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告訴記者,三涇南宅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小區,小區面積不大,但46棟居民樓共有1100戶人家,居民總數達3025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小區人口1/3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182人。“重陽節發慰問品,人家小區從70歲以上發,我們只能從80歲開始發,不然發不過來。”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告訴記者,三涇南宅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小區,小區面積不大,但46棟居民樓共有1100戶人家,居民總數達3025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小區人口1/3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182人。“重陽節發慰問品,人家小區從70歲以上發,我們只能從80歲開始發,不然發不過來。”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

深度老齡化,讓加裝電梯在三涇南宅小區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小區第二棟成功加裝電梯的住宅位於武夷路709弄1號,與早誕生一年的“大哥”727弄21號一樣,電梯井依舊包裹在居民樓外,小區大門外同樣鋪設了坡道和玻璃雨棚。記者注意到,每層居民樓與電梯井之間開設了窄窗方便採光,最重要的是,電梯井與樓道之間不存在高度差,可以實現平層入戶。

“現在每次居委會開會,居民問的最多的就是裝電梯要多少錢、自己住的居民樓能不能裝電梯。”

成立自治聯盟,民間能人出動

但同一小區並非每棟樓都具備加裝電梯的條件。

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物業科科長王嘉俊表示,房屋實際情況不允許安裝,是目前老公房加裝電梯最常見的客觀難題。電梯井是否妨礙公共道路通暢、影響房屋安全,是否有噪音、採光困擾,電梯與居民樓是半層入戶還是平層入戶,乃至房屋結構是否會產生影響,都在前期評估範圍。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告訴記者,三涇南宅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小區,小區面積不大,但46棟居民樓共有1100戶人家,居民總數達3025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小區人口1/3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182人。“重陽節發慰問品,人家小區從70歲以上發,我們只能從80歲開始發,不然發不過來。”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

深度老齡化,讓加裝電梯在三涇南宅小區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小區第二棟成功加裝電梯的住宅位於武夷路709弄1號,與早誕生一年的“大哥”727弄21號一樣,電梯井依舊包裹在居民樓外,小區大門外同樣鋪設了坡道和玻璃雨棚。記者注意到,每層居民樓與電梯井之間開設了窄窗方便採光,最重要的是,電梯井與樓道之間不存在高度差,可以實現平層入戶。

“現在每次居委會開會,居民問的最多的就是裝電梯要多少錢、自己住的居民樓能不能裝電梯。”

成立自治聯盟,民間能人出動

但同一小區並非每棟樓都具備加裝電梯的條件。

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物業科科長王嘉俊表示,房屋實際情況不允許安裝,是目前老公房加裝電梯最常見的客觀難題。電梯井是否妨礙公共道路通暢、影響房屋安全,是否有噪音、採光困擾,電梯與居民樓是半層入戶還是平層入戶,乃至房屋結構是否會產生影響,都在前期評估範圍。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最理想的情況是,政府政策支持,小區居委會盡心,居民自己也有懂經的人。”住在武夷路727弄21號5樓的退休工程師李祥玉,就是王嘉俊口中的“懂經居民”。今年75歲的李祥玉1994年起就在小區居住,但近兩三年來他發現不少老鄰居都盤算著到別處買新房,尤其是住在高層的居民。“年紀大了實在爬不動樓梯”是老人們的普遍擔憂,這給了李祥玉很大的觸動。

“所以我就帶頭鼓動大家,給我們樓裝電梯,總比買房省錢。”於是2015年6月,三涇南宅小區第一樁老公房加裝電梯的徵詢啟動。三個月後,區房管局正式立項,但直到2016年4月才開始施工,三個月後正式運行。

“加裝電梯涉及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認證、施工許可、質量技術監督、竣工驗收,流程非常複雜。”李祥玉說,雖然上海已經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申請所需的公章從46個減少至15個,但大多數居民仍需要專業人士或機構進行指導。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告訴記者,三涇南宅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小區,小區面積不大,但46棟居民樓共有1100戶人家,居民總數達3025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小區人口1/3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182人。“重陽節發慰問品,人家小區從70歲以上發,我們只能從80歲開始發,不然發不過來。”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

深度老齡化,讓加裝電梯在三涇南宅小區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小區第二棟成功加裝電梯的住宅位於武夷路709弄1號,與早誕生一年的“大哥”727弄21號一樣,電梯井依舊包裹在居民樓外,小區大門外同樣鋪設了坡道和玻璃雨棚。記者注意到,每層居民樓與電梯井之間開設了窄窗方便採光,最重要的是,電梯井與樓道之間不存在高度差,可以實現平層入戶。

“現在每次居委會開會,居民問的最多的就是裝電梯要多少錢、自己住的居民樓能不能裝電梯。”

