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隨著這一批年輕球員的成熟,這次2018世預賽原本可能會成為意大利足球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除了貝洛蒂以外,備受期待加利亞迪尼、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沒能在外圍賽中鎖定主力位置,包括沙拉維、維拉蒂和因西涅在內的中生代球員也沒有真正接過大哥們的權杖,文圖拉在關鍵比賽中還是依賴於老將。這位在都靈時期提攜了貝洛蒂、因莫比萊和達米安等年輕人的老帥,似乎已經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隨著這一批年輕球員的成熟,這次2018世預賽原本可能會成為意大利足球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除了貝洛蒂以外,備受期待加利亞迪尼、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沒能在外圍賽中鎖定主力位置,包括沙拉維、維拉蒂和因西涅在內的中生代球員也沒有真正接過大哥們的權杖,文圖拉在關鍵比賽中還是依賴於老將。這位在都靈時期提攜了貝洛蒂、因莫比萊和達米安等年輕人的老帥,似乎已經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文圖拉選擇老將也是無奈。在輸給瑞典的附加賽首回合比賽後,球員代表布馮明確表示了對他的懷疑,參考次回合較量時的首發陣容可知,文圖拉顯然是“徵求”核心老將們的意見,這種現象在意大利隊的戰史上已經多次出現。自2004年歐洲盃開始,意大利就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員老化問題,之後的歷任教練雖有意革舊迎新,但只要遇到成績波動或輿論施壓,他們又會走到信任老將來“撥亂反正”的老路上。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隨著這一批年輕球員的成熟,這次2018世預賽原本可能會成為意大利足球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除了貝洛蒂以外,備受期待加利亞迪尼、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沒能在外圍賽中鎖定主力位置,包括沙拉維、維拉蒂和因西涅在內的中生代球員也沒有真正接過大哥們的權杖,文圖拉在關鍵比賽中還是依賴於老將。這位在都靈時期提攜了貝洛蒂、因莫比萊和達米安等年輕人的老帥,似乎已經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文圖拉選擇老將也是無奈。在輸給瑞典的附加賽首回合比賽後,球員代表布馮明確表示了對他的懷疑,參考次回合較量時的首發陣容可知,文圖拉顯然是“徵求”核心老將們的意見,這種現象在意大利隊的戰史上已經多次出現。自2004年歐洲盃開始,意大利就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員老化問題,之後的歷任教練雖有意革舊迎新,但只要遇到成績波動或輿論施壓,他們又會走到信任老將來“撥亂反正”的老路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現在的意大利後衛們比起以往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青訓繼承下來的傳統逐漸被我們丟失實在是太遺憾了,我們當然需要天賦,但同樣需要保留一些傳統。我們永遠都不會玩兒Tiki-Taka的,那不屬於我們的DNA!”

從表面上來看,基耶利尼的話反映了老一代意大利球員對年輕人的失望,但實際上卻揭示了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那就是新一代藍衣後衛在學習區域防守的過程中丟掉了昔日盯人防守的精髓,中前場球員們又沒能達到了足以支撐控球戰術的高標準,大部分球員都處於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曾經馳名世界的意大利中鋒和中衛生產線在近年來趨於停工,新一代意大利球員由過往不願出國踢球“墮落”為無法被國外俱樂部相中,偶有冒險家敢於留洋也大多以失敗告終。

