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佛羅倫薩的城市天際線由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共同構成,只是還要加上它們各自高高的塔樓。這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如果只說之一就有些委屈。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城市的南端,是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立,這裡沒有老城區內的擁擠,旁邊有一條米開朗基羅大道,在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住宅,這裡也曾是伽利略和柴科夫斯基別墅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他俯看著這個城市,也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是佛羅倫薩的兩個大衛的複製品之一。大衛是聖經中的人物,也是以色列的國王,更是以色列的象徵。按照新約,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猶太人在從埃及回到巴勒斯坦這片“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時,這裡不僅有原住民迦南人,而且還有非力斯人,因而衝突不可避免。與非力斯人的戰鬥中,非力斯巨人歌利亞長時間叫陣,而猶太人無人應戰。這時年輕的大衛挺身而出,帶著從溪水中撿的鵝卵石和甩石鞭出戰。他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攻擊你,是靠著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於是用甩石鞭甩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殺死了歌利亞。猶太人在此激勵下,一舉擊敗了非力斯人。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大衛是個永恆的主題,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在相關的作品中,大衛的腳下總會出現哥利亞的頭顱,但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而是大衛的本身,他有五米高的個頭,骨肉發達,用一塊完整的卡拉拉大理石完成,是完美人體的典範。他的左側面看起來很平靜,像個小男孩,但右側面卻全神貫注,很有男子氣概,正準備去殺死哥利亞。

大衛像最初是打算放在教堂後殿的拱壁上,因而現在看到的大頭和大手看起來有些不合比例,但是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則是完美的。只是他立於教堂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在維奇奧宮門前一直呆到1873年。幾個世紀以來,他不僅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一樣被閃電擊中,而且也被暴徒襲擊,他的腳趾曾被錘子重擊,左手臂也曾被1527年的起義弄斷,現在還有兩條明顯的裂痕。烏菲茲的建築者、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瓦薩里那時還是一個小孩,據說是他當時撿到了碎片並在十六年後歸還給科西莫一世。從1873年起,大衛一直保存於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雕像,而維奇奧宮前面的雕像和廣場上的一樣都是一個複製品。因而在這個廣場上,大衛像並不是重點。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佛羅倫薩的城市天際線由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共同構成,只是還要加上它們各自高高的塔樓。這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如果只說之一就有些委屈。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城市的南端,是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立,這裡沒有老城區內的擁擠,旁邊有一條米開朗基羅大道,在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住宅,這裡也曾是伽利略和柴科夫斯基別墅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他俯看著這個城市,也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是佛羅倫薩的兩個大衛的複製品之一。大衛是聖經中的人物,也是以色列的國王,更是以色列的象徵。按照新約,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猶太人在從埃及回到巴勒斯坦這片“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時,這裡不僅有原住民迦南人,而且還有非力斯人,因而衝突不可避免。與非力斯人的戰鬥中,非力斯巨人歌利亞長時間叫陣,而猶太人無人應戰。這時年輕的大衛挺身而出,帶著從溪水中撿的鵝卵石和甩石鞭出戰。他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攻擊你,是靠著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於是用甩石鞭甩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殺死了歌利亞。猶太人在此激勵下,一舉擊敗了非力斯人。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大衛是個永恆的主題,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在相關的作品中,大衛的腳下總會出現哥利亞的頭顱,但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而是大衛的本身,他有五米高的個頭,骨肉發達,用一塊完整的卡拉拉大理石完成,是完美人體的典範。他的左側面看起來很平靜,像個小男孩,但右側面卻全神貫注,很有男子氣概,正準備去殺死哥利亞。

大衛像最初是打算放在教堂後殿的拱壁上,因而現在看到的大頭和大手看起來有些不合比例,但是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則是完美的。只是他立於教堂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在維奇奧宮門前一直呆到1873年。幾個世紀以來,他不僅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一樣被閃電擊中,而且也被暴徒襲擊,他的腳趾曾被錘子重擊,左手臂也曾被1527年的起義弄斷,現在還有兩條明顯的裂痕。烏菲茲的建築者、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瓦薩里那時還是一個小孩,據說是他當時撿到了碎片並在十六年後歸還給科西莫一世。從1873年起,大衛一直保存於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雕像,而維奇奧宮前面的雕像和廣場上的一樣都是一個複製品。因而在這個廣場上,大衛像並不是重點。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由於這裡地勢較高,是一個觀賞城市全景的最佳地點,因而是佛羅倫薩,而不是大衛像成為這裡的重點。佛羅倫薩的輪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際線,在這裡用一種用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一片紅色的房屋中,可以看過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也可以看到更遠處的猶太教堂的綠色圓頂,為整個城市增加了另外一種色彩。雖然在佛羅倫薩的各處都可以看到聖母百花教堂的大穹頂,甚至有時它會在你繞過佛羅倫薩彎彎曲曲的小路時不經易地出現在眼前,但這裡無疑是無與倫比的。教堂紅色的穹頂點綴著佛羅倫薩藍色的天空,而其表面粉、白、綠三色大理石裝飾形成的幾何圖案與周圍的住宅形成一種呼應,這些住宅一律是紅色屋頂,牆壁以白色和黃色為主,整個城市看不到一座高樓。除了教堂和宮殿之外,沒有任何建築比其它建築更高,遠處托斯卡那的田野、山峰和天空也可一覽無餘。而維奇奧宮的塔樓,則像一個王冠,為整個城市增加一種威嚴。

佛羅化薩整個城市的輪廓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在城市的改建中有些舊的建築已被代替,舊有的城牆已被改為環城路,但是並不突兀,有的城牆部分已改為廣場,但城門仍留在那裡,並不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孤零零的城門站在城市的一角或者馬路的中間,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如果沒有人指出,很難發現這是餘留的城門。

佛羅倫薩最吸引人的建築,莫過於聖母百花大教堂了。佛羅倫薩,包括整個托斯卡那地區的教堂,都有自己的特點,綠、白、粉的大理石裝飾著教堂的外牆,他們互相間隔,又互相配合,形成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具有一種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複雜裝飾,既不同於羅馬和巴勒莫,也不同於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重修於19世紀的大教堂雖然足夠的高,讓人仰視,但是外表簡單,淺顏色的外牆,三角形的窗戶和塔尖,有一種單調之感,巴勒莫的教堂則充滿異域的情調,而羅馬的教堂則遍佈各個角落,外形各不相同,以巴洛克式教堂的複雜裝飾和穹頂為特色,但是仍沒有佛羅倫薩教堂外部那麼豐富的色彩。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佛羅倫薩的城市天際線由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共同構成,只是還要加上它們各自高高的塔樓。這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如果只說之一就有些委屈。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城市的南端,是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立,這裡沒有老城區內的擁擠,旁邊有一條米開朗基羅大道,在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住宅,這裡也曾是伽利略和柴科夫斯基別墅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他俯看著這個城市,也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是佛羅倫薩的兩個大衛的複製品之一。大衛是聖經中的人物,也是以色列的國王,更是以色列的象徵。按照新約,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猶太人在從埃及回到巴勒斯坦這片“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時,這裡不僅有原住民迦南人,而且還有非力斯人,因而衝突不可避免。與非力斯人的戰鬥中,非力斯巨人歌利亞長時間叫陣,而猶太人無人應戰。這時年輕的大衛挺身而出,帶著從溪水中撿的鵝卵石和甩石鞭出戰。他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攻擊你,是靠著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於是用甩石鞭甩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殺死了歌利亞。猶太人在此激勵下,一舉擊敗了非力斯人。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大衛是個永恆的主題,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在相關的作品中,大衛的腳下總會出現哥利亞的頭顱,但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而是大衛的本身,他有五米高的個頭,骨肉發達,用一塊完整的卡拉拉大理石完成,是完美人體的典範。他的左側面看起來很平靜,像個小男孩,但右側面卻全神貫注,很有男子氣概,正準備去殺死哥利亞。

大衛像最初是打算放在教堂後殿的拱壁上,因而現在看到的大頭和大手看起來有些不合比例,但是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則是完美的。只是他立於教堂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在維奇奧宮門前一直呆到1873年。幾個世紀以來,他不僅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一樣被閃電擊中,而且也被暴徒襲擊,他的腳趾曾被錘子重擊,左手臂也曾被1527年的起義弄斷,現在還有兩條明顯的裂痕。烏菲茲的建築者、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瓦薩里那時還是一個小孩,據說是他當時撿到了碎片並在十六年後歸還給科西莫一世。從1873年起,大衛一直保存於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雕像,而維奇奧宮前面的雕像和廣場上的一樣都是一個複製品。因而在這個廣場上,大衛像並不是重點。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由於這裡地勢較高,是一個觀賞城市全景的最佳地點,因而是佛羅倫薩,而不是大衛像成為這裡的重點。佛羅倫薩的輪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際線,在這裡用一種用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一片紅色的房屋中,可以看過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也可以看到更遠處的猶太教堂的綠色圓頂,為整個城市增加了另外一種色彩。雖然在佛羅倫薩的各處都可以看到聖母百花教堂的大穹頂,甚至有時它會在你繞過佛羅倫薩彎彎曲曲的小路時不經易地出現在眼前,但這裡無疑是無與倫比的。教堂紅色的穹頂點綴著佛羅倫薩藍色的天空,而其表面粉、白、綠三色大理石裝飾形成的幾何圖案與周圍的住宅形成一種呼應,這些住宅一律是紅色屋頂,牆壁以白色和黃色為主,整個城市看不到一座高樓。除了教堂和宮殿之外,沒有任何建築比其它建築更高,遠處托斯卡那的田野、山峰和天空也可一覽無餘。而維奇奧宮的塔樓,則像一個王冠,為整個城市增加一種威嚴。