成立自治聯盟,民間能人出動

但同一小區並非每棟樓都具備加裝電梯的條件。

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物業科科長王嘉俊表示,房屋實際情況不允許安裝,是目前老公房加裝電梯最常見的客觀難題。電梯井是否妨礙公共道路通暢、影響房屋安全,是否有噪音、採光困擾,電梯與居民樓是半層入戶還是平層入戶,乃至房屋結構是否會產生影響,都在前期評估範圍。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最理想的情況是,政府政策支持,小區居委會盡心,居民自己也有懂經的人。”住在武夷路727弄21號5樓的退休工程師李祥玉,就是王嘉俊口中的“懂經居民”。今年75歲的李祥玉1994年起就在小區居住,但近兩三年來他發現不少老鄰居都盤算著到別處買新房,尤其是住在高層的居民。“年紀大了實在爬不動樓梯”是老人們的普遍擔憂,這給了李祥玉很大的觸動。

“所以我就帶頭鼓動大家,給我們樓裝電梯,總比買房省錢。”於是2015年6月,三涇南宅小區第一樁老公房加裝電梯的徵詢啟動。三個月後,區房管局正式立項,但直到2016年4月才開始施工,三個月後正式運行。

“加裝電梯涉及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認證、施工許可、質量技術監督、竣工驗收,流程非常複雜。”李祥玉說,雖然上海已經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申請所需的公章從46個減少至15個,但大多數居民仍需要專業人士或機構進行指導。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加裝電梯的成本分配也是一大難題。根據一般原則,樓層越高的居民所要承擔的加裝成本越高。黃麗飛說,由於三涇南宅小區內各居民樓的樓層數、每層戶數都不同,因此不同樓道的居民來諮詢,居委會都要重新測算資金方案。“2016年造第一部電梯的成本是70萬元,今年造第二部電梯就花了將近80萬元,每一年、每戶人家分攤的錢都不一樣。”

此時,2016年4月成立的周家橋街道加裝電梯工作室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由李祥玉等居民自發成立的老公房加裝電梯自治小組將自己來回奔波、研究加裝電梯的經驗進行總結梳理,在長寧的各街道居民區“開班授課”。

現在,自治聯盟已經發展為由8名成員組成的社會組織,取名“慧加美住房諮詢服務中心”,掛靠在長寧區老牌物業公司仙霞物業旗下。長寧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加裝電梯諮詢服務,以及代理工程、流程、預算測算等一系列加裝電梯必經的程序。

人情問題成最大難題

“政府無法包辦所有事,但開個好頭、搭好平臺是政府的分內之事。”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偉榮坦言,如今政策瓶頸和資金缺位已不是老公房加裝電梯的首要難題,“統一老百姓意願才是最難的。”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告訴記者,三涇南宅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小區,小區面積不大,但46棟居民樓共有1100戶人家,居民總數達3025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小區人口1/3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182人。“重陽節發慰問品,人家小區從70歲以上發,我們只能從80歲開始發,不然發不過來。”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

深度老齡化,讓加裝電梯在三涇南宅小區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小區第二棟成功加裝電梯的住宅位於武夷路709弄1號,與早誕生一年的“大哥”727弄21號一樣,電梯井依舊包裹在居民樓外,小區大門外同樣鋪設了坡道和玻璃雨棚。記者注意到,每層居民樓與電梯井之間開設了窄窗方便採光,最重要的是,電梯井與樓道之間不存在高度差,可以實現平層入戶。

“現在每次居委會開會,居民問的最多的就是裝電梯要多少錢、自己住的居民樓能不能裝電梯。”

成立自治聯盟,民間能人出動

但同一小區並非每棟樓都具備加裝電梯的條件。

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物業科科長王嘉俊表示,房屋實際情況不允許安裝,是目前老公房加裝電梯最常見的客觀難題。電梯井是否妨礙公共道路通暢、影響房屋安全,是否有噪音、採光困擾,電梯與居民樓是半層入戶還是平層入戶,乃至房屋結構是否會產生影響,都在前期評估範圍。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最理想的情況是,政府政策支持,小區居委會盡心,居民自己也有懂經的人。”住在武夷路727弄21號5樓的退休工程師李祥玉,就是王嘉俊口中的“懂經居民”。今年75歲的李祥玉1994年起就在小區居住,但近兩三年來他發現不少老鄰居都盤算著到別處買新房,尤其是住在高層的居民。“年紀大了實在爬不動樓梯”是老人們的普遍擔憂,這給了李祥玉很大的觸動。