當然,不同於另一支遭遇滑鐵盧的老牌勁旅荷蘭隊,意大利還沒到無人可用而的地步。儘管青訓基礎在近年來並未得到了顯著增強,但包括羅馬、亞特蘭大和熱那亞在內的球隊都在波爾圖化的過程中為藍衣軍團輸送了很多球員,意大利的真正問題是新一代球員中缺乏能夠獨當一面的巨星。新時代的意大利足球面臨著和巴西足球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昔日孕育天才的街頭文化正在快速消亡,大量足球學校輸出的模式化訓練看似可以夯實青訓基礎,實則降低了金字塔尖人才的出產率,這對長期依靠“9號半”球員和後置核心來提升上限的意大利國家隊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隨著這一批年輕球員的成熟,這次2018世預賽原本可能會成為意大利足球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除了貝洛蒂以外,備受期待加利亞迪尼、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沒能在外圍賽中鎖定主力位置,包括沙拉維、維拉蒂和因西涅在內的中生代球員也沒有真正接過大哥們的權杖,文圖拉在關鍵比賽中還是依賴於老將。這位在都靈時期提攜了貝洛蒂、因莫比萊和達米安等年輕人的老帥,似乎已經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文圖拉選擇老將也是無奈。在輸給瑞典的附加賽首回合比賽後,球員代表布馮明確表示了對他的懷疑,參考次回合較量時的首發陣容可知,文圖拉顯然是“徵求”核心老將們的意見,這種現象在意大利隊的戰史上已經多次出現。自2004年歐洲盃開始,意大利就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員老化問題,之後的歷任教練雖有意革舊迎新,但只要遇到成績波動或輿論施壓,他們又會走到信任老將來“撥亂反正”的老路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現在的意大利後衛們比起以往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青訓繼承下來的傳統逐漸被我們丟失實在是太遺憾了,我們當然需要天賦,但同樣需要保留一些傳統。我們永遠都不會玩兒Tiki-Taka的,那不屬於我們的DNA!”

從表面上來看,基耶利尼的話反映了老一代意大利球員對年輕人的失望,但實際上卻揭示了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那就是新一代藍衣後衛在學習區域防守的過程中丟掉了昔日盯人防守的精髓,中前場球員們又沒能達到了足以支撐控球戰術的高標準,大部分球員都處於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曾經馳名世界的意大利中鋒和中衛生產線在近年來趨於停工,新一代意大利球員由過往不願出國踢球“墮落”為無法被國外俱樂部相中,偶有冒險家敢於留洋也大多以失敗告終。

當然,不同於另一支遭遇滑鐵盧的老牌勁旅荷蘭隊,意大利還沒到無人可用而的地步。儘管青訓基礎在近年來並未得到了顯著增強,但包括羅馬、亞特蘭大和熱那亞在內的球隊都在波爾圖化的過程中為藍衣軍團輸送了很多球員,意大利的真正問題是新一代球員中缺乏能夠獨當一面的巨星。新時代的意大利足球面臨著和巴西足球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昔日孕育天才的街頭文化正在快速消亡,大量足球學校輸出的模式化訓練看似可以夯實青訓基礎,實則降低了金字塔尖人才的出產率,這對長期依靠“9號半”球員和後置核心來提升上限的意大利國家隊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來自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因西涅在接觸正規訓練之前踢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野球",這反倒讓他能夠在新時代的意大利球員中獨樹一幟。儘管已經是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中的頂尖分子,但因西涅卻沒有適應多種戰術體系的過硬技術,也沒有主動承擔責任的領袖意識,他昔日的佩斯卡拉隊友維拉蒂一樣都還是希望BBBC組合呵護的“年輕人”。

可以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也可以在眾望所歸、高調出徵下一敗塗地,意大利人特殊的性格和氣質,以及意甲獨特的足球土壤和戰術環境,造就了無法捉摸而又魅力無限的意大利。普蘭德利的拿來主義曾讓意大利人大開眼界,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意大利足球的發展更多地還是需要依靠自於自我進化,意大利肥沃的戰術土壤決定了這支球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儘管可以憑藉整體取得了好成績,但決定這支球隊最終高度的還是明星球員和主帥。在布馮和德羅西等人淡出之後,維拉蒂、因西涅和弗洛倫齊將在新時代挑起大梁,但在貝拉爾迪、貝洛蒂、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等人成熟之前,意大利由量變積累過程就不會結束。