佛羅化薩整個城市的輪廓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在城市的改建中有些舊的建築已被代替,舊有的城牆已被改為環城路,但是並不突兀,有的城牆部分已改為廣場,但城門仍留在那裡,並不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孤零零的城門站在城市的一角或者馬路的中間,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如果沒有人指出,很難發現這是餘留的城門。

佛羅倫薩最吸引人的建築,莫過於聖母百花大教堂了。佛羅倫薩,包括整個托斯卡那地區的教堂,都有自己的特點,綠、白、粉的大理石裝飾著教堂的外牆,他們互相間隔,又互相配合,形成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具有一種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複雜裝飾,既不同於羅馬和巴勒莫,也不同於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重修於19世紀的大教堂雖然足夠的高,讓人仰視,但是外表簡單,淺顏色的外牆,三角形的窗戶和塔尖,有一種單調之感,巴勒莫的教堂則充滿異域的情調,而羅馬的教堂則遍佈各個角落,外形各不相同,以巴洛克式教堂的複雜裝飾和穹頂為特色,但是仍沒有佛羅倫薩教堂外部那麼豐富的色彩。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聖母百花大教堂那輝煌的穹頂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穹頂直徑只有34米,比它小了9米,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的穹頂,只有29米,不到它的三分之一,直到二十世紀之後,才有人建造出更大的穹頂,使用的是塑料、高碳鋼和鋁等現代材料。這個穹頂不僅碩大無比,“足以庇覆全體托斯卡那人”,而且還開創了一種出乎常規的建築風格。雖然羅馬人已在萬神殿建設了巨大的穹頂,但是與羅馬文化中的其它因素,如混凝土、下水道一樣,如何建造巨大的穹頂到中世紀時已經淹沒於歷史之中。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原址是一個建於4世紀的教堂,1296年開始建造,1347年因為黑死病的暴發而被迫中斷,1367年通過全民投票決定建立穹頂,但是到1418年還只剩下穹頂還沒有開工。這對於教堂的建設是個難題,因為這個穹頂比羅馬萬神殿的穹頂還要大,而且自萬神殿以來再沒有建過更大的穹頂,也沒人知道應該怎樣建造這個穹頂。就當時的技術來說,沒辦法搭建夠高、夠堅固的腳手架,也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建設這樣的腳手架。再加上當時建築使用的灰泥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凝固,如果沒有腳手架的支撐,不可能建造這麼大的穹頂,甚至不知道如何能讓它不塌下來。1419年,羊毛商人行會舉辦了一場競賽來徵集建築方案,主要的競爭者是吉貝爾蒂和布魯內萊斯基,最終由布魯內列斯基獲勝並獲得委任。布魯內列斯基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發現透視法並用這一方法來使自己的競爭得到勝利,從而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穹頂的建設用了27年的時間,由美第奇家族的喬凡尼·美第奇出資,並由他的兒子並稱為“國父”的科西莫繼續得以完成。為了將建築材料運送到高處,布魯內列斯基按照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發明了一種起重機,公元1世紀興建萬神殿和戴克裡先浴場時就用到這樣的機械,為防止他人剽竊自己的成果,布魯內列斯基為起重機申請了專利。同時為了防止別人摹仿穹頂的建設,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留下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據,彷彿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佛羅倫薩的城市天際線由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共同構成,只是還要加上它們各自高高的塔樓。這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如果只說之一就有些委屈。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城市的南端,是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立,這裡沒有老城區內的擁擠,旁邊有一條米開朗基羅大道,在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住宅,這裡也曾是伽利略和柴科夫斯基別墅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他俯看著這個城市,也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是佛羅倫薩的兩個大衛的複製品之一。大衛是聖經中的人物,也是以色列的國王,更是以色列的象徵。按照新約,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猶太人在從埃及回到巴勒斯坦這片“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時,這裡不僅有原住民迦南人,而且還有非力斯人,因而衝突不可避免。與非力斯人的戰鬥中,非力斯巨人歌利亞長時間叫陣,而猶太人無人應戰。這時年輕的大衛挺身而出,帶著從溪水中撿的鵝卵石和甩石鞭出戰。他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攻擊你,是靠著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於是用甩石鞭甩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殺死了歌利亞。猶太人在此激勵下,一舉擊敗了非力斯人。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大衛是個永恆的主題,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在相關的作品中,大衛的腳下總會出現哥利亞的頭顱,但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而是大衛的本身,他有五米高的個頭,骨肉發達,用一塊完整的卡拉拉大理石完成,是完美人體的典範。他的左側面看起來很平靜,像個小男孩,但右側面卻全神貫注,很有男子氣概,正準備去殺死哥利亞。

大衛像最初是打算放在教堂後殿的拱壁上,因而現在看到的大頭和大手看起來有些不合比例,但是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則是完美的。只是他立於教堂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在維奇奧宮門前一直呆到1873年。幾個世紀以來,他不僅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一樣被閃電擊中,而且也被暴徒襲擊,他的腳趾曾被錘子重擊,左手臂也曾被1527年的起義弄斷,現在還有兩條明顯的裂痕。烏菲茲的建築者、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瓦薩里那時還是一個小孩,據說是他當時撿到了碎片並在十六年後歸還給科西莫一世。從1873年起,大衛一直保存於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雕像,而維奇奧宮前面的雕像和廣場上的一樣都是一個複製品。因而在這個廣場上,大衛像並不是重點。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由於這裡地勢較高,是一個觀賞城市全景的最佳地點,因而是佛羅倫薩,而不是大衛像成為這裡的重點。佛羅倫薩的輪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際線,在這裡用一種用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一片紅色的房屋中,可以看過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也可以看到更遠處的猶太教堂的綠色圓頂,為整個城市增加了另外一種色彩。雖然在佛羅倫薩的各處都可以看到聖母百花教堂的大穹頂,甚至有時它會在你繞過佛羅倫薩彎彎曲曲的小路時不經易地出現在眼前,但這裡無疑是無與倫比的。教堂紅色的穹頂點綴著佛羅倫薩藍色的天空,而其表面粉、白、綠三色大理石裝飾形成的幾何圖案與周圍的住宅形成一種呼應,這些住宅一律是紅色屋頂,牆壁以白色和黃色為主,整個城市看不到一座高樓。除了教堂和宮殿之外,沒有任何建築比其它建築更高,遠處托斯卡那的田野、山峰和天空也可一覽無餘。而維奇奧宮的塔樓,則像一個王冠,為整個城市增加一種威嚴。

佛羅化薩整個城市的輪廓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在城市的改建中有些舊的建築已被代替,舊有的城牆已被改為環城路,但是並不突兀,有的城牆部分已改為廣場,但城門仍留在那裡,並不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孤零零的城門站在城市的一角或者馬路的中間,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如果沒有人指出,很難發現這是餘留的城門。

