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悲情:醉裡挑燈看劍的嘆息

節選自《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829年前,也是個冬天。深夜,在今天江西上饒市鉛山(yán shān)縣一個叫鵝湖的地方,兩個中年人正把酒暢談。這兩個人後來都是青史留名的著名人物。一個是48歲,隱居在家近十年的辛棄疾,一個是45歲的未來狀元陳亮。

一個“橫絕六合,掃空萬古”,一個“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人傑。

每個時代,總有幾位這樣的風流人物,他們是一個民族骨骼中的鈣元素。他們讓那個苟且晦暗的時代有了一束光亮,照徹古今。但時代總是辜負了他們。

他們對雪煮酒,徹夜長談,他們是知音,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北伐。鐵血男兒英雄志,說到興處,陳亮拔劍起舞,辛棄疾擊節而歌。

辛棄疾投奔南宋時方才二十多歲,有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數日提頭而還的故事;有率五十多人直入幾萬人的敵營生擒叛徒,長驅渡淮押至建康斬首的壯舉。他抱著一顆恢復中原的壯志雄心來到臨安,先後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建議書,但很不幸,南宋朝廷只是讚賞,並未對他的北伐建議感興趣。他無兵來歸,朝廷也不想讓他帶兵,除了應急平息國內民變讓他短暫掌握兵柄以外,其餘時間多任地方官。他在南宋生活了40年,有一半時間閒置鄉間,另一半入仕時間也是斷斷續續,據統計光調動達三十七次之多。並獲“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彈劾。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希望成為已故名相虞允文那樣的人,指揮三軍進取中原,留名青史。做官不是他的夙願。他雖有出色治軍理政才幹,但他的性格和對北伐的執著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他也自知“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

另外,“歸正人”(宋代稱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這是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的尷尬身份也成為他仕途的天花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他灰心失望,剛過不惑之年便做了歸隱的打算,而且從四十二歲到六十多歲,大多數時間隱居在上饒的鄉間別墅,過著悠閒的鄉居生活。

陳亮是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人。“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先後寫過《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金北伐,因上書論國事曾兩次被誣入獄,深受投降派打擊。這次他從家鄉出發,走了近千里路到鉛山訪好友辛棄疾,一抒胸中悶氣。

酒澆塊壘,酒逢知己千杯少。

穿越時空,在淳熙十五年那個冬天,他們一起待了整整十天,他們同遊鵝湖,並想會晤朱熹,但朱熹沒能來。這次聚會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鵝湖之會”。

陳亮告辭離別後,辛棄疾悵然若失。第二天,辛棄疾駕車追趕陳亮,遇上天降大雪,馬車無法前行,辛棄疾晚上投宿,隔壁有人在吹笛子,傷感莫名。辛棄疾悲傷不已,揮筆寫下了一首《賀新郎》。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鬆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時代悲情:醉裡挑燈看劍的嘆息

節選自《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829年前,也是個冬天。深夜,在今天江西上饒市鉛山(yán shān)縣一個叫鵝湖的地方,兩個中年人正把酒暢談。這兩個人後來都是青史留名的著名人物。一個是48歲,隱居在家近十年的辛棄疾,一個是45歲的未來狀元陳亮。

一個“橫絕六合,掃空萬古”,一個“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人傑。

每個時代,總有幾位這樣的風流人物,他們是一個民族骨骼中的鈣元素。他們讓那個苟且晦暗的時代有了一束光亮,照徹古今。但時代總是辜負了他們。

他們對雪煮酒,徹夜長談,他們是知音,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北伐。鐵血男兒英雄志,說到興處,陳亮拔劍起舞,辛棄疾擊節而歌。

辛棄疾投奔南宋時方才二十多歲,有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數日提頭而還的故事;有率五十多人直入幾萬人的敵營生擒叛徒,長驅渡淮押至建康斬首的壯舉。他抱著一顆恢復中原的壯志雄心來到臨安,先後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建議書,但很不幸,南宋朝廷只是讚賞,並未對他的北伐建議感興趣。他無兵來歸,朝廷也不想讓他帶兵,除了應急平息國內民變讓他短暫掌握兵柄以外,其餘時間多任地方官。他在南宋生活了40年,有一半時間閒置鄉間,另一半入仕時間也是斷斷續續,據統計光調動達三十七次之多。並獲“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彈劾。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希望成為已故名相虞允文那樣的人,指揮三軍進取中原,留名青史。做官不是他的夙願。他雖有出色治軍理政才幹,但他的性格和對北伐的執著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他也自知“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