尾聲

高效而細膩,堅韌而頑強,注重效率和平衡,講求節奏與實用,對防守精益求精,對戰術精耕細作……這些曾經用來形容藍衣軍團的美妙字眼已經不屬於他們。擅長思辨且充滿了自我矛盾的民族性格,令意大利足球可以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也可以在眾望所歸下兵敗如山倒,迪比亞吉奧的球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已經證明了這個道理,文圖拉的球隊只是同一幕悲劇的第二橋段。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隨著這一批年輕球員的成熟,這次2018世預賽原本可能會成為意大利足球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除了貝洛蒂以外,備受期待加利亞迪尼、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沒能在外圍賽中鎖定主力位置,包括沙拉維、維拉蒂和因西涅在內的中生代球員也沒有真正接過大哥們的權杖,文圖拉在關鍵比賽中還是依賴於老將。這位在都靈時期提攜了貝洛蒂、因莫比萊和達米安等年輕人的老帥,似乎已經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文圖拉選擇老將也是無奈。在輸給瑞典的附加賽首回合比賽後,球員代表布馮明確表示了對他的懷疑,參考次回合較量時的首發陣容可知,文圖拉顯然是“徵求”核心老將們的意見,這種現象在意大利隊的戰史上已經多次出現。自2004年歐洲盃開始,意大利就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員老化問題,之後的歷任教練雖有意革舊迎新,但只要遇到成績波動或輿論施壓,他們又會走到信任老將來“撥亂反正”的老路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現在的意大利後衛們比起以往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青訓繼承下來的傳統逐漸被我們丟失實在是太遺憾了,我們當然需要天賦,但同樣需要保留一些傳統。我們永遠都不會玩兒Tiki-Taka的,那不屬於我們的DNA!”

從表面上來看,基耶利尼的話反映了老一代意大利球員對年輕人的失望,但實際上卻揭示了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那就是新一代藍衣後衛在學習區域防守的過程中丟掉了昔日盯人防守的精髓,中前場球員們又沒能達到了足以支撐控球戰術的高標準,大部分球員都處於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曾經馳名世界的意大利中鋒和中衛生產線在近年來趨於停工,新一代意大利球員由過往不願出國踢球“墮落”為無法被國外俱樂部相中,偶有冒險家敢於留洋也大多以失敗告終。

當然,不同於另一支遭遇滑鐵盧的老牌勁旅荷蘭隊,意大利還沒到無人可用而的地步。儘管青訓基礎在近年來並未得到了顯著增強,但包括羅馬、亞特蘭大和熱那亞在內的球隊都在波爾圖化的過程中為藍衣軍團輸送了很多球員,意大利的真正問題是新一代球員中缺乏能夠獨當一面的巨星。新時代的意大利足球面臨著和巴西足球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昔日孕育天才的街頭文化正在快速消亡,大量足球學校輸出的模式化訓練看似可以夯實青訓基礎,實則降低了金字塔尖人才的出產率,這對長期依靠“9號半”球員和後置核心來提升上限的意大利國家隊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來自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因西涅在接觸正規訓練之前踢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野球",這反倒讓他能夠在新時代的意大利球員中獨樹一幟。儘管已經是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中的頂尖分子,但因西涅卻沒有適應多種戰術體系的過硬技術,也沒有主動承擔責任的領袖意識,他昔日的佩斯卡拉隊友維拉蒂一樣都還是希望BBBC組合呵護的“年輕人”。

可以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也可以在眾望所歸、高調出徵下一敗塗地,意大利人特殊的性格和氣質,以及意甲獨特的足球土壤和戰術環境,造就了無法捉摸而又魅力無限的意大利。普蘭德利的拿來主義曾讓意大利人大開眼界,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意大利足球的發展更多地還是需要依靠自於自我進化,意大利肥沃的戰術土壤決定了這支球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儘管可以憑藉整體取得了好成績,但決定這支球隊最終高度的還是明星球員和主帥。在布馮和德羅西等人淡出之後,維拉蒂、因西涅和弗洛倫齊將在新時代挑起大梁,但在貝拉爾迪、貝洛蒂、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等人成熟之前,意大利由量變積累過程就不會結束。