“所以我就帶頭鼓動大家,給我們樓裝電梯,總比買房省錢。”於是2015年6月,三涇南宅小區第一樁老公房加裝電梯的徵詢啟動。三個月後,區房管局正式立項,但直到2016年4月才開始施工,三個月後正式運行。

“加裝電梯涉及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認證、施工許可、質量技術監督、竣工驗收,流程非常複雜。”李祥玉說,雖然上海已經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申請所需的公章從46個減少至15個,但大多數居民仍需要專業人士或機構進行指導。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加裝電梯的成本分配也是一大難題。根據一般原則,樓層越高的居民所要承擔的加裝成本越高。黃麗飛說,由於三涇南宅小區內各居民樓的樓層數、每層戶數都不同,因此不同樓道的居民來諮詢,居委會都要重新測算資金方案。“2016年造第一部電梯的成本是70萬元,今年造第二部電梯就花了將近80萬元,每一年、每戶人家分攤的錢都不一樣。”

此時,2016年4月成立的周家橋街道加裝電梯工作室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由李祥玉等居民自發成立的老公房加裝電梯自治小組將自己來回奔波、研究加裝電梯的經驗進行總結梳理,在長寧的各街道居民區“開班授課”。

現在,自治聯盟已經發展為由8名成員組成的社會組織,取名“慧加美住房諮詢服務中心”,掛靠在長寧區老牌物業公司仙霞物業旗下。長寧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加裝電梯諮詢服務,以及代理工程、流程、預算測算等一系列加裝電梯必經的程序。

人情問題成最大難題

“政府無法包辦所有事,但開個好頭、搭好平臺是政府的分內之事。”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偉榮坦言,如今政策瓶頸和資金缺位已不是老公房加裝電梯的首要難題,“統一老百姓意願才是最難的。”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今年7月發佈的《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中就對加強社區適老化設施改造提出了指導,明確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居民樓加裝電梯。但目眼下在上海,加裝電梯依舊遵循“一票否決制”,需要整層樓居民的同意。

今年67歲的陳紅阿姨居住在武夷路709弄1號6樓,她告訴記者,自己居住的這棟居民樓在徵詢加裝電梯意見時,本應分攤加裝成本的一戶居民表示自己不需要使用電梯,因此拒絕承擔費用,因此其他住戶經過協商,決定根據樓層高度按比例分攤這一部分成本,使得電梯能夠按期開始施工。

家住長寧區三涇南宅小區的居民們最近熱衷研究一件難事:給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裝電梯。去年7月,位於小區最北側的一幢7層居民樓成功加裝了嶄新的電梯,並在同年 10月拿到了上海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24萬元政府補貼。今年7月,小區裡另一幢同等規模的多層居民樓也迅速擁有了自己的電梯,這讓其他樓道的居民都開始羨慕這些能夠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的老鄰居們。

老公房加裝電梯,被不少居民、社區工作者列為“小區萬難事”第一名。但隨著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上海市中心不少有年頭的老小區都面臨著是否要加裝電梯的抉擇。

截至目前,長寧區60歲以上戶籍居民佔比已超過33.3%,加裝電梯成為老百姓熱切盼望的民生工程。2014年1月至今,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立項批覆了21件加裝電梯項目,共有4個項目7臺電梯竣工,僅今年就最新批覆12個點位的加裝電梯申請。在三涇南宅所屬的周家橋街道,已經成功完成加裝電梯流程的居民在街道牽頭下成立了專項工作室,並發展為日趨成熟的社會組織,向更多與自己有同樣需求的居民提供諮詢服務。

20多年老小區連裝兩電梯

三涇南宅小區建於1994年,屬於老舊小區原拆原建的公房,部分新建單元作為商品房出售。小區大門位於武夷路,擁有武夷路695弄、709弄、727弄3個門牌號。進入大門筆直往裡走,三涇南宅第一棟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就在最北側的角落裡,高7層的武夷路727弄21號。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記者在小區現場看到,21號的大樓外立面與其他居民樓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原本為樓道窗戶的一側被一棟灰色的建築包裹,這就是加裝的電梯井。走進居民樓,由於加裝了電梯,因此一樓大廳的採光稍顯不足,但基本不影響居民進出。記者發現,使用電梯的居民在乘坐前都會刷卡,且只能前往自己居住的樓層。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告訴記者,三涇南宅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小區,小區面積不大,但46棟居民樓共有1100戶人家,居民總數達3025人。60歲以上老年居民佔小區人口1/3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182人。“重陽節發慰問品,人家小區從70歲以上發,我們只能從80歲開始發,不然發不過來。”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中五居民區書記黃麗飛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

