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畫冊照片(姜小平供圖)

四川新聞網自貢11月25日訊 (記者 徐昭磊)提到千年鹽都自貢,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井鹽。在清末和民初,自貢自流井的鹽業非常著名,引來許多名家和雜誌的關注,刊發了不少關於自流井的文章和圖片,但最有意義和有名的莫過於自貢籍著名作家王餘杞先生筆下的長篇小說《自流井》。近日,自貢籍收藏家姜小平向記者展示了一本1934年的老畫報《時代》,上面就刊發了王餘杞先生這篇小說的節選部分,他希望通過小說來展現自流井輝煌的鹽業史和對王餘杞先生的深切緬懷。

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畫冊照片(姜小平供圖)

四川新聞網自貢11月25日訊 (記者 徐昭磊)提到千年鹽都自貢,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井鹽。在清末和民初,自貢自流井的鹽業非常著名,引來許多名家和雜誌的關注,刊發了不少關於自流井的文章和圖片,但最有意義和有名的莫過於自貢籍著名作家王餘杞先生筆下的長篇小說《自流井》。近日,自貢籍收藏家姜小平向記者展示了一本1934年的老畫報《時代》,上面就刊發了王餘杞先生這篇小說的節選部分,他希望通過小說來展現自流井輝煌的鹽業史和對王餘杞先生的深切緬懷。

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晾晒中的牛屎粑(姜小平供圖)

《時代》畫報為大8開本,1934年3月1日在上海出版,該畫報為半月刊,系該刊的第5卷第9期。這期畫報對自貢人民來說最大的看點,當屬第16頁花了千餘文字刊發王餘杞先生的作品《自流井》(西行所見之一),圖文並茂地介紹了自流井的鹽業生產及狀況,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資本家的不滿和對鹽業工人的同情,以及對自流井鹽業的思考。

小說中,王餘杞這樣描述自流井:自從新制教科書發行後,在初中的地理教本上,關於四川一省的記載,除去成都、重慶等地方之外,又才加入了一個新的地名:自流井。自流井以出產食鹽見重於當世,以產量論,足夠供給西南五省的需要,以鹽質論,因為井火熬鹽的關係,鹽的滋味特別佳妙。所以凡是能吃到自流井的鹽而沒有到過自流井的人,對於那個地方,都懷著種神祕的欣羨。每當人們一提起自流井時,就會情不自禁地翹起大拇指連說:好地方!好地方!

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畫冊照片(姜小平供圖)

四川新聞網自貢11月25日訊 (記者 徐昭磊)提到千年鹽都自貢,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井鹽。在清末和民初,自貢自流井的鹽業非常著名,引來許多名家和雜誌的關注,刊發了不少關於自流井的文章和圖片,但最有意義和有名的莫過於自貢籍著名作家王餘杞先生筆下的長篇小說《自流井》。近日,自貢籍收藏家姜小平向記者展示了一本1934年的老畫報《時代》,上面就刊發了王餘杞先生這篇小說的節選部分,他希望通過小說來展現自流井輝煌的鹽業史和對王餘杞先生的深切緬懷。

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晾晒中的牛屎粑(姜小平供圖)

《時代》畫報為大8開本,1934年3月1日在上海出版,該畫報為半月刊,系該刊的第5卷第9期。這期畫報對自貢人民來說最大的看點,當屬第16頁花了千餘文字刊發王餘杞先生的作品《自流井》(西行所見之一),圖文並茂地介紹了自流井的鹽業生產及狀況,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資本家的不滿和對鹽業工人的同情,以及對自流井鹽業的思考。

小說中,王餘杞這樣描述自流井:自從新制教科書發行後,在初中的地理教本上,關於四川一省的記載,除去成都、重慶等地方之外,又才加入了一個新的地名:自流井。自流井以出產食鹽見重於當世,以產量論,足夠供給西南五省的需要,以鹽質論,因為井火熬鹽的關係,鹽的滋味特別佳妙。所以凡是能吃到自流井的鹽而沒有到過自流井的人,對於那個地方,都懷著種神祕的欣羨。每當人們一提起自流井時,就會情不自禁地翹起大拇指連說:好地方!好地方!

83年前老畫報 再現自貢自流井輝煌鹽業史

天車林立(姜小平供圖)

王餘杞也在文中也表達了對資本家的痛恨和對工人的深深同情:鹽井的主人們,垂著碧綠油綢的籐小轎,飛一般地進出於他們所有的每個鹽井間,整日的吃喝嫖賭抽,一方面拍軍人的馬屁,壟斷地方上的公事,坐在茶館裡說女人,曲著指頭挖鼻孔;一方面削減工人的工資,增加工人的工作,蔑視工人的權利,拒絕工人的要求!工人們被壓墊在生活的大力之下,一天十幾個鐘頭的工作不敢間斷,呼吸著煤灰,苟延殘喘地掙扎於辛苦的苦工和滿布煙塵的氛圍裡,而結果還不得一飽。

最有意思的還是作者在文中對牛糞的作用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牛被摒棄則減少了自流井的另一出產物——牛屎粑。人被摒棄則第一是失掉了生活費的來源,第二是因為牛屎粑的減少而感到燃料的缺乏。原來在自流井,工人們是把牛糞攤在地上,等到晒乾之後揭下來作唯一的燃料。

“雖然此畫報距今已80多年了,但是其記錄的圖文信息是我們自貢輝煌鹽業的歷史見證物,具有文獻史料和收藏研究雙重價值。”姜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