尾聲

高效而細膩,堅韌而頑強,注重效率和平衡,講求節奏與實用,對防守精益求精,對戰術精耕細作……這些曾經用來形容藍衣軍團的美妙字眼已經不屬於他們。擅長思辨且充滿了自我矛盾的民族性格,令意大利足球可以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也可以在眾望所歸下兵敗如山倒,迪比亞吉奧的球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已經證明了這個道理,文圖拉的球隊只是同一幕悲劇的第二橋段。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縱觀藍衣軍團的戰史可知,整體的實力與拼接效果決定了他們的下限,而球隊的上限掌握在“領袖”手中,進攻核心的氣質往往決定了這支球隊的最終命運。當沒有球員可以擔當大任時,就需要教練充分發揮其職能優勢成為一支球隊真正的領袖,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表現完美地詮釋了獅子與綿羊的道理。意大利足協選擇文圖拉執教顯然是希望球員之中可以有領軍人物脫穎而出,可惜的是,維拉蒂和因西涅先後因為各自的原因停滯不前,布馮在最後階段站出來接管球隊為時已晚,一年前還強悍無比的獅子迅速墮落為了一無是處的綿羊。

面對弱旅攻不進,迎戰強隊守不住,選才用人疑點重重,戰術試驗漏洞多多,文圖拉的球隊不幸成為了60年來最糟糕的一支藍衣軍團,無緣世界盃帶來的打擊對這支老牌勁旅來說是無以言表的。

當然,文圖拉固然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但將罵名全部扔給老帥也是不公平的,盛名難副的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也要作深刻檢討。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小人物揹負大夢想,求其中,得其下

在蘇佩加空難之後,昔日以都靈神之隊為班底、崇尚進攻的意大利用了十餘年時間完成了艱難的自我調整,最終成為了世家球隊中風格最為鮮明、特點最為突出的一支。憑藉著對防守組織和戰術細節的高度重視,意大利人總能在世界大賽中迸發出驚人戰力,以哀兵之姿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正處於低谷中的藍衣軍團來說,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成功是極具借鑑意義的。

為了保證自己對球隊的絕對控制和戰術思路的完美執行,孔蒂通過高壓統治將球員們變成了“瞎子”來供他驅使,利用新聞靜默的手段將球隊隔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反覆進行戰術洗腦,從而實現用機械化的體系來彌補單兵個人能力不足的缺陷。當然,孔蒂這麼做也只是權宜之計,在缺少馬爾基西奧和維拉蒂的情況下,意大利根本不具備與同級別對手比拼技術的能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作為一名執教俱樂部時期從未有過歐戰經歷的主帥,文圖拉從接過藍衣軍團教鞭的第一天起就在承受著輿論無休止的懷疑和指責。不過,在這個俱樂部賽事頻密、帥位更迭頻繁的時代,幾乎沒有名帥願意長期躬耕於新聞曝光率和薪金待遇都很低的國家隊。在為孔蒂尋找接班人期間,包括蒙特拉、迪弗朗西斯科在內的稍有名氣的少帥都明確表示更願意在俱樂部執教,孔蒂在擔任藍衣主帥時獲得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贊助商的高額“補貼”,他的繼任者沒有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文圖拉的能力和威望都達不到意大利主帥的要求,但他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的必然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或許是看到了孔蒂“專制統治”的侷限性,或許是對普蘭德利推行的“反意大利革命”念念不忘,塔維吉奧等人希望文圖拉可以在守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前進,不斷提攜年輕球員,挖掘出更多的技術化元素,改變了意大利隊的足球形象,進而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巧合的是,老帥當初在巴里接班孔蒂時就沿襲他的424進攻體系,來到都靈後打造的352體系更是與隔壁如出一轍,兩人在足球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文圖拉沒有孔蒂那般超人的精力和威信,這需要以塔維基奧為首的足協有效地化解國家隊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並儘可能多地在為老帥爭取短期封閉集訓的機會,增加布馮等老將在戰術制定和賽前部署環節的話語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從意大利在本次世預賽的征程上來看,老帥的確為藍衣軍團帶來了很多新意,但球隊最為寶貴的財富卻在逐漸流失。在包括世預賽附加賽在內的12場比賽中,意大利取得7勝3平2負進21球9球,除去對陣魚腩部隊列支敦士登時取得的9粒進球,藍衣軍團在剩下10場比賽中僅僅打進了12球卻有9粒丟球,這種平庸的表現著實配不上晉級資格。關於424和352陣型的爭論貫穿了意大利這次世預賽征程,文圖拉有意推進戰術改革卻無法用成績平息爭議,更沒有在困難面前堅持理想的信心和決心,這導致球隊總是在不斷地陣型切換、重組人員,形成於孔蒂時代的強悍中場徹底迷失,三線之間長期處於割裂狀態,進攻只能依靠最簡單的邊路傳中來解決。