深度老齡化,讓加裝電梯在三涇南宅小區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小區第二棟成功加裝電梯的住宅位於武夷路709弄1號,與早誕生一年的“大哥”727弄21號一樣,電梯井依舊包裹在居民樓外,小區大門外同樣鋪設了坡道和玻璃雨棚。記者注意到,每層居民樓與電梯井之間開設了窄窗方便採光,最重要的是,電梯井與樓道之間不存在高度差,可以實現平層入戶。

“現在每次居委會開會,居民問的最多的就是裝電梯要多少錢、自己住的居民樓能不能裝電梯。”

成立自治聯盟,民間能人出動

但同一小區並非每棟樓都具備加裝電梯的條件。

長寧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物業科科長王嘉俊表示,房屋實際情況不允許安裝,是目前老公房加裝電梯最常見的客觀難題。電梯井是否妨礙公共道路通暢、影響房屋安全,是否有噪音、採光困擾,電梯與居民樓是半層入戶還是平層入戶,乃至房屋結構是否會產生影響,都在前期評估範圍。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最理想的情況是,政府政策支持,小區居委會盡心,居民自己也有懂經的人。”住在武夷路727弄21號5樓的退休工程師李祥玉,就是王嘉俊口中的“懂經居民”。今年75歲的李祥玉1994年起就在小區居住,但近兩三年來他發現不少老鄰居都盤算著到別處買新房,尤其是住在高層的居民。“年紀大了實在爬不動樓梯”是老人們的普遍擔憂,這給了李祥玉很大的觸動。

“所以我就帶頭鼓動大家,給我們樓裝電梯,總比買房省錢。”於是2015年6月,三涇南宅小區第一樁老公房加裝電梯的徵詢啟動。三個月後,區房管局正式立項,但直到2016年4月才開始施工,三個月後正式運行。

“加裝電梯涉及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認證、施工許可、質量技術監督、竣工驗收,流程非常複雜。”李祥玉說,雖然上海已經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申請所需的公章從46個減少至15個,但大多數居民仍需要專業人士或機構進行指導。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加裝電梯的成本分配也是一大難題。根據一般原則,樓層越高的居民所要承擔的加裝成本越高。黃麗飛說,由於三涇南宅小區內各居民樓的樓層數、每層戶數都不同,因此不同樓道的居民來諮詢,居委會都要重新測算資金方案。“2016年造第一部電梯的成本是70萬元,今年造第二部電梯就花了將近80萬元,每一年、每戶人家分攤的錢都不一樣。”

此時,2016年4月成立的周家橋街道加裝電梯工作室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由李祥玉等居民自發成立的老公房加裝電梯自治小組將自己來回奔波、研究加裝電梯的經驗進行總結梳理,在長寧的各街道居民區“開班授課”。

現在,自治聯盟已經發展為由8名成員組成的社會組織,取名“慧加美住房諮詢服務中心”,掛靠在長寧區老牌物業公司仙霞物業旗下。長寧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加裝電梯諮詢服務,以及代理工程、流程、預算測算等一系列加裝電梯必經的程序。

人情問題成最大難題

“政府無法包辦所有事,但開個好頭、搭好平臺是政府的分內之事。”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偉榮坦言,如今政策瓶頸和資金缺位已不是老公房加裝電梯的首要難題,“統一老百姓意願才是最難的。”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今年7月發佈的《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中就對加強社區適老化設施改造提出了指導,明確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居民樓加裝電梯。但目眼下在上海,加裝電梯依舊遵循“一票否決制”,需要整層樓居民的同意。

今年67歲的陳紅阿姨居住在武夷路709弄1號6樓,她告訴記者,自己居住的這棟居民樓在徵詢加裝電梯意見時,本應分攤加裝成本的一戶居民表示自己不需要使用電梯,因此拒絕承擔費用,因此其他住戶經過協商,決定根據樓層高度按比例分攤這一部分成本,使得電梯能夠按期開始施工。

一年內成功加裝兩部電梯,上海這個小區告訴你老公房裝電梯最大難題並非差錢

武夷路709弄1號居民陳紅

“居民願意體現高風亮節當然好,但每個小區、每棟樓的實際情況都不同,的確並非每位業主都需要安裝電梯,矛盾點也經常由此產生。” 王嘉俊表示,由政府主導,善加利用社會組織和社區能人,無疑能夠為解決“人情難題”增加說服力。

因此,周家橋街道在“李祥玉們”身上看到民間能人在解決社區難題上的潛力,通過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專門針對居民區難點痛點解決問題。在李祥玉以及“慧加美”其他成員的幫助下,位於長寧路1600號的沈家郎小區已經於去年12月5日完成加裝電梯立項,今年1月25日區房管局批准施工後,5月就啟動了電梯加裝工程,目前正在等待最後驗收。每一樁成功的案例,都為有需求的人增添了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