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點擊上方語音 收聽《醫史人文》

034期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點擊上方語音 收聽《醫史人文》

034期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巴氏滅菌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完整語音

“巴氏滅菌法”是一種加熱食品或其他食用原料,以消滅細菌,或防止食品變壞的方法。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點擊上方語音 收聽《醫史人文》

034期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巴氏滅菌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完整語音

“巴氏滅菌法”是一種加熱食品或其他食用原料,以消滅細菌,或防止食品變壞的方法。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巴斯德曾說:“沒有葡萄酒的一餐,猶如沒有陽光的一天。”我們如今享受的“陽光”,都要感謝“巴氏滅菌法”的恩惠。

巴斯德出生於皮鞋匠之家,從小學習刻苦,在父親的鼓勵與幫助之下,前往巴黎讀大學,學習化學,不到30歲,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化學家。法國里爾城一家酒廠老闆慕名而來,央求巴斯德幫助他解決葡萄酒和啤酒容易變酸的問題,問巴斯德是不是可以在酒裡添加一些化學物品來防止這一現象。

巴斯德年紀輕輕就成為化學家不是沒有道理,他不做表面文章,從酒廠帶回甜菜根汁和發酵中的液體來深入鑽研,用顯微鏡觀察,對比變酸的酒與正常的酒到底有什麼不同。終於有一天,讓他找到了根由。沒有變質的酒裡有一種圓球形的酵母菌,但是變酸的酒裡則出現了一種細長的菌體,叫乳酸桿菌。也是通過這一次的研究,巴斯德推翻了德國化學家利比所想象的發酵是化學過程,明確指出,“一切發酵過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結果”。之後,巴斯德不畏辛勞,反覆實驗,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防止酒變酸——只要把酒加熱到55℃~60℃,就可以殺死這種乳酸桿菌,而且加熱保藏的酒會比原先口感更柔潤溫和。這種方法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巴氏滅菌法”。

巴斯德的滅菌貢獻不僅僅是在釀酒行業,在現代工業中往往應用於牛奶保存、食品加工以及外科手術上,並且它更深刻的意義在於確立了微生物學說,英國生物學家,《天演論》的作者赫胥黎曾評價巴斯德:“1871年法國付給德國的戰爭賠款是50萬法郎,但是巴斯德一個人的發明,已經抵償了這一大筆損失。”因此,在人類科學史上,"巴氏滅菌法"向來是與牛頓的“萬有引力”、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居里夫人的"鐳"齊名的。

1995年,巴斯德逝世100週年,全世界微生物學和醫學工作者舉行了許多活動和儀式來紀念他,因為他的研究成果在醫學貢獻上至今還在造福人類,絕不止是他的滅菌法這一項成就。他的酒石酸光性研究推動了立體有機化學的發展;他的蠶病研究挽救了法國養蠶業;他由微生物學延伸研究免疫學,最終解釋了傳染病的根由;他發現了炭疽病菌,發明了雞霍亂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有一段巴斯德本人的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他取得這些成就的緣由:“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將為你打開事業的大門;工作是入室的路徑;這條路徑的盡頭,有個成功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所謂的滅菌,就是用理化方法殺死一定物質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學基本技術。滅菌的徹底程度受滅菌時間與滅菌劑強度的制約。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藥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將培養基、發酵設備或其他目標物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及其芽孢(或孢子)殺滅或去除,從而達到無菌的過程。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溼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採用溼熱滅菌,空氣則採用過濾除菌。

歡迎

大家在評論區或後臺留言,提出自己對專欄的建議,以及感興趣的話題。

或聯繫小助手隨時溝通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小助手為好友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點擊上方語音 收聽《醫史人文》

034期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巴氏滅菌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完整語音

“巴氏滅菌法”是一種加熱食品或其他食用原料,以消滅細菌,或防止食品變壞的方法。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

巴斯德曾說:“沒有葡萄酒的一餐,猶如沒有陽光的一天。”我們如今享受的“陽光”,都要感謝“巴氏滅菌法”的恩惠。

巴斯德出生於皮鞋匠之家,從小學習刻苦,在父親的鼓勵與幫助之下,前往巴黎讀大學,學習化學,不到30歲,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化學家。法國里爾城一家酒廠老闆慕名而來,央求巴斯德幫助他解決葡萄酒和啤酒容易變酸的問題,問巴斯德是不是可以在酒裡添加一些化學物品來防止這一現象。

巴斯德年紀輕輕就成為化學家不是沒有道理,他不做表面文章,從酒廠帶回甜菜根汁和發酵中的液體來深入鑽研,用顯微鏡觀察,對比變酸的酒與正常的酒到底有什麼不同。終於有一天,讓他找到了根由。沒有變質的酒裡有一種圓球形的酵母菌,但是變酸的酒裡則出現了一種細長的菌體,叫乳酸桿菌。也是通過這一次的研究,巴斯德推翻了德國化學家利比所想象的發酵是化學過程,明確指出,“一切發酵過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結果”。之後,巴斯德不畏辛勞,反覆實驗,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防止酒變酸——只要把酒加熱到55℃~60℃,就可以殺死這種乳酸桿菌,而且加熱保藏的酒會比原先口感更柔潤溫和。這種方法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巴氏滅菌法”。

巴斯德的滅菌貢獻不僅僅是在釀酒行業,在現代工業中往往應用於牛奶保存、食品加工以及外科手術上,並且它更深刻的意義在於確立了微生物學說,英國生物學家,《天演論》的作者赫胥黎曾評價巴斯德:“1871年法國付給德國的戰爭賠款是50萬法郎,但是巴斯德一個人的發明,已經抵償了這一大筆損失。”因此,在人類科學史上,"巴氏滅菌法"向來是與牛頓的“萬有引力”、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居里夫人的"鐳"齊名的。

1995年,巴斯德逝世100週年,全世界微生物學和醫學工作者舉行了許多活動和儀式來紀念他,因為他的研究成果在醫學貢獻上至今還在造福人類,絕不止是他的滅菌法這一項成就。他的酒石酸光性研究推動了立體有機化學的發展;他的蠶病研究挽救了法國養蠶業;他由微生物學延伸研究免疫學,最終解釋了傳染病的根由;他發現了炭疽病菌,發明了雞霍亂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有一段巴斯德本人的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他取得這些成就的緣由:“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將為你打開事業的大門;工作是入室的路徑;這條路徑的盡頭,有個成功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所謂的滅菌,就是用理化方法殺死一定物質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學基本技術。滅菌的徹底程度受滅菌時間與滅菌劑強度的制約。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藥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將培養基、發酵設備或其他目標物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及其芽孢(或孢子)殺滅或去除,從而達到無菌的過程。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溼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採用溼熱滅菌,空氣則採用過濾除菌。

歡迎

大家在評論區或後臺留言,提出自己對專欄的建議,以及感興趣的話題。

或聯繫小助手隨時溝通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小助手為好友

「醫史人文」034期:與“進化論”齊名的“巴氏滅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