中場坍塌牽連攻守,兩種打法殊途同歸

近年來,意大利隊的大賽成績起伏很大,球隊似乎更加擅長征戰歐洲盃,而難以適應在歐洲大陸之外的洲際大賽。在征戰世界盃的歷史上,意大利並不存在離開歐洲便水土不服的現象,1970墨西哥世界盃和1994美國世界盃的兩次亞軍便是明證,然而,這一光榮傳統在進入21世紀後卻不復存在。如果說在日韓之夏的失利有太多的客觀因素,那麼意大利在2010和2014世界盃上的連續失敗則完全是自身問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圖拉的失敗等於是重複了裡皮和普蘭德利的錯誤,那就是在隊伍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盲目自信,這從其依靠堆積前鋒搭建424和3421/3142陣型中可見一斑。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本次預選賽初期,文圖拉在對陣以色列、西班牙和馬其頓的比賽中沿用的是孔蒂時代的352陣型,2勝1平的戰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或許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前場進攻好手,或許是為了出於技術足球革新的需要,文圖拉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變陣424/442,即大幅度削弱後場核心區域的人員配置,在兩條邊路各自增加一名邊前衛/邊前腰。儘管424陣型幫助意大利順利擊敗列支敦士登和阿爾巴尼亞,並在熱身賽中完勝南美勁旅烏拉圭,但客場慘敗西班牙一役註定將成為文圖拉424試驗的絕唱。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一年多之前,孔蒂在手中素材遠不如文圖拉的情況下,早早放棄了424改打352陣型,依靠工兵型球員構建了一套高投入、高消耗的焦土作戰模式,這幫助藍衣軍團連克比利時、瑞典和西班牙,最終與世界冠軍德國隊大戰120分鐘才遺憾失利。孔蒂的成功源於他在戰略層面的洞察力,他認識到了在俱樂部賽事嚴重擠壓國家隊的集訓和備戰週期的時代背景下,各路豪強的實際進攻能力普遍與牌面實力不相稱,短時期內調教防守要比細化進攻簡單,弱勢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封鎖後場空間的方式等待對手犯錯。文圖拉的424陣型則來到了另一個極端,在全新的進攻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貿然放棄傳統,必然帶來攻防失據的結果。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其實,文圖拉在預選賽之初也曾用3-5-2打過幾場漂亮仗,做客逆轉以色列和主場逼平西班牙都是值得肯定的戰績。意大利人所熟悉的352陣型架構重心在中後場,孔蒂在歐洲盃期間將德羅西固定在三中衛身前擔當“陣眼”以掌控全局,他在維拉蒂和馬爾基西奧受傷的情況下索性放棄了中場組織環節,球隊的陣型實際上更加接近於3421。在這套以德羅西和佩萊為前後支點的體系中,達米安、弗洛倫齊、德西利奧和坎德雷瓦等邊翼衛提供戰術寬度,球隊的反擊是依靠中鋒佩萊的背身拿球引導兩名內鋒賈凱里尼與埃德爾來衝擊肋部,往返能力很強的帕羅洛用大範圍跑動向有球的隊友提供支援。