佛羅倫薩最吸引人的建築,莫過於聖母百花大教堂了。佛羅倫薩,包括整個托斯卡那地區的教堂,都有自己的特點,綠、白、粉的大理石裝飾著教堂的外牆,他們互相間隔,又互相配合,形成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具有一種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複雜裝飾,既不同於羅馬和巴勒莫,也不同於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重修於19世紀的大教堂雖然足夠的高,讓人仰視,但是外表簡單,淺顏色的外牆,三角形的窗戶和塔尖,有一種單調之感,巴勒莫的教堂則充滿異域的情調,而羅馬的教堂則遍佈各個角落,外形各不相同,以巴洛克式教堂的複雜裝飾和穹頂為特色,但是仍沒有佛羅倫薩教堂外部那麼豐富的色彩。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聖母百花大教堂那輝煌的穹頂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穹頂直徑只有34米,比它小了9米,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的穹頂,只有29米,不到它的三分之一,直到二十世紀之後,才有人建造出更大的穹頂,使用的是塑料、高碳鋼和鋁等現代材料。這個穹頂不僅碩大無比,“足以庇覆全體托斯卡那人”,而且還開創了一種出乎常規的建築風格。雖然羅馬人已在萬神殿建設了巨大的穹頂,但是與羅馬文化中的其它因素,如混凝土、下水道一樣,如何建造巨大的穹頂到中世紀時已經淹沒於歷史之中。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原址是一個建於4世紀的教堂,1296年開始建造,1347年因為黑死病的暴發而被迫中斷,1367年通過全民投票決定建立穹頂,但是到1418年還只剩下穹頂還沒有開工。這對於教堂的建設是個難題,因為這個穹頂比羅馬萬神殿的穹頂還要大,而且自萬神殿以來再沒有建過更大的穹頂,也沒人知道應該怎樣建造這個穹頂。就當時的技術來說,沒辦法搭建夠高、夠堅固的腳手架,也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建設這樣的腳手架。再加上當時建築使用的灰泥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凝固,如果沒有腳手架的支撐,不可能建造這麼大的穹頂,甚至不知道如何能讓它不塌下來。1419年,羊毛商人行會舉辦了一場競賽來徵集建築方案,主要的競爭者是吉貝爾蒂和布魯內萊斯基,最終由布魯內列斯基獲勝並獲得委任。布魯內列斯基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發現透視法並用這一方法來使自己的競爭得到勝利,從而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穹頂的建設用了27年的時間,由美第奇家族的喬凡尼·美第奇出資,並由他的兒子並稱為“國父”的科西莫繼續得以完成。為了將建築材料運送到高處,布魯內列斯基按照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發明了一種起重機,公元1世紀興建萬神殿和戴克裡先浴場時就用到這樣的機械,為防止他人剽竊自己的成果,布魯內列斯基為起重機申請了專利。同時為了防止別人摹仿穹頂的建設,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留下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據,彷彿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不論是萬神殿還是戴裡克先游泳場,建築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但是這裡卻是磚瓦。布魯內萊斯基在建造穹頂的過程中沒有藉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種新穎的魚骨結構和以椽固瓦的方法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圓頂呈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被稱為魚刺式穹頂,所採用的原理與萬神殿不同,而是類似於哥特式教堂所使用的那種框架結構,以引分散穹頂本身所產生的壓力。這個穹頂高91米,最大直徑45.52米,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古羅馬的穹頂,特別是萬神殿的穹頂,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穹頂的使用中心在於建築的內部而不是外部,也就是從外面看穹頂本身沒有太多的特色,但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卻不僅是建築的外部形式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部分,成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這是前無古人的,相對於古羅馬建築來說也毫不遜色,因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獨創精神的標誌,被稱為文藝復興的報春花。

除了技術方面的開創性外,這一穹頂的出現對於教堂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百多年以後,米開朗基羅為梵帝岡的聖彼得教堂建造了類似的穹頂,但是對於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米開朗基羅也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結果是聖彼得教堂的穹頂既沒有佛羅倫薩的穹頂大,也沒有佛羅倫薩的穹頂美。瓦薩里曾這樣描繪這個穹頂,“它同四郊的山峰一樣高,老天爺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閃電轟擊它,但它屹立無恙。”在穹頂建成後面臨的一系列考驗中,最戲劇性的一次發生在1492年的春天,一道閃電使得穹頂上的數噸大理石傾洩到北面的街道上,正對著高貴者洛倫佐在佛羅倫薩郊區的別墅,對於當時臥病在床的洛倫佐來說,這個打擊是致使的,“我命休已”是他得知此事後高喊的一句話,一語成讖的洛倫佐,在三日後的耶穌受難日去逝。

穹頂內部的裝飾畫的內容是最後的審判,這是瓦薩利的傑作,而正是他,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塑的碎片歸還給了科西莫一世。布魯內列斯基因為教堂穹頂的設計在他生前就得到了佛羅倫薩人的敬重,併為他製造了大理石雕像,現在他的墓就在教堂地下,這是相當大的殊榮。但他沒有雄偉的紀念碑,只有一個簡單的大理石碑,與那些被切開來供穹頂使用的大理石相似,上面的碑文寫道:“偉大的佛羅倫薩天才菲利波·布魯列內斯基遺體長眠於此”。教堂廣場上也有他的塑像,手指著他心愛的穹頂。布魯列內斯基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成就,將建築師帶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在社會上獲得全新的尊重,使建築從眾人眼中“粗俗而低下”的工藝,變成一門高尚的職業。對於布魯列內斯基自己來說,之前從未有一位歐洲建築師或工程師,在生前或死後贏得這樣的名望,有人寫詩向他致敬,也有人著書題獻給他,還有人為他作傳,畫肖像,他成了神話的題材,並因其天才而受到讚揚。這是意大利人文哲學家自創的詞彙,用來說明原創發明的天賦能力。

現在從教堂的側門可以登上這個大穹頂,463級臺階並沒有想像中高,也可能是因為不需要一口氣爬上去的原因,中間會有幾次停頓,以便改變樓梯的角度,同時也可以看到教堂的內部。雖然這個教堂是世界上四大教堂之一,但是其內部卻裝飾簡單,並且較少的受到宗教的約束。這是因為這座教堂並不是由教會出資修建,或許這也是它能建造這麼大穹頂的原因。因為建造這麼大的穹頂不僅在經濟上要有實力,一百多年後,梵帝岡為修建聖保羅大教堂而發行贖罪券,直接對宗教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更是因為由於可以受到教會較少的約束,不論在觀念和還是形式上都可以進行創新。與米開朗基羅廣場一樣,這裡也是深受推薦的欣賞佛羅倫薩的地點,可以全方位的看到這個城市。雖然在這裡看到的佛羅倫薩缺少了穹頂的點綴,但是可以更近地看到維奇奧宮的皇冠式的塔樓,也可以看到遠處教堂的尖頂,同時也可以更全面地看到旁邊的喬託塔樓。

聖母百花大教堂作為佛羅倫薩的主座教堂是因為它同時擁有鐘樓和洗禮堂。但是如果從時間來說,洗禮堂建造的時間最早,教堂建造的時間最晚,而由喬託設計的鐘樓則居於中間,被稱為喬託鐘塔。喬託在1334年被委任為佛羅倫薩市政工程的主管,他雖然設計了這個鐘樓,並用他的繪畫技藝為鐘樓設計了許多浮雕,將這個哥特式建築和周圍的羅馬式建築實現了統一,但是在沒有完成前就去世,只完成了鐘樓的底部建築,幸運的是他的繼任者很好地完成了鐘樓的建設。鐘塔由五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四條垂直線被四條水平線所分割。鐘塔的外牆同樣用粉、白、綠三色大理石進行裝飾,以幾何式的配色方式進行調和。下面兩層佈滿雕刻,涉及的內容既有紡織、葡萄園等現實生活,也有聖經的故事,上面三層則是哥特式的窗戶,用各種紋路和圖案裝飾得異常精美。

八角形的聖喬凡尼洗禮堂同樣位於大教堂的旁邊,是但丁和馬基雅未利的受洗之地,也是佛羅倫薩的守護神聖喬凡尼的供奉之地。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與大教堂比鄰而立,但是它比教堂的建設更早,在4世紀就有了,而在7世紀時,人們用白色和綠色大理石裝飾了它的外牆,之後的鐘樓和教堂延續了這一裝飾風格,並風行於托斯卡那地區。洗禮堂為八角形,外牆分為三層,第一層無窗,第二層有窗,有拱券、壁柱裝飾,第三層無窗,用大理石拼成幾何圖案裝。12世紀,一組斑岩廊柱作為佛羅倫薩人的戰利品,被擺在了洗禮堂大門的兩側,13世紀初,堂內裝修了馬賽克畫走廊。在但丁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洗禮堂的頂部嵌上五彩繽紛的馬賽克畫,並有精心裝飾的幾何圖案。在1321年,也就是但丁去世前的幾個月,洗禮堂增加了一組鍍金銅門。在1401年,布魯內列斯基和吉貝爾蒂參加了佛羅倫薩為洗禮堂設計北面新的青銅大門的競賽,當時羅倫薩人想通過大門的建設向神祗祈禱停止發生瘟疫。按照要求所有的競爭者都要以亞伯拉罕獻祭以撒的情景創作畫一幅雕塑,布魯內列斯基的作品較為戲劇化,所描繪的亞伯拉罕和天使形象,以充滿張力,甚至暴力的姿態出現,而吉爾貝蒂的人像看起來更為優美高雅,所使用的青銅也較少,鑄造方式又是一體成形,因而在技術方面較為有優勢。1403年,吉貝爾蒂贏得了競賽。布魯內列斯基退出後,從此再也沒有碰青銅,而是離開了佛羅倫薩到了羅馬,在那裡研究古羅馬的建築,以製造鐘錶和鑲嵌寶石為生,這段經歷為他之後建造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奠定了基礎。

吉貝爾蒂為洗禮堂增加的這組青銅門描繪了基督的生平,之後吉爾貝蒂又為洗禮堂的東面增加了另一組青銅門,取材於舊約,正好對著聖母百花大教堂。因為其美崙美幻,被米開朗基羅認為“好的足以裝飾天堂的門口”,因而又被稱為“天堂之門”。在這裡吉爾貝蒂採用透視法在青銅大門上的十個小格內生動講述了十個聖經舊約故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諾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撒獻祭;以撒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敗;非力斯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大門上端的牆面上還有三個天使雕塑,每個浮雕貼有薄金。瓦薩里認為“這幅雕刻中的每個細節都完美無缺,無論古人還是今人中,都是世界是最好的雕刻。”雖然現在“天堂之門”長年關閉,不做出入的通道,以方便遊客參觀,但只是複製品,原作與喬託鐘塔上的雕塑一樣,存放於在聖母百花教堂的地下博物館裡。

