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餘威達20萬年?滅絕很久才有哺乳動物敢白天活動

恐龍不在的時候,哺乳動物才敢出來玩耍。這是一種被稱為夜行瓶頸假說的主要思想,意思是在史前時期,哺乳動物為了在恐龍統治的淫威下生存下來,只能在夜間或洞穴裡苟且偷生地活著,以避開它們巨大鋒利的牙齒。

恐龍餘威達20萬年?滅絕很久才有哺乳動物敢白天活動

恐龍統治地球的時期可以說是腥風血雨,不過和大多數人腦中直覺想象不同的是,那時候的腥風血雨是恐龍之間的,和現代所有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祖先基本無關,因為我們的祖先那時候體態嬌小,一般不超過十多釐米,完全不是那些巨無霸恐龍的菜。而且哺乳動物的祖先們那時只在夜間和黑暗的坑道洞穴裡活動,需要提防的是那些小型的恐龍,比如現在被我們用打蛋器成批奪走下一代,或隨時烹成奧爾良風味的雞的祖先。

恐龍餘威達20萬年?滅絕很久才有哺乳動物敢白天活動

那麼哺乳動物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在白天出現的呢?一項新的研究表明,6580萬年前,一顆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清除陸地上大多數恐龍後僅20萬年,地球上就出現了第一批晝夜都在活動的哺乳動物,它們很可能是偶蹄動物的祖先,如現在的牛、河馬、美洲駝等,以及鯨和海豚等鯨類動物的祖先。而第一批只在白天活動的哺乳動物,則出現在5240萬年前,大約是恐龍滅絕後1300萬年,它們是早期的猴子和猿類,是今天大猩猩、長臂猿和人類的祖先。

恐龍餘威達20萬年?滅絕很久才有哺乳動物敢白天活動

這項研究是由以色列和英國科學家進行的,他們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模型,輸入了2415種現代哺乳動物的行為數據,包括現存所有的目和91%的科,其中60%是夜行動物,26%只在白天活動,還有一些是像鼴鼠、兔子和麝鼠這樣的洞穴動物。這種模型通過系統發育比較法來重建這些動物祖先的行為特徵,可以評估它們是在白天還是晚上,以及晝夜都出來活動。

恐龍餘威達20萬年?滅絕很久才有哺乳動物敢白天活動

這項研究支持了夜行瓶頸這一假說,在恐龍離開地球之後,哺乳動物們都變得活躍起來。當然從夜晚到白天的轉變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數百萬年時間的逐步改變。所以你今天有機會在夜晚安眠,得感謝那顆遠道而來的小行星,否則陽光明媚的時候,你還只能把12釐米長的小身軀蜷縮在陰暗的洞穴裡,戰戰兢兢尖著耳朵警惕地半寐半醒。

這項研究11月7日發佈在《自然-生態與演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