文圖拉在2016年底的幾場比賽中使用的352陣型的運轉模式大致如此,他做出的最重要改變就是使用兩名機動性很強的前鋒互為犄角,並在雙前鋒身後安排技術型球員來提供近距離的中場支持。因莫比萊和貝洛蒂都可以爭搶第一落點,兩人的組合即便無法帶動整體進攻,也可以憑藉個人能力解決大部分中下游球隊。博納文圖拉和貝爾納代斯基這樣的球員都曾在三中場體系內獲得首發位置,兩名可以隨時支援邊路的球員會給陣型帶來很多變化。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4-2-4在後腰位置的缺陷被西班牙輕鬆利用

可能是主場戰平西班牙的比賽帶來了錯覺,也可能是為了爭奪小組第一放手一搏,文圖拉在次回合的伯納烏之戰中排出的激進的424陣型。在中場人手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文圖拉優先選擇了名氣更大的維拉蒂而放棄了首回合較量中表現出色的帕羅洛,由德羅西&維拉蒂扼守中路要津固然可以保證由守轉攻階段的傳控效率,但兩人都存在著運動能力偏弱、覆蓋面積不足的缺點。德羅西和維拉蒂在西班牙三中場的圍攻下疲於奔命,中路的失勢導致意大利的進攻被割裂為兩個相對孤立的邊路單元,兩位順足球員擔當邊前衛擠壓了邊後衛的進攻空間,邊路位置重疊現象十分嚴重,簡單的邊路傳中只能製造混亂卻無法形成真正殺傷,輕鬆掌控局面的西班牙僅利用半場時間就幾乎殺死了比賽。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世預賽最後階段的比賽中,意大利暴露出的最嚴重問題就是支點效應的缺失,完全喪失了孔蒂時代的那種圍繞德羅西&佩萊在兩個禁區附近高效解決戰鬥的能力。在做客伯納烏的比賽中,德羅西&維拉蒂組合完全迷失;主場迎戰馬其頓,加利亞迪尼&帕羅洛表現出了在中路拿球時畏懼逼搶、失誤率較高的問題,他們在對手的中路包圍圈中難以完成背身接球、轉身擺脫以及向前出球;做客索爾納,文圖拉排出三中場試圖加強對中路控制,但理想化的352在實際運轉中變成了前後脫節的3142,頻繁前插的帕羅洛和維拉蒂前插後不但沒能激活進攻,反而因為回防不力導致“德羅西區域”徹底淪陷。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整個世預賽期間,儘管關於招募若日尼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文圖拉始終不願意使用這位“歐洲最佳拖後中場之一”。直到最後維拉蒂停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老帥才在附加賽次回合中啟用了這位僱傭兵。若日尼奧在聖西羅踢出了精彩的30分鐘(上半場),這段經歷將有助於他在接下來的文圖拉數年內爭奪一個首發位置。其實,文圖拉並不是一位排斥歸化球員的主帥,要知道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會在第一時間考慮入籍後的迪亞瓦拉,他對若日尼奧的不感冒源於對使用424之外的陣型沒有信心(主要是433),沙拉維、弗洛倫齊、L-佩萊格里尼和貝爾納代斯基等人的遭遇與若日尼奧有相似之處。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在邊路傳中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文圖拉也曾嘗試從中路或肋部通過地面配合打開缺口。老帥當初啟用424陣型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給隊內最具9號半屬性的因西涅提供位置,然而,他似乎忘記了普蘭德利和孔蒂早已證明過的一個道理,即因西涅只能踢433陣型中的左邊鋒。作為藍軍陣中唯一能夠在五大聯賽強隊中擔任進攻核心的球員,因西涅並不是一位擅長在中場長時間用球的球員,他的特長是在高位接球后與中鋒、邊後衛打出肋部配合,過多的回撤接球會消耗他的體能進而影響他的進攻效率。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在424陣型徹底失敗之後,文圖拉在主場對陣馬其頓的比賽中使用了3421,因西涅得到了他最習慣的左邊鋒/內鋒位置,儘管沒能帶領球隊取得勝利,但那不勒斯人在缺少足夠中場支援和體系支撐的情況下依然踢了45分鐘的好球。令人遺憾的是,在附加賽首回合做客索爾納的比賽中,因西涅再次失去了主力位置,他在替補出場後也沒有出現在理想的位置上,這次失敗的換人同貝洛蒂兩次缺席總攻一樣成為輿論攻擊文圖拉的最重要證據。