建造、添置、裝飾、改觀一直是佛羅倫薩建築的主要場景,並使之成為今天的佛羅倫薩。由於佛羅倫薩橫跨阿爾諾河的兩岸,需要橋樑進行連接。維奇奧橋,按照意譯就是老橋,是阿爾諾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橋,也是最有特色的一座橋。不僅橋上建滿房屋,遍佈店鋪,而且上面還有一個長長的連接維奇奧宮和碧提宮的瓦薩里走廊。老橋建於古羅馬時期,在4世紀的洪災後重建,但在1117年的時候坍塌,重建的新橋又在1333年被洪水沖垮,而現在這座造三拱橋,則是1345年重建的結果。作為連接阿諾河兩岸的主要橋樑,過去屠夫曾經在橋上擺攤賣肉,而在缺少保鮮的情況下,肉攤往往臭氣燻人,而屠夫又經常將不想要的肉順手丟到河裡,更加重了這一情況。由於這裡離烏菲茲和維奇奧宮都很近,並且是通往碧提宮的必經之路,科西莫一世的兒子斐迪南多一世討厭在自己的宮殿附近有這麼一個臭市場,遂頒佈一條法令,不允許屠夫在此做生意,而由珠寶商在此經營。從那時起,這座橋就一直與珠寶聯繫在一起。現在橋上也是佈滿密密麻麻的珠寶店,每個的店面積都不大,但是裡面的商品密密麻麻,金光閃閃,雖然價格並不平易近人,但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珠寶店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同,仍然保有一種作坊的感覺,有一種親切之感,讓人想起波提切利和吉爾貝蒂曾經都是珠寶店的學徒,並對他們後來的職業產生影響。二戰期間,佛羅倫薩在德軍撤退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這座橋是阿爾河兩岸僅有的沒有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並希特勒炸燬的橋。對於這其中的原因一種說法是這是希特勒的特別命令,不允許炸燬老橋,另一種說法是德軍的指揮官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從而使老橋保留下來。只是雖然橋本身在戰爭中得以保留,兩端卻仍是受到了破壞,戰後進行了重修。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佛羅倫薩的城市天際線由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共同構成,只是還要加上它們各自高高的塔樓。這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如果只說之一就有些委屈。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城市的南端,是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立,這裡沒有老城區內的擁擠,旁邊有一條米開朗基羅大道,在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住宅,這裡也曾是伽利略和柴科夫斯基別墅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他俯看著這個城市,也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是佛羅倫薩的兩個大衛的複製品之一。大衛是聖經中的人物,也是以色列的國王,更是以色列的象徵。按照新約,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猶太人在從埃及回到巴勒斯坦這片“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時,這裡不僅有原住民迦南人,而且還有非力斯人,因而衝突不可避免。與非力斯人的戰鬥中,非力斯巨人歌利亞長時間叫陣,而猶太人無人應戰。這時年輕的大衛挺身而出,帶著從溪水中撿的鵝卵石和甩石鞭出戰。他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攻擊你,是靠著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於是用甩石鞭甩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殺死了歌利亞。猶太人在此激勵下,一舉擊敗了非力斯人。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大衛是個永恆的主題,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在相關的作品中,大衛的腳下總會出現哥利亞的頭顱,但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而是大衛的本身,他有五米高的個頭,骨肉發達,用一塊完整的卡拉拉大理石完成,是完美人體的典範。他的左側面看起來很平靜,像個小男孩,但右側面卻全神貫注,很有男子氣概,正準備去殺死哥利亞。

大衛像最初是打算放在教堂後殿的拱壁上,因而現在看到的大頭和大手看起來有些不合比例,但是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則是完美的。只是他立於教堂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在維奇奧宮門前一直呆到1873年。幾個世紀以來,他不僅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一樣被閃電擊中,而且也被暴徒襲擊,他的腳趾曾被錘子重擊,左手臂也曾被1527年的起義弄斷,現在還有兩條明顯的裂痕。烏菲茲的建築者、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瓦薩里那時還是一個小孩,據說是他當時撿到了碎片並在十六年後歸還給科西莫一世。從1873年起,大衛一直保存於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雕像,而維奇奧宮前面的雕像和廣場上的一樣都是一個複製品。因而在這個廣場上,大衛像並不是重點。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由於這裡地勢較高,是一個觀賞城市全景的最佳地點,因而是佛羅倫薩,而不是大衛像成為這裡的重點。佛羅倫薩的輪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際線,在這裡用一種用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一片紅色的房屋中,可以看過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也可以看到更遠處的猶太教堂的綠色圓頂,為整個城市增加了另外一種色彩。雖然在佛羅倫薩的各處都可以看到聖母百花教堂的大穹頂,甚至有時它會在你繞過佛羅倫薩彎彎曲曲的小路時不經易地出現在眼前,但這裡無疑是無與倫比的。教堂紅色的穹頂點綴著佛羅倫薩藍色的天空,而其表面粉、白、綠三色大理石裝飾形成的幾何圖案與周圍的住宅形成一種呼應,這些住宅一律是紅色屋頂,牆壁以白色和黃色為主,整個城市看不到一座高樓。除了教堂和宮殿之外,沒有任何建築比其它建築更高,遠處托斯卡那的田野、山峰和天空也可一覽無餘。而維奇奧宮的塔樓,則像一個王冠,為整個城市增加一種威嚴。

佛羅化薩整個城市的輪廓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在城市的改建中有些舊的建築已被代替,舊有的城牆已被改為環城路,但是並不突兀,有的城牆部分已改為廣場,但城門仍留在那裡,並不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孤零零的城門站在城市的一角或者馬路的中間,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如果沒有人指出,很難發現這是餘留的城門。

佛羅倫薩最吸引人的建築,莫過於聖母百花大教堂了。佛羅倫薩,包括整個托斯卡那地區的教堂,都有自己的特點,綠、白、粉的大理石裝飾著教堂的外牆,他們互相間隔,又互相配合,形成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具有一種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複雜裝飾,既不同於羅馬和巴勒莫,也不同於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重修於19世紀的大教堂雖然足夠的高,讓人仰視,但是外表簡單,淺顏色的外牆,三角形的窗戶和塔尖,有一種單調之感,巴勒莫的教堂則充滿異域的情調,而羅馬的教堂則遍佈各個角落,外形各不相同,以巴洛克式教堂的複雜裝飾和穹頂為特色,但是仍沒有佛羅倫薩教堂外部那麼豐富的色彩。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聖母百花大教堂那輝煌的穹頂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穹頂直徑只有34米,比它小了9米,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的穹頂,只有29米,不到它的三分之一,直到二十世紀之後,才有人建造出更大的穹頂,使用的是塑料、高碳鋼和鋁等現代材料。這個穹頂不僅碩大無比,“足以庇覆全體托斯卡那人”,而且還開創了一種出乎常規的建築風格。雖然羅馬人已在萬神殿建設了巨大的穹頂,但是與羅馬文化中的其它因素,如混凝土、下水道一樣,如何建造巨大的穹頂到中世紀時已經淹沒於歷史之中。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原址是一個建於4世紀的教堂,1296年開始建造,1347年因為黑死病的暴發而被迫中斷,1367年通過全民投票決定建立穹頂,但是到1418年還只剩下穹頂還沒有開工。這對於教堂的建設是個難題,因為這個穹頂比羅馬萬神殿的穹頂還要大,而且自萬神殿以來再沒有建過更大的穹頂,也沒人知道應該怎樣建造這個穹頂。就當時的技術來說,沒辦法搭建夠高、夠堅固的腳手架,也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建設這樣的腳手架。再加上當時建築使用的灰泥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凝固,如果沒有腳手架的支撐,不可能建造這麼大的穹頂,甚至不知道如何能讓它不塌下來。1419年,羊毛商人行會舉辦了一場競賽來徵集建築方案,主要的競爭者是吉貝爾蒂和布魯內萊斯基,最終由布魯內列斯基獲勝並獲得委任。布魯內列斯基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發現透視法並用這一方法來使自己的競爭得到勝利,從而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穹頂的建設用了27年的時間,由美第奇家族的喬凡尼·美第奇出資,並由他的兒子並稱為“國父”的科西莫繼續得以完成。為了將建築材料運送到高處,布魯內列斯基按照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發明了一種起重機,公元1世紀興建萬神殿和戴克裡先浴場時就用到這樣的機械,為防止他人剽竊自己的成果,布魯內列斯基為起重機申請了專利。同時為了防止別人摹仿穹頂的建設,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留下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據,彷彿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不論是萬神殿還是戴裡克先游泳場,建築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但是這裡卻是磚瓦。布魯內萊斯基在建造穹頂的過程中沒有藉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種新穎的魚骨結構和以椽固瓦的方法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圓頂呈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被稱為魚刺式穹頂,所採用的原理與萬神殿不同,而是類似於哥特式教堂所使用的那種框架結構,以引分散穹頂本身所產生的壓力。這個穹頂高91米,最大直徑45.52米,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古羅馬的穹頂,特別是萬神殿的穹頂,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穹頂的使用中心在於建築的內部而不是外部,也就是從外面看穹頂本身沒有太多的特色,但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卻不僅是建築的外部形式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部分,成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這是前無古人的,相對於古羅馬建築來說也毫不遜色,因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獨創精神的標誌,被稱為文藝復興的報春花。