另外,“歸正人”(宋代稱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這是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的尷尬身份也成為他仕途的天花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他灰心失望,剛過不惑之年便做了歸隱的打算,而且從四十二歲到六十多歲,大多數時間隱居在上饒的鄉間別墅,過著悠閒的鄉居生活。

陳亮是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人。“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先後寫過《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金北伐,因上書論國事曾兩次被誣入獄,深受投降派打擊。這次他從家鄉出發,走了近千里路到鉛山訪好友辛棄疾,一抒胸中悶氣。

酒澆塊壘,酒逢知己千杯少。

穿越時空,在淳熙十五年那個冬天,他們一起待了整整十天,他們同遊鵝湖,並想會晤朱熹,但朱熹沒能來。這次聚會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鵝湖之會”。

陳亮告辭離別後,辛棄疾悵然若失。第二天,辛棄疾駕車追趕陳亮,遇上天降大雪,馬車無法前行,辛棄疾晚上投宿,隔壁有人在吹笛子,傷感莫名。辛棄疾悲傷不已,揮筆寫下了一首《賀新郎》。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鬆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時代悲情:醉裡挑燈看劍的嘆息

等這首詞寄給陳亮後,陳亮作詞唱和,兩人如此反覆唱和五首,成為文學史上的佳話。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一句“老去憑誰說”寫年已老大,不惟壯志難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共談天下大事的人都不容易。藉此一句,陳亮引出以下的感慨:世事顛倒,復土無望,令人扼腕;下闋說二人從來志同道合的,而且不論何種處境都不會改變自己的主張。

最後借龍虎丹煉成、裂鼎而出之狀,以“龍共虎,應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表明對愛國意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及勝利到來之不可阻止的信念。這六個字是陳亮與辛棄疾的共勉之辭,也是這兩位人傑的畢生心願。

辛棄疾看後非常感動,又寫了一首來和。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他們都有“補天”的身手與才華,但是他們沒有機會。這不是他們個人的失望,而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回想彼時,辛棄疾在對陳亮的思念中飲酒而醉,想起壯志難酬,只能以詩言志。於是又有了千古名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分明是用刀劍為筆書寫的胸臆。

鉛山之會六年後,陳亮被取為狀元,授職籤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但因長期“憂患困折,精澤內耗,形體外高”,最終於紹熙五年(1194年)的一天夜裡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二歲。

辛棄疾六十四歲時,執政的韓侂冑為了籠絡士人,轉移朝野注意力,借北伐的名義收買人心,開始起用主戰派人士,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等職。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

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登臨北固亭,又寫下了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據說,辛棄疾“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這一年,辛棄疾六十六歲。

時代悲情:醉裡挑燈看劍的嘆息

節選自《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829年前,也是個冬天。深夜,在今天江西上饒市鉛山(yán shān)縣一個叫鵝湖的地方,兩個中年人正把酒暢談。這兩個人後來都是青史留名的著名人物。一個是48歲,隱居在家近十年的辛棄疾,一個是45歲的未來狀元陳亮。

一個“橫絕六合,掃空萬古”,一個“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人傑。

每個時代,總有幾位這樣的風流人物,他們是一個民族骨骼中的鈣元素。他們讓那個苟且晦暗的時代有了一束光亮,照徹古今。但時代總是辜負了他們。

他們對雪煮酒,徹夜長談,他們是知音,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北伐。鐵血男兒英雄志,說到興處,陳亮拔劍起舞,辛棄疾擊節而歌。

辛棄疾投奔南宋時方才二十多歲,有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數日提頭而還的故事;有率五十多人直入幾萬人的敵營生擒叛徒,長驅渡淮押至建康斬首的壯舉。他抱著一顆恢復中原的壯志雄心來到臨安,先後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建議書,但很不幸,南宋朝廷只是讚賞,並未對他的北伐建議感興趣。他無兵來歸,朝廷也不想讓他帶兵,除了應急平息國內民變讓他短暫掌握兵柄以外,其餘時間多任地方官。他在南宋生活了40年,有一半時間閒置鄉間,另一半入仕時間也是斷斷續續,據統計光調動達三十七次之多。並獲“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彈劾。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希望成為已故名相虞允文那樣的人,指揮三軍進取中原,留名青史。做官不是他的夙願。他雖有出色治軍理政才幹,但他的性格和對北伐的執著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他也自知“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