前路:新白銀一代,迷失在異域世界

2017年註定是意大利戰史中的灰暗一頁,在這次世預賽決戰期開打之前,迪比亞吉奧率領的意大利國青剛剛在歐洲U21錦標賽中鎩羽而歸。儘管受累於庸主而未能達到預期的高度,但這支球隊還是令人看到了希望。多納魯馬、加利亞迪尼和魯加尼已經成為了豪門未來拼圖,小基耶薩和佩塔尼亞是中產球會裡的骨幹,L-佩萊格里尼、小孔蒂和卡爾達拉的豪門之路也是前景可期,貝拉爾迪和貝爾納代斯基已經連續多年打出了穩定的表現,加上因傷缺席歐青賽的羅馬尼奧利和剛剛超齡的貝洛蒂,意大利國家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可用十年的優質資源。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隨著這一批年輕球員的成熟,這次2018世預賽原本可能會成為意大利足球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除了貝洛蒂以外,備受期待加利亞迪尼、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在內的年輕球員都沒能在外圍賽中鎖定主力位置,包括沙拉維、維拉蒂和因西涅在內的中生代球員也沒有真正接過大哥們的權杖,文圖拉在關鍵比賽中還是依賴於老將。這位在都靈時期提攜了貝洛蒂、因莫比萊和達米安等年輕人的老帥,似乎已經失去了點石成金的魔力。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當然,文圖拉選擇老將也是無奈。在輸給瑞典的附加賽首回合比賽後,球員代表布馮明確表示了對他的懷疑,參考次回合較量時的首發陣容可知,文圖拉顯然是“徵求”核心老將們的意見,這種現象在意大利隊的戰史上已經多次出現。自2004年歐洲盃開始,意大利就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員老化問題,之後的歷任教練雖有意革舊迎新,但只要遇到成績波動或輿論施壓,他們又會走到信任老將來“撥亂反正”的老路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現在的意大利後衛們比起以往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青訓繼承下來的傳統逐漸被我們丟失實在是太遺憾了,我們當然需要天賦,但同樣需要保留一些傳統。我們永遠都不會玩兒Tiki-Taka的,那不屬於我們的DNA!”

從表面上來看,基耶利尼的話反映了老一代意大利球員對年輕人的失望,但實際上卻揭示了一個更加嚴重的現象,那就是新一代藍衣後衛在學習區域防守的過程中丟掉了昔日盯人防守的精髓,中前場球員們又沒能達到了足以支撐控球戰術的高標準,大部分球員都處於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曾經馳名世界的意大利中鋒和中衛生產線在近年來趨於停工,新一代意大利球員由過往不願出國踢球“墮落”為無法被國外俱樂部相中,偶有冒險家敢於留洋也大多以失敗告終。