除了技術方面的開創性外,這一穹頂的出現對於教堂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百多年以後,米開朗基羅為梵帝岡的聖彼得教堂建造了類似的穹頂,但是對於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米開朗基羅也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結果是聖彼得教堂的穹頂既沒有佛羅倫薩的穹頂大,也沒有佛羅倫薩的穹頂美。瓦薩里曾這樣描繪這個穹頂,“它同四郊的山峰一樣高,老天爺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閃電轟擊它,但它屹立無恙。”在穹頂建成後面臨的一系列考驗中,最戲劇性的一次發生在1492年的春天,一道閃電使得穹頂上的數噸大理石傾洩到北面的街道上,正對著高貴者洛倫佐在佛羅倫薩郊區的別墅,對於當時臥病在床的洛倫佐來說,這個打擊是致使的,“我命休已”是他得知此事後高喊的一句話,一語成讖的洛倫佐,在三日後的耶穌受難日去逝。

穹頂內部的裝飾畫的內容是最後的審判,這是瓦薩利的傑作,而正是他,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塑的碎片歸還給了科西莫一世。布魯內列斯基因為教堂穹頂的設計在他生前就得到了佛羅倫薩人的敬重,併為他製造了大理石雕像,現在他的墓就在教堂地下,這是相當大的殊榮。但他沒有雄偉的紀念碑,只有一個簡單的大理石碑,與那些被切開來供穹頂使用的大理石相似,上面的碑文寫道:“偉大的佛羅倫薩天才菲利波·布魯列內斯基遺體長眠於此”。教堂廣場上也有他的塑像,手指著他心愛的穹頂。布魯列內斯基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成就,將建築師帶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在社會上獲得全新的尊重,使建築從眾人眼中“粗俗而低下”的工藝,變成一門高尚的職業。對於布魯列內斯基自己來說,之前從未有一位歐洲建築師或工程師,在生前或死後贏得這樣的名望,有人寫詩向他致敬,也有人著書題獻給他,還有人為他作傳,畫肖像,他成了神話的題材,並因其天才而受到讚揚。這是意大利人文哲學家自創的詞彙,用來說明原創發明的天賦能力。

現在從教堂的側門可以登上這個大穹頂,463級臺階並沒有想像中高,也可能是因為不需要一口氣爬上去的原因,中間會有幾次停頓,以便改變樓梯的角度,同時也可以看到教堂的內部。雖然這個教堂是世界上四大教堂之一,但是其內部卻裝飾簡單,並且較少的受到宗教的約束。這是因為這座教堂並不是由教會出資修建,或許這也是它能建造這麼大穹頂的原因。因為建造這麼大的穹頂不僅在經濟上要有實力,一百多年後,梵帝岡為修建聖保羅大教堂而發行贖罪券,直接對宗教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更是因為由於可以受到教會較少的約束,不論在觀念和還是形式上都可以進行創新。與米開朗基羅廣場一樣,這裡也是深受推薦的欣賞佛羅倫薩的地點,可以全方位的看到這個城市。雖然在這裡看到的佛羅倫薩缺少了穹頂的點綴,但是可以更近地看到維奇奧宮的皇冠式的塔樓,也可以看到遠處教堂的尖頂,同時也可以更全面地看到旁邊的喬託塔樓。

聖母百花大教堂作為佛羅倫薩的主座教堂是因為它同時擁有鐘樓和洗禮堂。但是如果從時間來說,洗禮堂建造的時間最早,教堂建造的時間最晚,而由喬託設計的鐘樓則居於中間,被稱為喬託鐘塔。喬託在1334年被委任為佛羅倫薩市政工程的主管,他雖然設計了這個鐘樓,並用他的繪畫技藝為鐘樓設計了許多浮雕,將這個哥特式建築和周圍的羅馬式建築實現了統一,但是在沒有完成前就去世,只完成了鐘樓的底部建築,幸運的是他的繼任者很好地完成了鐘樓的建設。鐘塔由五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四條垂直線被四條水平線所分割。鐘塔的外牆同樣用粉、白、綠三色大理石進行裝飾,以幾何式的配色方式進行調和。下面兩層佈滿雕刻,涉及的內容既有紡織、葡萄園等現實生活,也有聖經的故事,上面三層則是哥特式的窗戶,用各種紋路和圖案裝飾得異常精美。

八角形的聖喬凡尼洗禮堂同樣位於大教堂的旁邊,是但丁和馬基雅未利的受洗之地,也是佛羅倫薩的守護神聖喬凡尼的供奉之地。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與大教堂比鄰而立,但是它比教堂的建設更早,在4世紀就有了,而在7世紀時,人們用白色和綠色大理石裝飾了它的外牆,之後的鐘樓和教堂延續了這一裝飾風格,並風行於托斯卡那地區。洗禮堂為八角形,外牆分為三層,第一層無窗,第二層有窗,有拱券、壁柱裝飾,第三層無窗,用大理石拼成幾何圖案裝。12世紀,一組斑岩廊柱作為佛羅倫薩人的戰利品,被擺在了洗禮堂大門的兩側,13世紀初,堂內裝修了馬賽克畫走廊。在但丁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洗禮堂的頂部嵌上五彩繽紛的馬賽克畫,並有精心裝飾的幾何圖案。在1321年,也就是但丁去世前的幾個月,洗禮堂增加了一組鍍金銅門。在1401年,布魯內列斯基和吉貝爾蒂參加了佛羅倫薩為洗禮堂設計北面新的青銅大門的競賽,當時羅倫薩人想通過大門的建設向神祗祈禱停止發生瘟疫。按照要求所有的競爭者都要以亞伯拉罕獻祭以撒的情景創作畫一幅雕塑,布魯內列斯基的作品較為戲劇化,所描繪的亞伯拉罕和天使形象,以充滿張力,甚至暴力的姿態出現,而吉爾貝蒂的人像看起來更為優美高雅,所使用的青銅也較少,鑄造方式又是一體成形,因而在技術方面較為有優勢。1403年,吉貝爾蒂贏得了競賽。布魯內列斯基退出後,從此再也沒有碰青銅,而是離開了佛羅倫薩到了羅馬,在那裡研究古羅馬的建築,以製造鐘錶和鑲嵌寶石為生,這段經歷為他之後建造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奠定了基礎。

吉貝爾蒂為洗禮堂增加的這組青銅門描繪了基督的生平,之後吉爾貝蒂又為洗禮堂的東面增加了另一組青銅門,取材於舊約,正好對著聖母百花大教堂。因為其美崙美幻,被米開朗基羅認為“好的足以裝飾天堂的門口”,因而又被稱為“天堂之門”。在這裡吉爾貝蒂採用透視法在青銅大門上的十個小格內生動講述了十個聖經舊約故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諾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撒獻祭;以撒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敗;非力斯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大門上端的牆面上還有三個天使雕塑,每個浮雕貼有薄金。瓦薩里認為“這幅雕刻中的每個細節都完美無缺,無論古人還是今人中,都是世界是最好的雕刻。”雖然現在“天堂之門”長年關閉,不做出入的通道,以方便遊客參觀,但只是複製品,原作與喬託鐘塔上的雕塑一樣,存放於在聖母百花教堂的地下博物館裡。

