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成中小學必修課 會因安全問題流於形式嗎?

“綜合實踐課程今後要圍繞‘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幾個方面進行 ”。上週,一堂特殊的課程——溫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在甌海區實驗小學龍霞校區舉行。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勞動技術小學綜合實踐教研員黃輝通過相關的案例分析,為來自全市各地的教師與教研員等200餘人解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綜合實踐課程今後要圍繞‘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幾個方面進行 ”。上週,一堂特殊的課程——溫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在甌海區實驗小學龍霞校區舉行。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勞動技術小學綜合實踐教研員黃輝通過相關的案例分析,為來自全市各地的教師與教研員等200餘人解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成中小學必修課 會因安全問題流於形式嗎?

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導綱要》提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面實施。其中,小學1-2年級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週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值得注意的是,《指導綱要》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學習與參加。

綜合實踐不是課外活動

與學科課程有顯著差別

如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似乎越來越讓人擔憂。今年3月起,每個週末,溫州市實驗小學六(6)班的孩子們都會有個特殊作業——家政作業。據該班班主任李達老師介紹,迄今為止,他們已經燒了不下20個菜式。而佈置該家政作業的靈感是來自於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擔憂。她認為,家政作業的過程需要孩子學會統籌安排、鍛鍊思考力,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方面的實踐來反哺學習。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比較單一,只有書本的教育,沒有實踐的教育。”中國教育學會綜合實踐活動學術委員會理事長郭元祥表示。近年來,綜合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為進一步加強和鞏固綜合實踐獨立地位、發揮其獨特價值,並推動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應運而生。而該課程的發佈,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出了相關要求。

在溫州,隨著創客教育、steam課程(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地方課程的逐步推進,我市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據介紹,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課程,不同於一般的學生課外活動。《指導綱要》對課程目標作出明確規定,強調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必須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活動育人效果。

除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面實施並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學習與參加外,該課程還具有幾個基本屬性:它是跨學科實踐課程,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服務、製作、體驗中學習,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它可能涉及到多門學科知識,但不是某門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也不同於某一門學科中的實踐、實驗環節。同時,它是動態開放性課程,強調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選擇並確定活動主題,鼓勵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過程進行調整和改進,實現活動目的。

四種方式支撐綜合實踐

老師需將“教”變為“導”

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製作、職業體驗是《指導綱要》中四種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其中,考察探究中的研學旅行方式與去年底教育部、發改委、旅遊局等11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不謀而合。

當下,“遊中學、學中游”的研學旅行方式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青睞。溫州作為山水名城,自古以來旅遊資源豐富,而雁蕩山、楠溪江、百島洞頭等景區更是值得學生去探究考察。黃輝呼籲,“溫州應儘早申請國家研學旅行基地。”據瞭解,為豐富學生的社會綜合實踐,目前溫州已開設了鹿城七都、臨江,平陽山門等多個學生綜合實踐基地。

黃輝介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進中,教育部門、學校、老師都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和理念,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方面要更加開放,將教變為導,變相對封閉固定空間變為開放時空。雖然對於師資方面並沒有特殊要求,但是所有老師都要承擔起指導學生的義務。黃輝說,“雖然今天參與培訓的人員不多,但是會要求大家回到自己學校後對學校裡其他老師進行培訓,這樣就形成一種金字塔型的全員培訓。”他以溫州傳統遊戲為例,“老師用十幾分鍾讓學生了解背景知識,剩下的時間老師就會帶著學生在操場上一起實踐、遊戲。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的任務就不僅僅是教授,更是一名參與者、引領者。”

我市多所學校已積極嘗試

《綱要》推行過程會遇難點

事實上,在《指導綱要》正式發佈前,我市建設小學、蒲鞋市小學、綜合實踐基地等都已經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此外,本報小記者俱樂部自去年8月活動全新升級以來,開展了赴梅雨潭尋綠、赴臨江感受農耕文化等研學遊活動,並舉行眼科、牙科醫生等職業體驗活動。據瞭解,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2個學生綜合實踐中心基地。各實踐基地開發了619個活動項目,並培育出51門精品實踐活動課程,年接待學生數達110萬次。

有家長表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全面鋪開後,學校會不會因為安全問題從而放棄了綜合實踐活動?而對於綜合實踐活動是否又有不一樣的評價體系?

根據相關規定,對於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與有關部門統籌協調,建立安全管控機制,分級落實安全責任。學校要設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建立規範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如蒲鞋市小學每次帶領學生赴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活動時,都會與溫州教育旅遊公司合作,學校並派出老師全程跟隨活動。

建設小學在學校每次開展完實踐課程後,會要求參加活動的學生製作PPT在班級中講述心得。對於講述情況好的學生,該校還會邀請其在晨會上演講,表示學校及同學對他的肯定。目前,該校正在開發專屬於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卡片。

對於如何讓老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做到由“教”變“導”的改變?鹿城區鞋都第一小學五(1)班班主任杜素琴老師就充分運用了起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她以“快樂的中秋”為主題,讓學生利用學校有天文望遠鏡的優勢,對月相進行記錄。並在網上購買全國各地的月餅,讓學生們品嚐自己家鄉的味道。

針對家長的疑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何做好和現有課程的平衡?郭元祥表示,該課程的發佈是教育部門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所推出的,是一門比較成熟的課程。不過在推行的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如學校是否開課、是否有將綜合實踐課程列入了課程表等難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