當然,不同於另一支遭遇滑鐵盧的老牌勁旅荷蘭隊,意大利還沒到無人可用而的地步。儘管青訓基礎在近年來並未得到了顯著增強,但包括羅馬、亞特蘭大和熱那亞在內的球隊都在波爾圖化的過程中為藍衣軍團輸送了很多球員,意大利的真正問題是新一代球員中缺乏能夠獨當一面的巨星。新時代的意大利足球面臨著和巴西足球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昔日孕育天才的街頭文化正在快速消亡,大量足球學校輸出的模式化訓練看似可以夯實青訓基礎,實則降低了金字塔尖人才的出產率,這對長期依靠“9號半”球員和後置核心來提升上限的意大利國家隊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來自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因西涅在接觸正規訓練之前踢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野球",這反倒讓他能夠在新時代的意大利球員中獨樹一幟。儘管已經是新一代意大利球員中的頂尖分子,但因西涅卻沒有適應多種戰術體系的過硬技術,也沒有主動承擔責任的領袖意識,他昔日的佩斯卡拉隊友維拉蒂一樣都還是希望BBBC組合呵護的“年輕人”。

可以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也可以在眾望所歸、高調出徵下一敗塗地,意大利人特殊的性格和氣質,以及意甲獨特的足球土壤和戰術環境,造就了無法捉摸而又魅力無限的意大利。普蘭德利的拿來主義曾讓意大利人大開眼界,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意大利足球的發展更多地還是需要依靠自於自我進化,意大利肥沃的戰術土壤決定了這支球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儘管可以憑藉整體取得了好成績,但決定這支球隊最終高度的還是明星球員和主帥。在布馮和德羅西等人淡出之後,維拉蒂、因西涅和弗洛倫齊將在新時代挑起大梁,但在貝拉爾迪、貝洛蒂、魯加尼和羅馬尼奧利等人成熟之前,意大利由量變積累過程就不會結束。

尾聲

高效而細膩,堅韌而頑強,注重效率和平衡,講求節奏與實用,對防守精益求精,對戰術精耕細作……這些曾經用來形容藍衣軍團的美妙字眼已經不屬於他們。擅長思辨且充滿了自我矛盾的民族性格,令意大利足球可以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也可以在眾望所歸下兵敗如山倒,迪比亞吉奧的球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已經證明了這個道理,文圖拉的球隊只是同一幕悲劇的第二橋段。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縱觀藍衣軍團的戰史可知,整體的實力與拼接效果決定了他們的下限,而球隊的上限掌握在“領袖”手中,進攻核心的氣質往往決定了這支球隊的最終命運。當沒有球員可以擔當大任時,就需要教練充分發揮其職能優勢成為一支球隊真正的領袖,孔蒂在2016歐洲盃上的表現完美地詮釋了獅子與綿羊的道理。意大利足協選擇文圖拉執教顯然是希望球員之中可以有領軍人物脫穎而出,可惜的是,維拉蒂和因西涅先後因為各自的原因停滯不前,布馮在最後階段站出來接管球隊為時已晚,一年前還強悍無比的獅子迅速墮落為了一無是處的綿羊。

意大利兵敗總結:破碎之藍,主帥無能凸顯“新人”短板

"安切洛蒂是意大利國家隊帥位的合適人選,他現在還缺少這樣的一項工作來讓自己的履歷變得更加完整。" ——卡佩羅

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意大利的成功都是在內憂外患和痛定思痛中開始,在同仇敵愾和奮勇拼搏中昇華。失敗對他們而言是歷史的終結和成功的起點,他們總能在新帥主導下的重組中逐漸踩準步點,進而破繭成蝶。擁有“新白銀一代”的意大利遠沒到荷蘭那種無米下鍋的地步,球隊在2010到2016年之間的人員儲備情況遠不如現在殷實,他們依然在兩屆歐洲上取得佳績。從樂觀的角度上來看,如果能夠利用這兩年的時間潛心修煉,找到一位可以在戰術領域造詣深厚的主帥作為領路人,意大利人完全可以像前幾年一樣以世界盃為代價,換取接下來歐洲盃的成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