建造、添置、裝飾、改觀一直是佛羅倫薩建築的主要場景,並使之成為今天的佛羅倫薩。由於佛羅倫薩橫跨阿爾諾河的兩岸,需要橋樑進行連接。維奇奧橋,按照意譯就是老橋,是阿爾諾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橋,也是最有特色的一座橋。不僅橋上建滿房屋,遍佈店鋪,而且上面還有一個長長的連接維奇奧宮和碧提宮的瓦薩里走廊。老橋建於古羅馬時期,在4世紀的洪災後重建,但在1117年的時候坍塌,重建的新橋又在1333年被洪水沖垮,而現在這座造三拱橋,則是1345年重建的結果。作為連接阿諾河兩岸的主要橋樑,過去屠夫曾經在橋上擺攤賣肉,而在缺少保鮮的情況下,肉攤往往臭氣燻人,而屠夫又經常將不想要的肉順手丟到河裡,更加重了這一情況。由於這裡離烏菲茲和維奇奧宮都很近,並且是通往碧提宮的必經之路,科西莫一世的兒子斐迪南多一世討厭在自己的宮殿附近有這麼一個臭市場,遂頒佈一條法令,不允許屠夫在此做生意,而由珠寶商在此經營。從那時起,這座橋就一直與珠寶聯繫在一起。現在橋上也是佈滿密密麻麻的珠寶店,每個的店面積都不大,但是裡面的商品密密麻麻,金光閃閃,雖然價格並不平易近人,但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珠寶店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同,仍然保有一種作坊的感覺,有一種親切之感,讓人想起波提切利和吉爾貝蒂曾經都是珠寶店的學徒,並對他們後來的職業產生影響。二戰期間,佛羅倫薩在德軍撤退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這座橋是阿爾河兩岸僅有的沒有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並希特勒炸燬的橋。對於這其中的原因一種說法是這是希特勒的特別命令,不允許炸燬老橋,另一種說法是德軍的指揮官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從而使老橋保留下來。只是雖然橋本身在戰爭中得以保留,兩端卻仍是受到了破壞,戰後進行了重修。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維奇奧橋有時還被稱為但丁橋,因為關於但丁眾所周知的三件事中,其中一件就與維奇奧橋相關。據說但丁曾暗戀一名叫做比阿特麗斯的女子,卻很少與之交談,但在他的詩篇需要下結語時,又以她為傳聲筒。傳說在1283年,也就是但丁18歲的時候,碰到比阿特麗斯從維奇奧橋的對面向他走來,為此但丁曾寫下這樣的詩篇,“你的手臂柔軟,如初春的葡萄藤,你的睫毛輕輕晃動,如月光下的橄欖葉……”充滿了愛戀,因而這座橋也被稱為情人橋。現在橋上的欄杆上也扣著無數個鎖頭,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語言,這是情人們把兩個人的名字扣在這裡,象徵著愛情的永恆。但是悲劇的是比阿特麗斯並沒有嫁給但丁,並在25歲時就去世。但丁將寫給予她的詩集結成《新生》出版,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公開作者內心情感的詩作。這個故事雖然有一個悲劇的結尾,仍不影響其中的美麗。只是即使這是一個事實,從時間來說,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

關於但丁的另外兩件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他是土生土長的佛羅倫薩人和他在流放中去世。但丁在世的時候,就被公認為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正是因為但丁的詩作,才使意大語代替拉丁語,最終成為意大利的官方語言。只是對於但丁來說,這只是佛羅倫薩的方言,他始終是一個佛羅倫薩人,《神曲》中所表達的,是他對佛羅倫薩所懷有的激情,是對那些將他驅逐出境的陰謀家的憤慨,是對美好生活的崇敬以及對迴歸故里的嚮往。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佛羅倫薩的城市天際線由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共同構成,只是還要加上它們各自高高的塔樓。這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如果只說之一就有些委屈。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城市的南端,是為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立,這裡沒有老城區內的擁擠,旁邊有一條米開朗基羅大道,在綠樹掩映之中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住宅,這裡也曾是伽利略和柴科夫斯基別墅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他俯看著這個城市,也是這個城市的驕傲,這是佛羅倫薩的兩個大衛的複製品之一。大衛是聖經中的人物,也是以色列的國王,更是以色列的象徵。按照新約,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猶太人在從埃及回到巴勒斯坦這片“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時,這裡不僅有原住民迦南人,而且還有非力斯人,因而衝突不可避免。與非力斯人的戰鬥中,非力斯巨人歌利亞長時間叫陣,而猶太人無人應戰。這時年輕的大衛挺身而出,帶著從溪水中撿的鵝卵石和甩石鞭出戰。他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刀槍和銅戟;我攻擊你,是靠著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於是用甩石鞭甩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殺死了歌利亞。猶太人在此激勵下,一舉擊敗了非力斯人。在西方的藝術作品中,大衛是個永恆的主題,但是最出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在相關的作品中,大衛的腳下總會出現哥利亞的頭顱,但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而是大衛的本身,他有五米高的個頭,骨肉發達,用一塊完整的卡拉拉大理石完成,是完美人體的典範。他的左側面看起來很平靜,像個小男孩,但右側面卻全神貫注,很有男子氣概,正準備去殺死哥利亞。

大衛像最初是打算放在教堂後殿的拱壁上,因而現在看到的大頭和大手看起來有些不合比例,但是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則是完美的。只是他立於教堂的時間並不長,而是在維奇奧宮門前一直呆到1873年。幾個世紀以來,他不僅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一樣被閃電擊中,而且也被暴徒襲擊,他的腳趾曾被錘子重擊,左手臂也曾被1527年的起義弄斷,現在還有兩條明顯的裂痕。烏菲茲的建築者、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瓦薩里那時還是一個小孩,據說是他當時撿到了碎片並在十六年後歸還給科西莫一世。從1873年起,大衛一直保存於佛羅倫薩的學院美術館,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雕像,而維奇奧宮前面的雕像和廣場上的一樣都是一個複製品。因而在這個廣場上,大衛像並不是重點。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由於這裡地勢較高,是一個觀賞城市全景的最佳地點,因而是佛羅倫薩,而不是大衛像成為這裡的重點。佛羅倫薩的輪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際線,在這裡用一種用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一片紅色的房屋中,可以看過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維奇奧宮,也可以看到更遠處的猶太教堂的綠色圓頂,為整個城市增加了另外一種色彩。雖然在佛羅倫薩的各處都可以看到聖母百花教堂的大穹頂,甚至有時它會在你繞過佛羅倫薩彎彎曲曲的小路時不經易地出現在眼前,但這裡無疑是無與倫比的。教堂紅色的穹頂點綴著佛羅倫薩藍色的天空,而其表面粉、白、綠三色大理石裝飾形成的幾何圖案與周圍的住宅形成一種呼應,這些住宅一律是紅色屋頂,牆壁以白色和黃色為主,整個城市看不到一座高樓。除了教堂和宮殿之外,沒有任何建築比其它建築更高,遠處托斯卡那的田野、山峰和天空也可一覽無餘。而維奇奧宮的塔樓,則像一個王冠,為整個城市增加一種威嚴。

佛羅化薩整個城市的輪廓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在城市的改建中有些舊的建築已被代替,舊有的城牆已被改為環城路,但是並不突兀,有的城牆部分已改為廣場,但城門仍留在那裡,並不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孤零零的城門站在城市的一角或者馬路的中間,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如果沒有人指出,很難發現這是餘留的城門。

佛羅倫薩最吸引人的建築,莫過於聖母百花大教堂了。佛羅倫薩,包括整個托斯卡那地區的教堂,都有自己的特點,綠、白、粉的大理石裝飾著教堂的外牆,他們互相間隔,又互相配合,形成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具有一種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複雜裝飾,既不同於羅馬和巴勒莫,也不同於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重修於19世紀的大教堂雖然足夠的高,讓人仰視,但是外表簡單,淺顏色的外牆,三角形的窗戶和塔尖,有一種單調之感,巴勒莫的教堂則充滿異域的情調,而羅馬的教堂則遍佈各個角落,外形各不相同,以巴洛克式教堂的複雜裝飾和穹頂為特色,但是仍沒有佛羅倫薩教堂外部那麼豐富的色彩。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聖母百花大教堂那輝煌的穹頂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穹頂直徑只有34米,比它小了9米,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的穹頂,只有29米,不到它的三分之一,直到二十世紀之後,才有人建造出更大的穹頂,使用的是塑料、高碳鋼和鋁等現代材料。這個穹頂不僅碩大無比,“足以庇覆全體托斯卡那人”,而且還開創了一種出乎常規的建築風格。雖然羅馬人已在萬神殿建設了巨大的穹頂,但是與羅馬文化中的其它因素,如混凝土、下水道一樣,如何建造巨大的穹頂到中世紀時已經淹沒於歷史之中。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原址是一個建於4世紀的教堂,1296年開始建造,1347年因為黑死病的暴發而被迫中斷,1367年通過全民投票決定建立穹頂,但是到1418年還只剩下穹頂還沒有開工。這對於教堂的建設是個難題,因為這個穹頂比羅馬萬神殿的穹頂還要大,而且自萬神殿以來再沒有建過更大的穹頂,也沒人知道應該怎樣建造這個穹頂。就當時的技術來說,沒辦法搭建夠高、夠堅固的腳手架,也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建設這樣的腳手架。再加上當時建築使用的灰泥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凝固,如果沒有腳手架的支撐,不可能建造這麼大的穹頂,甚至不知道如何能讓它不塌下來。1419年,羊毛商人行會舉辦了一場競賽來徵集建築方案,主要的競爭者是吉貝爾蒂和布魯內萊斯基,最終由布魯內列斯基獲勝並獲得委任。布魯內列斯基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發現透視法並用這一方法來使自己的競爭得到勝利,從而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穹頂的建設用了27年的時間,由美第奇家族的喬凡尼·美第奇出資,並由他的兒子並稱為“國父”的科西莫繼續得以完成。為了將建築材料運送到高處,布魯內列斯基按照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發明了一種起重機,公元1世紀興建萬神殿和戴克裡先浴場時就用到這樣的機械,為防止他人剽竊自己的成果,布魯內列斯基為起重機申請了專利。同時為了防止別人摹仿穹頂的建設,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留下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據,彷彿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不論是萬神殿還是戴裡克先游泳場,建築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但是這裡卻是磚瓦。布魯內萊斯基在建造穹頂的過程中沒有藉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種新穎的魚骨結構和以椽固瓦的方法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圓頂呈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被稱為魚刺式穹頂,所採用的原理與萬神殿不同,而是類似於哥特式教堂所使用的那種框架結構,以引分散穹頂本身所產生的壓力。這個穹頂高91米,最大直徑45.52米,標誌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古羅馬的穹頂,特別是萬神殿的穹頂,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穹頂的使用中心在於建築的內部而不是外部,也就是從外面看穹頂本身沒有太多的特色,但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卻不僅是建築的外部形式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部分,成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這是前無古人的,相對於古羅馬建築來說也毫不遜色,因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獨創精神的標誌,被稱為文藝復興的報春花。