另外,“歸正人”(宋代稱淪於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這是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的尷尬身份也成為他仕途的天花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他灰心失望,剛過不惑之年便做了歸隱的打算,而且從四十二歲到六十多歲,大多數時間隱居在上饒的鄉間別墅,過著悠閒的鄉居生活。

陳亮是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人。“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先後寫過《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金北伐,因上書論國事曾兩次被誣入獄,深受投降派打擊。這次他從家鄉出發,走了近千里路到鉛山訪好友辛棄疾,一抒胸中悶氣。

酒澆塊壘,酒逢知己千杯少。

穿越時空,在淳熙十五年那個冬天,他們一起待了整整十天,他們同遊鵝湖,並想會晤朱熹,但朱熹沒能來。這次聚會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鵝湖之會”。

陳亮告辭離別後,辛棄疾悵然若失。第二天,辛棄疾駕車追趕陳亮,遇上天降大雪,馬車無法前行,辛棄疾晚上投宿,隔壁有人在吹笛子,傷感莫名。辛棄疾悲傷不已,揮筆寫下了一首《賀新郎》。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鬆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時代悲情:醉裡挑燈看劍的嘆息

等這首詞寄給陳亮後,陳亮作詞唱和,兩人如此反覆唱和五首,成為文學史上的佳話。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一句“老去憑誰說”寫年已老大,不惟壯志難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共談天下大事的人都不容易。藉此一句,陳亮引出以下的感慨:世事顛倒,復土無望,令人扼腕;下闋說二人從來志同道合的,而且不論何種處境都不會改變自己的主張。

最後借龍虎丹煉成、裂鼎而出之狀,以“龍共虎,應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表明對愛國意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及勝利到來之不可阻止的信念。這六個字是陳亮與辛棄疾的共勉之辭,也是這兩位人傑的畢生心願。

辛棄疾看後非常感動,又寫了一首來和。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他們都有“補天”的身手與才華,但是他們沒有機會。這不是他們個人的失望,而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回想彼時,辛棄疾在對陳亮的思念中飲酒而醉,想起壯志難酬,只能以詩言志。於是又有了千古名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分明是用刀劍為筆書寫的胸臆。

鉛山之會六年後,陳亮被取為狀元,授職籤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但因長期“憂患困折,精澤內耗,形體外高”,最終於紹熙五年(1194年)的一天夜裡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二歲。

辛棄疾六十四歲時,執政的韓侂冑為了籠絡士人,轉移朝野注意力,借北伐的名義收買人心,開始起用主戰派人士,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等職。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

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登臨北固亭,又寫下了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據說,辛棄疾“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這一年,辛棄疾六十六歲。

時代悲情:醉裡挑燈看劍的嘆息

最終又被諫官攻擊,壯志難伸,又辭官歸家。

晚年一首《賀新郎》中他寫道: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知我者,二三子。”寫這幾句時他是否想到了陳亮,我想他一定會想到陳亮,會想起那個冬天他們一起煮酒暢談的快意。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六十八歲的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指揮軍事。但此時年已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已病入膏肓,接到聖旨已不能起,隨即在家中死去。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一個來自濟南的“歸正人”最終死在了江西的土地上。此時陳亮已經死去十六年了。

他死後第二年宋、金簽訂《嘉定和議》,兩國改為伯侄關係,宋由貢獻歲幣及絹由二十萬增至三十萬,宋賠償三百萬軍費,並獻上韓侂冑首級。

大宋的國運如西下之日,漸漸沉落。金戈鐵馬與文采風流正一併被雨打風吹去。正如他的《菩薩蠻》中所寫:“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而在遙遠的北方大漠高原上,一箇中年人剛剛成為全蒙古的大汗,未來他的兵鋒將所向無敵,此後六十多年中,他的子孫將滅金亡宋。

一切灰飛煙滅,故國永遠成為故國。

辛棄疾若泉下有知,抑或會和陳亮再斟上一杯酒,感嘆世事的無常,壯志雄心的可嘆,抑或酒後不再有破陣子的豪情,抑或還能寫出一闋與後世“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相媲美的豁達之作。

抑或還是對著手中長劍,一聲嘆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