡大將包括:

小野成幸 十時連久 池邊永晟 安東幸貞 小川成重 安東常久 久野重勝 橫山景義  桂五左衛門 內海鬼之丞 伽羅間彌兵衛 手島狼之助  湯淺新右衛門 吉田太左衛門 波羅間鄉左衛門

明代抗日第一名將李如鬆是怎樣做到 700明軍大敗20萬日軍

一晝夜交戰陣亡日軍大將高達十五員之多,可見當日戰況之慘烈。3萬多日軍在野外圍攻無險可守、不到自身兵力十分之一的明軍小部隊,網上被宣傳得天花亂墜的眾多日本戰國名將竟然無可奈何,徒有虛名,武士道更是名不符實。碧蹄館大戰後,明軍強大的戰鬥力極大震懾了日軍,12萬日軍面對3萬明軍竟然龜縮一團,不敢出戰,而明軍由於兵力有限,無法展開強攻,於是雙方在漢城一線展開對峙,一時間戰局似乎陷入僵局。

但是,這種對峙局面很快就被李如鬆打破。龍山大倉本為朝鮮國倉,積貯了朝鮮數十年的糧食,漢城被日軍佔領後,龍山大倉就成為漢城日軍的軍糧庫,後來日軍運來的糧食都存於此地。李如鬆得到這一情報後,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隊700勇士夜襲龍山大倉。十三座大倉,數十萬石糧食,一夜間被燒的乾乾淨淨。夜襲龍山之戰,遠勝官渡之戰中曹操夜襲烏巢(曹操騎兵五千,李如鬆700將士)。明軍僅以微小的代價就將十幾萬日軍置入絕境。

軍糧一失,朝鮮半島的日軍全線被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被迫嚮明朝求和。4月18日,日軍撤出漢城,5月2日,日軍退到了釜山一帶,交還了俘虜的朝鮮二王子。隨後,日軍陸續撤回國內,朝鮮戰爭結束。東征大軍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裡,掠地千里,橫掃半島。一堆網上鼎鼎大名的“日本名將”被李如鬆一個人打得落花流水。由此,武士道的神話徹底破滅(不過,也很佩服網上日本人對本國精英的宣傳,讓無數人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