除了技術方面的開創性外,這一穹頂的出現對於教堂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百多年以後,米開朗基羅為梵帝岡的聖彼得教堂建造了類似的穹頂,但是對於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米開朗基羅也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結果是聖彼得教堂的穹頂既沒有佛羅倫薩的穹頂大,也沒有佛羅倫薩的穹頂美。瓦薩里曾這樣描繪這個穹頂,“它同四郊的山峰一樣高,老天爺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閃電轟擊它,但它屹立無恙。”在穹頂建成後面臨的一系列考驗中,最戲劇性的一次發生在1492年的春天,一道閃電使得穹頂上的數噸大理石傾洩到北面的街道上,正對著高貴者洛倫佐在佛羅倫薩郊區的別墅,對於當時臥病在床的洛倫佐來說,這個打擊是致使的,“我命休已”是他得知此事後高喊的一句話,一語成讖的洛倫佐,在三日後的耶穌受難日去逝。

穹頂內部的裝飾畫的內容是最後的審判,這是瓦薩利的傑作,而正是他,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塑的碎片歸還給了科西莫一世。布魯內列斯基因為教堂穹頂的設計在他生前就得到了佛羅倫薩人的敬重,併為他製造了大理石雕像,現在他的墓就在教堂地下,這是相當大的殊榮。但他沒有雄偉的紀念碑,只有一個簡單的大理石碑,與那些被切開來供穹頂使用的大理石相似,上面的碑文寫道:“偉大的佛羅倫薩天才菲利波·布魯列內斯基遺體長眠於此”。教堂廣場上也有他的塑像,手指著他心愛的穹頂。布魯列內斯基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成就,將建築師帶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在社會上獲得全新的尊重,使建築從眾人眼中“粗俗而低下”的工藝,變成一門高尚的職業。對於布魯列內斯基自己來說,之前從未有一位歐洲建築師或工程師,在生前或死後贏得這樣的名望,有人寫詩向他致敬,也有人著書題獻給他,還有人為他作傳,畫肖像,他成了神話的題材,並因其天才而受到讚揚。這是意大利人文哲學家自創的詞彙,用來說明原創發明的天賦能力。

現在從教堂的側門可以登上這個大穹頂,463級臺階並沒有想像中高,也可能是因為不需要一口氣爬上去的原因,中間會有幾次停頓,以便改變樓梯的角度,同時也可以看到教堂的內部。雖然這個教堂是世界上四大教堂之一,但是其內部卻裝飾簡單,並且較少的受到宗教的約束。這是因為這座教堂並不是由教會出資修建,或許這也是它能建造這麼大穹頂的原因。因為建造這麼大的穹頂不僅在經濟上要有實力,一百多年後,梵帝岡為修建聖保羅大教堂而發行贖罪券,直接對宗教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更是因為由於可以受到教會較少的約束,不論在觀念和還是形式上都可以進行創新。與米開朗基羅廣場一樣,這裡也是深受推薦的欣賞佛羅倫薩的地點,可以全方位的看到這個城市。雖然在這裡看到的佛羅倫薩缺少了穹頂的點綴,但是可以更近地看到維奇奧宮的皇冠式的塔樓,也可以看到遠處教堂的尖頂,同時也可以更全面地看到旁邊的喬託塔樓。

聖母百花大教堂作為佛羅倫薩的主座教堂是因為它同時擁有鐘樓和洗禮堂。但是如果從時間來說,洗禮堂建造的時間最早,教堂建造的時間最晚,而由喬託設計的鐘樓則居於中間,被稱為喬託鐘塔。喬託在1334年被委任為佛羅倫薩市政工程的主管,他雖然設計了這個鐘樓,並用他的繪畫技藝為鐘樓設計了許多浮雕,將這個哥特式建築和周圍的羅馬式建築實現了統一,但是在沒有完成前就去世,只完成了鐘樓的底部建築,幸運的是他的繼任者很好地完成了鐘樓的建設。鐘塔由五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四條垂直線被四條水平線所分割。鐘塔的外牆同樣用粉、白、綠三色大理石進行裝飾,以幾何式的配色方式進行調和。下面兩層佈滿雕刻,涉及的內容既有紡織、葡萄園等現實生活,也有聖經的故事,上面三層則是哥特式的窗戶,用各種紋路和圖案裝飾得異常精美。

八角形的聖喬凡尼洗禮堂同樣位於大教堂的旁邊,是但丁和馬基雅未利的受洗之地,也是佛羅倫薩的守護神聖喬凡尼的供奉之地。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與大教堂比鄰而立,但是它比教堂的建設更早,在4世紀就有了,而在7世紀時,人們用白色和綠色大理石裝飾了它的外牆,之後的鐘樓和教堂延續了這一裝飾風格,並風行於托斯卡那地區。洗禮堂為八角形,外牆分為三層,第一層無窗,第二層有窗,有拱券、壁柱裝飾,第三層無窗,用大理石拼成幾何圖案裝。12世紀,一組斑岩廊柱作為佛羅倫薩人的戰利品,被擺在了洗禮堂大門的兩側,13世紀初,堂內裝修了馬賽克畫走廊。在但丁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洗禮堂的頂部嵌上五彩繽紛的馬賽克畫,並有精心裝飾的幾何圖案。在1321年,也就是但丁去世前的幾個月,洗禮堂增加了一組鍍金銅門。在1401年,布魯內列斯基和吉貝爾蒂參加了佛羅倫薩為洗禮堂設計北面新的青銅大門的競賽,當時羅倫薩人想通過大門的建設向神祗祈禱停止發生瘟疫。按照要求所有的競爭者都要以亞伯拉罕獻祭以撒的情景創作畫一幅雕塑,布魯內列斯基的作品較為戲劇化,所描繪的亞伯拉罕和天使形象,以充滿張力,甚至暴力的姿態出現,而吉爾貝蒂的人像看起來更為優美高雅,所使用的青銅也較少,鑄造方式又是一體成形,因而在技術方面較為有優勢。1403年,吉貝爾蒂贏得了競賽。布魯內列斯基退出後,從此再也沒有碰青銅,而是離開了佛羅倫薩到了羅馬,在那裡研究古羅馬的建築,以製造鐘錶和鑲嵌寶石為生,這段經歷為他之後建造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奠定了基礎。

吉貝爾蒂為洗禮堂增加的這組青銅門描繪了基督的生平,之後吉爾貝蒂又為洗禮堂的東面增加了另一組青銅門,取材於舊約,正好對著聖母百花大教堂。因為其美崙美幻,被米開朗基羅認為“好的足以裝飾天堂的門口”,因而又被稱為“天堂之門”。在這裡吉爾貝蒂採用透視法在青銅大門上的十個小格內生動講述了十個聖經舊約故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諾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撒獻祭;以撒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敗;非力斯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大門上端的牆面上還有三個天使雕塑,每個浮雕貼有薄金。瓦薩里認為“這幅雕刻中的每個細節都完美無缺,無論古人還是今人中,都是世界是最好的雕刻。”雖然現在“天堂之門”長年關閉,不做出入的通道,以方便遊客參觀,但只是複製品,原作與喬託鐘塔上的雕塑一樣,存放於在聖母百花教堂的地下博物館裡。

建造、添置、裝飾、改觀一直是佛羅倫薩建築的主要場景,並使之成為今天的佛羅倫薩。由於佛羅倫薩橫跨阿爾諾河的兩岸,需要橋樑進行連接。維奇奧橋,按照意譯就是老橋,是阿爾諾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橋,也是最有特色的一座橋。不僅橋上建滿房屋,遍佈店鋪,而且上面還有一個長長的連接維奇奧宮和碧提宮的瓦薩里走廊。老橋建於古羅馬時期,在4世紀的洪災後重建,但在1117年的時候坍塌,重建的新橋又在1333年被洪水沖垮,而現在這座造三拱橋,則是1345年重建的結果。作為連接阿諾河兩岸的主要橋樑,過去屠夫曾經在橋上擺攤賣肉,而在缺少保鮮的情況下,肉攤往往臭氣燻人,而屠夫又經常將不想要的肉順手丟到河裡,更加重了這一情況。由於這裡離烏菲茲和維奇奧宮都很近,並且是通往碧提宮的必經之路,科西莫一世的兒子斐迪南多一世討厭在自己的宮殿附近有這麼一個臭市場,遂頒佈一條法令,不允許屠夫在此做生意,而由珠寶商在此經營。從那時起,這座橋就一直與珠寶聯繫在一起。現在橋上也是佈滿密密麻麻的珠寶店,每個的店面積都不大,但是裡面的商品密密麻麻,金光閃閃,雖然價格並不平易近人,但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珠寶店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同,仍然保有一種作坊的感覺,有一種親切之感,讓人想起波提切利和吉爾貝蒂曾經都是珠寶店的學徒,並對他們後來的職業產生影響。二戰期間,佛羅倫薩在德軍撤退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這座橋是阿爾河兩岸僅有的沒有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並希特勒炸燬的橋。對於這其中的原因一種說法是這是希特勒的特別命令,不允許炸燬老橋,另一種說法是德軍的指揮官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從而使老橋保留下來。只是雖然橋本身在戰爭中得以保留,兩端卻仍是受到了破壞,戰後進行了重修。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維奇奧橋有時還被稱為但丁橋,因為關於但丁眾所周知的三件事中,其中一件就與維奇奧橋相關。據說但丁曾暗戀一名叫做比阿特麗斯的女子,卻很少與之交談,但在他的詩篇需要下結語時,又以她為傳聲筒。傳說在1283年,也就是但丁18歲的時候,碰到比阿特麗斯從維奇奧橋的對面向他走來,為此但丁曾寫下這樣的詩篇,“你的手臂柔軟,如初春的葡萄藤,你的睫毛輕輕晃動,如月光下的橄欖葉……”充滿了愛戀,因而這座橋也被稱為情人橋。現在橋上的欄杆上也扣著無數個鎖頭,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語言,這是情人們把兩個人的名字扣在這裡,象徵著愛情的永恆。但是悲劇的是比阿特麗斯並沒有嫁給但丁,並在25歲時就去世。但丁將寫給予她的詩集結成《新生》出版,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公開作者內心情感的詩作。這個故事雖然有一個悲劇的結尾,仍不影響其中的美麗。只是即使這是一個事實,從時間來說,也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

關於但丁的另外兩件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他是土生土長的佛羅倫薩人和他在流放中去世。但丁在世的時候,就被公認為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正是因為但丁的詩作,才使意大語代替拉丁語,最終成為意大利的官方語言。只是對於但丁來說,這只是佛羅倫薩的方言,他始終是一個佛羅倫薩人,《神曲》中所表達的,是他對佛羅倫薩所懷有的激情,是對那些將他驅逐出境的陰謀家的憤慨,是對美好生活的崇敬以及對迴歸故里的嚮往。

佛羅倫薩的天際線

與聖母百花教堂共同構成佛羅倫薩天際線的是維奇奧宮和它的塔樓,其所屬的市政廣場是佛羅倫薩城市政治生活的中心。維奇奧宮,也就是老宮,是佛羅倫薩傳統的市政府所在地。它位於維奇奧橋的一側,而當時凱撒就是在這附近建立要塞。1299年,佛羅倫薩處於共和國時期,他們決定建造一座宮殿,以彰顯城市的重要地位和加強城市的防禦能力。因而宮殿的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是一個棕色的石頭建築,上面有城垛,由拱門支撐,部分拱門在戰爭時可以向下倒熱水或者扔石塊,以擊退敵人,這些更表明這是一個要塞式的宮殿。

宮殿的原址屬於Uberti家族,他們後來被認為是佛羅倫薩的背叛者,因而建造這一宮殿的政治意義在於以此表明這一家族永遠不能在原地重建自己的家園。塔樓的正面用了原來宮殿的塔樓作為其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塔樓不在宮殿中間的原因。塔樓上有兩個小房間,曾經在1435年監禁過科西莫·美第奇。在16世紀這裡成為科西莫一世的府邸,以此表明美第奇家族對佛羅倫薩的控制,這同樣具有政治含義。在科西莫一世將自己的宮殿搬到碧提宮之後,他將這裡命名為維奇奧宮,也就是老宮,同時也將政府搬到了烏菲茲。但是1865到1871年這裡又重新恢復了原有的重要地位,佛羅倫薩成為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國的臨時首都,這裡也就成為臨時政府所在地。現在維奇奧宮雖然主要作為博物館,但是自1872年始就是佛羅倫薩市長的辦公室,同時也是市議會的所在地。

宮殿正門的上方有一個大理石裝飾,由兩隻獅子守護一段拉丁文,即耶穌基督,眾王之王,眾神之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從1504年到1873年一直守護於此。而第一層的院子,也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中間是一個海豚噴泉,從鼻子裡噴出的水來自於碧提宮的博博利花園。第二層有眾多的柱子,以此支撐巨大的16世紀沙龍。這是一個巨大的房間,可以容納五百人,在1494年,也就是美第奇家族被流放時期為佛羅倫薩共和國所建,他們曾請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對其中的兩面相對的牆壁進行裝飾。當時達芬奇已是知名的畫家,在米蘭完成了《最後的晚餐》,這幅畫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是傑作,是因為得到上帝的垂青而完成的作品;米開朗基羅也剛為佛羅倫薩完成了《大衛》,併成為佛羅倫薩的象徵。為這一過程增加戲劇性的是當時兩人互不喜歡是人盡皆知的事實。米開朗基羅嘲笑達芬奇未能完成為米蘭大公斯夫札所制的青銅雕像,那個雕像的黏土原形已經完成,並受到讚美,但是入侵米蘭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士兵用其做靶子,導致雕像還沒有完成就灰飛煙滅。同樣達芬奇也瞧不起雕塑家,認為他們滿身石灰,像個烘焙師傅,這使自認為是雕塑家而不是畫家的米開朗基羅極不舒服。當時兩人的繪畫主題都已確定,米開朗基羅的是《卡西那之役》,描繪的是1364年佛羅倫薩抗擊比薩的一場小戰事,而達芬奇所描繪的是《昂利加之役》,描繪的是1440年佛羅倫薩戰勝米蘭的一場戰役。兩人接到任務之後,埋頭數月,各自完成了大約一百多平方米大的素描,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在佛羅倫薩激起了類似宗教狂熱的參觀浪潮。

但是不幸的是這兩幅可能成為藝術奇觀的繪畫卻一幅也沒有完成。米開朗基羅在草圖完成後不久,就被教皇尤里烏斯二世召回羅馬修建陵墓,因而他的牆面上連顏料都沒抹,達芬奇倒有機會完成繪畫,但是他為了實驗新的畫法,改變了顏料的成份,不久後牆面染料開始滴落,新實驗失敗,達芬奇也就無意完成這幅作品,返回米蘭,大廳的裝飾也就沒有完成。

科西莫一世統治佛羅倫薩時對大廳進行了改建,將其作為市政廳來實現美第奇家族對佛羅倫薩的統治。在這個改建的過程中,達芬奇的繪畫被清除,大廳的天花板被提高了7米,並被重新裝飾。現在這個大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金碧輝煌,保留下來的瓦薩里描繪戰鬥的壁畫佔據了整面牆壁和天花板,畫面的內容歌頌了科西莫一世率領佛羅倫薩人擊敗錫耶納和比薩的情景。與錫耶納人不同,畫中的比薩人沒有盔甲。

市政廣場上的蘭齊長廊(Loggia dei Lanzi) 以科西莫一世的瑞士僱傭兵衛隊命名,他們曾以此為營,最初這裡是為公眾儀式提供一個有遮蓋的場所。現在一些文藝復興晚期的雕刻傑作——原作和復刻品兼而有之地安置在這裡。其中最負盛名的兩座雕像分別是左手邊的珀爾休斯(Perseo)斬女妖美杜莎(Medusa)的青銅雕像,他左手高舉著的是被砍下的女妖頭顱,右手握著劍,足踩女妖的屍體。據說科莫西一世豎立這座雕像的目的是給他的對手以警示。另一座雕像是強奪薩賓婦女(Ratto della Sabine),是用一塊有裂縫的大理石雕刻而成,表現的是羅馬剛建國時缺少婦女,羅穆盧斯帶領羅馬士兵劫奪鄰邦薩賓婦女為妻的情節。

現在的市政廣場被餐廳和咖啡館所包圍,周圍都是優閒的人群,很難一下子看出周圍建築與雕像的政治意義。幾百年來佛羅倫薩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不斷的改建和新建,城市的形式還保留在那裡,內容已發生變化,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但是這樣說也不免有失偏頗,因為不僅是建築的形式,某些城市的核心,城市的精神也保留下來,這不僅包括代表佛羅倫薩的大衛像,還包括烏菲茲美術館中那些屬於佛羅倫薩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